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文化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图书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洁、胡东、施莹、刘春雷、钱彦、王晓琳、项羽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设施设备、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效能、服务管理和服务监督。本标准适用于省、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室)、村(社区)图书室。少年儿童图书馆亦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220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建标1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3设施设备

3.1建设要求

3.1.1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应符合建标108的要求。县(市、区)政府所在地设置一座独立建制、部颁二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省级中心镇或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乡镇(街道)设立图书馆分馆,其他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置图书馆分馆或图书室。

3.1.2图书馆分馆和图书室内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或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3.1.3有条件的地区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

3.2建筑面积

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应符合建标108的要求。图书馆分馆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乡镇(街道)图书室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村(社区)图书室建筑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3.3计算机数量

省级馆计算机总数量不少于500台,其中读者使用计算机数量不少于200台。市级馆计算机总数量不少于100台,其中读者使用计算机数量不少于65台。县级馆计算机总数量不少于45台,其中读者使用计算机数量不少于30台。图书馆分馆计算机总数量不少于10台。乡镇(街道)图书室计算机总数量不少于5台。村(社区)图书室计算机总数量不少于1台。

3.4网络与宽带接入

3.4.1各级公共图书馆需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省级馆互联网接口不低于500兆,局域网主干不低于1000兆,局域网分支不低于100兆。市、县级馆互联网接口不低于100兆,局域网主干不低于1000兆,局域网分支不低于100兆。图书馆分馆和图书室互联网接口不低于10兆。

3.4.2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设施内免费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

4服务资源

4.1文献资源

4.1.1馆藏文献总量

省级馆、市级馆文献入藏总量分别不少于600万册、60万册。县级馆入藏总量应达到人均藏书1册以上或者总藏量不少于50万册。图书馆分馆图书入藏总量不少于1万册,报刊不少于100种。图书室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

4.1.2年新增文献藏量

省级馆、市级馆年新增文献藏量分别不少于6万种、0.6万种。县级馆人均年新增文献藏量不少于0.06册。馆藏电子文献年新增藏量应符合GB/T28220的要求。

4.1.3古籍和地方文献

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应重视古籍保护和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在所在服务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和地方文献保障体系。

4.1.4政府出版物

各级公共图书馆承担当地政府出版物的征集、保存与服务职能。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点,并做好服务工作。

4.1.5数字资源

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的数字资源总量分别不低于35TB、15TB、4TB。图书馆分馆和图书室读者可通过计算机平台,共享网上数字资源。

4.1.6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省级馆牵头建立省域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市级馆、县级馆参与共建共享工作。市级馆牵头建立市域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县级馆参与共建共享工作。县级馆牵头建立县域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图书馆分馆和图书室参与共建共享工作。

4.2服务人员

4.2.1工作人员

4.2.1.1数量

4.2.1.2学历要求

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应配备学历结构合理的工作人员队伍。市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新进正式编制人员应达到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县级馆新进正式编制人员应达到大学专科(含)以上学历。

4.2.1.3职业培训

4.2.2文化志愿者

各级公共图书馆建立具有一定数量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5服务内容

5.1阅览服务

各级公共图书馆提供图书及报刊开架阅览。

5.2流通服务

各级公共图书馆提供借书、还书、续借、预约等流通服务,方便读者使用文献资源。

5.3阅读推广

5.3.1省级馆每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少于40次。市级馆每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少于24次。县级馆每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少于20次。图书馆分馆每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少于2次。图书室每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少于1次。

5.3.2每年举办全民阅读节系列活动和未成年人读书节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

5.4数字服务

5.4.1门户网站

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建立门户网站。

5.4.2数字体验区

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建立数字阅读体验区和服务区。

5.4.3数字图书馆

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和利用浙江网络图书馆。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数字图书馆。

5.4.4移动平台

市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建设基于移动终端的服务平台。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推广和利用浙江文化通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5.5讲座服务

省级馆每年举办公益讲座不少于80次。市级馆每年举办公益讲座不少于45次。县级馆每年举办公益讲座不少于12次。图书馆分馆每年举办公益讲座不少于6次。图书室每年举办公益讲座不少于1次。

5.6展览服务

省级馆每年举办免费展览不少于25次。市级馆每年举办免费展览不少于12次。县级馆每年举办免费展览不少于4次。图书馆分馆每年举办免费展览不少于2次。图书室每年举办免费展览不少于1次。

5.7咨询服务

5.7.2图书馆分馆和图书室应提供一般性咨询服务。

5.8未成年人服务

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各项文化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其他地区设立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或设立少年儿童服务区域。图书馆分馆应设立少年儿童服务区域。图书室应设立少年儿童图书专架。

5.9特殊群体服务

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注重保障特殊群体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益,在硬件设施、馆藏资源建设、服务措施等方面开展个性化服务,并对特殊人群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倡导提供无障碍服务。

6服务效能

6.1服务能力

6.1.1.3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

6.1.2馆际互借服务

省级馆构建省域范围内的馆际互借服务网络,市级馆、县级馆参与并主动向读者提供该项服务。图书馆分馆和图书室向所在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提出申请。

6.1.3流动服务

6.1.3.1县级馆对图书馆分馆每年流通不少于4次,每次流通量不少于500册。县级馆对乡镇(街道)图书室每年流通不少于2次,每次流通量不少于500册。乡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室)对村(社区)图书室每年流通不少于4次,每次流通量不少于100册。

6.1.3.2市级馆、县级馆每年组织送书下乡不少于1万册次。

6.1.4总分馆服务

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应建立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总分馆服务。总分馆体系内文献资源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

6.1.5服务联盟

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加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的各类联盟组织,以实现资源共享。

6.2服务效率

6.2.2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

图书按照中图法分类号顺序排列排架。县级(含)以上公共图书馆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均不低于96%。图书馆分馆和图书室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均不低于90%。

7服务管理

7.1统一标识

各级公共图书馆使用统一的服务标识。

7.2免费服务

各级公共图书馆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全部免费。

7.3服务告示

7.3.1告示内容和方式

7.3.2闭馆告示

7.3.2.1因故须暂时闭馆,应提前一周向读者公告。

7.3.2.2如遇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突发事件须临时闭馆或关闭部分区域、暂停部分服务的,应及时向读者公告。

7.4安全管理制度

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制定和落实文献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和数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加强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有条件的馆应配备安全检查设备。

7.5业务管理制度

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制定业务管理制度,明确业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开展业务考核。

7.6工作记录及统计

各级公共图书馆要根据实际设计工作记录内容,做到内容和数据真实齐全,定期进行统计与分析工作,妥善保存各类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以指导和改进各项工作。

7.7服务礼仪规范

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制定相应的服务礼仪规范,从统一着装、仪容仪表、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等方面制定服务礼仪内容,进行规范化的服务。服务礼仪规范要采取不同方式予以公布,便于读者监督。

8服务监督

8.1读者意见受理

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多渠道接受读者意见或投诉。认真对待并正确处理来自读者的意见或投诉,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并整改落实。

8.2读者满意度调查

各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每年不少于1次。可通过本馆或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开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

[3]《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省委办发[2015]46号)

[4]《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61号)

THE END
1.图书馆发布OpenSign公益性学术资源服务平台近日,清华大学图书馆正式推出OpenSign公益性学术资源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学术资源访问服务。 开放科学已成为全球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等新型知识传播方式,加速科研成果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生产、共享与复用,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1年,图书馆在学校信息办的支持下建设OpenSign公益https://lib.tsinghua.edu.cn/info/1073/7244.htm
2.关于开通“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的通知为进一步满足我校师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数字资源服务,图书馆现开通“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 一、内容介绍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整合集成了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资源、科技出版资源和学术交流资源;OA环境下允许集成服务的学术资源;以及通过协议授权或其它合作共建模式获得授权许可的学术资源。 http://library.sdlivc.com/info/1012/8574.htm
3.电子资源本馆概况 图书馆简介 馆领导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馆藏分布 开放时间 联系我们 我的图书馆首页 / 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京东读书专业版 (2024-04-23) 中国知网 (2024-04-23) 畅想之星电子书 (2024-04-16)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2024-03-26)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 (2023-11-02) 掌阅精选数字图书馆 (https://www.whsw.cn/lib/dzzy.htm
4.腾冲:退休的副县长,回村建起了图书馆……提供平台拓展服务功能 放眼未来,关注学生、培养学生是图书馆对当地小学生服务的一项宗旨。图书馆与当地柏联希望小学联系,专门设立学生书架,免费为学生办理借书证,鼓励学生每年阅读20本书,从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每当看到孩子们来看书、借书,钏老都感到无比的激动,在他的眼中,看书的不是孩子,而是未来的工程师、科学https://m.yunnan.cn/system/2020/08/19/030897575.shtml
5.图书馆信息平台全思科技更懂非营利组织的互联网团队,用心专为中小图书馆打造的云端借阅平台,提供简单易上手的图书借阅系统,管理机构可以管理和查看下属图书馆的运营情况,对图书馆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提升图书馆的运营效率https://www.quansitech.com/service/library-platform/
6.在线儿童图书馆:结合阅读与学习的平台设计方案本文将详述如何将教育元素和趣味游戏化设计整合到在线图书馆平台中,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内容涉及教育软件的开发,以及如何与出版商和教育专家合作提供高质量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正逐渐被数字化、在线化的图书馆平台所取代。对于那些希望提供更便捷、高效图书服务的机构或组织来http://dongguan.11467.com/info/32543103.htm
7.图书馆工作总结锦集(6篇)为了扩展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渠道,加强与读者的亲密互动,优化信息呈现方式,提升读者服务体验,给读者传递方便快捷的信息,我馆除了广泛利用办公网、电子邮件、咨询台、荐书台、馆长信箱等传统信息服务平台外,还开通吉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目前有2467群用户)、在线QQ即时服务平台(目前有1067个群用户),开展各类信息咨询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2272921.html
8.温州云图书馆平台app免费下载温州云图书馆app是一款致力于在线图书借阅管理方法的公共图书馆app,手机软件为众多用户提供了一个免费看书,借阅书籍的服务平台,协助必须喜爱去看书的好朋友随便阅读文章,喜爱的朋友们可以到多特软件站在线下载感受一下! 温州云图书馆服务平台介绍: 温州云图书馆APP,是温州市区中小学专用型的云图书馆服务平台,用户可经过https://www.duote.com/android/974762.html
9.温州市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浙江网络图书馆 以全省公共图书馆为成员馆,实现了各馆传统文献和数字资源在同一平台上的整合,提供电子文献传递和纸质文献的馆际互借服务。用温州市图书馆读者证密码即可登录。 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 汇聚了期刊全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毕业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的数据库。 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 集纳了理、https://interlibsso.wzlib.cn/interlibSSO/main/szzy/
10.建设基于新一代系统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NLSP)实现资源与服务的整合是下一代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的目标与任务,智慧图书馆提供的智慧服务需要有先进的技术与完善的平台支持。南京大学图书馆与江苏图星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合作,致力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平台( NLSP),目前已有了阶段性的实践成果。NLSP主要集成中央知识库、采选平台、馆员智慧服务平台以及读https://www.tuya.com/cn/industry-details/Kb719fxx89usa
11.云图书馆管理服务平台云图书馆管理服务平台 产品详情 馆务服务 1.业务粒度化,组件化配置各项服务模块,运用高效的数据流管理将各个服务模块串接起来。云端提供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期刊、非书资料等服务模块,用户可以自身需求配置自身需要的服务模块和数据流,具有较强的服务扩展性,形成千馆千面的个性化馆务服务。未来将会提供外部采编https://www.flyread.cn/h-pd-1.html
12.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电子数字资源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电子数字资源平台是一个开放注册并提供免费使用的在线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访问各种丰富的电子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视频、书籍、期刊等,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 为了使用这个平台,用户需要先进行注册和登录。具体步骤如下: 访问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官方网站(http://res.gxlib.org.cn/ermsClhttps://www.bgrdh.com/sites/4400.html
13.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12篇(全文)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最突出特征就是资源共享, 以解决文献资源“脱贫”问题。为此, 要组建一个权威性领导机构, 对本地区本系统的网络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 打破“条条分割, 部门所属”的框框, 对各单位选用的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协调使用, 实行分工协作联合建库, 建立一个本地区本系统共享平台, 将各单位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o5n68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