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与虚拟的联合,在信息时代探索、蜕变
图书馆是一个古老又现代的概念,它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成为了一个有多维意涵的符号。它既是实体建筑中满载典籍的宝库,又是信息时代下可以虚拟访问、无处不在的知识海洋。随着AI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及其角色定位的探索。
1.实体图书馆的使命
实体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阅读环境,其承载的丰富书籍资源、深厚学术底蕴,及背后的管理巧思,共同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学习生态。
德闳图书馆是学生探索世界的起点。学校在图书的投入远大于其他项目,藏书以每年2000余册的速度增长。这些书籍按照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精心编排,每本书都拥有独特的编码,便于师生们快速找到所需。特别是小学图书区,书籍按照阅读难度分级,并用颜色标签清晰标识,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挑选合适的书籍。而中学部则采用了AR(AcceleratedReader)分级体系,确保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符合自己阅读能力的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的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藏书量和专业的分类标准,为学生建造了一个学术宝库。图书馆分为小学部和中学部两个分馆,藏书量近五万册,其中英文书籍占据了大半。这里的书籍种类繁多,从人文社科到自然科学,从专业书籍到通俗小说,应有尽有。作为一所双语学校,海归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英文原版书籍,为学生们提供了直接阅读英语文献的宝贵机会。图书馆每年还会根据师生的需求,有计划地补充中英文籍,确保馆藏资源的时效性和丰富性。
2.图书馆的现代诠释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图书馆的运营模式都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选择网络阅读,享受其带来的便捷性和无界限的资源获取;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实体图书馆带来了新的课题[1]。面对视频、电子书等多媒体形式的吸引力,和科技发展的双刃剑问题,国际学校的图书馆需要不断探索和适应以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多所国际学校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以让师生的借阅更加高效便捷。天津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作为首所与微软达成“微软创新学校”合作项目的国际学校,致力于将微软的前沿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通过与微软的深度合作,学校期望在数字化教学和平台管理领域实现提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上海青浦区协和双语学校凭借其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图书查询和借阅体验。图书查询机能够精准定位馆藏资源,学生只需输入书名、作者或分类信息,即可迅速获取图书的详细信息和3D定位。此外,人脸识别借还机实现了自助借阅和归还,整个流程仅需3秒,极大提升了借阅效率。智能数据发布机则能实时提供借阅数据分析,更新新书推荐、阅读排名等,让阅读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突破了图书馆的实体框架,将其延展至在线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的虚拟阅览空间。除了丰富的实体藏书,学校更引进了CNKI与JSTOR等顶尖线上文献数据库。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海归图书馆的老师还精心挑选了数十种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参考的权威英文在线数据库,如BiographicalDictionary、DramaOnline等,极大地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效率。
第88届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WLIC2023)针对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讨论[2]。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AI工具的潜力巨大,能够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优化信息管理,极大地丰富了数字知识的处理手段。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需要深思的问题,包括数据隐私泄露、信息伦理挑战以及潜在的欺诈风险。中国国际学校在拥抱AI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需引导教师和学生理解AI工具的限制,负责任地使用它们。
图书馆是流动的
中国国际学校图书馆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各具特色的形式。图书馆逐步转变为集“藏、借、阅、研、休”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学习中心。这一转变不仅满足了师生多元化学习需求,还成为了支持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支持中心。[3]
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类阅读活动,创办衍生产品,为学生提供了无边界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图书馆还积极对外开放,与社区、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它们承托流动的思想,它们本身也自在流动。
1.以图书馆为课堂的延伸
在国际学校的图书馆中,这种延伸课堂的理念得到了生动的实践。在北京德闳学校,学生们从低龄学段就开始被带入图书馆的世界,循序渐进地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这一资源。他们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借阅书籍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阅读水平。
上海青浦区协和双语学校的图书馆则通过教授学生图书分类法和使用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图书馆的使用技巧。这些经验让学生们能够高效地借阅书籍,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的图书馆将课堂教学与阅读活动紧密结合。图书馆老师不仅教授阅读技巧,还结合学校特别定制的UOI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符合课程主题的图书资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更让他们在探究和实践中锻炼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2.尽情思想,自由交换
在这里,书页翻动的声音与思想交流的话语交织成美妙的乐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活力的交流空间。在北京德闳学校,时光图书馆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师生们的目光。Valien同学从家长那里借来的珍贵藏书,如《儒林外史》的初版、《水浒传》的第一版翻译等,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眼界,更激发了大家对图书的浓厚兴趣。此外,北京德闳举办的中外优选书籍集市如火如荼,以流动的形式将书店搬进学校,为“图书馆”增添了新的解读。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的“熊猫图书奖”活动打造了一个联合世界各地50所国际学校图书馆的全球性阅读交流平台。通过收集读书印章、赢取读书券等方式,学生们可以为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投票,共同期待获奖书籍的诞生。同时,“Readtome”活动也为师生们提供了亲密的互动机会,让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阅读是整个家庭的事
阅读不仅是一场与知识的邂逅,更是一次家庭情感的交融。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其阅读氛围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家,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型图书馆。
北京德闳学校曾收到一位学生的赠书,从丰富的书籍及阅读痕迹中可以看到一个家庭对阅读的热爱和尊重。他们珍视每一本书,将其视为孩子成长的见证。在这个温暖的港湾里,家庭阅读也可以成为最温馨的互动,让孩子在家人的陪伴下畅游,感受知识的力量。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的图书馆课也将家校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父母们成为孩子阅读的伙伴,共同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这种亲密的共读方式,不仅增强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结语
中国国际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是现代教育多元化发展的缩影。它们不仅仅是书籍的存放地,更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拓展知识视野的宝贵空间。随着时代的变革,图书馆的功能也在悄然延伸,从传统的阅读空间转变为思想碰撞的自由市场,再到家庭阅读的延伸,图书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着特别的角色。未来,我们期待中国国际学校图书馆继续发挥其在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孕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人才的温室。
参考文献
[1]姜华.(2023).中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策略.文化产业(12),99-101.
[2]王超,刘国英,李嘉汶,吴昌洪,佟昕瑀&傅平.(2023).探索图书馆新趋势:参加第88届国际图联大会的见解和反思.图书馆杂志(10),4-14.doi:10.13663/j.cnki.lj.2023.10.001.
[3]谢玉琴.(2024).中学智慧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策略探究.科技资讯(04),222-225.doi:10.16661/j.cnki.1672-3791.2311-5042-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