科技的利与弊(精选5篇)

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着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多媒体具有编辑存储、播放、数据处理等多种功能,所以在有些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了不起再多一块小黑板,一副挂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甚至一些学生对学习都失去了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图像等直观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操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和细节转换,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楚的感性认识。

2、创设学习环境,强化记忆

多媒体课件以其动感的画面、流动的音效、优美的文字、绚丽的色彩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一改以往学生厌倦的白纸黑字情形,创设出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做到“眼,耳,口,脑”多个器官并用,这就强化了记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生动直观,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止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其重点、难点具体生动直观,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还能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比如在讲“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一节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用教具进行比划演示,这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达180°后的图像与原来的图像关系说清楚,学生也很难掌握。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让图像绕一个点旋转180°后的运动过程和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强化,使学生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对称”的概念。

二、应用多媒体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有其优越性,但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其本身的特点与限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过大,会出现“迷航”现象

2、有些多媒体课件不利于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但要选择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素材,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某些学科的内容是不适合强硬用多媒体去完成,在一些学校,因为多媒体的“热”,不少老师一哄而上,用多媒体上课,全然不顾教学目的。

3、容易使教师不分主次,并产生依赖性

本文选用北京海淀区的《海淀区地理》、上海的《上海市乡土地理》、吉林省的《家乡》以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美丽的湘西我的家》四本乡土地理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乡土地理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内容的体例以及内容的呈现三方面的编写特点,希望为我国乡土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一、教科书内容选择的比较

乡土地理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是比较一致的。尤其是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都涉及到地理位置、地形、水文、气候、自然资源等内容,并突出本区域的独具特色之处。如在讲述区域的气候特征时,《上海市乡土地理》结合上海“大都市”的特点,除了介绍其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之外,还加入了天气与城市生活、气候与“商机”、“城市热岛”和“城市雨岛”等内容。而吉林省《家乡》中也介绍了吉林省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并针对“农业大省”的特点,加入了气候与农业的内容,还涉及到由于特殊自然因素形成的著名景观“吉林雾凇”。

在人文地理要素方面,四本教科书都未按照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编排,而是从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诸要素出发,设计课程内容,呈现出不同的内容选择取向。《海淀区地理》紧握本区的三个最突出特征,即“文化古迹”、“科教重镇”和“中关村”展开设计,最后采用活动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探究海淀区的未来蓝图;《美丽的湘西我的家》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没有明显的划分,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湘西地区苗族特有的建筑、饮食、服饰以及节日等,其内容极具民族特色。

二、教科书内容体例的比较

《海淀区地理》全书共分为六章,前两章以自然地理为主,介绍北京海淀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形以及气候等基本要素,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地图”,并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后四章以人文地理为主,介绍海淀区的先进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由衷地产生一种身为“海淀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全书整体的设计结构流畅、条理清晰、内容比较简单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思维。

《上海市乡土地理》打破了教科书以章为单位进行设计的传统,采用以专题为单位的方法编排课程内容。全书共分为七个专题,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每个专题后设有合作探究的栏目,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专题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并未将其中的内容进一步划分为课,这样的设计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下了自由的空间,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家乡》仍然沿用地理传统的章、课、目的体例,章下设课、课下设目。整体结构比较传统,以不同的自然地理要素为主线设计课程内容,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每目中除了正文之外,还穿插小资料、阅读资料、探究与实践、活动等栏目辅助学生学习,这样的设计体现出课程的新理念。

《美丽的湘西我的家》以课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共十二节,课的名称新颖活泼,如“请到我家来做客”、“唱支家乡最美的歌”等。从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角度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每三节正课之后是一节活动课,活动课的内容丰富新颖,包括“我的家族树”、“我们的手艺”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科书内容呈现的比较

(一)课文系统

传统的地理教科书以课文系统为主,追求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往往表现为“八股式”的长篇大论,枯燥而乏味,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每一位教科书编写工作者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念束缚,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展开编排,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课程的新理念,四本教科书在文字表达方面体现出了大致相同的特点,即文字设计规范、简练;语言生动活泼、浅显易懂。

四本教科书中在课文系统方面特色最突出的是《美丽的湘西我的家》,书中设计出苗族同学咪彩以及土家族同学咚奎两个形象,通过两个人的对话,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自然地引出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如“独具风格的吊脚楼”一课:咪彩和咚奎一起看画报,看到大城市里那些亮堂堂的高楼大厦,咚奎很羡慕,他说:“什么时候我家能搬出吊脚楼,住进这些大楼就好了。”咪彩说:“是啊,我也希望我家能搬出那座石头房子,住进水泥大楼里。”这样使教学内容很自然的过渡到湘西的特有建筑吊脚楼上来,而且课文读起来很亲切,似乎在读一本娓娓动听的故事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图像系统

教科书中的图像不再仅仅以辅的直观手段出现,而像正文文字那样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载体,这已成为教科书发展的共同趋势。通过对四本乡土地理教科书的分析,不难发现,书中的图像表达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地图、遥感影像、景观照片、示意图、统计图、漫画等,有的还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像进行了美术加工处理,所以展现在面前的这四个地区的乡土地理教科书,设计合理、色彩和谐、清晰美观。

《上海市乡土地理》中典型的城市气候这一专题,运用了大量形式多样的图像。首先通过观察上海与我国其他四城市气温(降水)的比较折线图(柱状图),得出上海属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一结论。这样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先有文,再配图”的编写程序,符合课程的新理念。其次,在介绍“上海日照时数较多,沿海风力较大,利于新能源的开发”时,加入奉贤海湾的风力发电场、居民住宅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等景观照片,有利于学生把书本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达成情感上的认同。天气与生活内容中,加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因特网和电视台上的各种天气预报的图像;城市热岛内容中,结合气象卫星遥感资料显示的上海热岛图等等,都激发了学生认知的兴趣,增强了教科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三)作业系统

《上海市乡土地理》专题四,讲述上海人的组成知识点时,设计了丰富精彩的作业系统。既有读折线图思考:上海人口在1910年至1949年间为什么会急剧增长并出现两个“低谷”;也有让学生观察生活,举例说明外来人口主要从事的职业;也有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针对某些不尊重外来劳动者的言行发表你的看法;还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班级同学家庭搬迁次数的内容。这样把问题贯穿于课程始终的设计,是教科书中最亮的闪光点,也是新课程的一个比较大的创新。

四、结论

本文作者:李守柱工作单位:安徽机械工业学校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关系重大。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在作为本科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如何针对我们艺术类学生的情况,按照既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符合艺术专业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管理。近年来,我们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获取了一些经验。

回顾和总结几年来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笔者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次,现行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对艺术类专业缺乏针对性,也无法体现艺术类教学的特色。客观上凭现在艺术类学生的实际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按非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来做,的确是勉为其难,结果导致一些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抄袭拼凑,甚至购买的办法完成任务,这使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陷入了无奈的境地。

再次,近年来不断扩招,指导教师缺乏,他们还要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出现教师精力不够、指导不到位现象。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够强,对学生抓得不紧,指导质量不高。此外,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少数学生联系不上,又不主动跟教师联系等给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精心组织,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整体工作量很大,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在最后阶段的综合性教学训练中多学一些专业知识,稳步地进入社会专业行业,学院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建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整个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序地展开。同时还成立了毕业设计答辩小组,为该项工作在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毕业指导工作中指导教师是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指导水平,根据指导教师资格要求,学院与系挑选了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学院与系共同明确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对各专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作了合理的、科学的统筹安排和实施。

THE END
1.高考作文:科技的利与弊(精选23篇)高考作文:科技的利与弊(精选2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科技的利与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考作文:科技的利与弊 1 https://www.ruiwen.com/zuowen/keji/526875.html
2.科技发展的利弊(1)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好处,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析科技发展的利弊,并提出我的观点。科技发展的利处有以下几点:科技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提高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580522304877391&wfr=spider&for=pc
3.浅谈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理性看待科技发展,其实是把双刃剑。 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有: 1、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和人类进步; 2、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3、大大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弊端: https://www.jianshu.com/p/77e8716827f8
4.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利弊(弊端).ppt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利弊(弊端).ppt 16页内容提供方:f8r9t5c 大小:1.33 MB 字数:约2.95千字 发布时间:2017-08-04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129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利弊(弊端).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03/125836963.shtm
5.浅谈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精选8篇)浅谈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生活在当代社会,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应该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同的道理。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许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nf4br4w.html
6.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初中作文(共22篇)总而言之,随着历史的变迁,科技也在不停的进步着,科技的发展始终是利大于弊。 篇3:科技发展利与弊作文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例如:电视机可以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洗衣机、吸尘器和电饭煲等减轻了家务负担,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活动。 https://www.hrrsj.com/zuowen/zuowendaquan/812529.html
7.有关科技发展利与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4篇(全文)所以说,科技改变历史,我们探讨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是不需要质疑的,因为就是利大! 3,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olg7379.html
8.科技发展弊大于利十篇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大家好!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前进,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砸破无知与落后,同时也能伤害到人类。一个https://www.wendangwuyou.com/fw/133835.html
9.科技的利与弊作文(通用26篇)科技的利与弊作文(通用26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技的利与弊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技的利与弊作文 篇1 http://zuowen.yjbys.com/keji/2127308.html
10.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英文作文(通用34篇)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英文作文(通用34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英文作文(通用34篇),欢迎大家分享。 https://www.cnfla.com/zuowen/469852.html
11.科技的利与弊作文20篇科技的利与弊作文5 今天,我们的辩论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我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科技发展,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正因为有了科技,我们的生活才得以变得更好。 就拿现在最普遍的电灯说吧。电灯这个发明,不仅能在黑暗给我们带来光明,还在安全上前进了一大步。古时候还没有电灯,https://www.unjs.com/zuowen/zuowenwang/20230609065837_7247193.html
12.科技带来的好处作文范文(通用60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技带来的好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技带来的好处作文 篇1 20世纪结束的http://mip.pincai.com/article/2335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