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计算得出深圳市民网络文明素养得分为81.42分!6月19日,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第一本出版发行的蓝皮书——《网络文明蓝皮书:深圳市民网络文明素养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在深圳图书馆发布,这标志着深圳网络文明建设有了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在全国率先探索创建了网络文明素养指标体系。
探索建立可操作可量化的网络文明素养指标体系
作为全国“最互联网”的城市,深圳一直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蓝皮书》是多方合作的产物,由深圳市委网信办、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研创,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深圳大学共同推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
据介绍,《蓝皮书》在全国率先探索创建了网络文明素养指标体系,融合顶层设计与实践导向,涵盖网络文明底线保障和网络文明社会倡导两个视角,形成了6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基于对11500名深圳市网民的问卷调查以及对56293名深圳市微博用户的大数据分析,《蓝皮书》首次计算得出深圳市民网络文明素养得分的最终分值为81.42分。
七个分报告则分别从深圳市民网络思想素养、网络道德素养、网络文化素养、网络规范行为素养、网络自律及监督素养、网络公共参与素养以及网络表达内容的大数据分析七个维度,细化探究深圳市民的网络文明素养,刻画出深圳网民的“具体模样”。在所有维度中,深圳市民的网络思想素养得分最高,但在不同特征群体中存在差异。
《蓝皮书》展示了深圳数字文明时代的最新成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席编辑、人文分社社长宋月华认为,《蓝皮书》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政府与高校合作的典范,是双方在网络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深圳充分发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及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地的优势,探索性地建立起完备的、可操作的、可量化的网络文明素养指标体系。这对于发挥网民主体地位、树立网络文明行为规范、倡导践行网络文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认为,《蓝皮书》是深圳市乃至全国首次以蓝皮书的形式,展示和呈现的网络文明新形态,展示了深圳市数字文明时代的最新成果。信息化时代的文明形态与网络密不可分,现代化文明需要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深圳率先进行积极探索,对网民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积累样本,为新领域研究提供经验,推动网络强国加速前行。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涛同样高度评价《蓝皮书》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实践性。对于网络文明建设这一议题,刘涛认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即线上线下空间相结合进行网络素养推广普及,探索创新文本形态以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把网络文明建设的探索延伸到城市空间中。此外,刘涛还特别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注意警惕网络语言腐化对网络文明的潜在风险。
【专家观点摘录】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
《网络文明蓝皮书》的研创是一项极具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工作。信息化时代的文明形态与网络密不可分,现代化文明需要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深圳率先进行积极探索,对网民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积累样本,为新领域研究提供经验,推动网络强国加速前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席编辑、人文分社社长宋月华:
蓝皮书是个载体也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智库资源。《网络文明蓝皮书》从专业角度、专家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案,对深圳市民网络文明素养展开分析和建议,是融合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融合发展的资讯类科研成果。希望这本书能带动深圳乃至全国网民文明素养的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
《网络文明蓝皮书》有利于推动网络文明理论实践研究,具有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网络文明素养指标体系的研发具有开创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网络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网络文明蓝皮书》是“政产学研用”机制创新的成果,需要社会各界合力共同推进,期待未来有更多部门参与进来,共同打造网络文明示范区。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涛:
《网络文明蓝皮书》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实践性。在此基础上,网络文明的探索要延伸到城市空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文明跟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城市认同、身份认同相连共生。推动网络文明建设要注重位置媒介,让传播进入到体验模式,尤其是,受众接触不同的文本得到的反馈效率各异,要求我们更要善于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网络素养。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
网络文明不是针对网络世界文明形态的单一研究。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续数千年未断裂的文明,一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汲取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并立足于自身立场进行创新和创造。网络文明作为当代文明的呈现,其内核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未来蓝皮书系列可围绕互联网市场主体,吸取更多样本,依据更多维度进行系列研究成果,做好学术积累,让网络文明研究成为标杆项目,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华南理工大学新时代网络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谢加书: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叶晓滨:
深圳正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数字文明时代,《网络文明蓝皮书》的发布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先行先试,具有非常强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性。深圳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市民网络文明素养也是践行新文化使命的应有之义。未来深圳网络文明研究可以出台更多专题报告,聚焦网络生态治理,让网络文明与数字文明相结合,探索技术发展下的文明新形态。
新浪微博执行总编辑薄红恺: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能切实感受到网络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大家常讨论的网络信息问题如饭圈乱象,网络谣言等具有模糊性、组织性、隐蔽性等特点。要想改善网络环境,需要平台发挥责任机制,官方权威及时引导,做好正能量信息传播,同时各平台应加强联动,共同推进网络治理。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深圳市网络文明素养指标体系及评估报告》课题负责人曹博林:
媒介融合、国际传播、网络文明是新时代传播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研究这个课题期间,我深刻感受到网络文明建设深度结合了国家战略、学术研究和社会需求,高效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之道。未来,我们有更多改善的空间,鼓励公共参与,加强平台责任,加强理性表达,倡导文明互动等从理论实践层面打开更多空间,以深圳作蓝本进行分析研究,先行示范做出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