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就是把事情讲清楚”——《南京安魂曲》的逻辑文化频道

2011年11月2日傍晚,哈金来到波士顿BrooklineBooksmith书店,介绍他最新的英文小说《南京安魂曲》。正值50年店庆,书店老板最近两周内邀请了包括哈金在内的21位美国最重要的作家来演讲,哈金英文小说《等待》的封面与其他作家的肖像,组成了书店入口处的一面海报墙。

2011年11月,哈金在波士顿的电车上。他说自己不可能和过去完全分割。年轻时说自己是“世界公民”,到老了,过去就回来了,压都压不住。(朱又可/图)

在书店地下室等待哈金的读者年龄各异。哈金介绍了《南京安魂曲》的写作过程,朗读了小说片段。一个小男孩提问,南京大屠杀后,那里现在还有人住吗?这本书他也想买一本,但妈妈没给买,说怕他看了做噩梦。

《南京安魂曲》讲述美国女传教士明妮·魏特林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守金陵女子学院,保护中国一万多妇女儿童的真实历史故事。魏特林因为受战争创伤精神崩溃,回到美国疗养时自杀,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她都是几乎被历史淹没的人物。

要把她的故事讲述完整,又不能任意创造,哈金虚构了一个讲述者——魏特林的中国助手高安玲。战争爆发时她的儿子在日本读医学院,被日本当局征召到中国战地医院服务,他总是尽量帮助中国人,但被中国的锄奸队暗杀了,高安玲也不敢与日本的儿媳相认。

纪念会看得心里难受

南方周末:写这本书,有人说你是看了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是不是呢?

哈金:有一部分。但是美国华人每年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会,我挺吃惊,他们都有多年积攒的材料、照片什么的,看了心里很难受。张纯如的书算一个起因,但在她之前华人一直在纪念,从来没有停过,现在也是,在每年12月份和每年日本投降日。严歌苓也说非常吃惊。我出来以后接触到一些当地华人,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他们还一直在做。

每年都去看纪念会,慢慢地就成一块心病了,老想这些事。但是看张纯如的书以后知道有一批美国传教士也介入这个事情,又读了台湾人胡华玲女士写的一本魏特林传记。真正开始想小说怎么写,大概在2007年底,以后就真正地做研究。关于她(魏特林)的书、她的日记得读一些,动笔是2008年夏天。

南方周末:小说里有处细节,写池塘里很多尸体,有鱼在游,水是红的。

哈金:鱼都变肥了。那是我加的。事实上当地校园附近并没有池塘,但是小说中需要有这么一个地方。有很多(历史)照片就是池塘里全是人的尸体;当然,我说的鱼肥了,草长得更旺……人死得多,这是常识。池塘可能不在金陵学院附近,我是为了把故事衔接过来。七十多年来,有一些池塘早就填平盖了房子,这都是可能的。

怎么在历史资料中找到很多细节,怎么把小的细节串起来成为故事的有机部分,这也是很难的。小细节很多,我看了很多照片、书,但是串不起来。一开始写的局部都挺有意思,但不是整体的东西。就像咱们北方说的“肉冻”,你做了半天冻不起来。但是找到叙述者(高安玲)以后就成了。

我写日本兵吃的大米饭都是红的,别人说太悬乎了。这其实来自日本兵的日记,他们找不到干净水喝,吃饭都是血糊糊的,你说杀人杀到什么程度?有些真实的东西比想象还可怕。

南方周末:你很强调真实,这是你写小说一贯的做法?

哈金:关键是有些事情只要是发生了,下笔的时候就信心大一些。以色列作家AharonApplefeld是我的老师,他说你不需要创造什么细节,但是要把细节的次序安排好,这就表现出一个作家的创造。

像南京大屠杀,他们说你写得那么血腥,日本兵往中国小孩嘴里尿尿。但那是日本兵自己记载的,不在南京,是在南京外围。我写金陵学院里一个姓张的图书馆员把棉袄脱了来让日本人朝他刺,被刺死了,也是来自日本兵的记载:一个农村的老汉,一刀没刺死,老汉把棉袄撕开了,他接着又刺一刀。都不是我编的,可能发生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身上,我为了整体感就把它融合起来了。

日本人发给魏特林的通行证。哈金的《南京安魂曲》讲述美国女传教士明妮·魏特林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守金陵女子学院,保护中国一万多妇女儿童的真实历史故事。(CFP/图)

数字不重要对个人来说死了就是死了

南方周末:关于遇难者数字,不同方面各执一词。

哈金:我们说30万,没准,东京审判时确定最少是20万。其实死多少人不是最重要的,你杀100人就不是杀人了?我老想,国军为了阻止日本进攻,把花园口都决堤了,死了至少80万,淹死的人和日本杀的人是一样的受罪。对个人来说死了就是死了。数字不重要,关键是一个人、几个人怎么感受。你看中国当时是很窝囊的,其实中国论装备不比日本差很多。

南方周末:你写到南京防守战是为了面子,觉得中国人很可怜?

哈金:窝囊,很窝囊。其实南京他们就不应该防。除了面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那个地方没法防。不防的话,财力、物力和人力可以用于保护平民。开战早期政府官员都跑了,市长也跑了,拉贝就被称为“市长”。

南方周末:你写到高安玲的儿子在日本学医,被胁迫加入日本的前线医院。现实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哈金:那时候很多翻译官都在辽宁金州长大的,你说翻译官都愿意为日本人做事吗?有的是没有办法。我觉得需要那样的情节。魏特林真的生活就这么多事,没有大事,不能乱编,叙述到一定时候就没有冲力了,必须得有新的故事和新的戏剧维持冲力。这就把高安玲的故事加进来了,整个故事的推进就好像车又有了油似的,继续往下走,主要是技巧上需要。

以前有一个英国作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他把魏特林说成是跟一个已婚的中国男人有了恋情,那个男人有家有事业不能理她,最后她要死要活的,精神崩溃了。他靠艳情来创造这种冲力。实际上没有这种事情,她是很清白的基督徒,那样写有点不负责任。我虚构高安玲这个人物主要是这个原因。在第三部分,什么都很安静的时候,突然一个来访者叫她的丈夫到南京日伪政府当高官,那马上是一个危机了,于是还能把故事往前推。

南方周末:你要处理这样的题材,是否和其他写作者面对的材料都差不多?你能找到别人也能找到,除非他偷懒。

背叛民族,还是背叛家人?

南方周末:《南京安魂曲》和你前面几个长篇不太一样,有一个骨架,应该是宗教精神。

哈金:因为人物都是宗教背景,没有办法的。魏特林是现实的人物,也是传教士、基督徒,这个没有办法超越。我想跟历史贴得近一些,不能随便乱发挥。虚构的就是叙述人高安玲,我虚构了整个她的家、她的儿子。

南方周末:你选择金陵女子学院这个场所,是因为魏特林的史实局限?

哈金:既然选择魏特林,就得接受这些局限。我觉得魏特林是英雄,她很冤枉,因为建国以后就不宣传了,都不知道美国传教士帮助中国难民的事,张纯如的书出来大家才知道。基督徒自杀是不受鼓励的,所以教会也不能把她当英雄宣传。

南方周末:魏特林的日记中自责自己允许日本军人从金陵学院带走“妓女”?

哈金:在日记中她没有自责,但是提到了这个事。后来在报告中就不提了。但事后她病了一场,她一定在精神上受了很大的折磨。

南方周末:高安玲的儿子高浩文,从他家人到魏特林,都包容他理解他,但是放在爱国主义的集体语境里会怎么样?

哈金:那就是叛徒。你给日本人做事情,你说不清楚的,小人物就是这样,没有办法。但反过来像郭沫若那样,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回来打日本,对家人是背叛,对民族来说是一个英雄。普通的人,高浩文觉得应该忠于自己的老婆孩子,忠于自己的感情。他没有做什么坏事,但在大伙儿的眼光中就是一个汉奸,没说的。

南方周末:包括高安玲在东京审判时,也不敢跟她儿媳妇相认。

哈金:对,那是大的问题。她代表所有受害的南京妇女,责任太大了。当然也有怕将来说不清的可能。

也没有宽恕,也不是仇恨

南方周末:你写到东京审判宣布几名日本战犯死刑的时候,南京大屠杀的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哭了。

南方周末:有个在美国待了20年的中国神父,说他以前了解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作品都是仇恨,甚至他跟日本神父在一起共祭弥撒,都克制不住内心有时会浮现反感、别扭的情绪。

哈金:我也有这个感觉。我以前有个日本朋友,我太太就不高兴,我也确实觉得感情融合不到一块。人都很好,不过总是有些隔膜,很难。但不能让仇恨把你生活笼罩了。怨恨是很正常的。

南方周末:那你怎么表达宽恕?

南方周末:书名“安魂曲”怎么理解?

哈金:故事写出来,是对主人公和受难者灵魂上的安慰,这是直接的作用。魏特林也很冤屈,实际上美国传教士一直留到很晚,有的等新中国建立以后才走,这些人回去以后还得受审查,因为他们跟红色中国有接触。

我到美国后读了很多《圣经》,对有宗教信仰的人非常尊敬。人要有敬畏,要是什么都不怕就坏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这种心态毁坏性太厉害了。

《南京安魂曲》中宗教精神超过了个人恩怨,日本平民也受苦,他们的儿子孙子没了父亲爷爷,战争给人造成的无奈和损害太大了。我们到最后还是应该超越种族的经验。

“忠诚是双向街,必须有来有往”

南方周末:你把自己划归移民作家,而不是流亡作家?

哈金:是。流亡者生活在过去,故园是他意识的主要部分,移民必须依赖现在。我不是因为出书什么的政府就把我流亡了。但我不是普通移民,在餐馆里市场里打工的那是标准的移民,到这来是白手起家。我毕竟是在写作。

南方周末:语言、身份、“背叛”,这些问题困扰你吗?

哈金:语言当然是一个大困扰。背叛倒是相对的,忠诚是双向街,必须有来有往;任何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应该忠于的对象。至于身份,我从不忧虑,还是让作品给自己一个最终的身份吧。

英语是很了不起的语言,有伟大的传统。有些人加入英语文学而且成为大小说家,如康拉德和纳博科夫,所以我知道哪里有途径。选择英文写作不是新鲜的事,一切依靠运气和能力。最终我决定我能接受失败,因为无论在哪里人最终都是失败。阿瑟·米勒最后的剧作没人愿意上演,厄普代克临死前得了个“最糟糕的性描写”奖,还有的知名作家晚年根本无法出版作品,所以不能奢望成功。

汉语有特别的节奏和丰富的表达方式,有时我能利用这个资源让我的英文稍微怪一点,新鲜一点。这是优势的一面,但我还是必须放弃母语让第二门语言更流利。

我在美国当英诗写作课教师的时候,才比较认真地写作。在中国时,离文化界很远,后来上大学英文系,语言仅仅是个工具。我从来没想到我会写小说,只是对诗歌感兴趣。我如果留在大陆,不太可能写小说,可能写一些非虚构作品。

纳博科夫临终时被问到,作为非常成功的作家,他的秘密弱点是什么?他答:缺乏自然词汇。我也有这种感受。非母语的作者抓不住那种自然性,因此他的任务是把这个状态变成自己的优势。

你的过去在你脸上

南方周末:第一本奠定了你在美国主流文学界地位的小说是《等待》。

那本书运气非常好。得了美国图书奖和福克纳奖,基本就站住了。这本书很多,特别是很多印度人读。有读者说他们的感情压抑容易体会到,说他认识的人就有像孔林那样的亲身体会。我有一个同事,他母亲读过很多书,她说《等待》是她读过的最悲哀的一本书——在等待中,很多生命就白白地流失掉了。

南方周末:你在《自由生活》里写的那个流亡知识分子,是不是确有所指?

哈金:也不敢说是哪个人,但是老一代人很多是这种心态,一见面就问中国的情况怎么样,好像是老干部似的。我见过其中一个著名的老人,他死前一个多月我跟他吃饭,他说他革命这么多年了,最起码医疗费得给他吧?他患了癌症,觉得中国应给他付在美国的医疗费。革命这么多年了,还跟国家有扯不断的心态,可爱也很可悲。现在那一代人几乎没有了。

南方周末:你从《自由生活》开始写美国的事了。

哈金:对。有人说去美国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连英语都不学,一种是纯粹变成美国人,跟过去没有关系。有人宣称他是世界公民,全世界各地都可以去。这两种我都觉得很危险,特别是华人,你的过去在你脸上。所以我不太相信写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每一本书都是新的问题。

南方周末:如果继续写中国,你觉得有问题吗?

哈金:看什么样的题材了。确实有些重要题材,必须在中国生活,当下一些特别小的东西,要亲身了解。中国有很多大的题材,但是你只能用中文来写,用外语写没有意义。

要用中文写作,我只能放弃这里的一切,在中国住两三年以后找到一个感觉。但是这都是不现实的事情。不是说你心里有一本书就可以写的,不是那种情况。

南方周末:单写美国人肯定也不行。

哈金:有什么意义?也不是我的优势,也不是我关心的东西。你的题材总是跟你自己的存在有亲密的关系,而且往往是在一种危机感之下。写南京的书,虽然没有回中国,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核心事件,还是一种心理上的联系。反正写完《南京安魂曲》我也算了结了一块心病。以前连知道都不知道这些事。

THE END
1.版税版税一般在5%-15%之间,越是知名的作家版税越高。 比如一本书定价25元,卖出去10万册,普通作家版税按8%计算的话,作家拿到的版税就是:25*100000*0.08=20万元。 如果定价是30元的话,作家拿到的版税就是:30*100000*0.08=24万元。 如果是比较知名的作家,版税按10%计算的话,那么一本定价30元的书,如果卖出去20万https://www.jianshu.com/p/b2f65982410b
2.南京印刷厂家书大强印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彩色印刷厂家,主要生产画册印刷、宣传册设计、书刊杂志设计、包装礼盒、纸袋印刷、不干胶印刷、海报印刷、封套印刷等彩色印刷品。https://www.bookbs.cn/
3.书店促销活动方案9篇总共活动费用:602元 书店促销活动方案4 一、前言 这里是心灵自由高翔的天空,这里是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这里是才智纵横的原野,这里就是书的世界。书承载着无尽的智慧与经典,书始终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在我过掀起了出书热潮,加上娱乐,影视,体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广大青年男女的眼球,各类杂志备受他们的青睐https://www.unjs.com/huodongfangan/202208/5465420.html
4.个性印书校本教材印纪念册印个人文集博客印书个人出书网我要印书网隶属于南京波司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办的专业数字印刷网站,集网络、设计、印刷于一体,拥有专业的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专业的设计团队和大型数码印刷生产设备以及完善的配送服务,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数字印刷服务。联系电话:13912979611https://www.51yinshu.com/
5.图书出版自费出版个人出书单位出书学术著作出版自费想找便宜的出版社***来加入现当代文学系列丛书,把更多优惠送给作者,我们为您提供***的出版服务,更多图书出版信息请到现当代图书网!http://www.dangdaitushu.com/
6.南京姜氏家风高大上:出书开博客祖孙成相声名嘴“2001年,我父亲去世后,大家就商定,虽然父母不在了,但大家还是要‘团在一起’,于是乎,每年大年初一,整个大家族都要聚在一起拉拉家长。”姜兆凯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共9个人,可惜的是5妹在北京,很小的时候过继给了一个表姨。其余的兄弟姐妹都在南京。 https://m.cqn.com.cn/wh/content/2014-02/09/content_2087380.htm
7.印刷厂家实体工厂与公司共同成长回忆录定制、南京个人出书 这是一份十分有意义和珍贵的礼物,老领导回忆录定制精装画册,红色丝带作为书签,整本画册的设计、排版、印刷、装订均为毕升印刷完成。 鹏云网络产品手册印刷、企业宣传册设计 封面选用220g米白刚古纸、内芯选用80g米白双胶纸、四色印刷无线胶装,220g刚古纸不带涂层,油墨会渗https://www.bsysbz.cn/
8.江苏省出版社电话地址传真信息A:大部分出书的作者都是自费出书,费用主要花费在编审、书号、设计排版以及印刷上,总的来说,出一本专著需要大概几万元左右。可以有一个人作者来独立承担,也可以采用合作专著的方式多个作者分摊。 Q:个人著作和合作专著有什么区别? A:个人著作指自己单独出书,成果独享,含金量高;合作专著指与他人合伙出一本书,合伙一般http://www.tougaozixun.com/pressPhone/jss
9.南京顶点印务有限公司南京顶点印务是一家专业的彩色印刷厂家,13851494368,主要生产画册印刷,宣传册设计,书刊杂志设计,纸袋印刷,彩盒制作,不干胶印刷,海报印刷,封套印刷等彩色印刷品,服务所有行业用户的印刷需求,在这里你可以印刷所有纸张彩色印刷品.http://www.ddyinwu.com/
10.《中华节气吟》新书发布会发言集萃南京诗词学会刘任会长的讲话 尊敬的丁小禾会长和各位诗友们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地参加玄武区诗词学会举办的《中华节气吟》诗集出版发行会。拿到这本图文并茂,倾注了玄武诗人大量心血,编辑创作历时一年的新书,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我看过二十四节气方面的小册子,但像手上这本通过诗词来描绘二十四节气的书还是第一次https://www.njscxh.cn/h-nd-3157.html
11.推荐书目:神经科学家奥尔登出书探讨气候变化怎样影响人类大脑和心智神经科学家和获奖环境记者克莱顿·佩奇·奥尔登(Clayton Page Aldern)历时七年研究,证明热天气与冲动杀人之间的联系很可能存在着科学依据。 奥尔登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大脑影响的新著《自然之重:变化中的气候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The Weight of Nature: How a Changing Climate Changes Our Brains)厚336页,4月9日由http://www.jslib.org.cn/zx/tskx/tjsm/202405/t20240509_283828.html
12.30万南京军民被肆意屠杀,我们是一个缺乏勇气和血性的民族?摘要: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 来源:瞭望智库 作者:萨苏 张玮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国家公祭日。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21532
13.王石捐款门案例分析6篇(全文)在危机发生初期,王石脱离了自己的团队,单枪匹马,以个人博客、凤凰卫视为自己的发言舞台,或挑战网友的指责,或公开表示道歉,充分显示了王石一贯“敢言能言”的作风。但是,“敢说能说”的王石未顾及企业利益,对个人意见挑战公众道德底线的后果严重性估计不足;当网络负面评价甚至指责、谩骂延续开来时,王石依然是孤军奋战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1yelsmq.html
14.合肥研讨三、出书的目的。为什么要出这个书呢,我个人认为:《65571传奇》这本书实际上是对哈军工的历史、哈军工精神研究的延续和深化。陈赓院长和他创办的哈军工是我们一生的荣耀。通过这本书来反映哈军工对我们一生的影响。昨天何晓星和我讨论这本书的定位,我们认为把65571同学一生的经历和感悟留下来,对我们的亲友和后代,也许会https://www.meipian.cn/58scp0lm
15.南京大屠杀专著出书不易企业能否出资设立专项出版基金这本20万字的书稿,详尽描述了自己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另一方面,以广泛搜集的多种资料,对田中正明在《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中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理由”加以驳斥。乐安县政府支持他出书,无奈全县年财政收入才4000万元,南京大屠杀专著出版遭遇障碍。http://zqb.cyol.com/content/2004-07/04/content_9009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