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张谷若:大时代中的“布衣学者”

翻译家张谷若:大时代中的“布衣学者”

《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翻译家张谷若和他的世纪》(文津出版社),这个书名,一不留神就看岔了。直到被编辑提醒,才发现原来是“风雪花月”,不是常说的词组“风花雪月”。一字之差,骤然从浪漫跃入凛然,裹挟着时代历史、个人命运的纵深与错综,也顿悟是如何贴合着张玲先生这本书的内容与旨意。张玲是著名英语译者,与丈夫张扬合译了《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双城记》等英语名著,这本“布衣老爸”却是第一部流自心底、“最偏爱”的创作,写的正是她的父亲——翻译家张谷若的人生故事。

当代译者袁筱一曾提到,老一代译者有“认准一家翻译”的传统,而张谷若先生认准的,则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中国,《德伯家的苔丝》《还乡》等哈代名作,背后都绕不开张谷若的名字。然而,比起民国时其他一些出身名门、逸闻迭出的名流翻译家、文人,知道和了解张谷若的人显然少得多。他构建了异邦文学与汉语读者的对话,却将自己隐于交通的过程之中,是完全站在作品背后的那一类译者。而今重寻身影,历史的空白模糊之处难免令人讶异,但回神静思,如谷若先生这类“布衣”学者,他们的求生、立志、在大时代中度过(甚至说“挨过”)日常的方式,才应当是历史中的多数和常数。

作为翻译家的张谷若,以字行(原字榖若,后随汉字改革简化为谷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另有一位混迹于上海滩的知名小资文人张若谷,此须辨明)。他原名恩裕,这是他作为教师用的名字,一个典型的被寄予了中国式厚望的本名,和他的出身甚为融洽。

1903年,张谷若出生于山东烟台芝罘(fú)岛,芝罘岛实为半岛,如其所名,如一朵灵芝,根连胶东半岛,冠斜飞入渤海。和张玲交谈中,她总会提到父亲和自己的“山东人”本色,书中开篇也用了很大篇幅来详述故里的风土人情。环海背山,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张谷若独特的性情及容貌——他是典型的山东汉子,身高一米八余,方宽面庞,孔武有力,终生钻研外语却喜着中式长袍,生活上不拘小节,疏于料理自己和家务,亦不善言谈,口音里余留着胶东腔。

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外文编辑任吉生曾担任过张谷若的编辑,对她第一次见到张谷若的情景也记忆深刻。那是“文革”刚过去不久,面对“书荒”,人文社计划重启外国文学出版计划,张谷若的译作再版也包含在内。缘于这样的契机,任吉生在孙绳武、蒋路两位前辈专家编辑的引领下拜访张谷若,三位老先生谈得起兴,当时还是年轻姑娘的任吉生却感到一阵“奇怪”:学校里外语系的教师个个西装革履,戴着金丝眼镜,面前的谷若先生,却穿着一件长长的中式袍子,眼镜也是老式的,头发也没怎么梳,“怎么这样呢,是搞外国文学的吗?”

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则是书中行文至末时附的一张晚年照片,题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张谷若平头短衣,留着山羊胡子,开怀大笑,朴素中带有从人间沧桑中突围出的天真,像极了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位普通长辈。他勾画了我们对“民国学者”想象之外的另一张学术面孔。

张玲称父亲为“布衣老爸”,既是家庭出身,也是学术门庭。出身僻壤乡间经商家庭,张谷若却是颗读书的种子,自小好学,成绩优胜,从县里先后考入北京师大附中(后退学)、天津南开中学两所名校,再后来以平均分近九十分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其实他各科均衡且优异,之所以选英文系,理由相当“致用”,竟是因为家乡被殖民帝国侵略,“身为一名读了书的中国人,就有一种迫切愿望,要仔细弄清楚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而要弄清楚它们的事,就得先学它们的语言文字”。

家里不支持张谷若继续求学,责斥忤逆,“在了鬼子教”,他选择半工半读以自给。加上时局动荡,四年大学算下来读了两年半,但他依然以总分第一名取得了毕业文凭。出了校门,自此,投身正在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

比起其他那些随着大时代辗转不定的学人,张谷若的人生显得平顺许多。北大毕业后,他接来老家的妻子,就此作别山海,在北京扎下根来。他先在师大女附中教书,抗战爆发后继续留在沦陷的北平,受聘在辅仁大学教书,携家度过艰难岁月。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院系调整,辅仁西语系并入北大西语系,他随之回到母校教书。居所从西单口袋胡同、东斜街,到李阁老胡同(后改为力学胡同),再到双榆树,他在北京度过了大半个世纪,两个女儿也是先后在北京出生的。不像其他许多学人尤其外语学者纷纷选择远赴重洋深造,张谷若一生未得踏足他所研究的语言国度,反倒更接近一个安土重迁的传统中国人。

张玲常说,她和“苔丝”是同胞姐妹。这不仅仅是修辞,她们的确是几乎同时“落地”的——1936年,她和由父亲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德伯家的苔丝》中译本前后脚降临,张家双喜临门。不过,《苔丝》在哈代作品中虽然名声最盛,却不是张谷若最先选择翻译的,他第一部译的是哈代更早期的代表作《还乡》,张玲说,那是父亲最喜欢的一部。《还乡》的翻译从1929年就开始了,张谷若当时还在北大读书,而哈代于前一年刚刚去世。作为英国首屈一指的作家、诗人,哈代的作品当时在中国也受到追捧,被选入许多大学英文系的教材,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对他的译介也在陆陆续续进行,在张谷若之前,徐志摩、傅东华、顾仲彝等人都译介过哈代的一些诗歌和小说。

虽趁着“哈代热”,但张谷若也并非是纯然跟风。他喜欢哈代,尤其喜欢哈代所擅长的细腻优美的风景描写。张玲暗自揣测父亲的想法,或许是因为那些英国乡间的淳朴风光、人情旧习,那些主人公在故乡和远方之间的挣扎,无论是《还乡》中的爱敦荒原,还是《苔丝》中的马勒村,屡屡让父亲想起了他自己的经历,想起环抱着山海的童年故土。

译完《还乡》,张谷若把译稿卖给北新书局,却两三年没有消息。后来,有朋友告知,庚子赔款名下成立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下设有一个编译委员会,正在着手翻译一流世界名著,正找人译哈代的小说。张谷若便从北新赎回《还乡》译稿,另投此处,幸运地被选纳了。主持编译委员会的是胡适,审毕译稿,向张谷若发出邀约,请他继续翻译另一部《德伯家的苔丝》。

不得不说,胡适眼光确实精准独到。《还乡》和《苔丝》于1935年、1936年接连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反响甚为热烈,张谷若以刚刚而立之年,跻身最年轻的“哈代专家”。他虽非翻译哈代第一人,但他的译本却成为了后来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通行版本。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历史尘烟落定后,张译“哈代”先后迎来两度再版,更是让其拥有了来自不同年代的更多读者,在大陆彼端,为苔丝、游苔莎们的命运共同地、长久地叹息。

《苔丝》的译本中,最彰显“地道”、也最被乐道的一点,便是用山东方言翻译书中的韦塞克斯方言对话,如苔丝父亲自称“俺”等。这是张谷若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在“译者自序”中有说明,原书中的方言和标准英语产生冲突的效果,因此他也选用家乡方言来突显出这种“土”和“怯”之感,使原文的风神愈加鲜明。虽然这种译法在当时惹起过一些争议,但张谷若作为译者追求语言传神、风格对等的匠心可见一斑。此外,他不愧是胡适称赞的“文笔极佳”,哈代极为出色的风景描写,通过他的译笔,在汉语中再造重生,有诗意,有格韵,对等地转化为一篇凝练优美的白话散文,诵读起来也十分上口。

《还乡》和《苔丝》初版二十余年后,张谷若继续翻译了《无名的裘德》,由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完成了“哈代三部曲”。接着,他转入狄更斯、菲尔丁等作家的翻译,惜因“文革”中断。“文革”结束后,此时张谷若已八十高龄,鳏居十年,珍惜辰光重新埋头工作,对旧译进行补译修订,晚年的两部重要译作《大卫·考坡菲》及《弃儿汤姆·琼斯史》先后于1980年、1993年出版,和《苔丝》一起被列入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策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也就是如今被广泛搜集的经典“网格本”。摸到上海译文社寄来的“汤姆·琼斯”样书数月后,张谷若在双榆树的寓所去世,安然行尽了91年的人生旅程。

1997年,毕业于北大西语系的著名藏书家、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王强在书肆购得《弃儿汤姆·琼斯史》,写下一则藏书笔记,称赞张谷若“译文典雅,趣味横生,无愧于菲尔丁”。因张玲在书中引了这段笔记,出版后,策划编辑蒙木将书送到王强手里,并问他,那时的西语系学生知道张谷若就是北大老教授张恩裕吗?王强坦承,不知道。蒙木感叹,张谷若或者张恩裕把自己藏得多好,藏得让学生们都不知道。

从这件小事里,颇可想见张谷若的为人之风。张玲书中有个章节名是“名流边缘”,是她对父亲深中肯綮的观照。在张玲眼中,父亲为人简朴内敛,寡言不擅交际,虽身在文艺圈中,与许多后世闻知的名家有交集甚至通家之好,却从不是立在中心笑谈之人,亦未沾得此中浪漫风流习气,只算得个“圈内边缘人”。以致许多年的朝夕相处里,过眼皆是平凡琐事,张玲并未觉得父亲有什么特别和了不起。直到许多年后,她自己也从事翻译事业,渐渐才理解父亲这一类知识分子的意义:“他虽然不算什么高门大儒泰斗权威,不过是一介布衣,不太重视虚浮的名气和个人的闻达,比较单纯地出于对专业对学问的一种痴情和执着,一生一世、一步一步,轻悄悄地在那完成着自己的使命,采撷着果实,最终达到自己个人的饱足。”

从张玲写下的“父亲故事”里,我们蓦然倏地领悟,除了那些站在前台的数位,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图景里,更多的或许是像张谷若这样的“普通学者”,时代风云激荡,难以把握,他们选择自我沉潜,守定与己有关的一隅,在芸芸过往中留下一鳞一痕。看似不经意,也不多么伟大,却同样呈现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日常和精神生活方式之一种,代表着时代中恒久不变的、关乎人生与生活本质的那份常性。

与其他民国学者一样,张谷若在人生中段经历了旷日绵延的战争,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考问。然而不像被书写和传颂更多的、当代人也更熟悉的众多内迁学人,他选择留在沦陷的北平,在辅仁大学继续教书。因教会性质,辅仁大学幸未被日军掌握,仍挂中国旗,是覆巢之下仅余的完卵。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他和妻女免于颠沛流离之苦,也未让学术事业有中断,但处在异族统治之下,言说和行动自由受限,精神心理上的压抑可想而知。张玲回忆,一日家中半夜遭歹徒,体格健壮的父亲与之勇斗,后来才知是走投无路的伪军逃兵。之所以选张家下手,是因为那时日本人为加强统治,命令家家户户门上挂户口卡,写明家中成员的各种详尽信息,歹徒看到这家只有户主一个男丁,又是文人,才铤而走险。在这样的长期不安中,张谷若要做、能做只有努力庇护家庭和朋友。在张玲的童年记忆中,父母带领在北海划船,与北平留守亲友间的互道安慰,皆为灰暗岁月注入一丝人性的光亮。

北平解放前夕,亲友学生们有的去台湾,有的去美国,人心纷纷不宁。如此前一般,张谷若依然留在原地,一边期待新政权,一边也有隐隐的担心,首先便是疑惑,到新社会英语教学这个行当未来是否还存在,会不会面临失业。他未雨绸缪地做起了筹划,“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带领全家做豆腐,甚至兴致勃勃专程买了一辆自行车来学骑,以备日后挨家挨户送售。只是车没学会,北平和平解放,“夙愿”未能成真。类似这样的情节,桩桩件件,拼凑出的张谷若是一个普通而典型的父亲形象,好似没有过高的冀望,但拼力负担起了一份为国之民、为家之主的责任,保全全家挨过艰难时世。这丝缕对于旧北平日常生活的侧写,也是对战时中国知识分子叙事的一种补充。

与长袖善舞者相比,张谷若是个纯粹的学人,与政治热潮始终有一定疏离。书里两度提及,五四运动时,他正在北京师大附中读初一,虽也随学长们去天安门游行静坐,但久坐后心性不耐,便脱离大部队自行返校。蜻蜓点水地掠过这一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而未予置身其中有更深的交集与刻痕,如同一个预示,招引他后来的许多个选择,最终,都是回到自己的本位上。他性情内谨,非弄潮之人,但这多少也保护了他。张玲在书中多次提及,祖母说父亲“八字好”,的确,无论是战争还是后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张谷若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生涯相较平顺,想必也与此禀性有关。

张家是学校师生、北京文化人及山东在京老乡多方交会的一处据点,他虽不擅长交游,却继承了山东人的好客,与各党各派、不同阶层人物都能够往来,只是会维持在一个分寸上,和善、兼听而不逾越。其中有一位姓单的地下党,是山东老乡,甚至把张家当做一个秘密落脚点,用来暂存和转运物资。张谷若本人对共产党的了解和信任,也是在与这些进步学生、朋友的交往中产生的。然而他的交往依然是纯粹人与人之间的,而非建立在某种共同团体或利益上,这在天地玄黄人心不宁的年代,殊为可贵。

这与张谷若有过交集的一个一个人,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常常会鲜活地在张玲眼前浮动。因此她写父亲,又不仅仅是父亲一个。父亲如一条线索,串起了许多往事,尤其是北大-辅仁西语系这一脉故人故事。除了胡适、钱锺书、冯至、李霁野、牟润孙等鼎鼎有名的人物,还有些不那么为人所知的,如《马丁·瞿述伟》译者叶维之、《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译者张万里等,他们都以一部译作传世,是张谷若的多年之交。张玲将这些“父执”从记忆中打捞出来,带着她儿时所见的音容,历时性地穿插在张家的日常叙事中,如同一部生动的私家群像列传,复原着那样一群与父亲相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面目。

叶维之的故事最令人难忘和动容。他是张谷若的北大同学、终生好友,专业精深,有名士气,一辈子孑然一身,不修边幅,常常住在张家,张谷若对他是既欣赏又“嫌弃”。动乱年代中,两人分隔京沪两地,多年未见,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叶维之回京,张玲受父亲之托,从东单的一个大杂院里把他“淘”了出来。叶维之须发已白,见到暌违多年的老友,第一句却劈头问“你说birdfancie怎么翻好?”这是他正在翻译的狄更斯《马丁·瞿述伟》中的一个词组。张谷若想了想说:“鸟迷。”叶维之拊掌道:“对,就是!”在这寥寥数语中,两个普通的知识分子讲尽了长若一个世纪的故事。

张谷若十八九岁时,由家里做主,娶了乡里近邻女子,自此搀扶一生。两人都是恪守中国传统的人,在婚后却有意识地长期“丁克”,在彼时着实十分前卫。不愿意要子嗣,除了家庭内部因素,也和时代环境有关。当时国内外危机重重,用张谷若的话说:“中国人的孩子生下来就像猪狗一样给外国人宰割,我要孩子做什么?”

张家无子,张玲生就一副男孩性格,直爽利落。她后来考入北大中文系,成为父亲的校友。毕业前夕,她被分配到遥远的宁夏从事新闻工作,后来偶然转行英语教学工作,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回到了鳏居的老父身边。阴差阳错或是命运使然,再之后,她继承了父亲的翻译事业,与父亲成了同行。直到步入新的门槛,她才得以认清父亲这一类知识分子在现代中国的位置,也理解了父亲当年对她的责之深爱之切,督促她多用功,只是为了让她长大后少吃些苦头。

本文完稿之际,出版社传来消息,张玲老师于11月1日凌晨去世。闻知非常惊讶,因为9月30日,新书发布会前夕,我才刚刚和她进行了一番长谈。那日她除了听力欠佳,精神十分健旺,还告诉我几个父亲的小秘密,并透露说计划接下来再写写自己的故事。她原本很期待见到成稿,不想未赶及,竟成莫大遗憾。好在有这本书。她曾说,写的时候,“心里头抱着一种好像是不把它写完,死不瞑目的决心。”天鹅之歌便是如此了——却也让我们能作如此安慰想:在最后时刻实现人生最大的愿望,何不是圆满。

THE END
1.移动图书馆有哪些?手机图书馆app移动图书馆软件下载移动图书馆app是一款专门由各大图书馆为市民和学校师生设计的手机移动阅读应用,主要为其提供便捷的手机借阅、手机查询书籍、随时随地借阅、下载和缓存等功能,让喜欢阅读的朋友们更好的一键阅读,现绿色资源小编为用户提供即可移动图书馆app供用户下载,其内容包含国家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深圳http://www.downcc.com/k/ydtsg/
2.学子图书馆学子图书馆 学术论文下载,科技论文下载,英文论文下载,期刊杂志下载,电子书下载,SCI,IEEE,pubmed,EI.ACM,Spring,中英文数据库http://www.720cm.cn/
3.别说你不知道知网,不知道校外如何下载知网论文搜索关键词 :浙江图书馆 点击:关注生活号 第三步: 进入:浙江图书馆生活号 点击:服务 选择:我的账号 第四步: 点击:办理读书证 设置:6位数密码[注:记住密码,后面有用,最好不要是身份证后6位] 第五步: 办证成功,记住你的证号[注:登录浙江省图书馆需要该证号]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097650/
4.www.jxmzxx.com{$woaini}>www.jxmzxx.com{$woaini}那么,她是怎么知道老郭和阿珠生活在一起的呢?__。 日本被曝多地新冠疫苗储存冷柜闲置 或被废弃处理 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主任、三峡科技集团董事长介绍,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2023)于9月20-21日在海南海口举办。作为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化、高层次活动,论坛旨在构建一个国际化http://www.jxmzxx.com/appnews/666425
5.www.china黄色直播软件下载3.0.3免费vivo版大全装扮版 磨铁经典第4辑:飘(全2册)类似软件 小宝探花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五月天 白丝美女白浆丝袜呻吟声 小姨子 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中字无码 老年镖客视频播放 无套内射视频免费看 中国黄色网站在线视频 成人AV在线播放 图书馆的女朋友动漫 伊人亚洲有码 色黄视频0102 Evelhttp://www.china-price.com.cn/go93612158.htm
6.求学背景图片求学背景素材求学底图摄图网求学背景图片专题为您提供高质量求学背景素材,求学背景图片,求学底图等背景图下载,所有背景图均有版权可放心下载商用https://699pic.com/beijing/qiuxue.html
7.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校长信箱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学校动态 更多+ 【图文】我校获评浙江省高校网络信息化 【图文】我校获评浙江省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先 2024-12-17 校庆特辑 | 我校开展2024年“校友接待日”活动 2024-12-12 【图文】我校召开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https://www.sxvtc.com/
8.求学图书馆会员充值卡素材/资源/实用工具/生活求学图书馆拥有拥有强大的中国知网cnki、维普、读秀、超星汇雅、万方数据、龙源期刊、博看杂志、读览天下杂志、北大法宝、法意、国研数据、新东方学习、人大复印、Web of Science(SCI)、EI、Sciencedirect、pubmed、springerlink、IEEE、nature、ovid、wiley、SPIE、AIAA等少见的数百种数据库高权通道以及多个高校图书馆入口http://li1041-24.members.linode.com/card/021/3498.html
9.在线下载,方便快捷,让我轻松获取所需资源,非常实用!最新消息:某知名在线资源平台近日宣布,将推出一项新功能,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下载学术论文和电子书,这无疑为广大学者和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线下载的便捷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线下载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许多研究表明,网络资源的可及性显著提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效率。例如,一项关于数字图书馆使用情况的研究指出,“http://dx.xfcxx.com/gl91/6990.html
10.天天干夜夜爽天天操夜夜爽视频,免费毛片视频网站,亚洲第一国产天天干夜夜爽天天操夜夜爽视频,免费毛片视频网站,亚洲第一国产,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一级大片,午夜特级毛片,日韩精品a,日本韩国在线,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日本阿啊视频,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http://www.dxatc.cn/
11.山高水长鸟语花香——春阁生日快乐编审图书挑大樑, 赚回奖金喝鸡汤。 退而不休当院长, 相夫教子有良方。 学贯中西胸有墨, 诗词歌赋正能量。 格格心灵芳草绿, 青春永驻福寿长。 徐金娥 2016年10月17日 鸟语难 咦呀呀!云里雾里, 鸟语之难,难于上青天! 格格与鸟儿,戏耍丛林间。 https://www.meipian.cn/74l613o
12.高岗传mobiepubpdftxt电子书下载2024图书介绍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2240963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926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3 字数:544000 正文语种:中文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高岗,中共党史上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 生前,他身上光环耀眼。他是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https://book.qciss.net/books/11839267
13.只要重大在,青春就在!校友旧闻录在图书馆的求学生涯 1965年进入冶金学学习的老校友伍廷贵回忆了特殊时期里在图书馆里的求学生涯。图书馆师生在金锡如老校长的带领下,将打捆好的图书转入安全的地方,使得这些图书并未遭受劫难而安然度过。很多学生在图书馆中自动远离喧嚣,在这一方净土了完成了几年的求学生涯。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18957
14.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官网6月25日上午,我校与广东碧茜生物科技公司举行共建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暨“仲恺——碧茜美妆创新研究院“挂牌仪式。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田允波,广东碧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学校食品96届校友蔡志勇,学校党委常委、研究生部部长白卫东及化学化工学院、轻工食品学院相关教师、研究生参加仪式。 https://www.zhku.edu.cn/
15.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线援疆 精品分享——我校为对口援疆 建言献策谋发展,凝心聚力筑未来—— 吴中平校长当选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第 化工总控工省级题库顺利通过终期审定 学校第十二届党建文化节暨廉政文化月 校园文化 招生就业 图书馆 信息公开 校务公开 专题链接https://www.zimc.cn/
16.大学生文明现象调查报告(精选15篇)教学楼:教学楼墙上桌子乱涂乱画、不冲厕所、桌子内有大量垃圾、占座图书馆:占座现象、将随后拿来看的书不能放回原位 民族餐厅:占座、打饭时不排队、浪费严重 西操场:场地具有瓜子皮、垃圾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占座现象属于相对严重的现象,就其原因有个人原因,也有校方的管理原因。 https://www.ruiwen.com/baogao/6160036.html
17.图书馆常用词汇日常英语词汇interlibrary service图书馆际服务 open/closed shelves开架/闭架书库 librarian图书馆长 12345 下载此内容:图书馆常用词汇.docx 相关信息: 饮食词汇 drink饮料mineral water矿泉水orange juice桔子原汁orangeade, orange squash桔子水lemon juice柠檬原汁lemonade柠檬水beer啤酒white wine白葡萄酒red wine红葡萄酒claret波尔多红https://kaoshi.7139.com/1556/09/44986.html
18.搜狗浏览器怎么样?快来了解下搜狗浏览器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有经历过求学生涯的,上自习?刷题库?背单词?泡图书馆,可学习成绩并没有想象中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其实还不如利用网络的发达多看一些精品课程听一些学霸分享的宝贵经验以及技巧呢,可是看学习视频出现卡顿加载慢的情况该怎么办呢?用上网速度贼快的搜狗浏览器吖。 https://mydown.yesky.com/news/725747217.html
19.亚历山大图书馆简介亚历山大图书馆怎么样亚历山大图书馆开放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367-前283年),盛于托勒密二世、托勒密三世,是世界上较古老的图书馆之一。馆内收藏了贯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时期的手稿,拥有较丰富的古籍收藏,曾经同亚历山大灯塔一样驰名于世。可惜的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中心,却于3世https://www.maigoo.com/citiao/176031.html
20.新梦想留学网泰国留学马来西亚留学新加坡留学相当于一个由香港八大高校组成的“图书馆联盟”,符合资格的八大教职员及学生可申请联校图书证使用其他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院校图书馆,即是香港八大院校的图书馆。 使用该卡可以进入其他图书馆的设施和借阅其他图书馆的资料,有效期一年。本科同学只可以申请JULAC阅读卡,只可以阅览其他图书馆的资料但不可以将图书借出。申请https://www.daliuxue.com/article/98/1556.shtml
21.365天英语口语大全出国口语篇mp3+文本综合英语在图书馆 At the Library 考试测验 Exams and Tests 4 课外生活 宿舍花絮 Living in Dorm 吃在校园 Dining in School 校园爱情 Love on Campus 放假旅游 Holiday Trip 体育运动 Sports 社团协会 Clubs and Associations 校园兼职 Part-time Work-study Job http://tui.guyuenglish.com/news/656.html
22.给领导发工作汇报邮件(优秀范文三篇)眼前的场景太让我失望了:在我想象中,图书馆就应很大,可它却很小;图书馆里的书就应十分多,而它却很少;在我想象里,图书馆里还有很多一排一排的桌凳,而它却仅有几张桌凳。 我期望图书馆的空间能更大一点;书再多一点,各方面的都有,那样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看;当然桌凳也要多放一些。这就是我给您们写这https://www.700d.com/fanwen/huibaotihui/88048.html
23.邓深泽1918年,邓深泽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21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28年考入该校研究院,获硕士学位,著有《社会学要论》一书。夫人彭翠林考取东京美术专科学校。彭翠林系郴州市北湖区保和镇花园村人。邓深泽夫妇在日本求学期间,其岳父给予了极大的经济支持。 http://www.czswdx.cn/172/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