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纸质图书作为唯一读书的方式不去不再返,数字图书渐成市场主流。但不管图书呈现的形式怎样,人们对阅读和知识的渴望未曾消减。当图书搭载上互联网这辆“快车”,各地构建图书资源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图书馆”“阅读数字平台”“有声读物”“读书APP”颇受市民欢迎。
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各地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图书资源均衡化,探索实现“互联网+阅读”模式的同时,增加服务互动性,形成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数字化图书资源。为全民打造图书盛宴,也渐在全社会形成乐享读书的文化氛围。
(一)“互联网+图书馆”阅读开启全民数字读书新风尚
在数字推广工程的带动下,数字阅览室成为图书馆的“标配”。
宁波建全国首家地铁数字图书馆实现“私人订制”
宁波地铁数字图书馆,一名市民在扫码。
“这3种方式都很方便,其中手机扫描的方式需要市民下载‘微书房’手机客户端,即可利用该客户端的扫码功能‘秒下’图书、有声读物等资源。”宁波轨道交通数字图书馆项目负责人说。乘客在联接互联网情况下,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数字图书馆。
惠州建“全民阅读数字平台”简单快捷掀读书热潮
全民阅读数字平台内存有3000册海量图书,每月更新150册,欢迎大家前往借阅,机器操作只要下载机器的APP,导入超星移动图书馆,然后扫描你想看的任何一本书的二维码,就可以下载把书带回家,操作简单便捷。
四川数字图书馆24小时“不打烊”可定位馆内图书
改图书馆采用“阿里夫”图书管理系统,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对“芯片书”实行智能化管理,图书查询、借阅、理架等工作全部自动化。RFID俗称“电子标签”,该技术能够对“芯片书”实现馆内任意定位。馆内增设了10台自助借还机和400多台检索终端,将与这些芯片联合工作,为读者提供便利。“读者借阅图书时,可先在检索终端锁定该书位置,检索终端将呈现出一张三维地图,读者‘按图索骥’,能轻易找到书在第几排书架的第几层。”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任郑蜀向记者展示了如何轻松借到想读的书。
(二)“互联网+有声”阅读圆了特殊群体的“读书”梦
山东“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阅读服务伴盲人身边
山东建立全国首个区域化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站——“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盲人数字图书馆利用语音技术,实现了盲人上网的全语音指令、语音导航及资源内容的语音朗读。该图书馆已上线各类有声资源2万余部,涵盖了文化学习、技能培训及娱乐生活等各个门类。
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是中国第一个面向视障人群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应用系统。该服务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一站、一网、一库”的运行服务模式,通过与山东省残联、山东省盲协建立起紧密有效的协作机制,将面向盲人的数字文化服务延伸到盲人身边。
图书馆负责人吕晓吾介绍,截至2015年底已设立59个盲人阅读室,读者达到1万多人次,特别是在盲校设立的阅览室,受到了盲人学生们的欢迎。
福州大学生西湖边助盲捐一分钟语音读书给盲人听
同学们冒雨开展助盲活动
珠海点读有声绘本走进幼儿园传统与科技相结合
“咩咩”—“绵羊”—“sheep”……有声、有色、有图、有文、有儿歌、有童谣。互联网带来的不单是电子读物阅读的便利,“有声”阅读的不断更新下载也让儿童的阅读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近日,珠海市金湾区图书馆点读有声绘本展示活动走进红旗镇矿山社区金太阳幼儿园和红旗育苗幼儿园,《学前认写500字》《美绘大自然系列》《动脑筋的图画书》等系列绘本带领小朋友们开启了一段生动形象而又不同寻常的阅读之旅。
小朋友和家长们持握点读笔,在绘本的文字或图片位置轻点,即刻进入阅读模式。有趣的图画、好听的声音,帮助小朋友们“无意”中记住一些汉字,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像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的“营养”。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金湾区图书馆举办以“放飞中国梦,畅想航空城”为主题的航空3D立体互动书籍和点读有声绘本展示活动,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现代学习工具,在快乐中传递知识,在阅读中提升能力。
朗读古诗词,形成有声读物,跨媒介出版将纸质图书和声音,将“最标准声音”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利用新的技术方式把千百年来都印在纸张上面的古诗词,一直无声流传的经典,变为立体的、优美的、可感知的,同时又是标准的声音,为孩子们诵读示范。由此帮助孩子们通过聆听,通过跟读,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印入脑海,植入心灵。
南京首家立体阅读有声绘本馆成立在线借阅足不出户
南京首家可立体阅读的有声绘本馆
近日,爱贝亲子有声绘本馆江宁店上线并开放借阅,不仅纸质绘本可以阅读,还能配上点读笔或者播放器、耳机进行立体视听,这是南京首家网上与线下结合的有声绘本馆。
有声绘本馆实现全网互通,线上线下同步服务的租借模式,在线借阅足不出户,真正的方便阅读者。有声绘本结合绘本画面与声音立体对接,馆内为爱阅读的朋友们提供了点读笔以及环绕立体耳机等设备体验阅读,让朋友们在翻阅纸质绘本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视听结合带来的不同感受。
中国当前有6100万留守儿童。3月26日,“教育公益联盟第十期沙龙——沪江专场”在上海举行。本期沙龙聚焦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家长的责任,探讨互联网在解决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方面的可行性。其中,线上搭建亲子平台,让家长孩子有声互动的交流学习,共读书同学习,陪伴孩子成长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互+计划”于2015年启动,希望通过互联网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育,实现优质网络课程在全国各地的共建共享。目前,“互+计划”已经连接起四川、青海、贵州、山东等十多个省份的百余所中小学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蒲公英教育智库、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民间教育智库和教育公益机构,让偏远地区的学校和留守儿童也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