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与进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图书馆使命

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阵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图书馆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了政策遵循和行动指向。全面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发展转向数据要素化、制度体系化、治理现代化、服务品质化和业态智慧化,促使图书馆智慧体在数字转型社会中不断变革和更新。面向未来,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图书馆行业需在守正创新中勇担时代责任和使命,积极探寻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进路:坚守文化传承初心,找准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共鸣;把握数字时代方位,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互构;优化数智赋能机制,推动业态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数字化转型逐步迈向纵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文化强国战略全面实施;同时数字化转型和疫情常态化等叠加的不确定性风险仍在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后全面小康时期,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夯实文化强国基础,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正确研判,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并围绕八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和任务部署,主要面向“为标识解析、文化计算等关键技术提供支持,推动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标准体系、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着力打造国家文化专网、开设数据超市,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规划,其设定的最终目标是:“到2035年,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呼应了《公共图书馆法》提出的“国家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要求,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南。

图书馆作为一种以公益性为主导的文化服务机构,素来以服务国家中心大局为己任,保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数字化、社会化等方面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2012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藏量超过开架书刊总藏量,2015年全国高校图书馆馆均电子资源购置费超过纸质资源购置费,充分预示着图书馆事业已步入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使命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其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文化保护和传承。将图书馆事业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因此,明晰图书馆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定位,可为图书馆事业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统一集成体系提供思路,且有助于增强图书馆发展动能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意见》的时代价值和提供的路线图,解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图书馆实践转向和发展进路,以充分彰显图书馆的使命担当。

数据要素化,图书馆从幕后走向台前

二是增加数据要素的供给,推动数据融合与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需要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充分利用,这是图书馆界的共同使命。在数字化时代下,推动数据共享的手段更为多元、惠及的场域也更为宽广。《意见》强调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原则汇集各类文化数据资源,建成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各级各类图书馆拥有海量、高价值的数据资源,是文化数据资源重点集成的领域之一,如仅公共图书馆收藏的电子图书就达8亿余册,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资源总量达2.2万TB以上。然而,图书馆在数据资源的完备性、系统性等方面有所欠缺,难以契合民众社会生活对数据的需求,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科研创新的需要。近年来,重视从对数据的获取、共享、重用和加值进行治理以构建数据治理生态,培养图书馆的新型知识服务能力是一大趋势。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情境下,更多地从用户需求和服务的角度考虑数据要素供给和治理,是图书馆保持数据权威地位的可选路径。

制度体系化,图书馆布局趋向时空优质均衡

数字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意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谋划到“十四五”时期末达成短期目标:“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并要求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网络,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服务普惠应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到达率、及时性,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处于泛在信息环境下,推动图书馆制度安排与体系布局向时空优质均衡因势利导,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转向。

治理现代化,图书馆内驱外引协同动能涌现

服务品质化,图书馆发展的成效惠及更广

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服务方式和手段的革新,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实现服务的无限泛在延伸,使文化数字化的服务效能惠及更广泛群体和个人。《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的原则,注重在构建普惠均衡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应用和服务更新,以实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其中,尤其重视发展以公益性为主导的文化数字化服务,并支持市场化对增强文化数字化服务品质的辅助作用。一方面,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强调“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将公共文化数据资源和数字内容依法向公众全面开放共享。另一方面,鼓励增值服务以激活品质化发展的活力。建议“将凝结文化工作者智慧和知识的关联数据转化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并可基于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中开设的“数据超市”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并“提供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标识解析、搜索查询、交易匹配、结算支付等服务”,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推进数字化文化体验。

业态智慧化,图书馆有机体实现变革性更新

归纳图书馆数字化实践转向中的发展规律和经验,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可以谋划和推进与面向2035建成文化强国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方略。

坚守文化传承初心,找准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共鸣

把握数字时代方位,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

在充斥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乌卡(VUCA)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处在信息不对称社会之中,人们更加依赖信息查询与获取,对图书馆的可及性、可获得性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图书馆需要的核心能力为“助力强国战略、提升民众素养”,其使命包括但不限于:辅助科技创新、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科学普及和引领学科发展,而实现使命的根本要求是图书馆的资源全面融合、无缝连接。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以及规划中持续强化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支持,如明确要求“打造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等。《意见》进一步要求从中华文化数据库、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三个方面强化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基础,给图书馆发展带来重要启示:面临数字化转型机遇和挑战,通过数字化技术方案进一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是求解之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互构

“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数字时代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根本遵循。通过“统筹布局、完善标准、一体化实施”“因地制宜、因城制宜、因馆制宜”的思路,我国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强国愿景下,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将长期并行,图书馆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体系化为表、专业化为里”。面向未来,应通过专业性与社会性的互构,以改革创新图书馆服务并提升其专业化质量。

一方面,图书馆发展应坚持其先进性和权威性,以数字化创新服务方式,体现图书馆发展活力。具体来说,要用好数智赋能技术,紧抓“数字新基建”赋予的新机遇,推进“数字孪生”“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图书馆整体转型做准备,如以“虚实融合、实时双向映射、以虚控实”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孪生技术重构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智慧治理(管理)、智慧服务、应急演练的模拟和应用过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图书馆更新,上云用数赋智以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场景,形成跨越时空、场景体验、全媒介质和全员互动的全息阅读新形态。另一方面,图书馆发展应发挥其在品牌、资源、体系、人才队伍方面的优势,利用开放数字环境树立图书馆权威、发展新型服务,提高服务可信度和用户参与度。下一阶段进行“全国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即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为此,要紧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突破口的工业革命4.0机遇,用好数智技术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赋能,打造下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立起智慧图书馆评价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研究及人才培养体系等支撑保障体系,通过更便捷高效、更具智慧化手段和方式为社会提供权威的数据、信息与知识服务。

在此基础上,注重技术变革下的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如为社区图书馆、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主题图书馆、邻里图书馆和家庭图书馆等民生工程推动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并采取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直接的融合、区域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和文旅融合等以新发展理念为驱动的文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策略,让数据、信息和知识福利抵达城乡每一个角落,惠及社会每一个阶层、群体和个人。

优化数智赋能机制,推动业态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图书馆具有“数字使命”,理应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献智献力。将图书馆的价值和功能扩展到服务国家战略,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图书馆的定位,并从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从数字时代下的用户需求出发,探寻图书馆发展进步的逻辑进路。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数字化变革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数智赋能对破解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速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和实现整体智治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指引下,图书馆服务的时空场域得到极致放大,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已来。面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图书馆“行业—学科”共同体应秉持未来思维,重构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制度设计、设施建设、资源保障、技术应用和服务供给,推动图书馆不断更新实践样态和发展模式,以一种新的业态迎接新的发展环境,更好地助力文化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

THE END
1.图书知识图书百科知识买购网知识课堂是一个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旗下图书频道汇集了互联网用户广泛关注的图书知识,助您轻松了解、学习图书相关知识,是你了解图书百科知识的参考网站。https://www.maigoo.com/goomai/list_7520.html
2.理论学习【廉洁文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后有哪些变化?对照表来了!2024-02-01 ?学习进行时 | 收藏!30个知识点带你学习党章2024-01-25 学习进行时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2024-01-12 学习进行时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2024-01-01https://lib.tute.edu.cn/djgz/llxx.htm
3.图书馆首页重庆市梁平区仁贤镇五一完全小学图书馆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2024年12月7日 星期六 图书 现刊 合订刊 电子资源 书名 分类查询 A马、列、毛、邓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http://www.weblib.com.cn/lprxwy/default.aspx
4.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文 Wenjin SearchOPACFeatured ResourcesSearch in Site Wenjin Search Search Digital Resources Ancient Book Resources This database provides comprehensive digital ancient book collections, including the ancient book collections developed by the NLC,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other libraries , and full-text searhttps://www.nlc.cn/enweb/index.shtml
5.北京城市图书馆参观记:一座知识与文化的森林今年的一月二十八日,冬日的阳光下,我来到了才开馆1个月,位于北京通州政务中心的北京新文化艺术地标建筑——北京城市图书馆。建筑的宏伟壮观,气势恢宏,造型的优美,外型和内在无处不是美的享受。 北京城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1层。它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临山间 于树下 勤阅览”,旨在打造城https://www.meipian.cn/50gugl8b
6.[文化十分]文化热点国家图书馆发布《山海经》知识库文化十分 收藏 播放列表 往期节目 正在播放[文化十分]文化热点 国家图书馆发布《山海经》知识库 《文化十分》 20240621 00:19:59 本期内容 [文化十分]十分头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书法有法》阿拉伯语版在京首发 00:02:31 [文化十分]十分头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广东展团携近2000种精品图书参展 00https://tv.cctv.com/2024/06/21/VIDEnTUhPhLFDDBOBwcx6TFQ240621.shtml
7.试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关系论文(通用8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关系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试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关系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onggongguanli/398035.html
8.慢新闻还记得重庆母城图书馆吗,它见证了老重庆人追求知识的激情“市中区图书馆成立初衷,就是为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科研、为广大群众服务。在当年,是综合性的新型公共图书馆。”退休老馆长刘庭怡今年已75岁,她是该图书馆成立起初的见证者,也是第一批进入该馆工作的老馆员之一。 1961年4月,刘庭怡进馆,记忆里,中年老同事居多,这让当年年轻气盛的她有些失落。“后来逐渐发现https://www.cqcb.com/manxinwen/manxinwen/2020-01-23/2120381_pc.html
9.书香满中国悦读彩云南云南省图书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活动地点:云南省图书馆“普洱茶文化图书馆” 活动内容: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人对人类历法谱系的独特贡献;雅集,是文人进行文化活动的一种常见方式,以雅为述求,以集为形态,系尚雅之人以雅情怀行雅事物的聚会。“二十四节气雅集”以风雅的茶席http://www.ynlib.cn/Item/83272.aspx
10.国家图书馆学刊杂志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2017年第06期首页 期刊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信息科技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学刊杂志,双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馆长论坛、专家视点、研究与实践等。于1979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审稿周期:1-3个月 周期:双月刊 主https://www.youfabiao.com/gjtsgxk/201706/
11.四川省图书馆:城市中心的文化会客厅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是文脉传承之所,是知识传播的窗口,是温暖的精神家园。 成立于1912年的四川省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2015年底,位于成都天府广场的省图书馆新馆开馆,如今已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会客厅”,也是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www.sc.gov.cn/10462/12771/2019/4/29/7286e9db685842eca56c3693eaceb0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