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脱粉微博,点赞量竟然直逼百万。
起因,便是前几天国家话剧院进行了应届毕业生拟聘人员的公示。
易烊千玺、胡先煦和罗一舟,3个明星一同出现在名单上。
更巧合的是,3人还是中戏同寝。
仅有4个非京户演员岗,一个寝室占了3个。
难上加难的考编,为什么在明星身上那么容易?
他们真的是凭本事上岸的吗?
随着网友扒出越来越多的关键信息,才发现,这个事情不简单。
01
明星考编,公平吗?
7月6日,三位男明星上岸的消息被曝光。
紧接着#体制内男友#被营销号刷上热搜。
2、这三个已经接戏拍戏的人是否符合报考资格?
3、这三个人是否参加了5月2日的线下面试?
我们可以来认真探讨一下这几点质疑。
首先关于取消笔试。
可实际上,国家话剧院去年并未招聘演员岗,所以也不存在有无笔试的问题。
再往前,2017年和2018年的演员岗招聘中,均要求笔试。
又有网友扒出,今年3月国家话剧院院长接受采访时表示:
“国家话剧院对于选拔演员的标准:演技是最重要的,会有笔试、口试。三项都很很严格,在口试环节会更加注重他(她)的德行和操守。”
而目前,关于取消笔试原因,国家话剧院尚未给出解释。
另一个质疑较多的问题,三位明星是否符合报考资格中要求的“非在职人员”。
众所周知,他们都是有经纪合约在身的演员。
而易烊千玺名下也有两家公司,一家在不久前进行注销,另一家目前还在存续状态。
而三位演员原本就是应届毕业生,所以会被直接划定在非在职行列里。
网友的质疑,完全可以理解。
换个角度。
这导致一些家庭真正贫困的孩子,无法享受补助政策。
你可以说这从程序上看,没有一点问题。
但是,周围知道真相的同学,谁不想啐这种人两口呢?
这种时候,提出质疑的人有问题吗?
网上众说纷纭,有人扒出其中一名演员5月2日三面时正在异地拍戏。
所以,我们只能等待官方的解释和证明。
但是,还没等来官方的澄清,却等来一阵冷嘲热讽。
02
公开嘲讽读书人,这是第一个
文中的内容,瞬间引发巨大争议。
他先说:“人们煞有介事的关心招录程序是否公平的问题。”
又说:“发现一切合规,又去质问凭什么明星可以赢家通吃。”
话里话外,把人们的质疑解读成无理取闹。
按照规则,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本就有义务提高面试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这位作者却在舆论发酵2天后,说一切合规,令人无法理解。
他还在文中提到:
“颜值同样是稀缺资源,眼球经济也是经济。科学家和明星是平等的,社会收入分配自然有市场去调节,有法治去监督。”
这都是社会现实没错,但这是人们必须接受且认同的正确价值观吗?
把天然的颜值资源与后天努力抬到同一高度,以此来论证明星和科学家是平等的?
我不同意。
明星跟科学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所谓明星比科学家收入高,是市场调控的结果。
照您这意思是,谁都有赚钱的权利,明星赚得多是人家有本事,科学家也去赚啊,没人拦着。
可笑吗?
世上存在享受特权的人,于是我们必须认同特权的存在吗?
然而,真正刺痛更多人的是这位作者针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
“再往深看,一些网友们抱怨明星考编还因为什么?
或许源于一种被剥夺感。
在这位作者的逻辑里,小镇做题家连编制都考不上。
而关心三位演员考编程序是否正义,仅仅是源自他们的嫉妒。
这种自以为是的揣测,刺痛了所有人。
小镇做题家怎么了?
起码在他们发现自己毫无任何优势时,还在拼命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堂堂正正,问心无愧。
光凭这一点,就不该受到任何人的轻视!
03
一无所有的小镇做题家
这些被嘲讽的小镇做题家,是一帮什么样的人?
微博上,许多网友给出了答案。
他们是那帮每天起早贪黑出现在图书馆门口的人,是无论寒冬酷暑一心想着读书的人。
他们也是通过一场场题海、一次次考试,仅凭个人努力改写卑微命运的人。
考上怎么了?
考不上又怎么了?
被称为“直播界的天花板”、“带货主播里的清流”。
人们惊叹于他的学识与才华,别管是卖菜,还是买书,历史、哲学、英语……各种知识信手拈来。
让无数网友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他也是小镇做题家。
人们更不会知道,初中英语倒数不是因为他不爱学习,而是在农村读书时压根没条件学英语。
那时,他深知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拿着仅有的教材和学习资料日夜重复,书本和考题翻得破烂。
后来,他成功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就读英语专业。
家里的经济状况压根无法支撑他上大学的花费,他便开始勤工俭学。
告诉自己,不要抱怨。
一夜未眠的他,天亮之后继续工作。
这种情况下,董宇辉依旧在毕业那年取得了保研资格。
但为了减轻家人的压力,他放弃了读研资格。
像这样的苦和委屈,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都成就了现在的董宇辉。
董宇辉,是千万小镇做题家中的一个。
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不像他一样成功,但却和他一样吃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苦。
他们没有出生在罗马,但他们一直在靠自己走在来罗马的路上。
谁敢说这样的努力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呢?
有位自称小镇做题家的网友自述,令人十分揪心:
我是闷热教室电扇下的汗臭;我也是寒风里翻动的书页;是拿着笔通红的冻疮;是三百块廉价西装下九十度鞠躬的腰;我是被拔出萝卜坑外的野菜;我是被人鄙夷的小镇做题家;这是世界上最“一文不值”的小镇做题家的常态。
他们是那帮最平凡的人没错,但他们也是那帮最努力的人。
他们比谁都普通,但是他们比谁都强大。
今天嘲讽他们的人,如果也经历过这样的艰难,还笑得出来吗?
04
更可怕的是,还有人公然站出来嘲讽这些想要公平的人。
这就是“小镇做题家”的窘境。
但张口嘲讽的人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
那些出生在罗马的人,生来赢在起跑线,资源人脉唾手可得。
但是,那些生在瓦砾之间的人,也同样值得尊重。
因为他们才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人这一生,能决定的也许只有5%,有95%是你决定不了的,你的努力也许只是那5%的一个支点,去撬动那95%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