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研学基地(坪石)建设回顾与展望

粤北小镇坪石街,地处南岭骑田岭山脉南麓、南粤古驿道北端终点。

在抗战前途未卜的1940年10月,国立中山大学从云南澄江向东迁回粤北韶关坪石,无异于从大后方奔赴抗战前线,体现了中大人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同一时期又有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培正培道联合中学、国立侨民第二师范学校等先后从香港、澳门等地迁来坪石。在靠近前线的乡间继续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工作。

发生于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学内迁,有着维护国家尊严、保存延续中华民族教育星火的深刻实践。内迁粤北的华南高校,与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西北联大并存,在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史和华南地区抗战史上,一并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2019年9月8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在韶关乐昌坪石正式挂牌,这标志着广东省活化内迁高等院校的遗址遗迹、谋求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迈出了关键性一步,这得益于广东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的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南粤古驿道网和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的合作倡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将这段历史铭记于驿道上,铭记于被毁于高速工业化、城市化的遗址旁,从而更好地促进整个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的规划和发展。

一、华南研学基地建设成果

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概念性规划》指导下,华南研学基地建设者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已经完成了坪石老街中大校本部纪念园、武阳司村法学院纪念地、三星坪村工学院纪念地、管埠村师范学院纪念地、铁岭文学院纪念地、长尾洞培正培道联合中学纪念地、观音堂“野马轩”体育公园的一期工程建设。以上“一园六地”的二期工程以及天文台、新村工学院、塘口村理学院纪念地的一期工程业已启动。

(一)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纪念园

校本部纪念园建在坪石古镇遗址上,在复原了古镇城市肌理的1800米红砂岩石板街道一侧,第一期工程已建成校本部纪念柱、中山大学研究院纪念园、坪石先生雕塑、小剧场、院士纪念墙、定友图书馆。第二期工程为纪念工坊及传统文化展示区,正待动工。“梓松坊”展示华南建筑教育史等,“蒋英坊”突出植物史等,“尚时坊”突出地理史等。

(1)纪念柱

图为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的纪念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吴青摄影)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以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华南高等教育逐渐迁至省外、境外。国立中山大学西迁,经粤西罗定,最后到了云南澄江;私立岭南大学、广州大学南迁,经开平、中山、台山,迁到境外的香港、澳门。

1940年8月,由于滇西战事临近和粤北局势相对趋于稳定等原因,外迁省外和境外的大批大学迁回广东战时省会粤北韶关以及附近的曲江、乐昌两地,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农学院、培正培道中学因此来到坪石。1941年12月日本人突然进攻香港,迁至香港的岭南大学从香港迁至曲江县仙人庙大村。

(2)矗立在坪石老街入口的雕塑《铭刻》

(3)坪石先生雕塑

雕塑整体呈老街平板条石状,古老、质朴而大气,凸显重大历史题材平实厚重的总体视觉心理感受。一系列记述坪石老街历史建筑和环境的珍贵线描速写,这是坪石先生这一特殊群体共存共生的背景、回忆和徽志,如穿越时空的烟云流水,将人物和历史情景进行自然交融串联,将整个石块切开成多段错落有致的排开,人可穿行其间,亦可在负形凹陷处留影。

雕塑的正面以“坪石先生”为主线,以表现坪石老街历史建筑和环境的线描作品为素材,通过线刻的手法将人物和历史情境交融串联,再现坪石先生的傲然风骨和永载史册的坪石历史。雕塑的背面参考坪石老街的三维扫描模型,在巨石中中重现昔日坪石老街的风貌,同时配合文字传记的碑刻,娓娓传颂坪石故事。

坪石时期,代校长许崇清思想开明,大力提倡学术研究,推动爱国民主运动,学术研究风气浓郁。许校长聘请了许多知名进步教授,如哲学家李达、民俗学家钟敬文、经济学家王亚南、法学家梅龚彬、数学家胡金昌、戏剧家洪深、音乐家马思聪、艺术家许幸之等坪石先生。坪石先生有战火中回国报效的新秀:物理学博士卢鹤绂、数学博士胡世华、化学博士刘鸿、工学博士张万久、教育学博士候璠、教育心理学博士史国雅……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最艰苦的年代,他们学成回国即来到坪石,在山村里讲授核物理,研究人造的语言,实验化学合成树脂,探索预应力混凝土薄腹板梁和大跨度拱桥变形计算,推广教育学课程学……

坪石先生有石牌时期的老人:“中国稻作之父”丁颖,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水稻“千粒穗”品系;昆虫学家赵善欢;蒲蛰龙,农学生物防治害虫专家;杨遵仪,地质学家;黎尚豪,著名淡水藻类专家;梁伯强,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杨简,我国实验肿瘤学的创始人之一;陈焕镛,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陈国达,地洼学说创始人;吴尚时,水文地理学家……

国难当头,烽火弦歌,众多坪石先生救亡图存,知识报国,在坪石留下了不朽的丰碑。

(4)保留坪石老街的城市肌理

三师志愿者认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不仅要寻找、挖掘当年大中学校的办学旧址,追忆华南教育的摇篮与圣地,同时要考虑依托古驿道、老坪石的历史与风貌,复原其城市肌理,把华南教育历史和古驿道老坪石这两条历史轨迹融合在一起。沿武江坪石生态空间与城乡肌理,再现具有“坪石先生”精神的从过去走向未来的时空之道,并成为南粤古驿道西京古道(乐昌段)特有的亮点。

历史上坪石是著名的商埠口岸。清同治十年(1871)《乐昌县志》记载,道光年间,乐昌、桂头埠食盐运到坪石街过驳,舟楫往来,坪石上、中、下三街长达四里,店铺多至数百间,百货云集。光绪年间,下街城门外,自拱桥起,又有小河新街、大河新街。老街加新街,形成五里长街。

古镇坪石的4里长街于2012年拆除,沿河岸一街两边排列的数百间清代建筑大部消失。华南研学基地建设中部分复原了坪石街中大校本部遗址的城市肌理。坪石时期,街内有二十多间书店以及出版社、报社就设在这样的门店里。坪石街上神州国光社、生活书店可买到王先生与郭大力合译的《资本论》,沈志远所著的《政治经济学》,还有亚丹·斯密、李嘉图的一些译著,这些书在思想禁锢严重的地方是看不到的。

(5)广同会馆——中大研究院纪念地

广同会馆中大研究院纪念地集中展示了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有各学院的办学情况。

全面抗战之前中山大学发展到第一个历史高峰。1935年教育部在大学里设立研究院,当时全国只有三所大学有研究院,中山大学就是其中一所,另外两所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研究院设立了文科研究所、农科研究所、教育研究所,每个研究所下面设两个学部。设立研究院表明当时中山大学的学科建设和高级人才培养水平处在全国前列。坪石时期增设了医学研究所。

图为广同会馆研究院纪念地。

(6)定友图书馆

“图书馆是大学的灵魂,要培养和提升学术风气,非有完善的图书馆不行”,中大图书馆主任杜定友先生秉承他的理念在战火中千方百计保护图书,为教学科研服务,在代校长许崇清支持下建起了坪石图书总馆及第一阅览室,于1940年12月一日向坪石民众开放。又在管埠师范学院、铜锣丘研究院分别设立第二、第三阅览室。在坪石举办抗战图书、报刊汇展。因陋就简,“松针铺在图书馆里”防尘防楼板踏响。到韶关、桂林等地采购图书补充馆藏。

新建的定友图书馆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坪石图书总馆的风貌。成了研学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二)沿江两岸各学院纪念地建设成果

中山大学各个学院分散在坪石各个区域,修缮乡村原有的破庙旧祠权作校舍,更多地是建造简易棚屋作校舍,由建筑工程系主任虞炳烈教授设计,建造了120多栋“竹织批荡”的树皮屋顶竹片围墙的棚屋,充作课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

华南研学基地设计师通过不同的选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分别来纪念当时每一个院系。每个乡村办学地遗址遗迹修复、雕塑、纪念柱,展示本学院的历史信息,供人们瞻仰、缅怀。

(1)铁岭文学院纪念地

文学院在坪石北郊的铁岭山岗上,陆续增建大小教室共七间,礼堂一座,员生宿舍九座,办公室一座,附院长室一间,图书馆一座,内有书库、阅览室数间,还有膳堂、校警及工友用房。全部由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虞炳烈设计,采用松树作柱,杉木为梁,外墙用竹枝编排骨架批荡黄泥而成,内墙用竹席隔成房间,屋顶盖杉树皮,建筑材料全部是当地常见的竹木,成本低廉。男生宿舍在山顶,女生宿舍在半山,办公室、课室、图书馆、饭堂、礼堂、厕所、浴室等,或屹立岭角,或绕岭而布。

文学院遗址将办成文史馆,突出展示中国文学史、民俗学、历史学学科史。李笠、黄际遇、詹安泰、郑师许、杨成志、朱谦之、容肇祖、钟敬文等大师足以撑起学科旗帜。

目前已建成了滨江诗书园,作为文学院附属展示场所,通过片墙的设置,营造片片书卷的文化意象,上刻文学院师生诗歌作品,供游人欣赏。诗书园同时具备观景平台功能,俯瞰武江水,远眺万重山。滨江种植杜鹃花带,形成一条连续的红色彩带,象征着文学院文脉的绵延不绝。

雕塑《烽林墨书》表现坪石时期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的先生们在此挥毫疾书、著书立说的意境。雕塑造型采用行书的书法笔划,构成一组立体的墨书笔林,从一侧观看,“书”字隐约可见。烽火虽炽,燃起的却是师生们执笔参千古的不息精神,每一笔落下,写就的皆是一身浩然正气,也著写了那段烽火硝烟、颠沛流离的艰苦岁月和豪情万丈为国家兴亡而不懈奋斗的激情时代。

图为铁岭文学院的雕塑《烽林墨书》。

(2)三星坪工村工学院纪念地

华南研学基地边建设边开放,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的情况下,自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据不完全统计,接待了全省各地的参观、研学团队共计8万人次。参观者有省、韶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各高、中等学校师生,旅游团队,也有韶关各县、区的干部、学生,以及当地居民。

(3)武阳司村法学院纪念地

坪石时期,法学院活跃着一批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学者。

1940年,王亚南来到中山大学法学院任经济学系主任,用《资本论》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主讲中国经济史、经济思想史、高等经济学,这三门课程以及《资本论》是学生的必修课。坪石时期的中大法学院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传播阵地。武阳司由此成了中国大学传播《资本论》最早的课堂。

1940年11月17日,许崇清代校长聘请李达先生为1940年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李达在社会学系开了两门课:《社会哲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社会哲学》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李达同志还作过一次《中国社会发展迟滞的原因》的学术讲演,当年法学院学生陈明说,听讲的人十分踊跃,其他学系、其他学院的学生也有不少来听课。1941年2月,农学院院长丁颖教授请求李达先生到农学院兼任经济学课程,为农学院二年级上课,函告胡体乾代院长、丘琳办公室主任。李达兼农学院经济学课程至3月底。

先生授业于烽火,乡野间绽放“真理光芒”。2020年7月1日,借用武阳司村文化室布展的“《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向公众开放,当月即接待参观者6500人次,其中有许多是本市各村委会的老党员。

武阳司村亚南书舍,已成网红打卡点。(吴青摄)

(4)管埠村师范学院历史陈列馆

1940年10月,师范学院在坪石东南10公里的管埠村安身,租用村里少量民房作图书馆和部分教师宿舍,在村东小山岗上建了四合院式的课室及礼堂兼膳堂,在村东南河边开辟了运动场,山坡上建了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

师范学院礼堂原址现在是村委会的三层办公大楼,2020年9月3日,利用大楼首层改装的师范学院历史陈列对外开放。陈列介绍抗战中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构筑中国抗战艺术高地;马思聪和许幸之的“音诗漫步”;中师剧团与洪深,那些手执画笔与刻刀的美术战士;国家危难时的召唤和坚守;海外留学生归国服务师范教育第一站;师范教育的实践与成果。

(5)天文台复原设计

1941年在塘口村东北黄泥坳山上建立的天文台,是国立中山大学的第三座天文台,是抗战期间中国在抗日后方建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天文台,在最靠近前线的地方,持续开展天文教育、观测和研究,持续开展变星观测、太阳黑子研究。

设计团队从“造型的象征意义”和“历史功能的转化与利用”出发,落实“艺术价值恢复”和“原有功能恢复与保护展示功能结合”的保护利用策略,还原历史场景,尊重遗址,最少限度地干预,让建筑与自然保持对话,循序渐进地进行保护利用,为未来的史料发掘再设计提供可能性。

(6)长尾洞培联中学纪念地

1937年,在广州的培正中学迁到鹤山县城,次年又迁至澳门。广州沦陷后,大量难民涌向香港,培正又加速对香港分校的建设。1941年春,在澳门的培道女中校长温耀斌与培正中学邝乐生总务主任分赴坪石及桂林,为两校内迁选址建校,以便澳门一旦沦陷时内迁,后方可有根据地。以在坪石者称“坪石培联”,在桂林者称“桂林培联”。在粤汉铁路坪石车站北头长尾洞荒山野岭、蔓草丛林中辟建大小校舍凡七十余座,分区布置于六座小山丘间。校舍采用竹织灰坭批荡或杉树板作墙,杉树皮盖顶,建成校务处、礼堂、青年会所、图书馆、科学馆、音乐室、医院、课室、膳堂、厨房、员生宿舍等建筑物,虽然简陋,然设计精巧实用。大小操场六七个,大操场可容纳千人做操。

图文在长尾洞公路边重建的坪石培联中学校门。

1941年9月,“坪石培正培道联合中学”开学,初一至高三共8个班300余学生。当年9月开课以后,联校尽量收容从港澳长途跋涉前来就学的学生,学生由此增至五六百名,教员亦增添。也有中山大学毕业的培正校友回校任教。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同时,日军向美、英、荷在太平洋的属地发动攻击,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26日,日军侵占香港。很多港澳同学北上坪石培联继续学业。1944年春全校学生800余名。

二、华南研学基地建设有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坪石的华南研学基地建设启动快,省里重视支持力度大。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省内新的研学目的地,迅速发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坪石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此前曾有投资商试图以商业模式开发。现在定位为研学基地,政治站位高,非常准确,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加快建设配套的旅游设施,打造形成一种新的业态。

目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当地及时协调解决:

一是工程建设进展缓慢。例如坪石老街校本部纪念园的二期工程,三个工坊迟迟未能动工,三星坪纪念地的钉子户问题久拖不决而影响了施工,武阳司纪念地的二期工程研学礼堂、学生宿舍、《资本论》展馆等项目因建设用地问题而未能启动,岭南大学农学院纪念地的征地不成而未能启动一期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协调管理。

二是在研学基地范围内进行的其他建设项目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管理。坪石的办学旧址都在武江河畔,沿河河堤和万里碧道建设由乐昌市水务部门管理,其设计、建设施工单独进行,须要避免与研学基地规划不协调的问题。坪石老街河段的污水处理工程其管道铺设破坏了河堤码头,似会影响研学基地后期工程建设。

乐昌市曾组织坪石镇总体规划、139城市提升等规划设计单位召开规划设计协调对接会,就坪石镇原有各项规划与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项目规划进行统一对接,明确要求各规划设计单位服从服务于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项目规划。

坪石的华南研学基地的三个小展馆(武阳司陈列馆、定友图书馆、管埠陈列)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说明展览馆建设很重要。坪石似应有一个稍大的展览馆,相对集中地全面地展示华南抗战教育历史,避免展览显得碎片和零星,如果建一个总馆可行,是否可以借用中山大学的力量,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建设。

从目前的情况看,还需要进一步搜集史料。搜集、研究史料应有历史学专业的人员参与,中大的参与。

广东省是走在全国保护抗战教育遗址保护开发的前面的。

坪石的华南研学基地建设要突出坪石特色。坪石是南粤古驿道的终点,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冲撞点,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交接点。

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就像活力奔腾的动脉,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在其中往来输送。南粤古驿道由港口而内地,由内地而岭南,由岭南而海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形成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彰显了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是我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THE END
1.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金图外文数字图书 更多 自建数据库 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剪报全文数据库 毕业生纪念册数据库 馆藏报刊目录 附书光盘数据库 2024.1212图书馆开通考研专区的通知 更多 图片新闻 休闲阅览区 在图书馆五楼设置了休闲阅览区。 书吧 书吧 新书展示区 新书展示区 http://pzlib.peizheng.edu.cn/
2.图书馆通知|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图书馆开放安排 馆情动态查看更多 2024.06.10 活动花絮 | 图书馆里“赛龙舟” 端午节前,图书馆从志愿者、勤工以及读书协会这三个学生团队里,邀请了表现突出的30名学生,参加了“图书馆里赛龙舟”活动。 2024.05.15 讲座回顾 | 侠骨柔情,剑胆书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骨柔情http://sontanedu.cn/tsg/index.html
3.分享心怀梦想,砥砺奋进2024年11月15日,广东培正学院第十七期宿舍文化节之“展宿舍风采,共绘祖国情”大赛决赛在4教115课室顺利进行,在决赛中,各小组同学围绕主题展现了丰富的创意,答辩环节中小组代表的陈述逻辑清晰,大家展现出了协作互助、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为校园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并推动了我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TMzMDA2MA==&mid=2247743193&idx=8&sn=2848d62117287a9aff7df4be29701958&chksm=ec583ebadb2fb7acac1cc552efd03d5064619f0d7151ec049d15f2cd81c9249189b2a13dc31c&scene=27
4.培正:培正中学图书馆十月新书目录培正:培正中学图书馆十月新书目录 2009-10-20 作者:匿名 来源:网络 进入论坛 索书号 题名 责任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B222.25/6 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 索书号 题名 责任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B222.25/6 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 石衡潭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05 B222.25/7 读孔子学做人智慧 王少农http://gz.zhongkao.com/a/20091020/4add0e3116bb0.shtml
5.四川哪些大学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25年更新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管理、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用户研究、文献资源建设、文献分类法、文献编目、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科技文献检索、咨询与决策等。 2.翻译专业 翻译专业开设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口、笔译技巧,口、笔译实务等专业课程外,还将开设文学欣赏与翻译、经贸实务翻译、应用实务翻译、涉外接待礼仪、语言对比https://www.gaokao.cn/gk-mb/31/12-51
6.东山印象(一)培正中学暨广州市教工幼儿园的情结图书馆 宿舍区 校园剪影 校园剪影 花圃廊亭 培正中学的后门 广州市教工幼儿园,是广州市首批一级幼儿园,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优秀,获奖无数,2005年7月因体制改革需要解散分流,现已人去楼空,大门紧闭,昔日的辉煌,已风光不再。是悲?是喜?是忧? 曾经是广州市教工幼儿园的大门 https://www.meipian.cn/4njlj0k
7.汕头地区专科学校排名前十2022广东最好的专科学校排名学校现有留仙洞、西丽湖、官龙山、华侨城、凤凰山五个校区,校园总轮唤改面积236.02万平方米,图书馆5万平方米,体育馆2.58万平方米,实训实习场所10.08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9.06亿元(校舍除外),总值7.25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220.5万册,纸质期刊1731种,中外文数据库32个,电子图书117万册。https://m.gxqfsxx.com/a_672941.html
8.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传承红色基因·畅想美丽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弘扬优秀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今年“羊城之夏”在全市范围内举办2021年“传承红色基因?畅想美丽广州”少儿红色微型剧展示活动。活动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关工委、市少工委联合主办,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主要承办,引领广大https://www.gzst.org.cn/gzst/portal/chl/doc/31615.html
9.图书馆巧用辅助区分号的实践与探索——以种次号为例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Library's Skillful Use of Auxiliary Distinguish Code ——Taking the Book Number as an Example 作者: 林灼锦[1,2] 作者机构: [1]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830 [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 30072 出版物刊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页码: 74-78页 年卷期:https://wenku.baidu.com/view/ea9e8b68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8b.html
10.云南省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 库尔勒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襄阳市图书馆 超星集团 泰达图书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图书馆 北京市昌平区图书馆 上海市奉贤区图书馆 南京市玄武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雅安市图书馆 普陀区图书馆 郑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科尔沁区图书馆 苏家坨镇图书馆 丹东市少儿图书馆 苏仙区图书馆 http://72-huiben.zsjy.chaoxing.com/classify.html?cid=4
11.首页网站首页 走进培正 党建工作 校园管理 校务教研 图书馆 德育之窗 学科园地 学生天地 周程表 业务管理 足球校园 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张志红 校长:杨先明 副校: 梁袁锵 副校: 彭在恒 副校: 崔美龄 通知公告 更多 目之所及 情之所聚丨广州塔亮灯仪式及蓝海豚珠江 2024-12-04 校服招标代理中选公告 2024https://pzms.com/-b-86.html
12.图书信息流通类型:中文图书外借 索书号:I247.5/15805 架位号:北3楼0011列B面06架 条码号:106409323 所在馆:广州图书馆 所在馆位置:网借分馆 馆藏状态:借出 流通类型:中文图书外借 索书号:I247.5/15805 条码号:106409327 所在馆:广州图书馆 所在馆位置:汽车图书馆 馆藏状态:借出 流通类型:中文图书外借 索书号:I247.5https://resource4.gzlib.gov.cn/opac/m/book/1311326?source=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