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议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议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非关税壁垒产生的条件

(一)国际贸易协议中有关环境的条款的规定相对模糊,使某些发达国家找到了树立绿色壁垒的借口。而当因此发生贸易纠纷时,进口国也容易从GA丁下或WTO有关自由贸易原则中寻求法律上的支持。

(二)国际环境公约的提出。虽然它作为绿化国际贸易的特别规定,本质上不是绿色贸易壁垒,但是由于国家环境公约的制定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其条款规定是基于发达闰家先进的技术水平,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环境利益,因此必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因而可能成为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月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履约能力的差异,某些公约的实行往往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如蒙特利尔公约限制,禁用的消耗臭氧层化学品虽然不多,但都是基本化学品种,从而影响到上万种化学原料和制成品的生产和使用。尽管公约对发展中国家为禁用期限宽限了几十年,但发达国家的先明运行成为事实上的绿色贸易壁垒。

(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制全虽然是为环境保护,消除国际贸易中的非天税壁垒.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但某些国家却在贸易制定了过高的环境标准,甚贾高于本国标准的双重标准,就形成了对出因的绿色壁垒。

二、非关税壁垒的特征

1.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生和针对性。一般说来,各国关税税率制定必须通过立法程序,要求具有相对的稳定而制定和实施非关税壁垒,通常采用行玫程序,比较便捷,能随时针对某国的某种商品采取相应的措施,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2.非关税壁垒具有隐蔽生和歧视生。一般来说,非关税壁垒往往不像关税税率一样叹法律形式公布于众,或者规定极为繁琐和泛杂的标准和手续,或者经常改变这些措,使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

3非关税壁垒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非关税壁垒实施名目繁多,十分复杂。根据关贸5协定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垒约有530种,到乌拉圭回合多立贸易谈判开始时,已发展到2500多种。其中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在发达国家构筑的非关税壁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一些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涉及的进口商品也在增加。

4.非关税壁垒更多地考虑了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的需要,尤其在食品安全方面,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国民健康设的非关税壁垒更具有杀伤力。

5.非关税壁垒在多边贸易体制下具有合法性,一种限制措施有时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多边贸易体制往往是采用限制的方式来加以约束,但是由于非关税壁垒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导致了这种贸易限制措施得到了多边贸易体制的认可。

三、从食品安全方面谈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晌

(一)食品安全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和事件,消费者拒绝并抵制有害食品的行为将会给食品生产链上的个体、企业甚至国家形成影响,不仅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可能波及到国家形象,甚至影响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

1996年欧盟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的出现,导致了全球肉食消费和贸易增长的衰退,这些国家的肉禽业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而长期徘徊不前。英国一直是欧盟牛肉出口大国,但自从1996年3月英国承认发现疯牛病后,英国政府下令宰杀了350万头牛,其畜牧业遭到严重打击,英国牧民的收入下降了80%以上。随后,欧盟委员会做出决定,禁止英国牛肉出口,这无疑又加剧了英国畜牧业的危机。1996年英国农业收入为41亿英镑,而1999年降到不足10亿英镑。疯牛病不仅使英国畜牧业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而且影响了英国的国际形象,加深了英法之问的隔阂,还导致英国与许多好友国家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

(二)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出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威胁

地球云教育

一、名言警句法的作用

二、名言警句法的实例

案例一: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主题的议论文。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其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那么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富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因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日益关心的课题。案例二:围绕“城市摊贩管理”为主题的议论文。

马路摊点一直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次治理的结果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他们以低廉的成本、微薄的利润经营,不但解决了自身生存的问题,而且满足着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需求。但是,一些马路摊点的存在,也确实给城市市容市貌以及百姓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过去,我们对城市摊贩管理,大都采取没收、罚款甚至取缔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摊贩问题,反而加剧了城市执法人员和马路摊贩之间的矛盾对立,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音符。案例三: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的议论文。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生问题,是关乎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大问题,而社会保障则是这个大问题中的关键一环。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民生之依,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百姓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影响着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案例四:围绕“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议论文。

伟人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使一个人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阅读能使一个民族不断前进,不断发展;阅读能使一个国家更加强大,更加富有魅力。因此,我们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来拓展视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案例五:围绕“节约水资源”为主题的议论文。

一、提出总领点,确定衔接句

【例1】(2012年高考广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D.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段逻辑顺序的理解,迅速判断出哪句话可以起到概括总结全段的关键作用,是解答本题的重中之重。从所给答案来看,只需区分①和④哪句更适合做统领句。④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①重点解释“艺术家”,是“分说”的一部分,正对应了“先总后分”的结构,相比之下,④句有概括、总结和提示作用,应放在首位。先解释“艺术家”,后解释“科学家”,因此④后面必须跟①⑥,答案为C。

【例2】(2008年高考四川卷)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B.③⑤①②③④

C.⑤②①⑥④③D.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重点在于确定开头的总领句。依据文段的文体是议论文体,首句应该是总说。依据所给答案应该在③和⑤之间选择。⑤是对人格本质的总体定位,是对人格的进一步提升和概括,以此确立本段的主题句先⑤后③。同时①所述的道德要求,又是②④⑥的总领句,所以必定选D。

二、找准过渡句,推测上下文

【例3】(2010年高考安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4年以来,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

②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

③经济已处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

④要解决这一问题

⑤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⑥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

A.③①④⑥②⑤B.⑤①③④⑥②

C.③⑤④⑥②①D.⑤④①⑥②③

【解析】根据原文所给句子“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很容易可以看出文段需要接③,③句的“加速崛起”,正好对应“增长率”。所给句群主要说了两方面,一方面是肯定发展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很显然,在大好形势和存在问题中间需要一个过渡句。找准这个过渡句是正确排序的关键,⑤句“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正好推出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④⑥②①,C为正确答案。

【例4】(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解析】本题重点在于找准过渡句,从而推出上下文的排序。不难看出,语段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陈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②⑤,另一方面是解决办法③①④,⑥句承上启下,从而确定答案C。

三、认准收尾句,呼应开头句

【例5】(2010年高考广东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即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__________。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____________。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同的表达特征。

②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作者的作品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④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②①⑤④③B.②④③①⑤

C.③②⑤④①D.③④②⑤①

【解析】本题的重点在于确定收尾句,排序题的收尾句多为总括或呼应前文。从所给文段“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很容易看出后面应该接③句,由此排除A选项。然后区分⑤和①哪句更合适做收尾句,从所给文段“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可以感受到末句在呼应首句,①句中“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呼应开头的“作品的独创性亦即作品的原创性”,从而确定①更适合做收尾句。

【例6】(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

【解析】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在做题时尤为重要,以本题为例,由所给文段“葫芦”可以推出下句紧接着应该为③,说明“葫芦”的情况。接着判断文段的收尾句,文段开头为“在我国古代”,②句“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正是对开头的呼应,故应作为收尾句。

小结:掌握句式勾联的技巧,重点是句子在句群中的位置,确定统领句、过渡句、收尾句。明确句子是否总领,是否承上启下,是否呼应前文,从而迅速确定句子的顺序。

一、2021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表(详见附件1)

二、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的具体安排

具体安排:

工作安排

具体内容

具体要求

选题

确定论文题目

根据自己的专业、结合实习情况,以项目为基础选择论文题目,并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

2021年1月1日

提纲

构思论文结构、拟订论文提纲

结合企业实践内容确定论文结构列出提纲。

2021年2月1日

写作与批改

初稿

按照论文提纲撰写初稿,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联系审核与批改。

2021年3月1日

二稿

按照论文指导老师的要求反复修改、完善、补充。

2021年4月1日

定稿

达到论文基本要求,定稿电子版发给论文指导老师。

2021年4月10日

交稿

打印提交

双面打印,毕业返校时以班级为单位提交。

2021年6月

三、指导教师联系方式

姓名

职称

方党生

副教授

2541790217@qq.com

2541790217

15136166829

杨冬梅

讲师

339097597@qq.com

339097597

18625779090

李春花

19772728@qq.com

19772728

18638793098

魏瑶

43665723@qq.com

43665723

15838313791

马杰

高级讲师

Hnhymj@126.com

13838067063

杜旭阳

助理讲师

604696049@qq.com

604696049

17396370961

高艳云

37742562@qq.com

37742562

13939020929

钱钰

397019111@qq.com

397019111

15093132377

梁慧丹

1620280267@qq.com

1620280267

15188395423

秦航琪

1191084277@qq.com

1191084277

15670930099

范迪

1261810070@qq.com

1261810070

18339270887

四、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

1)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信息安全

2)大数据对市场调查技术与研究方法的影响

3)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分析方法研究

4)大数据在房屋租赁的应用

5)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

6)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下的应用

7)大数据时代下线上餐饮变革

8)大数据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9)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影响

10)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11)基于大数据小微金融

12)大数据在农副产品中的应用

13)大数据在用户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14)基于大数据的会员价值分析

15)大数据对教育模式的影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1)物联网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

2)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家居的应用

3)物联网技术对智能物流监管的应用

4)物联网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5)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影响

6)物联网技术在校园安全的应用

7)浅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8)物联网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9)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10)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应用

11)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1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停车场系统的应用

13)物联网技术在安保行业的应用

1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应用

1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园宿舍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统计与分析专业

1)某企业竞争力调查分析

2)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3)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4)地区竞争力初步分析

5)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保证问题研究

6)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7)对某市房地产开发的市场分析

8)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分析

9)某产品市场需求调查

10)某产品销售预测

11)某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12)某产品竞争力分析

13)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14)大数据发展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分析

15)郑州租房状况分析

五、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要求(详见附件2)

六、毕业论文(设计)格式模板(详见附件3)

附件1:2021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表

附件2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格式及规范要求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统一的规格要求如下:

(一)开本

A4白纸(210mm×297mm)

(二)装订

长边左侧装订

(三)全文编置

1.页码

全文页码自正文起编列,正文与附录可连续编码。页码以阿拉伯数字左右加圆点标示,置页边下脚中间。

2.边距

正文至附录的文字版面规范为:天头25mm;地脚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述边距的允许误差均为±1mm。

3.行字间距

正文至附录的行字间距按5mm设置;字间距为1mm,或由Word自动默认。

(四)编排构成

1.前置部分

(1)封面设置

第一排:“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华文行楷一号字,居中排列,第一排前空两行(三号字);

第二排:“毕业论文(设计)”,黑体一号字,居中排列;

第三排:“级专业班”,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二排空二行(三号字);

第四排:“题目”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题目”两字中间留两个汉字的空位,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三排空六行(三号字);

第五排:“姓名学号”,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姓名“两字中间留两个汉字的空位,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六排:“指导教师职称”,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七排:“系别”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六排空两行(三号字)。

第八排:“年月日”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七排空两行(三号字)。

(3)内容提要

(3)关键词

关键词是揭示文献主体信息的词汇。关键词在内容提要之后空一行设置。其中“关键词”三字用黑体三号字与“内容提要”对应居中排列,而后另起行设置关键词3-5个,用宋体四号字。各词汇间不用标点符号分隔,空一格汉字字符。

(4)目录页

“目录”二字用三号加黑宋居中排列,字间空三格;“目录”下空一行排全文的主要标题,用四号仿宋体。对目录中的每一个标题都要标注页码。

2.正文部分

一部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部分一般应由以下要素构成:论文正文文字;结论;注释;参考文献。

(1)正文文字

论文(设计)的正文文字在署名后空一行排列,用四号仿宋字体打印。

(2)结论

毕业设计的体会和总结;该设计的结论、优点及有待探讨的问题。

(3)注释

注释是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文字说明。注释的内容置于与当前页主题文字的分线以下,以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标示,左空二格排列,用小五号宋体字。

(4)参考文献

(5)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部分3000~5000字。

附件3

毕业论文(设计)

级专业班

题目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系别

20年月日

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

20年月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目录1前言1

1.11

1.21

1.34

1.44

25

2.15

2.25

2.2.15

2.2.26

2.37

38

3.19

3.210

411

4.112

4.1.113

4.1.214

4.1.315

4.1.418

4.1.520

5结论22

5.1结论23

5.2问题与不足26

5.3未来展望27

参考文献28

1××××××××××××××××1.1××××××××××××××××××××××××××××××××××××××××××××××××××××××××××××××××××××××××××××××××××××××××××××××××××××××××××××××××××××××××××××××××××××××××××××××××××××××××××××××××××××××××××××××××××××××××××××××××××××××××××××××××××

1.2××××××××××××××××1.2.1××××××××××××××××××××××××××××××××××××××××××××××××××××××××××××××××××××××××××××××××××××××××××××××××××××××××××××××××××××××××××××××××××××××××××××××××××××××××××××××××××××××××××××××××××××××××××××××××××××××××××××××××××××××××××××××××××××××××××××××××××××××××××××××××××××××××××××××××××××××××××××××××××××××××××××××××××××××××××××××××××××××

参考文献[1]江正荣编.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高大钊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

[8]赵玉良.房屋地基基础变形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25(2)

[9]袁迎曙,贾福萍,蔡跃.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性能退化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01,(3)

[10]A.Castel,R.Francois,G.Arliguie.MechanicalBehaviorofReinforcedConcreteBeams-Part2:BondandNotchEffects[J].MaterialsandStructures.2000,(3)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论文(设计)指导评语

建议论文成绩指导教师

论文(设计)答辩评语

论文成绩答辩组组长

答辩组成员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关键词]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双语教学

1《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潜在限制因素

2《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参考思路

3结语

参考文献

[1]刘家莉,易欣.基于本科学生分类培养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7(14):120-124.

[2],周利娟,徐汉虹,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01):237-239.

[3]兰亦全,林美珍.《植物化学保护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193-194.

[4]刘铜,侯巨梅,左豫虎.园林植物保护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2):19-20.

[5]王香萍,王文凯,李传仁.普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双语教学情况调查研究——以长江大学农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9):89-90.

[6]巩文峰,卓玛曲措.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植物化学保护学》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03):41-43.

[7]张永强,杨晓琴,肖伟.基于OBE理念的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2):69-70.

[8]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第五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9]EnnisWB.IntroductiontoCropProtection[M].Madison,Wisconsin,USA:AmericanSocietyofAgronomyandCropScienceSocietyofAmerica,1979.

[10]KramerW,SchirmerU,JeschkeP.ModernCropProtectionCompounds,SecondEdition[M].Weinheim,Germany:Wiley-VCH,2012.

一、目标与实施原则

(一)目标

到2010年,建立与平台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搭建由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六大平台为主体框架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全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

主要目标:建成资源丰富、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信息平台,率先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建设和完善区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推动全国仪器设备资源高效利用;新建一批大型科技基础设施,整合、优化各类重点实验室,初步形成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建成以20余个资源、环境等领域的观测、考察数据中心和科学数据网为主构成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外文科技期刊网上资源种类占国际主要科技期刊资源的50%以上,实时服务系统延伸到县市;在自然科技资源领域,农作物、林木、微生物等种质资源保存率和利用率实现大幅度提高;建成全国统一规范的科技成果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在能源、材料、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实施原则

⒈有限目标,科学部署。贯彻落实《20*-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平台建设的有限目标,强化科学部署和严格论证,按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⒉分层建设,分级管理。根据国家、行业部门(单位)(以下统称部门)、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特点,分层次开展平台建设,国家层面的平台建设在部门和地方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和权利,分级加强管理;促进军民优势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有机结合和高效共享。

⒊整合为主线,共享为核心。贯彻“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平台建设方针,按照不同类型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推进与国际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互补、共享。

⒋调控增量,激活存量。有效调控新增经费,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协调涉及平台建设的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有效调控新增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

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

(一)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⒈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

对全国单台(套)价值50万元以上,总价值超过150亿元的科学仪器设备资源进行信息整合,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八个中心城市现有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依靠各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性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实行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相结合,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提高科学仪器的综合使用效益。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各级分析测试中心集聚了我国各类先进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这些中心的能力建设,提高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整合和推广工作,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发展、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在综合集成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资源环境等领域新建若干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⒉研究实验基地

进一步强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在国家、部门、地方现有实验室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生命、海洋、医学、农业、林业、地学等重要基础学科和部分前沿学科领域,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为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⒊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体系

按照不同类型野外台站的特点,结合不同学科领域和区域科学发展的需求,以现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为基础,遴选出百余个具有代表性的野外科学观测台站,在“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阶段稳步实施”的原则下,进行整合与布局,改造并完善野外台站动态观测与研究所需要的野外仪器设备、站内试验室、标本和数据存储等实验研究基础设施,分别形成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台站网络、材料环境腐蚀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网、特殊环境和特殊功能观测研究台站网,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⒋计量基标准体系及检测技术体系

建立和完善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检测资源共享体系。重点解决涉及国家与社会公共安全、人身健康、食品安全、公平贸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在线、快速测试技术及检测技术标准;着力解决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信息工程、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大型工程等领域重要参量的有效测量;建立完善国家检测/校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二)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⒈植物种质资源

重点开展农作物、林木、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热带作物、牧草植物、药用植物、野生植物等种质资源整合共享体系建设。加强植物种质资源共享条件建设,形成新型共享机制,提高保存设施的水平,实现约45万份植物种质资源实物共享。

⒉微生物菌种资源

⒊人类遗传资源

结合我国人种特点和民族众多的国情,以我国各民族生命健康和人种安全关系密切的少数民族遗传资源、特殊健康体质人群遗传资源、亚健康人群遗传资源为重点,整合共享人类遗传资源约15万份。

⒋动物种质资源

根据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充分调研我国动物种质资源的发展现状,筛选、整合现有的畜禽、水产、特种经济动物、寄生虫、经济昆虫等种质资源,开展珍稀、濒危动物的种质资源库建设。选择具有种群数量优势的单位,进行种质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⒌标本类资源共享体系

重点开展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和菌物标本等生物标本资源的整合共享体系建设,实现约1000万号生物标本的整合共享;开展岩矿标本、化石标本和国家紧缺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矿床模型整合共享体系建设。

⒍实验动物遗传资源及实验细胞库

整合目前国内已有实验动物遗传资源,开展常用实验动物品种资源的种子中心建设,建立以7~10个国家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中心及20~30个功能独特的实验动物种源单位共同形成的实验动物遗传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等不同方式,不断扩大资源种类。建成细胞株(系)近千种、容量超过5,000份、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家实验细胞库。

⒎自然科技资源虚拟博物馆

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规范,对植物、动物、人类遗传种质、微生物菌种、生物标本、岩矿标本和矿床模型、实验材料等资源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实现约1,100多万份(号)自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形成自然科技资源虚拟博物馆,推动我国的自然科技资源信息的全面共享。

(三)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⒈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针对国家长期布局的公益性、基础性科学数据采集系统持续积累的科学数据,重点对观测性、考查与监测性数据汇交整理,按照行业特点整合集成规模化的主体数据库,建设和完善包括气象、测绘、地震、水文水资源、农业、林业、海洋、国土资源、地质与矿产、对地观测等领域在内的10余个国家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实现数据采集、加工、保存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科技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取科学数据,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⒉科学数据共享网

在数据资源管理相对分散的科学技术领域,集成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和科技人员拥有的数据资源,按照学科领域构建主体数据库,在地球系统、医药卫生、基础科学、能源与交通等领域建设约11个科学数据共享网。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建立科学数据共享信息系统;开展科学数据元数据资源目录库建设及其检索等系统的开发;形成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信息系统。

(四)科技文献共享平台

⒈科技图书文献信息保障系统

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为主体,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扩大科技期刊、图书、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声像文献等文献资源的收集和服务;到2010年外文科技期刊总量达到约30,000种以上;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网络服务系统为基础,加强与高校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国家图书馆等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互联与对接,实现外文科技期刊网上资源种类占国际主要刊物的50%以上;向用户提供网络化、集成化和可定制的文献信息服务;实施精品战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国际影响力。

⒉专利文献共享服务系统

⒊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系统

以国家标准文献资源为基础,整合行业、部门与地方标准文献,提高我国标准文献收藏比率;建设标准文献全文数据库;开发标准检索、阅览和服务系统,形成完善的标准文献的检索与传递公共服务系统;推动我国和世界各国以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标准文献信息网的链接,拓展标准文献的资源和服务范围。

(五)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⒈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体系

⒉公益与行业共性技术转化平台

建立行业技术评价推广服务体系,制定重大共性技术、公益性技术推广绩效评价体系;整合重点共性技术开发、中间试验、产品测试等领域的基础条件资源,在国家安全、社会公益领域和能源、材料、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每年选择建立10个左右公益与共性技术转化中心,提高公益性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集成、配套能力和工程化技术服务水平。构建国家、部门和地方在公益性技术、共性技术转化方面的协同工作网络平台。

⒊技术标准支撑体系

(六)网络科技环境平台

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应用服务支撑系统

围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信息共享的目标,制定统一的平台信息系统标准规范,集成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平台应用服务系统,实现与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的互联与对接,向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信息服务。

⒉网络计算应用系统

依托成熟的网络计算技术,在全国范围规划建设若干个计算节点,在气象、地震、医药等领域开展网络计算环境系统和网络计算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设,为重大科学发现和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的突破提供重要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⒊网络协同研究与工作环境

充分利用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于全国的视频、音频及数据交互服务系统,开发便捷的网络协同研究工具软件包,形成网络协同研究公共支撑系统;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远程操作应用示范系统,打破科研工作中的地域和时空界限,促进我国科研方式的变革。

⒋全国科普数字博物馆

⒌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

整合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建成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国家级科技信息资源库,提供分类科学、实用有效的科技信息;形成以1个国家级、30个省级科技信息服务节点及部分地区科技信息服务节点为支撑的全国科技信息资源加工处理、共享利用体系;建立县(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试点示范,扩展基层科技信息的推广应用渠道。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办事机构设在科技部。

⒉各部门、地方是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的主体,负责本部门、地方平台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

各地要根据本地特点和需求,成立本地方平台建设领导小组,采取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明确投入渠道

⒈各级财政根据需要安排平台建设资金;原有用于支持文献、数据、种质等资源采集,仪器设备购置和基本建设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的经费渠道保持不变,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⒉各地方财政负责地方平台建设的投入,各部门负责落实本部门平台建设的经费,中央财政平台建设专项经费主要支持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平台建设。

⒊政府资金要发挥引导、调控作用,调动有关企业、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等为平台建设投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三)强化监督管理

⒉建立以绩效考评为基础的奖优罚劣制度,对执行良好的项目、运行服务效果好的平台和在平台建设中有特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表彰,及时调整或中止执行不力的项目,充分体现“谁先共享,谁先受益”。

⒊平台建设工作要公开透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平台建设项目和平台运行情况数据库,及时将平台建设项目和平台运行情况向社会公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四)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⒈强化牵头部门(地方)的权利和责任。平台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及滚动支持的机制,对于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确定拟实施项目的牵头部门(地方),由牵头部门(地方)负责,联合各有关部门、地方根据整体框架和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各方任务和责任,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保障平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

⒉实行资源整合、制度规范以及队伍建设三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平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制度规范、标准规范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结合具体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平台建设同时开展,项目验收时,每一个建设项目成果都应成为服务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资源共享平台。

THE END
1.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国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团体标准 国际国外标准 iso标准 iec标准 astm标准 韩国标准 标准化图书 固定污染源纳管排放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稳定性冠心病"从气血失和论治"临床实践指南 稳定性冠心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选择与应用指南 更多 业务领域 标准信息管理与服务研究 围绕标准信息的资源采集和加工,https://www.cssn.net.cn/
2.认证认可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标准公告 查看更多 国家认监委关于下达《检验检测机构数字化建设指南》等2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2024-05-20 认监委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2022-02-08 2020年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2021-01-04 认监委关于公布《乡村民宿服务认证 要求》 等26项认证认可行业标http://rbtest.cnca.cn/portal/
3.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关于公开征集《人-系统交互工效学 第129部分:软件个性化导则》等3项国家标准起草2024-11-20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维护检测服务项目采购公告2024-11-13 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公开征集活动组织管理标准工作组委员的通知2024-11-12 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公开征集连续性https://www.cnis.ac.cn/tzgg/index.html
4.国际标准国际标准 ISO 现行 购买标准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Secure interfaces governance — Minimum requirements and governance procedures目录 1基础信息基础信息 标准号 ISO/TS 5616:2024 版本 1 标准来源 ISO 标准发布组织 ISO 国际组织机构 ISO/TC 204 标准语言 EN 发布日期 2024-12-11 https://std.samr.gov.cn/gj/search/gjDetailed?id=D815E6B951F94DF50121348D9C60965A
5.文献AI服务平台文献AI服务平台融合了5大主流AI模型技术与新华网权威内容资源,围绕“找文献、读文献、用文献”的核心场景,提供智能搜索推荐、深度解读问答、前沿追踪、引文分析等99 +专业服务功能,帮助用户轻松获取专业文献服务,打造文献AI服务新模式。平台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回答复杂学术问题,提供研究建议,同时整合了全面的文献管理功https://tsg.hue.edu.cn/2024/1211/c23616a183170/page.htm
6.KES昆廷网络资源共享服务系统1、新增期刊4种,期刊文献141245篇;累计期刊总量46783种,累计期刊文献88830593篇; 2、新增图书332本,图书章节7495篇;累计图书总量2431378本,累计图书章节129202864、新增学位论文27177篇,累计学位论文3707444篇; 5、新增标准158篇,累计标准681588篇;http://kes.kuntin.cn/NewsView.aspx?newsId=725
7.共享资源使用说明服务指南图书馆?(1)读者在学院IP地址段内登录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官网首页,在页面中央“安徽省高校资源共享平台”检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进入“纸电文献一站式服务平台”,可通过电子邮箱文献传递的方式,检索并全文获取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法律法规,试读电子书部分内容,检索到报纸、科技成果、学术报告http://www.aepu.com.cn/tsg/2024_03/20_10/content-18515.html
8.智慧教育服务生态体系的构建虽然分散建设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但投入大、周期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区域数据缺乏共享,难以实现深层次的智能化应用。因此,教育信息系统需要探索更加系统科学的解决方案,在云网融合的基础上,低代码实现不同来源服务的汇聚与整合,使之既能推动个性化的应用发展,也能实现大平台的规模化效应。https://www.ceeia.cn/news/detail_3536.htm
9.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www.cssn.net.cn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国标准服务网,标准服务,国家标准,标准文献,标准服务网,共享服务平台,CSSN网站,国家标准馆,标准馆,标准,文献,服务,共享服务,GB,大数据,强标,ASTM,公告,术语,科技文献,技术法规,标准分类,专著,期刊,数据库,题录,内容揭示,加http://www.fwol.cn/gotoweb.php?id=5002042
10.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国家标准馆/中国标准服务网)欢迎访问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400-189-9988 网站首页 走进双塔 发展战略 新闻中心 投资者关系 产品中心 社会责任 人力资源 标准体系 联系我们 语言 首页 标准体系 友情链接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国家标准馆/中国标准服务网)http://www.shuangtafood.com/tixi_detalis_1.html?_detailId=1640599980517535744
11.在家也可访问,可获绕技资源一览表!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中国科讯”旨在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通过整合各种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集成学科领域重要科技进展报道以及其他科技情报产品和知识信息服务,支持用户随时阅读科研文献、便捷获取科技资讯,努力打造“文献移动获取第一平台”。 为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优先保障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文献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744932
12.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系统建设规范家 标 准 文 献 中 心 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系统建设规范一、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国家级标准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标准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整合行业、部门与地方的标准文献信息资源,构建资源齐全、更新及时、信息准确、深度揭示、技术先进、持续发展的国家级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311/7156116052002013.shtm
13.流通体系的战略思路与关键举措研究在线免费阅读2019年7月25日,国家出台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数字化的采集体系、智能化的应用体系”,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新模式、新业态,推进铁路、公路、水路等货运单证电子化和共享互认,提供全程可监测、可追溯的“一站式”物流服务等。 2019年9月19日,国家出台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1世纪中叶,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02279469132155966
14.中国知网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面向海内外读者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统一检索、统一导航、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涵盖基础科学、文史哲、工程科技、社会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医药卫生、信息科技等十大领域。https://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