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保论坛戴璐:国家图书馆藏《四库全书》绢面用色释疑

《四库全书》为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1],每逢展出,皆称盛事。读者学人纷至沓来,在宏编巨制前慨叹不已,也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关于书籍封面的颜色。纵览前人研究,少有专文论述,偶有涉及,也是语焉不详。读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实乃古今之色彩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一点不梳理清楚,很难让现代人理解《四库全书》的配色设计。有鉴于此,特撰文述之,并结合前此未曾发掘的史料,给出一个清晰、信实的解读。

一、《四库全书》概述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从征集图书到书成定本,耗时十余年,是清代最大的一项文化工程。成书共有七套,分别收藏于紫禁城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文津阁、镇江金山寺行宫文宗阁、扬州天宁寺行宫文汇阁和杭州圣因寺行宫文澜阁。近代中国战乱频仍,这七套书近半毁于兵火,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文津阁本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书、函、架俱在,一如当年。

“四库”的说法源于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古人把所有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如《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2]清朝统治者沿用了前代的分类法,乾隆曾在谕令中指出:“朕意从来四库书目,以经、史、子、集为纲领,裒辑分储,实古今不易之法。”[3]点明了《四库全书》分类之缘由。“全书”则体现了乾隆揽尽天下之书,成就一代盛世的雄心。

文津阁《四库全书》,清乾隆,国家图书馆藏

二、《四库全书》绢面与五色观

经、史、子、集取法四季的思路一经确定,接下来就是“赋色”了,即赋予四季颜色。乾隆给春夏秋冬配的颜色是青、赤、白、黑,这种颜色配比并不是他的首创,而是源于古人的色彩观。中国古代色彩理论的基石即五色观,五色:青、赤、黄、白、黑,是上古先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五种基本颜色,称之为正色。据《周礼》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6]这是目前我国最早关于五色观的记载。随着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以及秦汉儒家、道家的演绎,五色与五行、五方、四时(五候)等整合为一个稳定的体系。[7]这个体系有五组一一对应的关系,构成了先民眼中的世界秩序,如下表所示。

五色

五行

五方

西

四时(五候)

季夏

四时多出一个“季夏”,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邹衍。他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8]说的是钻木取火,如今看来,似乎是为了基于数字“五”构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人为地加入了“季夏”。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得到了后世的继承和发展,汉代董仲舒说:“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9]如此,“五”的意义不断叠加,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宇宙,其中人、自然、社会间是互感的关系,中国先民用它来解释世间万物。

阴阳五行学说在统治阶层的治国方略中有各种形式的应用。史书记载:“武后临朝,置匦四区,共为一室,列于朝堂。东方春色青……南方夏色赤……西方秋色白……北方水色玄。”[10]讲的是武则天为了广开言路设立匦检制度。匦即铜匣,四面有开口,供投书之用,类似于现在的意见箱,铜匣的四个方向对应四季,匹配不同的颜色。另有明清社稷坛(北京中山公园)的五色土,五种颜色的土壤,由全国各地纳贡,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这里,“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它代表的是全部。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文献中还有不少,可以说,五色观为统治者思想的视觉传达提供了依据,《四库全书》也不例外。

董诰山水景致并书御制文津阁作歌扇,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三、“秋色白”“玄冬”释义

《四库全书》绢面用色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五色观的继承。总目是统领全书之目录,用黄色,寓意中央。经史子集与四时对应,即:青春、赤夏、白秋、黑冬,这套色彩配比与现代人的认识颇有出入。春夏很好理解,如春天草木萌发,标以青色;夏天赤日炎炎,标以红色。但是秋冬差别就比较大了,今天的人们更习惯用金色代表秋天,雪白代表冬天,这是古今认知上的一大区别。

在古代中国,五色观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认知。比如秋季,《尔雅》有云:“秋为白藏”,晋郭璞注“气白而收藏”,北宋邢昺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也。”[11]如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来解释秋之“气白”,尚未尽得其意。具体而言,“气”作气息讲,侧重整体性的感受。“色白”也不是单纯的色彩呈现,它在古汉语里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区别。首先,“色”作颜色讲时更多地是指代气色、容貌,如杜甫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12]说的是气色;元稹诗“西施颜色今何在”[13],是形容女子容颜。“白”在此亦不作颜料的色相解释,在古人的观念里,白还引申出“无”的意思,由此派生出许多我们至今还在用的说法,比如“空白”指什么都没有,“白搭”指没有用处,不起作用。归纳起来,“气白”、“色白”是形容秋天收获之后,大地空无,一片素净。乾隆诗中“子肖秋收白也宜”正是此意。

再比如冬季,《尔雅》称:“冬为玄英”,晋郭璞注“气黑而清英”[14]。依然是“气黑”,如前文所释,“气”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色”。“玄英”一说出自《楚辞》:“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王逸注:“玄英,纯黑也,以喻贪浊。”[15]用纯黑来指代冬天,古人有自己的理解。班固《汉书》曰:“玄冬季月,天地隆烈,万物权舆于内,徂落于外。”[16]颜师古注:“北方色黑,故曰玄冬,隆烈者阴气盛。”这个解释用到了阴阳五行学说对方位和季节的配对,其推理过程是:冬季对应北方,而北方对应的是黑色,黑即玄,所以冬季就称为“玄冬”。这种先入为主的逻辑似乎并不能说服今人,但他接下来的注释却为我们提供了些许思路:“权舆,始也,徂落,死也,言草木萌芽始生于内而枝叶凋毁死伤于外也。”意即冬季万物凋零,带着死亡的气息。《黄帝内经》也说:“冬三月,此谓闭藏。”王冰注:“草木凋,蛰虫去,地户闭塞,阳气伏藏。”[17]简言之,“玄冬”形容的是冬季生命止息,阴气隆盛,天地晦暝。

上述例子说明,古人已经对色彩赋予了主观意念,他们更在乎色彩的象征性,而非色彩本身。我们看到的秋天是稻谷金黄、层林尽染,古人眼里的秋天是万物收敛、一片空无,恰如宋代诗人曾丰所写:“四时之气秋得白,推为揪敛万物成。”我们印象中的冬天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而古人的冬季是一岁终结,万物凋敝。无论“秋色白”还是“玄冬”,都不是单纯的视觉认知,而是源于古人对四时更替的认识,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对于各个季节的赋色命名不能孤立地看,只有放到四季轮回的秩序中去理解才有意义。

厘清了“秋色白”和“玄冬”的问题,再回到实物。开篇已经提到过,经、史、子、集的书面呈现在我们眼前是绿、红、蓝、灰的颜色,与钦定的“青、赤、白、黑”相比,出入最大的便是子部。其他三部的颜色:绿之于青、红之于赤、灰之于黑,都可以用色彩的调性和古今颜色词表达的差异来解释,唯独子部的蓝色,与预期的白色相去甚远。白而为蓝,是何缘故?想解答这个疑问,需要去清宫档案里寻找答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内务府来文中,有一份乾隆四十四年承办《四库全书荟要》事务处发文,[18]全文如下:“查本处承办《四库全书荟要》装潢等事,所需各项物料纸张,节经本处行文各该处支领应用在案。今做书作装潢第二分《荃要》正本计二千四十八套一万一千二百六十六本,需用长三丈宽一尺四寸绿色素紬七十八疋,红色紬一百二十六疋,月白色素紬七十四疋,灰色素紬一百二十四疋,相应行文总管内务府转交织造处照式织办送用。”[19]这段史料弥足珍贵,因为它明确地将四部书的绢面颜色表述为:绿色、红色、月白色和灰色,符合今人的用语习惯。其中的“月白色”从字面上来看,契合了子部的白色设定。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清乾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四、“月白”的色彩属性及宫廷地位

“月白”本名“月下白”,并非形容月亮本身的白,而是指白色物体在月下所呈现出的泛青的颜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淡蓝色。从色彩成因的角度讲,月夜下的白色物体,会反射来自天幕的蓝色光,呈现出一种淡淡的蓝色,现代人称之为环境色。这种微妙的效果早就被古人观察到了,如陆游诗:“酒渴起夜汲,月白天正青。”[20]是对月白色呈色背景的绝好表述,诗人注意到月夜的天幕并不是漆黑的。而"月下白,一名玉兔华,花青白色,如月下观之。"[21]则形象地描述了月白色的显色效果,意思是有一种叫月下白的菊花,是青白色的,好像是在月亮下看到的一样。

“月白”是借物呈色,从造词的角度来看是落脚在“白”上,但在色彩属性上依然是蓝色。对此,古今并无异议。明代《天工开物》记载:“月白、草白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苋蓝煎水,半生半熟染。”[22]苋蓝是制取靛蓝的植物,其“微染”所得即较浅的蓝色。清代《木棉谱》进一步明确了其色彩属性:“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23]月下白即月白,属于蓝坊,所以,月白实为蓝色无疑。此外,清代吴振棫也说过:“四库书……书面皆用绢,经用黄,经解用绿,史用赤,子用蓝,集用灰色。”[24]直接称子部为蓝色,可知时人所见即我们所见。

虽是蓝色,呼之为白,这种命名更有利于古人区别深浅不一的蓝色。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规格一致的乾隆朝袍,皆附有黄条,分别书以“蓝缂丝描金边单朝袍”和“月白缂丝描金边单朝袍”。其中的蓝朝袍是偏深的蓝色,相当于绘画所用的群青;月白朝袍则是淡蓝色的,接近《四库全书》子部的绢面颜色。当然,严格来说,色彩是视觉对象,作用于人的眼睛,文字描述再怎么精确,也难以尽如人意。就比如月白色,我们为了便于表述,称其为淡蓝色,但不同的人认知的淡蓝色可能是纯度不一的。如果用现代的色卡去比对故宫所藏月白色服饰,会发现并不是绝对一样的颜色,总有深深浅浅的区别。这是色彩的容差问题,此处不必细究。文津阁和其他几阁所藏《四库全书》颜色也有细微的差别,但大体不离取法四季的宗旨。

月白因其颜色雅淡,历来为文人所喜爱。明代高濂说到蜡砑五色笺:“亦以白色、松花色、月下白色罗纹笺为佳,余色不入清赏。”[25]但《四库全书》选择月白做封面,并不仅仅出于文人雅趣。检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服饰,有相当多是月白色的,不仅有常服,还有礼服。能够成为礼仪庆典用色,可见月白在清宫地位非比寻常,因为对于各种场合所穿服色,皇室是有严格规定的,如《大清会典则例》记载:“雍正元年定祭服用天青明黄大红月白四色织为圆金龙九当。”[26]各色礼服的用途也有讲究,如“皇帝夏朝服,色用明黄,惟常雩用蓝,夕月用月白。”[27]意即春夏时节,朝服用明黄色、祭天祈雨时用蓝色、祭月时用月白色。所以,月白色能够成为《四库全书》绢面用色,并非偶然,实则与其在清朝地位的上升有密切关系。

或有疑《四库全书》定本与原初规制产生了偏差,也是多虑。上文提到的承办《四库全书荟要》事务处发文是在乾隆四十四年,五年之后,第四部《四库全书》誊录完毕,运抵文津阁。乾隆帝高兴之余,挥毫写下《文津阁作歌》,点明经、史、子、集依春夏秋冬而装潢的根据。也就是说,乾隆看到的《四库全书》就是前此事务处称之为“绿色、红色、月白色、灰色”的绢面,但是乾隆在诗中依然将其表述为“青、赤、白、黑”。这种文字表达的差异说明,色彩词在当时有两套并行不悖的系统,一个是本体指代用词,如绿、红、月白、蓝、灰,适合通俗表达;另一个是引申义用词,如青、赤、黄、白、黑,尤其是这几种颜色以整体形式出现的时候,强调其象征性。

THE END
1.中文数据库EPS 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 (全文) E读学术搜索 E线图情全文数据库 (全文) 方正中华数字书苑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 (全文) 方正中华数字书苑电子图书 (全文) 方正中华数字书苑艺术博物馆 (全文)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 (全文) 瀚堂典藏 (全文) https://library.bnuz.edu.cn/sjk/zwsjk.htm
2.读者云门户特色资源 馆藏目录 文津搜索 提供国家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资源的检索及在线阅读服务,内容涵盖古籍、图书、论文、期刊、音视频、少儿资源等。 图书推荐 人气收藏 最受关注 猛将还乡 谷物的故事 碌碌有为 故园惊梦 书籍秘史 最后的观星人 昆虫记 创新者的世界 http://read.nlc.cn/menhu/user/index
3.《唐五代诗全编》的学术附加值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此外杜牧诗与许浑诗颇多互见,许诗各卷编排特别将乌丝栏诗真迹列为前三卷,更加卷首语说明从《永乐大典》四库馆臣本中辑出,最显《全编》强调存真的精神。杜牧小传详细说明了通行各本以及今人各种校注本的情况,并判断《全唐诗》卷526存杜牧不知来源诗作,当即出自前人所说“皆许浑诗”的《续别集》。又将今人确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3511
4.国家图书馆·中国国际数字图书馆的“全唐诗分析系统”可以按照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国家图书馆·中国国际数字图书馆的“全唐诗分析系统”可以按照关键词进行检索。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https://www.shuashuati.com/ti/60667869e23645eca49bafe83fb314c1.html?fm=bd8f82f5e94d15dad85f4d21c0ec0442bd
5.二十五史研习系统内容与用法简介二十五史研习系统内容与用法简介-国家图书馆 全唐诗分析系统 内容与用法简介 一、系统简介 二、系统特点 三、登陆路径 四、使用方法 一、系统简介 ? 《全唐诗》收录共计57000多首,技术上突破了以往全 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在数据深层挖掘和知识发现方 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其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 词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103/5113101223001324.shtm
6.中文数字图书馆(精选六篇)如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学者彭昆仑先生与南京工学院合作完成的《红楼梦》检索系统。古籍数字化建设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由书目数据库建设逐步向全文数据库建设方向发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及各省市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建立各自的馆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85lkk2.html
7.几个全唐诗全宋诗全文检索系统http://www.poeming.com/web/scindex.htm 5.北京大學數據分析研究中心全唐诗全宋诗分析系统 注册国家图书馆网站账号,即可免费使用(节假日不稳定) http://www.nlc.gov.cn/ 如果只是想阅读文本的话,那么很多古诗文网址都有全唐诗全宋诗的全文,这里不再列出。https://www.douban.com/note/546530566/
8.国家图书馆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的中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的中文数据库 1、畅想之星电子图书数据库2000— 收录29000册电子图书,95%以上为近五年新书。品种涵盖中图分类法各个类别,以人文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读者需持卡登陆后方可使用。支持PC、PAD和手机阅读。 2、全宋诗分析系统 宋 《全宋诗分析系统》包含254240多首宋诗。可https://www.hnass.com.cn/Article/index/cid/69/lid/71/id/634.html
9.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全唐诗分析系统 《全唐诗分析系统》包含57000多首唐诗。可进行全文检索、重出诗检索、诗人小传检索和高级检索,支持严格数据检索和简繁体混合模式检索。具有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词组的频率分布统计、用户自作诗的格律分析等智能化功能。 二十五史研习系统 《二十五史研习系统》是一套辅助对中国古代文学、中https://www.360doc.cn/article/38762170_613652883.html
10.科学网—“数字人文”的产生发展与前沿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北京大学中文系开发了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该系统能智能化的分析古代诗词的韵律信息。开始于2004的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也已经建设了包括馆藏甲骨实物与拓片数字化资源库、敦煌遗珍数字化资源库、民国图书数字化资源库、馆藏年画数字化资源库等多个数字人文资料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设为我国数字人文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55-275758.html
11.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从与西域有关的汉诗及文献中,特别是《全唐诗》中,人们记住了一个词:胡姬。“胡姬”寄托着相当一部分人对西域的性别想象和浪漫生活,也夹杂了不少的误解。近年来专门或侧面论及胡姬的文章也有一些,但成系统、有规模、全面阐述的专著尚无。我的博士生邹淑琴女士,从“胡姬之胡”“胡姬之姬”“胡姬之舞”……一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10173
12.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图书馆学题库考点(强化练习)11、填空题 联机检索系统的组成包括:()、通讯系统和终端设备。 点击查看答案 12、填空题 ()就是对71、填空题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面向全国的()图书馆,它代表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 点击263、填空题 清代康熙年间编纂了一部唐代的诗歌总集《全唐诗》,它的检索途径是()。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91exam.org/exam/87-3476/3476879.html
13.朱熹校勘的韩愈作品成为后世底本文娱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第五次南巡期间,将编修《全唐诗》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的誊清本《全唐诗》发下,作为校刊底本,此书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仅用了一年时间就编成刻印,这便是《御定全唐诗》,只不过序文所述编修过程只字未提季振宜。 https://www.workercn.cn/c/2022-09-26/7175812.shtml
14.《长城》教案古代长城具有防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的军事作用;现在的长城已成为世界人民参观游览的胜地。它是我国3、诗:全唐诗·长城名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1、到相关网站或图书馆查找长城的资料(包括图片、传说、成语、民歌、民谣等)。 2、阅读书本P78至88页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230125181804_6319717.html
15.御览藏册府万卷图书贮寿安———史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图书和雕版都属于文物的系统范畴。接下来,笔者简略谈一谈故宫图书馆的藏品。目前,故宫图书馆藏品按材质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纸质文物,包括卷轴文书、古代典籍;另一部分是雕版文物,以明清两朝内府刻书的书版实物为主。 纸质图书文物 第一,天禄琳琅藏书。乾隆九年(1744),乾隆下旨从秘府藏书中选其善本进https://www.ccdi.gov.cn/lswh/shijian/201704/t20170425_12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