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瓦集之十一:培正中学培道中学建筑现存旧瓦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冯景谦、廖德山、李济良等人在广州德政路创办培正书院,其后多次迁址、易名。

*培正书院清末旧影。

清光绪卅四年(1908年),培正书院迁至荒郊东山,改名为“培正中学”。

民国廿一年(1932年),培正当局曾谋划将来改办大学的长远计划,出巨款购得广州海心沙坦地,并加筑堤基,备作大学校址。

民国廿六年(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为免除空袭的威胁,9月迁校至鹤山城。“国难严重时期,播迁港澳”,民国廿七年(1938年),培正中小学全部迁设澳门,10月,广州沦陷,东山校区为日军所占。抗战胜利后,培正从澳门回迁广州东山本部。

培正中学校园现存多座民国时期建筑,各具特色。

*民国廿三年(1934年),为纪念建校45周年,培正全校中小学教职员、学生、工友自愿捐建校门,校名匾额为时任校长黄启明题写。

1949年后,培正中学名称上仍为私立培正中学,直至1953年11月由政府接管,改为公立学校,易名“广州市第七中学”。

1958年9月在七中校园内开办广州师范学院。大部分教职员工,以及部分图书仪器设备等,与培道中学(培道中学改公后曾用名广州第二女子中学,后又改称广州第三十中学)合并,称为“广州师院附中”。

1962年9月广州师范学院与广东师范学院合并,名广东师范学院南院。一年后,广东师院南院撤离,培正中学原校址重办中学,称为“侨光中学”,招收回国华侨子弟,而原称的第七中学人员、物资全部调往原培道中学校址,继续开办。

“文革”初期,侨光中学改名为“人民一中”,1968年9月,易名为“广州市第

五十七中学”。1978年9月,政府教育当局又在五十七中校园内恢复开办“广州师范学院”,这一时期,原培正中学校园内同时容纳着五十七中和广州师院两所学校,而原培正中学的教职员工,早已在培道校址的广州市第七中学工作。

*1984年8月,广州第五十七中学校门。

1979年8月,教育当局决定将广州师院从培正校园迁出。经过留穗师生和海外、港澳校友多年努力向当局申请,1984年12月,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恢复“培正中学”校名。

*恢复校名专刊封面。1985年6月16日上午,培正中学举行校匾揭幕仪式。校匾上遒劲有力的隶书“培正中学”四字,由年近九旬的书法家、原培正中学国文教师莫珉府题写。

*百年校庆时培正中学校门。

*校匾曾换成原广东省长叶选平题写的楷书(校门左右短墙此时已改为小门)。

*培正中学校门今貌。

*培正校门叠架双层绿瓦檐。

*校门正脊和鸱吻为旧件。

*校门和围墙内侧的旧瓦当和旧滴水。

*橄榄绿釉的戗兽和瓦件是后补的新件。

*围墙外侧的瓦件全是新制。

*校园内一处围墙用的新瓦。

美洲华侨纪念堂,位于校园红广场南侧,由杨锡宗设计。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1日奠基,同年10月落成。建设经费为黄启明在美洲向华侨募款所得。

*美洲堂建成之初旧影。

*美洲堂及广场旧貌。

*美洲堂今貌。

*美洲堂正面出抱厦券门。

*券门嵌有胡汉民题“美洲华侨纪念”石额,下方悬挂校徽。

*美洲堂为砖、混凝土钢架结构,庑殿顶。绿釉正脊是石湾窑老陶件,前后坡所敷悉数新瓦。

*美洲堂正脊两端及中部的陶塑构件,是几何图形设计,造型简练。

*美洲堂正脊东南端原陶塑构件已失,以水泥补缺。此坡面可见部分筒瓦为旧件。

*岭南地区建筑瓦顶最忌有飞鸟“播种”榕树,正脊缝隙里长出的这棵小榕树是美洲堂屋顶的隐患。

民国廿一年(1932年),澳洲华侨纪念楼落成,工程款为黄启明在澳洲筹得。

*澳洲堂楼高三层。

*澳洲堂是庑殿顶,屋顶瓦件风格与美洲堂相近似。

培正中学图书馆民国廿五年(1936年)落成。当时建筑设计流行“新中式”风格,培正图书馆的“大盖帽”顶也透着清式殿堂建筑的影子,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大楼、岭南大学格兰堂等中西合璧的楼宇颇为接近。

*培正中学图书馆旧影。

*1920年代北京协和医学院。

*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格兰堂旧影。

*培正中学图书馆今貌。

*北京皇家建筑的琉璃瓦脊上的仙人走兽。

*培正中学图书馆瓦脊上的石湾窑仙人走兽旧件。

*培正中学图书馆正脊和鸱吻全系石湾窑旧陶塑。

*图书馆檐口的卐字纹旧瓦当。

*图书馆大门。

*图书馆大门正脊、鸱吻是旧件。

*图书馆大门瓦脊的戗兽、仙人走兽是新陶。

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的王广昌寄宿舍,是当时校友、大东银行的股东王国璇为纪念培正建校30周年捐资兴建的学生宿舍,以其父的名字命名,现为男生宿舍。

*王广昌寄宿舍坐南朝北,楼高三层,碌灰筒瓦面。

*王广昌寄宿舍第三层砖柱承托楼顶出檐,上有石花涡卷式装饰,塑有“1918”字样。

青年会楼,民国十二年(1923年)由学生发起自建,两年后落成。

*青年会楼高三层,硬山顶。

*青年会楼有石湾窑绿釉花窗作装饰。

教职工宿舍“南北楼”在足球场外东南角,民国廿年(1931年)建成。

*北楼原入口已封堵。

*北楼入口的硬山顶筒瓦多是旧件,瓦当、滴水则多以新瓦补缺,由于新瓦与旧瓦规格不一,效果突兀。

*旧瓦模印花纹很清晰。

*南楼檐口瓦件失修,殊为遗憾。

培道——七中

培道中学前身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美国浸信会创办的培道女学,校址原在广州五仙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迁至现址东山寺贝通津,民国八年(1919年)更名私立培道女子中学。民国十二年(1923年)实行新学制,后逐渐改由华人自办。

*在五仙门创办培道女学的美国女传教士容懿美(塑像在现广州七中校史馆前)。

*培道在东山的校舍,是1906年在东山牧鹅塘及其附近兴建的,是东山最初的新式建筑。

抗日战争爆发后,迁校香港九龙。香港沦陷,再迁澳门。民国卅年(1941年),在坪石与培正中学设立联校。后再在桂林增设分校。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广州寺贝通津原校复课。

1953年9月,培道女中改为公校,称“广州市第二女子中学”;培正中学改为公校,称“广州市第七中学”,1956年7月,女二中改称“广州市第三十中学”(男女生合校)。1958年,原广州七中校址开办广州师范学院,广州七中迁入三十中,合并后改名“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60年改名为广州师院实验学校。

几经变迁,在1962年定名为“广州市第七中学”(由原培正中学和原培道中学合并而成)至今。

培道中学应接室,民国廿一年(1932年)兴建,主要用于接待家长及社会人士,1990年代后期改作医务室。

*应接室建筑主体保存完好,但绿釉石湾瓦已全部换新。

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学校当局、校友及在学学生发起筹建“四十周年纪念堂”。民国十八年(1929年),四十周年纪念堂中座落成;三年后纪念堂两掖落成。

*四十周年纪念堂属中西合璧风格,歇山顶。

*镶在墙体的石刻。

*门上斑驳的字迹隐隐透着校史。

*大楼前后均有绿瓦飘檐。此为大楼背面。

*四十周年纪念堂红砖墙嵌绿釉石湾陶花窗作装饰。

*照片中部的花窗是民国时期石湾窑产品,两侧的龙纹花窗为新制。

*四十周年纪念堂歇山顶上全是绿釉新瓦。

民国廿五年(1936年)兴建的护养院,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曾改作机械加工场,现为校史馆。

*校史馆外露天陈放着一件加工机械。

*培道校史馆为三层小楼。

*校史馆外观。

*楼顶及飘檐的瓦件已全部换新。

*檐下木构。

*墙体上用作装饰的石湾窑蓝釉花窗是旧物。

抗战胜利后,培正中学迁回东山原址,校长冯棠于民国卅六年(1947年)带着十万美元的华侨捐款以及大批教学设备、物资由美国回到广州,进一步充实学校设施,兴建礼堂等建筑。其中就有提供培正中学银乐队使用的乐器,后来这些乐器在原培正、原培道的合并中,也随着原培正的教职员工和物资转移到了培道的校园,成为了新七中的宝贵资产。

*培正银乐队有悠久历史,此为抗战前乐队成员与教师合照。

*现在的广州七中管乐队。

*培道(七中)校史馆内陈列的老乐器。

*其中一件美国制造的铜质乐器上錾刻着“广州私立培正中学”字样。

THE END
1.文艺晚会校园嘉年华……广州市培正中学多形式庆祝校庆为庆祝培正创校135周年,广州市培正中学举办了一系列校庆活动,包括粤港澳三地乒乓球赛、顾明均艺术楼揭幕仪式、启明楼揭牌仪式、培正创校135周年巡展、科创圆桌论坛、广州塔亮灯仪式、校园嘉年华等,与四海校友、八方贤朋畅叙情谊,擘画宏图。 其中,“鼓铸群才备请缨——培正创校135周年巡展”首展在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412/11/170646_54759640.htm
2.培正中学13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培正璀璨之光·粤港澳大湾区在这充满喜悦与期待的十二月,广州市培正中学迎来了创校13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一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发展的圆桌会议,如同一颗闪耀的星辰,在庆典的浩瀚星空中熠熠生辉,吸引着各界目光,共探大湾区科创未来的无限可能。 出席本次圆桌论坛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U4NDc4Ng==&mid=2659787459&idx=1&sn=3d9b1c89775448fc0ef3c384d36c0f7c&chksm=8a997362f1d341d2e961cabce369798cef947a91091966bfb7626a13f705925a2c49fcf07771&scene=27
3.培正培正何光荣(一)庆祝母校130年华诞培正中学今年将迎来他的130华诞!130年,从一间书塾,一间房子,四十四个学生,二位教师,发展至今,一门六校(何为一门六校,小编后回分解),仍名为“培正”,在广州市这样的学校可能就只有这培正中学了,全国可能也没有。 如果看官是培正中学的学长学子,请你记住:2019年11月30日是培正130周年校庆日,你的归宁,是母亲的https://www.meipian.cn/2cnt0rav
4.越秀区图书馆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260号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10:30-12:00,14:00-17:00,19:30-21:00(盘点日、节假日另行通知)越读吧·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 查看地图 地址:广州市万福路190号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预约进馆:9:30-12:00 (11:30停止进馆),14:00-17:30(17:00停止进馆)(逢周一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http://www.gzyxlib.cn/fwwl/
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奠基石 /174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正面图 /175广州邓仲元图书馆 /176广州民众教育馆 /177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总馆全景 /178广州大学图书馆外景 /179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外景 /180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商学院暂用图书馆 /181广州培正中学图书馆全景 /182景堂图书馆正门 /183远望景堂图书馆全景 /184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10863
6.广州培正中学是重点吗广州培正中学是重点。广州市培正中学(Guangzhou Pui Ching Middle School),简称“培正”,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创办于1889年。硬件设施 截至2015年5月,校园具有20世纪初的校舍建筑,校门、美洲楼、图书馆、澳洲楼、王广昌楼等广州市文物建筑。并设有各个自然学科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45080495534088852.html
7.广州最明智的游玩路线,最好吃的都在这里!?【广州塔】 可以组团上去,乘坐最高的摩天轮看夜景,或者乘坐最高的跳楼机。 在下面拍照也很不错。 ?【广州图书馆】 这是一个超高端的图书馆,进去感受一下书的海洋。 周三休息。 进入时要求出示身份证。 ?【广州大剧院】 它只在周末开放供游览。 入场需付费,但有说明。 在外面拍照也非常漂亮。 https://www.28368.cn/sjzs/8806.html
8.培正:培正中学图书馆十月新书目录培正:培正中学图书馆十月新书目录 2009-10-20 作者:匿名 来源:网络 进入论坛 索书号 题名 责任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B222.25/6 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 索书号 题名 责任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B222.25/6 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 石衡潭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05 B222.25/7 读孔子学做人智慧 王少农http://gz.zhongkao.com/a/20091020/4add0e3116bb0.shtml
9.job168网广州某离职干部休养所)、 文员(某国企)、 招生主管(凯星儿童文化产业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检测工程师-力学(广州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医生(某退休干部休养所)、 设计师、 投料工(广东省盐业集团广州有限公司)、 培训部部长、 早点师傅(广州医科大学)、 物业项目主管(花都国企)、 饭堂厨师(广州市第六中学)https://www.job168.com/channel/famous_topsalary/
10.新知在广州,有一种情怀叫东山……越秀区图书馆,是原东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大楼旧址。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陈树人纪念馆,在明清时期为东山寺所在地。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另外,位于第七中学门口,极具人情味的庙前直街北侧的一些临街商铺或将相继搬走。或许是听闻这个地方要拆,不少广州街坊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留影、打卡。 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9807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