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在智慧校园中更高级的应用有
A.图书借阅系统中的人脸借书B.无人超市中的人脸支付C.学校食堂的刷脸支付
在图书管里系统中,有如下关系模式图书(总编号,分类号,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单价),读者(借书证号,单位,姓名,性别,地址),借阅(借书证号,总编号,借书日期)。在该系统数据库中,要查询借阅了《数据库应用》一书的借书证号的SQL语句如下select借书证号from借阅where总编号=();在横线处填写下面哪个子查询语句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A.(select借书证号from图书where书名='数据库应用')B.(select总编号from图书where书名='数据库应用')C.(select借书证号from借阅where书名='数据库应用')D.(select总编号from借阅where书名='数据库应用')
你喜欢看书,肯定常去图书馆了?
A.喜欢买书
B.常去买书
C.常去借书
D.喜欢图书馆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宋濂虽家贫但能博览群书,借书讲究诚信的句子是家贫,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厦门各区共17个图书馆已开通厦门市民个人信用“白鹭分”免押金借书,一次最多可以借阅()A.10本B.20本C.30本D.40本(正确答案)
免押金借书逾期()且经过催讨仍不还书才会对白鹭分造成影响。A.60天B.90天C.150天(正确答案)D.200天
以下()应用场景不是厦门市民个人信用“白鹭分”应用场景?A.图书馆免押金借书B.公共自行车免押金骑行C.信用卡刷卡(正确答案)D.就医“先诊疗、后付费”
自助借还机可以完成借书、还书、查询已借图书等操作,但无法通过自助借还机进行图书续借。
A.正确B.错误
A.扣证、停借一个月并存档。B.停借一个月并存档。C.扣证并存档。D.不处罚。
A.可以。B.不可以,归还过期图书后才可以借书。C.不一定。D.以上三个都对。
A.可以。B.不可以,交纳罚款以后才可以借书。C.不一定。D.以上三个都对。
A.借书到期提醒;借阅信息查询。B.书刊借阅;证件挂失。C.通知服务;借书催还。D.以上都是
问题补充下面是图书馆4个借书日图书借出和还入情况的记录.日期3月9日3月16日3月23日3月30日借、还书的本数-120﹢108-104﹢129-89﹢57-200﹢132(1)图书馆3月30日借出______本,还入______本.(2)这4天哪天借出的本书最多?哪天还入的最多?
A:1-3-4-2-5B:4-2-3-1-5C:2-3-4-1-5D:3-1-4-2-5
读者借书的主要步骤正确是
A.先到相应的馆藏地点找书,然后到总出纳台办理借书手续,再去查目录,记录馆藏地及索书号
B.先去查目录,记录馆藏地及索书号,再到总出纳台办理借书手续
C.先去查目录,记录馆藏地及索书号,然后到相应的馆藏地点找书,再到总出纳台办理借书手续
D.以上三者均可
以下2题基于图书管理数据库中的3个表(参考选择题中的表结构)。
对图书管理数据库,将读者表中的借书证号属性名改为书证号。请对下面的SQL语句填空
ALTERTABLE读者RENAMECOLUMN借书证号【】。
我市现在有许多免费自动借书机,市民可凭身份证借阅,然而运行两年来,使用效率不高,少有问津,你是文化局的工作人员,领导让你调查一下。你怎么组织这次活动?
到学校图书馆借书,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校学生,二是持有图书馆借书证,小李是本校学生去图书馆借书,被工作人员阻止。根据以上条件,下列条件必定为真的是()。
A.小李不是本校学生,不能借书B.小李没有图书馆借书证C.小李是老人,不适合去图书馆借书D.小李去图书馆借书时,图书馆已闭馆
(1)还书(2)出示介绍信(3)借了一本参考书(4)修改撰写的论文(5)办理借书证
A.3-1-4-2-5B.5-2-3-1-4C.4-5-2-3-1D.2-5-3-4-1
为方便市民随时随地免费借书看书,某市计划投建50个“城市书房”,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富有针对性的阅读选择。下列对这一做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为推动公共文化建设进行的必要投入B.这是为提升对文化资源的控制力采取的有力措施C.这是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做出的有益举措D.这是为实现公共服务个性化选择提供的有效手段
经营纳税
A.借书归还B.评比投票C.球赛运动D.注册登记
某市为了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在2008年、2010年先后建成了两个图书馆,2008年底共办理市民借书证7万余个,到2010年底共办理市民借书证13余万个。2011年,该市又在新区建立了第三个图书馆,于2012年初落成开放,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计办理市民借书证20余万个,市政府由此认为,该项举措是有实效的,因为在短短的4年间,光顾图书馆的市民增加了近两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图书馆要不断购置新书,维护成本也很高,这会影响该市其他文化设施建设B.该市有两所高等学校,许多在校生也办理了这3个图书馆的借书证C.很多办理了第一个图书馆借书证的市民又办理了另外两个图书馆的借书证D.该市新区建设发展迅速,4年间很多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新区
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中提到“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说法,指出原因在于“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但我们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还有一个功能,即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的那样“问渠那得清如许。”
某学校图书馆数据管理系统中“图书”与“借书记录”两个数据表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可以确定的是()A.两个表中的编号数一定相同B.“图书”表的主键是“书号”C.“图书”表和“借书记录”表是多对多的关系D.“图书”表和“借书记录”表是一对一的关系
为了计算各班借书人次比例,小张在D3单元格输入公式“=C3/C13*100”,利用该公式自动填充D4:D12区域时,出现了“#DIV/0”字样,如图所示。若要修正这样的错误,D3单元格的公式不应改为()。A."=C3/C$13*100"B."=C3/190*100"C."=C3/$C$13*100"D."=C$3/C13*100"
B.借书
C.吃东西
D.违规占座
A.图书类B.读者类C.身份验证类D.借书操作界面类
BALIS成员馆读者通过BALIS馆际互借系统借书时,可以通过哪种方式获取图书()
A.物流B.出借馆老师送书到借入馆C.自取D.借入馆老师到出借馆取书
A.时常
B.按时
C.有时
D.当时
男:你好。我想办一张借书证。女:带身份证了吗?问:男的要办什么证?
A.借书证
B.身份证
C.签证
A、.可以,帮助他人借书
B、.可以,帮助他人办理续借手续
C、.可以,帮助他人办理通借通还手续
D、.不可以,防止盗用借书证。
读者统计是对借书证和借阅的图书的数量的统计。()
正确
错误
一般大学图书馆的普通阅览室,凭本人的学生证或借书证就可在室内阅览。()
谈谈你对读书与借书的看法。(2分)
可以用其他读者的校园卡借书吗
A.可以,帮助他人借书
B.可以,帮助他人办理续借手续
C.可以,帮助他人办理通借通还手续
D.不可以,防止盗用校园卡
校园卡上显示有超期罚款,还可以借书吗
A.可以
B.不可以,交纳罚款以后才可以借书
C.不一定
D.以上三个都对
校园卡上有过期的书,还可以借书吗
B.不可以,归还过期图书后才可以借书
使用自助借书时,校园卡应放哪个位置
A.圆盘感应区
B.无需一卡通
C.v槽处放
读者获得借书证,意味着获得了使用图书馆藏书的()。
A.资格
B.条件
C.权力
D.凭证
拒借数量在全部借书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叫()率。
A.拒借
B.借阅
C.阅读
D.借出
传统借阅方式主要应用于()借书。
A.开架
B.闭架
C.闭架和部分开架
D.半开架
外借服务包括个人外借、馆际互借、预约借书、邮寄借书这四项内容。()
请用SQL语句来实现如下改变为借书历史Borrow增加一个属性罚金Bfine,同时删去书目表Cata中的属性价格Cprice。
14、下面哪个报表,可以查找单个读者的借书、还书、赔款等流通情况()
A:流通统计
B:流通分类统计
C:流通类型统计
D:流通日志
14、借书证是证明一个人是否是本馆读者的依据,是允许读者把馆藏文献借出馆外阅读的凭证。()
2、要获得自我发展,应多买书,多借书。在阅读全部内容之前,首先阅读,看其是否对你有益()
A:目录
B:序言
C:封面封底
D:内容摘要
20、网上委托借书服务目前已经开通的分馆有:()
A:长宁
B:长宁
C:长宁
D:长宁
男:马上就上课了,你怎么还不去教室,在找什么?女:我的借书证啊,上次用过我记得是放在抽屉里的,怎么找不到了?男:你现在找它干什么?女:我借的书到期了,我想下课后去还书。问:女的下课后想去哪儿?
A.宿舍
B.教室
C.书店
D.图书馆
A.去食堂
B.参观图书馆
C.借书
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国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工程计划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2014年5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的首次农家书屋书目分析会。农家书屋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农民对图书有哪些要求?有关媒体对此进行了采访,请看《一个农家书屋的自述》。
大家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个农家书屋,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我在全国有几十万个兄弟姐妹。我们这个群体自诞生以来,得到党和政府多方面的关怀与扶持。农家书屋管理部门每年通过制定推荐书目的方式为我选书和配书,至今已经出了5次书目了,许多农民朋友把我们当成知心朋友,他们的许多难题在我们这里找到了答案,如今我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有时候我也苦恼,有的出版社推荐的书不是我想要的,我喜欢的书它们又没推荐上来。还有的时候,农民朋友需要的书出版社没有,送来的书又往往脱离农村实际……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有的出版社让畅销书走市场,把卖得不好的书推荐给我。这实在是一种短视行为,中国有8亿农民,市场潜力巨大呀
我的兄弟姐妹们有相当一部分过得并不如意,管理他们的大多数人员由当地村干部兼职,村干部因为事务繁杂,客观上无法保证我们的正常开放。没有严格的借书手续,借后不还的现象较为普遍,图书散失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图书不编号、不登记造册,常年放在书柜里不对外借阅。当初建设时,县(市、区)新闻出版部门是责任主体,村负责提供用房,建好后由村负责管理、维护开放。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有些镇、村干部重视不够,县(市、区)文化新闻出版部门更无足够人力、物力对此进行直接而有效的管理。
我知道农民朋友喜欢音像、报纸、期刊,尤其是时政新闻类、实用技术类和生活保健类期刊,可这些我常常没有。我听说,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有些兄弟姐妹已经跟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有的还建设了互联互通的数字书屋。有的建立了社会捐助平台,通过冠名捐助、结对帮扶等形式共建书香社会……我想,如果我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拥有这样的条件,农民朋友该有多高兴啊
针对“给定资料1”中《一个农家书屋的自述》所反映的问题,某省职能部门拟起草一份推进“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的方案。假如你是该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你认为方案中应明确哪些具体措施?(25分)
要求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300字。
单选题1.5m以上16岁以下未成年人有效身份证件还包括()。
过刊过报室管理规则中,借书册数和期限为()。
学生借阅证管理中,借书册和期限为?
下面加点的词是介词的是()
李商隐曾在书中提到自己少年时“佣书贩舂”,所谓“佣书贩舂”指的是()
A、借书卖米,行走江湖
B、雇佣书童,贩卖书籍
C、抄书赚钱,补贴家用
D、书房舂米,经商赚钱
A馆藏资源检索
B到期短信提醒
C预约借书
D续借服务
读者持有的“一卡通”或借书证,可以借他人使用。
A、正确
B、错误
关于借阅随书光盘的规定正确的是()
A、读者可凭“一卡通”或借书证外借随书光盘,借阅期限为30天
B、读者可凭“一卡通”或借书证外借随书光盘,每人限借光盘数量为2张
C、教职员工、研究生和正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所借光盘期满时如无人预约可续借一次
D、续借时请携带光盘与
本科生借阅书籍的借书期限为()天
A、5
B、10
C、30
D、60
本科生借书数量不得超过()本/人
A、4
B、8
C、16
D、50
一位读者只能持有一张“一卡通”或借书证,限本人使用,您如若转借或涂改,双方(借方与被借方)将被暂停借阅()。
A、10天
B、半个月
C、一个月
D、半年
对于违规使用校园网电子资源的用户,将视情节轻重,对违规者处以停止借书权限两个月至()。
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半
[2分]借书证丢失者,重新申请补办时一般使用原证照片,无需重新照相。但每个证需交纳工本费多少元?
A、8
C、15
D、18
在Python中,用变量code存储学生的借书卡编码,例如code=“NO.2020100502”,则变量code的数据类型应定义为()
A、布尔型
B、整型
C、字符串型
D、浮点型
还书时需要出示借书证。()
读者可以使用别人的借书证借书。()
A.借书和续借
B.人脸绑定
C.图书查询
D.可刷脸借阅
A.身份证
B.校园一卡通
C.借书卡
D.读者证
A.会
B.不会
A.正确
B.错误
当年最新的报纸和期刊在哪里可以看到?()
A.现刊阅览室
B.过刊室
C.借书室
D.电子阅览室
某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包含三个关系图书(条形码,书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单价)读者(借书证号,姓名,性别)借阅(借书证号,条形码,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实现下列操作1.使用关系代数查询“数据库系统原理”书的作者姓名。2.使用关系代数查询借书证号为“2021003”借阅图书的条形码和借书日期。3.使用SQL语句查询每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总数量。4.使用SQL语句查询读者“黄靖”借阅的图书条形码和借书日期。(用嵌套查询)5.使用SQL语句建立“女”读者借阅图书的视图FBB,该视图包括信息借书证号,借阅人,书名,借书日期。
A对
B错
A逻辑检验
B平衡检验
C格式检验
A自助借书
B人工借阅
C直接拿走
S
.i理工卡使用场合包括()
A、学生考试
B、学生医疗
C、学生用餐
D、学生借书
本题共计5个问题
设图书馆数据库中有一个关于读者借书的关系模式R(L#,B#,BNAME,AUTH,BIRTH),其属性为读者借书证号、所借书的书号、书名、书的作者、作者的出生年份。如果规定一个读者同时可借阅多本书籍;每本书只有一个书名和作者;作者的姓名不允许同名同姓;每个作者只有一个出生年份。那么,关系模式R上基本的函数依赖集为(1),R上的关键码为(2),R的模式级别为(3)。如果把关系模式R分解成数据库模式ρ1={(L#,B#),(B#,BNAME,AUTH,BIRTH)},那么R分解成ρ1是无损分解、保持依赖且ρ1属于(4)。如果把关系模式R分解成数据库模式ρ2={(L#,B#),(B#,BNAME,AUTH),(AUTH,BURTH)},那么R分解成ρ2是无损分解、保持依赖且ρ2属于(5)。
第1题
A{L#→B#,B#→BNAME,BNAME→AUTH,AUTH→BIRTH}
B{L#→B#,B#→(BNAME,AUTH,BIRTH))
C{B#→(BNAME,AUTH),AUTH→BIRTH)
D{(L#,B#)→BNAME,B#→AUTH,AUTH→BIRTH)
第2题
A(L#)
B(L#,B#)
C(L#,B#,AUTH)
D(L#,BNAME,AUTH)
第3题
A属于1NF但不属于2NF
B属于2NF但不属于3NF
C属于3NF但不属于2NF
D属于3NF
第4题
A1NF模式集
B2NF模式集
C3NF模式集
D模式级别不确定
第5题
设有一个记录读者借阅图书的关系模式R(读者号,姓名,出生日期,图书号,图书名,出版社,借书日期,还书日期),每本图书读者可以重复借阅,但每本图书每个读者每天最多借一次。
(1)根据上述条件,写出关系模式R的关键码。
(2)R最高属于第几范式,为什么
(3)将R规范到3NF。
设一个图书借阅管理数据库中包括三个关系模式
图书(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
读者(借书证号,姓名,性别,单位,地址)
借阅(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归还日期,备注)用SQL语句完成下面36(1)-39题。
(1)查询价格在50到60元之间的图书,结果按出版社及单价升序排列。
A.《狱中杂记》B.《板桥题画》C.《黄生借书说》D.《袁隧园君墓志铭》E.《室语》
A.读者号B.书号C.读者号+书号+借期D.读者号+书号
论述袁枚《黄生借书说》一文的艺术特色。
在学生借书数据库中,已有“学生”表和“借阅”表,其中“学生”表含有“学号”、“姓名”等信息;“借阅”表含有“借阅编号”、“学号”等信息。若要找出没有借过书的学生记录,并显示其“学号”和“姓名”,则正确的查询设计是()。
下列典故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①花萼相辉②借书求学③闻鸡起舞④程门立雪⑤亲尝汤药⑥四岁让梨⑦辞官奉母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A、潘岳祖逖李隆基宋濂李广孔融杨时汉文帝
B、李广宋濂祖逖潘岳汉文帝孔融杨时李隆基
C、李隆基宋濂祖逖杨时汉文帝孔融潘岳李广
D、李隆基宋濂杨时潘岳李广孔融祖逖汉文帝
阅读《景清借书》一文。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清曰“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注释】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以子珍秘太甚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是以谓之文也(《论语》)C.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时同舍生有秘书(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当采用数据流图对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分析时,是一个外部实体。
5本不同的书提供给3个学生参考,每人只能借1本,不同的借书方法种数是
属于复句的是
下列作品中,为桐城派作家所写的有()。
下面加着重号的词是介词的是
A、小王去时的速度大于回家的速度
B、小王在朋友家停留了10分钟
D、小王去时走上坡路,回家时走下坡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D、小王去时走下坡路,回家时走上坡路
小明从家到离家600米远的图书馆去借书,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在图书馆停留了多少分钟?(2)小明去时每分钟走多少米?(3)小明去图书馆和返回的速度,哪个更快一些?
(2009大竹县)王浩从家去相距4千米远的图书馆看书和借书.从所给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王浩在图书馆呆了分钟,去时每小时行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千米.
(2014春上海期末)五年级全体学生参加读书活动,上周到图书馆借书情况如条形统计图.(1)第天借书大于或等于70本?(2)这一周平均每天借书多少本?(按5天计算,计算结果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到个位)
淘气骑车从家去相距6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图中可以看出(1)淘气去图书馆路上停车分,在图书馆借书用分.(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星期天,小明从家到离家4千米的图书馆去借书,从如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在图书馆停留了分,小明去时的平均速度是每时千米,小明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每时千米.
张涛骑车从家里到相距10千米的图书馆借书,如图(1)张涛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分(2)在图书馆借书用了分(3)从家到图书馆,平均速度是每个小时千米(4)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千.
三年级今天上午借书50本,下午比上午多借22本.(1)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2)如果这一天一班借了45本,二班借了38本,其余都是三班借的,三班借书多少本?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人们愿意借书给自己,那是因为作者很守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己巳之变,微于公社稷危矣。事久论定,诬不可不白。”其持正又如此。正德中,以巡按御史言赐祠于乡。日“景贤”。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
B.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
C.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
D.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
A.“孤”指幼年丧父,“独”指老而无子的人,“鳏”老而无妻或丧偶的人;“寡”指妇人丧夫,“寡妇”又称“嫠妇”。
B.“两广”,明清时把广东、广西两地合称,两朝都设有两广总督。经常提到的两地合称还有清代时湖北、湖南合称的“湖广”。
C.“秩满”,“秩”指官员的俸禄,也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秩满”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与“致仕”意思相同。
D.“实录”,文中的“实录”是编年体史书的一种,按年月日记载某一皇帝统治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灾祥等大事。...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濬天资聪颖,好学不辍。幼年读书过目成诵,家贫无书,为了借书走到几百里外,即使年老右眼失明,仍手不释卷。
B.丘濬学识广博,见解不凡。两次担任编修史书的副总裁,直接向宪宗皇帝上书,陈述形势,深得皇帝欣赏,命抄录给其他大臣。
C.丘濬关心国事,多次献言献策。上书给孝宗,列举二十二种时弊,希望皇帝清心修身,勤于政务;又补足有利于治国的《大学衍义》呈给皇帝。
D.丘濬廉洁正直,敢于直言。常年住在低矮狭小的府邸里;主持正义公开为于谦在己巳之变中的功绩正名。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濬既官翰林,见闻益广,尤熟国家典故,以经济自负。
(2)及是,课国学生尤谆告诫,事返文体于正。
下列各组句子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②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B.①莫春者,春服既成②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C.①字而幼孩,遂而鸡豚②鼓瑟希,铿尔
D.①技盖至此乎②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甲图书馆
1
2
3
4
5
频数
1500
1000
500
乙图书馆
2000
1250
250
在广佛中学,有一所自助式图书馆。这里无门、无管理员,借书、还书、借多久、什么时候还,都是靠师生自律。年终盘点,原来十万册图书变成了十万六千多册,当然,虽然增加了六千多册,但原有图书仍有丢失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下列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2分)
A.比去,以手阖门比及三年,可使有勇B.借书满架或凭几学书
C.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曰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
⑴借书满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
,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⑵新沐者必弹冠,。(屈原《渔父》)
,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
⑷故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截止2011年底,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地方投入达30多亿元,共建成农家书屋30多万家。材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是一中社会精神力量D、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乌鸟私情,___________。(《陈情表》)
(2)借书满架,___________,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项脊轩志》)
(3)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5)明道德之广崇,___________,靡不毕见。(《屈原列传》)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屈原列传》)
(7)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8)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
下面是某学校图书馆的借书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在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小说是最大的受益者,西部小说和轻松杂志的读者都逐渐增加。这一现象
A.表明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B.体现了新政中公共开支的大幅增多
C.反映了广大民众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D.说明后现代主义文学得到民众认同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籍
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阅读《景清借书》一文。(20分)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清曰:“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例句:吾以子珍秘太甚
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C.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4分)
时同舍生有秘书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6分)
译文:
⑵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6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玉打发袭人去宝钗处借书,趁机叫晴雯送两块旧帕给黛玉。黛玉一听是旧帕,先是烦闷,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忙叫晴雯放下。黛玉体贴出旧帕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左思右想,题诗三首于其上。
B黛玉到怡红院,听到宝玉在梦中喊“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黛玉听见不觉怔了,坐了一会,只好离去。
C宝玉挨打后,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们,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便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自此以后甘为诸丫环充役,宝钗等偶尔劝他留心仕途经济,他便斥之为“入国贼禄鬼之流”,不留情面。
D贾母喜欢说笑话、听笑话,并能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小说第五十二回写到,贾母说王熙凤“太伶俐也不是好事。”凤姐拍着马屁反驳了几句,并说“我活一千岁后,等老祖宗归了西,我才死呢”。贾母听后,心里觉得不吉利,就骂王熙凤道:“众人都死了,单剩下咱们两个老妖精,有什么意思。”说的众人都不敢笑了。
E刘姥姥离开贾府之时,凤姐叫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刘姥姥问清孩子的生辰后,便取名为巧姐,说这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逢凶化吉都从这个“巧”字上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玉打发袭人去宝钗处借书,趁机叫晴雯送两块旧帕给黛玉。黛玉一听是旧帕,先是烦闷,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忙叫晴雯放下。黛玉体贴出旧帕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左思右想,题诗三首于其上。
B.宝玉挨打后,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们,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便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自此以后甘为诸丫环充役,宝钗等偶尔劝他留心仕途经济,他便斥之为“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不留情面。
C.黛玉到怡红院,听到宝玉在梦中喊“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黛玉听见不觉怔了,坐了一会,只好离去。
D.刘姥姥离开贾府之时,凤姐叫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刘姥姥问清孩子的生辰后,便取名为巧姐,说这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逢凶化吉都从这个“巧”字上来。
E.海棠诗社成立后,诗社的首次活动便是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李纨评黛玉诗为魁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借书满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4)《诗》三百篇,。(司马迁《报任安书》)
(5),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
(6),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下列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比去,以手阖门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B.借书满架或凭几学书
C.日过午已昏一日,大母过余曰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天清晨,南京图书馆的大门一开,就有人陆续来借书了。
B.班主任王老师对李华同学所犯的错误进行了教育和纠正。
C.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努力。
D.采取各种办法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水平,对一些民办学校而言,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每天清晨,南京图书馆的大门一开,就陆续有人来借书了。
B、班主任王老师对李华同学所犯的错误进行了教育和纠正。
C、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是否努力。
D、采取各种办法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水平,对一些民办学校而言,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8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2、)借书满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3、),总是离人泪。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诏书切峻,。(6、)夕阳古道无人语,。
(7、),众人皆醉我独醒
(8、)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偃仰:俯仰,指悠然安居。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世独立:超越尘世,独立存在。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的结构精巧。
D.犹有未树也未树:未来得及种树。
完成下列名篇名句填空(任选5空)。(5分)
(1)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冥然兀坐,____________。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3)_____________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
(4)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6)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
王安石
君少学问勤苦,寄食浮屠山中,步行借书数百里,升楼诵之而去其阶。盖数年而具众经。后遂博极天下之书。属文操笔布纸,谓为方思,而数百千言已就。
以天圣五年,同学究出身,补滁州来安县主簿、洪州右司理。再举进士甲科,迁大理寺丞,知常州晋陵县,移知浔州。浔当是时,人未趣学,召吏民子弟之秀者,亲为据案讲说,诱劝以文艺。居未几,旁州士皆来学,学者由此遂多。以选,通判耀州。兵士有讼财而不直者,安抚使以为直。君争之不得,乃奏决于大理。大理以君所争为是,而用君议,编于敕。庆历二年,擢为监察御史里行。于是弹奏狄武襄公不当沮败刘沪水洛城事。又因日食言阴盛,以后宫为戒。仁宗大猎于城南,卫士不及整而归以夜,明日将复出,有雉陨于殿中。君奏疏,即是夜有诏止猎。蛮唐和寇湖南,以君安抚,奏事有所不合,因自劾。乃知复州,又通判金州,知汉阳军吉州。稍迁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提点江南西路刑狱。有言常平岁凶当稍贵其粟以利籴本者,诏从之。君言此非常平本意也,诏又从之。
侬智高反,君即出兵二千于岭以助英、韶。会除广西转运使,驰至所部,而智高方煽。天子出大臣,部诸将兵数万击之。君驱散亡残败之吏民,转刍米于惶扰卒急之间,又以余力,督守吏治城堑,修器械,属州多完,而师饱以有功。君劳居多,以劳迁尚书司封员外郎。初,君请斩大将之北者,发骑军以讨贼,及后贼所以破灭,皆如君计策。军罢而人重困,方恃君绥抚。君乘险阻,冒瘴毒,经理出入,启居无时。以皇祐三年三月初七日,卒于治所,年五十四。
君所为州,整齐其大体,阔略其细故。与宾客谈说,弦歌饮酒,往往终日。而能听用佐属尽其力,事以不废。在御史言事,计曲直利害如何,不顾望大臣,以此无助。所为文,自少及终,以类集之,至百卷。天德、地业、人事之治,掇拾贯穿,无所不言,而诗为多。
君讳抗,字和叔,姓孙氏,得姓于卫,得望于富春。
(节选自《唐宋文举要》,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士有讼财而不直者直:公平正直
B.君请斩大将之北者北:同“背”,相背
C.方恃君绥抚绥抚:安定抚慰
D.整齐其大体整齐:整治,治理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抗正直敢言的一项是(3分)
①诱劝以文艺②乃奏决于大理
③而用君议,编于敕④又因日食言阴盛,以后宫为戒
⑤君奏疏,即是夜有诏止猎⑥君言此非常平本意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抗幼时因家贫而依靠山中僧人生活,他勤奋好学,常常步行几百里去借书,回来后登楼诵读,还特意抽去楼梯,以便潜心钻研和防止他人打扰。
B.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孙抗不仅监督弹劾他人,如上奏弹劾狄武襄公不应该败坏刘沪收降水洛城,而且还严于律己,参劾自己上奏汇报有不实之处。
C.在侬智高的气焰炽盛时,孙抗被任命为广西转运使,他走马上任,为平乱出谋划策,出力流汗。后因平乱的功劳多,他被提升为尚书司封员外郎。
D.孙抗任州郡长官时,常常整日与宾客谈说,听歌喝酒,疏忽政事。下属为所欲为,他听之任之,不加制止。后来他受到御史弹劾时,也就无人相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文操笔布纸,谓为方思,而数百千言已就。(3分)
译句:▲▲
(2)人未趣学,召吏民子弟之秀者,亲为据案讲说。(3分)
(3)又以余力,督守吏治城堑,修器械,属州多完。(4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邱濬①,字仲深,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家贫无书,尝走数百里借书,必得乃已。举乡试第一,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濬既官翰林,见闻益广,尤熟国家典故,以经济自负。
成化元年,两广用兵,濬奏记大学士李贤,指陈形势,纚纚②数千言。贤善其计,闻之帝,命录示总兵官赵辅、巡抚都御史韩雍。雍等破贼,虽不尽用其策,而濬以此名重公卿间。秩满,进侍讲。与修《英宗实录》,进侍讲学士。迁国子祭酒。时经生文尚险怪,濬主南畿乡试,分考会试皆痛抑之。及是,课国学生尤谆切告诫,返文体于正。寻进礼部右侍郎,掌祭酒事。
特进礼部尚书,掌詹事事。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弘治四年,书成,加太子太保,寻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尚书入内阁者自濬始,时年七十一矣。
明年,濬上言:“臣见成化时彗星三见,遍扫三垣,地五六百震。迩者彗星见天津,地震天鸣无虚日,异鸟三鸣于禁中。《春秋》二百四十年,书彗孛者三,地震者五,飞禽者二。今乃屡见于二十年之间,甚可畏也。愿陛下体上天之仁爱,念祖宗之艰难,正身清心以立本而应务。谨好尚不惑于异端,节财用不至于耗国,公任使不失于偏听。禁私谒,明义理,慎俭德,勤政务,则承风希宠、左道乱政之徒自不敢肆其奸,而天灾弭矣。”因列时弊二十二事。帝纳之。六年以目疾免朝参。
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人以是大不直濬。给事中毛珵,御史宋德、周津等交章劾濬不可居相位,帝不问。逾年,加少保。八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文庄。
濬廉介,所居邸第极湫③隘,四十年不易。性嗜学,既老,右目失明,犹披览不辍。议论好矫激,闻者骇愕。至修《英宗实录》,有言于谦之死当以不轨书者。濬曰:“己巳之变,微于公社稷危矣。事久论定,诬不可不白。”其持正又如此。正德中,以巡按御史言赐祠于乡。曰“景贤”。(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尤熟国家典故典故:典制和成例
B.以经济自负经济:经世济民
C.今乃屡见于二十年之间见:看见
D.人以是大不直濬直:以之为直,认为……正直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邱濬“性嗜学”的一组是(3分)
①尝走数百里借书,必得乃已②尤熟国家典故
③指陈形势,纚纚数千言④禁私谒,明义理
⑤与修《英宗实录》⑥右目失明,犹披览不辍
A.①②⑥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初年,两广战事,邱濬献计,虽然没有完全被采纳,邱濬却因此在公卿中声名显赫。
B.邱濬用天象异常及自然灾害来警告劝诫皇上,希望皇帝正道直行,节省财用,不惑于异端,通晓义理,勤于政务。
C.邱濬性格较为复杂,曾劝导皇上要宽大,要求士人要忠厚;但他却性情狭隘,与很多同僚都不能友好相处。
D.邱濬清廉耿介,居所低下狭小,几十年不变。又持守公正,把说错话的巡按御史削职返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经生文尚险怪,濬主南畿乡试,分考会试皆痛抑之。
(2)己巳之变,微于公社稷危矣。事久论定,诬不可不白。
①现如今,网上借书、二维码考勤甚至手机远程开教室门、开多媒体设备这样的“神操作”陆续出现②学习机在学生手中屡见不鲜,早教机、学生平板电脑等也已成为各年龄段学生的“手头必备”③借助科技进步的社会红利,更加均衡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教育体系未来可期④这让更多师生认识并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教育和学习便利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早已走进了校园的各个角落⑥智慧校园这一“热词”应运而生,正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②①④⑥③B.②④③⑥⑤①C.③①②④⑤⑥D.⑥⑤①②④③
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中提到“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说法,指出原因在于“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但我们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还有一个功能,即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的那样“问渠那得清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