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管理管理者管理学章前导读“管理”的注解“管理”(management)这个词是极难理解的,首先,它是美国忖有的一个词,很难译成其他语言,甚至难于译成英国英语。它表明一种职能,但同时又指承担这种职能的人,它表明一种社会地位和阶层,但同时也指一门学科和一种研究领域。但是,即使在美国的用法中,管理这个词作为一种术语也是不妥当的。因为,工商企业以外的其他一些机构通常并不叫管理(management)和经理(manager)。大学中叫校长,医院中叫院长,军队中叫司令官,其他机构叫主管等。但是,所有这些机构都有着共同的管理职能、共同的管理任务、共同的管理工作,这些机构都需要管理。在所有这些机构中,管
4、就是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的组织活动,也就是说,管理工作与组织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管理的差异,才使得不同组织的绩效有着天壤之别。一、管理的概念及性质(-)管理的概念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管是主其事,理是治其事,管理是管辖、治理、控制的意思。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不可能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许多中外学者对管理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解释如下。(1)古希腊谚语认为管理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加大棒”是激励方式中的一种,这种喑喻是指管理的中心工作是运用奖励和
6、调和控制。计划,就是为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管理”同其他基本职能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4)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西蒙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做决策。他认为,任何作业开始之前都要先做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也都离不开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管理的所有方面,任何组织都离不开对目标的选择,任何工作都必
7、须经过一系列的比较、评价、拍板后才能开始。如果决策错了,那么执行得越好,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所以,”管理就是决策”的说法才真正反映了管理的真谛。(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把管理看作是一种“技术”,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团体中通过别人并同别人一道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在正式组织团体中创造一种环境,使人们能为达到团体目标,互相协作地完成工作的技能,一种消除完成工作障碍的技能,是有效地实现目标最大化的技巧。简单地说,“管理就是设计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谋取剩余”,这主要是强调管理的作用。所谓“剩余”就是产出大于投入的部分。
8、他认为,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要使产出大于投入。(7)罗宾斯认为:管理是一个协调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他认为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管理当局既要正确地做事,又要做正确的事。我国的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徐国华等指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管理有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五种职能;二是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三是通过协调
9、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更好地达成组织的目标。(2)周三多教授认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3)杨文士教授认为: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芮明杰教授认为:管理是对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5)邢以群教授认为:管理是一个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系统过程,是人们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定义的多样化,既反映了人们研究立场、方法、角度的不同,也反映了管理科学的不成熟性。为
10、了反映管理的本质,学者博采众长,形成了现代管理学中的管理概念,即管理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二)管理的性质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1.管理的两重性管理的性质是两重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资本主义管理科学,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的管理都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指挥劳动”是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
11、质产生的,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和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管理的自然属性。“监督劳动”是同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是维护社会生产关系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会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管理的两重性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属
12、性也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发生影响或制约作用。马克思关于管理两重性的理论,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掌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实现管理任务的有力武器。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人们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验证和丰富。因此,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
13、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指在掌握一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这就是说,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主管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地管理。所以,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二、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管理活动得以实现必须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管理的主体一管理
15、体借助于管理手段而达到的预期目的,它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严格地说,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是促使组织有效地利用资源而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三、管理的分类对管理进行分类,是为了从外延上了解管理。管理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有不同的类别。(-)按管理的特征(方式)划分1.硬性指令型的开环管理这是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管理类型,其特征是由上至下单方向、不容置辩的命令,这种管理类型简称为开环管理(见图1-1)或V型管理(见图1-2)O上级主管制定检查Q-O管理者微弱的反馈信息单位主管O对象图1-1开环管理模式执行图1.2V型管理模式2.反馈信息型的闭环管理这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管理类型,强调管理者与
16、管理对象都参与管理,其特征是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构成一个封闭的信息回路,循环往复,重视管理对象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指令,简称闭环管理(见图1-3)或M型管理(见图1-4)参与制定执行自学管理图13闭环管理模式1-4M型管理模式(二)按管理的职能划分按管理的职能划分,管理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领导、激励、沟通、创新等职能。对管理的职能,早期的管理理论一般认为,管理有计划、执行和控制三大基本职能。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的古利克提出,管理有七项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如图15所示。计划执行组织实现管理者上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金币0人已下载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