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官方通知的文体使然,多少还是能看出有所保留。老用户应该知道,Kindle的功能非常丰富,远不止通知中提及的范围。为此,本文整理了一个更完整的清单,列举功能受影响情况及其替代方案,如下表所示:
下面,我们具体讨论几个亚马逊没有充分解释的问题。
这是网上讨论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根据亚马逊的说法,用户「可以继续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阅读已下载的电子书」,「还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端的Kindleapp进行阅读」。
但问题在于,可以阅读的范围仅限于「已下载」的电子书,而下载服务将于2024年中关停,没来得及在那之前下载的电子书也就拱手让人了。
这很自然地会引发两个疑问:首先,亚马逊是否有权这么处理,应该怎么处理才合适?其次,如果上述场景成真,用户可以怎么提前应对?
[注:本节部分讨论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亦不构成法律意见。]
他们没有成功。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这种「单方变更权」受到合同法公平原则的制约,而爱奇艺的单方变更损害了会员的主要权益,是无效的;所谓「继续使用即同意」的规定也不能视为征得了用户的同意。深圳南山法院则认为,腾讯未告知用户,如果不同意修改,可以如何停止使用以及退费,事实上导致无法停止会员服务,应当视为合同未变更。
至于第二个问题:用户如何「自救」——太阳底下无新事,亚马逊不是第一个跑路的电子书商,类似的问题也就不是第一次出现。九年前,一家名叫BooksOnBoard的小平台在面临倒闭时,就很「良心」地直接在公告里传授了应对门道:
如果你将图书下载到PC或Mac上,可以去除图书上的DRM,此后就能通过拖拽等方式直接在设备间传输,而无需再次下载。[…]我们有很多顾客使用Calibre等工具从下载的电子书上去除DRM,以便在更换阅读设备后仍能无限期阅读。很多人主张,只要是使用已购电子书、出于个人而非盗版用途,这么做就是合法的。他们说这符合电子书许可的精神,也是常见做法。
意料之中,出版方指控BooksOnBoard的这条「坦率」公告构成侵权……
当然,如上面所说,不太能指望亚马逊走这种小平台的野路子。如果官方届时真的没有提供任何补偿措施,用户只能自力救济。
之所以如此,本质原因是由于技术限制,去DRM工具只能较好地处理旧的AZW3格式,处理新的KFX格式非常吃力,而现在能够获取旧格式电子书的渠道越来越少。
但实际上,按照如下思路,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各软硬件条件即可:
当然,DRM方案的更新比较频繁,之后也可能发生变化。但无论工具和方法怎样变化,都建议读者以插件作者在论坛(一般是MobileRead)和GitHub上的文档等一手资料为准,不要轻信其他渠道的转述或重新打包,更不要使用以此名义营利的付费服务。
因此,尽管官方通知没有提及,只要注册一个外区亚马逊账号,就可以继续使用中区行将结束的各种联机功能。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继续坚守国内账号,直到停止服务,但各类功能会随着服务陆续关停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在下文中也会具体讨论。
如果将Kindle撤出对国内读者造成的影响排个序,为首大概就是用户失去了一个品类丰富、价格也基本合理的电子书平台。这也是唯一无法通过换区弥补的功能。
通知中提到,「英文翻译、X-Ray、生词提示等阅读功能」,这倒是可以相信的。
如果动手能力较强,可以考虑将Kindle「越狱」:通过利用系统漏洞提升权限,解除只能运行官方软件的限制。
坦白说,随着Kindle自身功能的完善,越狱近年来吸引力越发有限;但此次中区关停无疑会重新凸显越狱的价值。如果你主要看重Kindle的硬件,而不太看重它的服务属性,越狱可以让你充分压榨Kindle的潜力。
此外,越狱操作的一个变种是为Kindle安装Android系统。但是,现有方案只适用于2015年之前的设备,安装的也是4.4、5.1等版本的老旧系统,加上Kindle的硬件性能非常弱,基本没有实用价值。因此,除非是为了技术研究或废物利用,本文并不推荐这么做。
当然,如果你真的对这个「泡面盖」的未来失去了信心,还可以选择退货。
据此判断,亚马逊可能主要会通过限制每人退货数量来防止滥用的,而不会非常严格地验证购买渠道。考虑到Kindle繁多的销售渠道,以及对于口碑的潜在影响,这或许也是更务实的选择。当然,具体如何执行,还需要根据后续的实际退款经验来证实。
通知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是以继续留在Kindle生态之内为前提的。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但也是亚马逊最不会提的选择,那就是转投其他品牌的阅读器。
如今,电子墨水阅读器的选择不可谓不繁多。即使考虑到获取中文电子书的需求,只将目光放在国产阅读器范围内,也很容易列举出十几个不同品牌、几十种型号,让人难以抉择。
就此,本文的篇幅并不允许写成一篇完整的导购(我们正在考虑邀请专业作者完成这一选题),只根据个人的经验和观察做一些初步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Kindle并不只是一个硬件产品,而是一个同时包括了硬件、软件和服务属性的「解决方案」;Kindle之所以能获得认可,是亚马逊在这几方面综合实力的产物。
应当肯定,国产电子书这几年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与Kindle对比时从「一败涂地」变成「可以一战」,在国外用户社区中也越来越多被作为购买选项提出来讨论。即使如此,劣势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用户,有必要在选购之前对于利弊心中有数:
那么,如果以平级替换Kindle为目的,应该怎样选择呢?不妨先回顾一下Kindle此前的在售产品线。简而言之,是以Oasis、Paperwhite和「青春版」分别面向高、中、低端市场:
最后,简单介绍几个选购时的思考角度。
首先,就最核心的屏幕组件而言,由于墨水屏的供应基本被元太旗下的EInk公司垄断,各个尺寸基本只有一两种屏幕可选(但部分尺寸上存在代际差异),因此实际显示效果反倒更受软件优化影响,包括默认对比度和文字浓度的选择、刷新率和清晰度之间的权衡等。这也是国产阅读器和Kindle差距较大之处。因此,不妨多检索一些近距离拍摄、尤其是和Kindle并排对比的实拍图,观察屏幕底色、文字边缘的锐度等是否在接受范围内。
至于尺寸,根据经验,7—8英寸是比较舒适的,能够在兼顾便携的。考虑到国产电子书本身有一定价格优势,并且近期适逢年中促销、部分地区还发放了消费券,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建议优先考虑。
其次,处理器、运行内存对体验有一定影响,但切莫以选购手机时的挑剔程度看待电子书的这些参数。就电子书的核心应用场景——看书而言,受硬件性能的影响很小,至少远小于软件优化的作用。须知Kindle直到2017年第一次用上双核处理器、直到2021年才第一次用上1GB内存;这并不完全是「抠门」使然。
此外,尽管很多产品以开放Android系统为卖点,但也不要因此忽视考察内置电子书平台和内置阅读器的功能。因为大多数为手机屏幕设计的应用,在墨水屏上总会有些水土不服,效果往往不如自带功能。因此,选择一个内置平台和功能契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能省去不少日后反复折腾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