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为大家总体上介绍了“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KeyTopics,简称KT)已上架的电子书。新的一周,“KT微话题”栏目继续为大家拆解每本电子书的核心要点,帮您快速get心仪图书。不用等快递,好书随时可读!
宅家科研充电?别忘了这套电子书(点击阅读)
那么,创造语言的普遍机制是什么?语言学习如何发生?影响语言学习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人们或可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人工语法管窥一二。
什么是人工语法?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Reber发表了《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Implicitlearningofartificialgrammars”)一文,首次设计和使用人工语法,开创了内隐学习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
人工语法研究集中在两大领域(McLaughlin1980):第一是学习如何发生,普遍的学习机制是什么?第二是影响学习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人工语法作为内隐学习广阔内涵的最佳切入点,成为包括二语习得在内的诸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
人工语法使用一系列按照限定状态语法生成的字母串,限定状态语法由一套互相连接的有限的状态如S1、S2(见下图)组成,用来说明状态间的转换。
如上图所示,从左边开始出发,按照箭头所指方向到达出口结束,沿途顺序加入不同的字母,生成一个符合限定状态语法的字母串(如PTVV,PTVPS)。从入口开始沿着箭头所示任何方向到达出口结束的字母串都是符合语法的,任何不符合箭头顺序生成的字母串都被认为是不合语法的(如XPVP,XXTP)。
人工语法范式的优势
人工语法作为研究内隐学习的核心范式,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该范式已经产生了不少非常有分量而且可以复制的发现,被证明是适用于不同实验条件的灵活方法(Ziori&Pothos2015);其次,通过简化研究材料,影响研究结果的诸多不可控变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如被试的已有知识、输入材料的频率等。
但由于人工语法采用的是相对简单的字母串学习,其在语法复杂性上与自然语言有区别,而且自然语言涉及语义加工,这使其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受到二语习得领域专家的质疑(如DeKeyser1994;Robinson2010;Schmidt1994)。正因为如此,二语习得界多采用缩微人工语言(miniaturelanguage)或半人工语法语言(semi-artificiallanguage)来缩短纯粹人工语法与自然语言语法的差距。
缩微人工语言
缩微人工语言实际上是自然语言的简写版,通常包含一定数量的人工词汇和形态—句法特征。例如,Robinson(2002,2010)根据萨摩亚语系统创造了一个缩微语言,包括1个冠词、11个动词和15个名词,研究二语名词的处所格和作格的习得情况。
半人工语法语言
与缩微人工语言不同的是,半人工语法语言通常将两个或多个语言的某些特征结合起来,比如在母语或某个二语句子中使用另一种语言的带有形态—句法特征的词汇,例如,Williams&Kuribara(2008)使用的半人工语言由英语词汇加日语语序和日语格标记组成,如Thatsandwich-oJohn-gaate。Rebuschat(2009)采用的半人工语法由英语词汇加德语句法组成,如Briandefendedusuallymanyshotsduringhismatches。
在实验1学习阶段,研究者让被试听128个句子,每听完一句,被试需要对句子是否合乎语义进行判断。在测试阶段,被试被要求对所听到的新句子进行语法判断。被试完成任务的情况显示,他们没有习得目标语法项。Rebuschat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实验1中所有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这可能使得动词的位置反而不够显著。
因此,在实验2中,他将句子其他成分的位置灵活设定,只固定动词的位置,实验程序与实验1一致。结果发现总体上被试的表现也是随机水平,只有那些意识到规律的被试才显现出学习效果。
实验3进一步改进实验材料和学习程序,将四条规则缩减至三条,同时在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在听完每句话后,先大声重复句子,再对句子的语义合法性进行判断。这次被试整体上都显示出了内隐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采用半人工语言检验内隐学习的有效性时,目标结构的凸显性(salience)、目标结构的数量以及学习阶段的加工任务都必须认真加以考虑。
作者:陈亚平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电子书定价:39.51元(目前优惠价:31.61元)
点击链接了解本书详情:
新书速递|《二语的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