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这本看起来很厉害实际上也很厉害的书了吗?这就是甘霖部长所参观的古籍之一——《太和正音谱》的下部。这本古籍为明蓝阁钞本,全国只有一部,我们的图书馆所藏为下部,上部藏于国家图书馆。该书所录作品名录,是目前研究我国古代戏曲史的宝贵资料!
说到图书馆古籍部
川Star就必须得来一波安利了!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我校图书馆古籍部在2010年从狮子山校区图书馆搬迁到成龙校区图书馆六楼,库房面积三百五十平方米,分为善本书库和线装书库,共计藏书十一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一点五万余册,线装古籍九万余册。
古籍阅览室中古籍以教育学、文学、历史学为收藏重点和特色,其中《通鉴纪事本末》、《晦庵先生文集》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新编方舆胜览》、《太和正音谱》、《中原音韵》、《春秋属辞》、《明伦大典》等善本古籍为馆藏精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四川师范大学现有120部古籍收录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400余部古籍收录于《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从2008年至2013年,共有3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56部古籍入选《四川省珍贵古籍名录》。
四川师范大学已于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在四川省高校中,目前仅有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两所高校获此殊荣。同时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馆员邬园园获得“古籍保护工作示范工作者”称号。
看到这儿小狮子们可能会好奇了
这么六的图书馆古籍里到底有些啥?
甘霖部长看过的我们也想看!
别急!川Star这就开始带你们跟随甘霖部长的步伐瞧一瞧咱们的图书馆古籍部!
甘霖部长参观善本书库
除了开篇说的古籍《太和正音谱》以外
图书馆古籍部善本书库中还有不少珍稀善本哟~
善本书库
绎史一百六十卷等十八种
(清)马骕撰等撰
清乾隆内府写南三阁四库全书本
2016年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其中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川师所藏就是这七部中的一部。
众所周知,南三阁之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及所藏《四库全书》皆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余下杭州文澜阁亦遭涂炭,仅留半部《四库全书》,今存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认为南三阁《四库全书》零种26部价值极高,文化部网页也将其作为十三部(类)特色古籍之一专门介绍。
在全国各地申报的清乾隆内府写南三阁《四库全书》零种26部中,四川师范大学就有18部,虽存卷不全,但弥足珍贵,对此,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先生曾专门到我馆进行考察认定。
甘霖部长到馆参观时
其中我馆收藏的部分文人的创作典籍也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哦!
《赤牍清裁二十八卷》
(明)杨慎辑
(明)王世贞增辑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本
2009年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赤牍清裁》所选书牍,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沈从文先生认为:杨慎编纂《赤牍清裁》的目的在于阐明尺牍文体的源流,纠正时人一味崇尚宋人尺牍的风气,为此不惜矫枉过正,不收唐以后作品,甚至在书名中特地用通假字“赤牍”来代替”尺牍”,以示不同流俗之意。以上足可见其文学价值之高。
(悄悄告诉你,2007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曾以高达19800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拍出了第六十卷。啊,这么贵的书,川Star还是第一次看到~)
《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十卷》
(汉)扬雄撰
(晋)李轨注
(唐)柳宋元注
(宋)宋咸吴秘司马光注
明刻本
2010年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纂图互注扬子法言》虽为明刻本,但该书保存完好,注释详细,甚至有可补宋版脱文之处。文学及收藏价值极高。
苏文忠公全集一百十一卷(年谱一卷)
(宋)苏轼撰
(宋)王宗稷撰
明嘉靖十三年(1534)江西布政司刻本
《东坡全集》传世版本至今所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分集编订,号称东坡七集本,其出自苏轼原本原目,后人稍加增益,为之善本,风行海内。宋版曾有杭、蜀、建等版本,到明代就多为散佚。成化四年江西程氏据诸本重加编订成帙。这类嘉靖本具有很高收藏价值,多年来拍卖价格都在3万左右。
《三国志》
(西晋)陈寿著
线装本民国时期仿殿本及其它版本
川师收藏的珍稀善本不只是文人典籍
还有其它类别的珍稀古籍!
全都是你可以在网上直接百度出超高拍卖价格的珍贵藏品哦~
《通鉴纪事本末》
南宋史学家袁枢撰
南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印刻
宋刻本
《资治通鉴》的指南读物,《通鉴纪事本末》将《资治通鉴》浓缩,并且首次采用以事件为中心的记述方法,开创了‘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对后世史书影响很大。《通鉴纪事本末》是宋刻本,年代很早,且为全本,共有42卷,且历经760余年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并无褪色,无虫蛀现象,很是难得。)从文物性上判断,在古籍中属于价值颇高的珍本。
《广韵五卷》
(宋)陈彭年等撰
元刻本
2008年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广韵》每卷的韵目下都有一些韵目加注"独用",或与某韵“同用”的字样。这对研究《广韵》音系和唐宋的实际语言,以及后来的韵书韵目的归并很有关系,非常值得注意,具有很高研究价值。也是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为研究中古时期的语音面貌保存了完整而详细的资料,是汉语语音史上一部承上启下的著作。
《春秋属辞十五卷》
(元)赵汸撰
元至正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360-1364)休宁商山义塾刻
明弘治六年(1493)高忠重修本
是书为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查历年拍卖记录,此书元刻本历年仅在2002年万隆拍卖会上出现过一部,此本与之图片相对比,印制水平不相上下,当时的那部以五万三千元的价格成交,而当时一部清内府四色套印本《唐宋文醇》亦不过一万八千元,可购《文醇》三部,当时成交价之高也就可以想见了。
甘霖部长在参观时
还驻足观看了善本书库的墙壁上
悬挂的一幅杜道生先生的字画
这幅字是杜老先生在80多岁时所作
字体遒劲有力,入木三分
杜道生老先生,曾任川师大教授。出生于1912年,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学专业,师承钱穆、胡适等国学大师,将汉字作为毕生的研究对象。被学界赞为“汉字守护人”、学生们称为“活字典”。是著名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和古文学家。
线装书库
除了参观善本书库
甘霖部长在线装书库也待了很久
现今线装书库藏书9万余册
总体数目与藏书种类都很多
且一直在进行着古籍普查工作
从2014年1月开始
文化部组织开展了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
四川师范大学本次共申报馆藏古籍53部
其中19部古籍在全国各地申报的7381部古籍中成功入选,殊为不易
书库藏书中有许多县志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县志?!
四川通志
成都县志
西昌县志
内江县志
遂宁县志
德阳县志
乐山县志
绵阳县志内页
线装书库当然不止有县志
还有其它类别的名著
如甘霖部长特意看过的
古代地理名著
《水经注》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参观了我校的珍贵馆藏
行程结束前,甘霖部长还特意了解了《原拓泰山石峪金刚经》的古籍修复工作,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古籍的修复方法。并对古籍修复人员的工作表示赞赏与敬佩,他幽默地说“虫子蛀书人读书,都能叫做‘书虫’呀。”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参观了《原拓泰山石峪金刚经》的古籍修复工作
咳咳,下面请大家收看大型纪录片《川Star在川师大修文物》……
古籍保护措施与修缮
古籍保护
假如你在参观藏书库的时候
居然看到两个冰柜安静躺在角落
哇偶!
这是拿来夏天冻冰棍的吗?
两个会不会有点太多了?
事实是
你们想多了
这是用来冷冻古籍杀菌的!
图书馆左老师介绍到:“图书馆古籍部通过一些专业设备来使书库的温度保持在16—20℃,湿度保持在45%—60%,购置的樟木书柜、钢制书柜,楠木书盒(樟木耐虫蛀、楠木散发的特殊气味有一定的防虫杀虫的作用)也都是为了创造最合适古籍存放的环境。除了硬件设施,我们还在藏书柜中放置了凝香草(可杀虫),由于古籍常会有虫卵和霉菌的存在,所以我们会定期将古籍放入冰柜冷冻杀菌。”
除了保护措施
藏书室必备的灭火器材也是放的妥妥的!
古籍修缮
上图中,仅一张A4大小的纸上就有100多个大小不一的孔洞,而修复一个孔洞就需5分钟左右,算下来一个人一天就只能修复不到一张古籍书页,修复工序之繁琐冗长可想而知。
负责修缮古籍的李老师介绍到:“古籍的破损一般情况下是虫蛀,以及霉变,烬毁,絮化。古籍的虫蛀情况虽普遍但大多都是可以修复的,这也是我在这里做的最主要的工作。”
李老师更是亲自给我们演示了修缮古籍的全过程哦~
一
根据古籍年代确定选材及大致修补方式
二
根据破损状况及破损原因确定修补细节
三
提前写下修复方案
记录下修复前古籍的各项信息并拍照
记述修复方案步骤
四
准备修补材料
制作浆糊、裁纸、染纸等
李先生选择修缮古籍所用纸张
五
开始修复,拆开书页
逐个修复虫洞
李老师也细致地讲到:“修补时上下灯光都需打开,修补时从中间往左边,从上往下一点点地补,以避免右手触碰到之前修补好的部分,整个过程确实是很费眼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