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推进少儿分级阅读的实践探讨
何娟(厦门市图书馆福建361012)
摘要以厦门市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推进少儿分级阅读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分级阅读理念在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关键词阅读推广分级阅读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自身特殊的地位形成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与职能,即保障全体公民的阅读权利,同时它与社会倡导全民阅读的使命相契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促进社会阅读方面,公共图书馆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缺少性。调查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的阅读促进活动,一个普遍的认识是,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需要从小培养。据此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阅读促进的重点目标人群是未成年人。图书馆的阅读促进,从行业来说是一项早已有之的业务活动,但配套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迫切需要用理论、方法、案例、经验、教训等理性的思维和判断来构建我们的职业智慧。本文试图从“分级阅读”理论的角度,结合厦门市图书馆在少儿分级阅读推进实践中的一些案例进行探讨。
1分级阅读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分级阅读”是指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和阅读接受能力,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图书,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阅读需求。也就是说,“分级阅读”致力于解决“什么样年龄的儿童读什么书”这个问题。
事实上,分级阅读作为发达国家一种成功的青少年阅读模式,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级阅读也有10年以上的历史。而在中国大陆,“分级阅读”从概念和行动上都还是新事物。200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等人提出引进“桥梁书”的概念,一场倡导儿童分级阅读的行动由此展开。由此可见分级阅读发端于西方,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分级阅读体系。著名儿童文学研究者王泉根教授认为,“分级阅读是一种世界性的阅读趋势”。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图书馆界应认清形势,顺势而为,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为图书馆界实行分级阅读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基础,为创新阅读促进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2公共图书馆推进少儿分级阅读的重要性
2.1推进少儿分级阅读是做好目标读者服务工作的要求
2.2推进少儿分级阅读是培养目标读者阅读兴趣的需要
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一直秉持的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即为不同年龄的儿童选择适合其阅读的不同书籍,只有适合其心理与阅读能力的书籍,才能引起儿童心中的共鸣,增加其阅读兴趣,使得阅读更有效促进其发展;反之,不适合儿童年龄阅读的书籍,阅读再多也难以领悟,而且会产生反效果。阅读量的要求并不能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分级阅读不仅可以保证阅读的量也可以保证阅读的质,使不同年龄的儿童都可以感受到书籍带来的美好感受,从而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并把阅读作为终身受教育的形式。
一份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并不意味着能够让所有孩子进入阅读状态,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日渐积累的过程。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进程中,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公共图书馆的阅读促进活动根据来自专家的“分级阅读”建议来开展,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接受,也更能达到向各个年龄段少儿进行阅读推广的效果。
3厦门市图书馆推进少儿分级阅读的实践
3.1在馆藏建设与藏书组织中重视分级阅读
厦门市图书馆为实现分级阅读,设置了不同的阅览室和阅览区域。首先设有专门的少儿阅览室,继而在少儿阅览室内划分0-6岁低幼儿童读物区与6-12岁小学生读物专区,方便读者简单定位自己的图书选择范围。同时,根据学龄前幼儿识字不多的等特点,我馆对幼儿书架架标进行个性化的设计。针对幼儿和低幼图书的特点,在图书背面右上角处增贴一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架标,并在书架上也贴上相应的阿拉伯数字。这样,可让普通读者甚至是认识数字的幼儿都能一眼就看出适合图书的位置。
3.2在书目推荐中推进分级阅读
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向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推荐阅读书目。但这一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事实上图书馆员是否应该向读者推荐书目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但“分级阅读”因为有广泛而持续的研究为基础,为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便利,也可避免由推荐书目而导致的争议和质疑。厦门市图书馆在推进分级阅读时,直接将一些机构或专家推出的分级阅读书目推荐给未成年读者及其家长。例如在2011年暑期即将到来之际,我馆少儿借阅区推出“百种优秀图书”主题专架,展示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系列图书,包括思想品德、励志读物类20种,科学科普、百科知识类21种,历史文化、艺术修养类18种,图画书、卡通读物类11种,文学读物类30种等五个大类共计382册图书,满足了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同时结合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各个学校“小学生必读课外读物”等书单,分年级列出书目清单与馆藏位置。这样的推荐图书方式让深藏书海中的好书集中亮相于小读者面前,方便了他们借阅,深受少儿读者及其家长的欢迎。
3.3在少儿阅读活动中推进分级阅读
年龄虽然不能完全决定个体的思维和阅读能力发展水平,但同年龄段儿童存在许多相同特征,其思维与阅读能力发展存在许多相同点,于是年龄成了分级阅读的一个划分标准。厦门市图书馆根据分级阅读的这一特点,组织开展了不同年龄段的阅读促进活动。
3.3.1针对0-3岁幼儿的宝宝活动沙龙。国内外阅读专家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的培养有两个最佳时期,一个时期是0-3岁,另一时期是小学1-2年级。0-3岁时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在与外部环境互动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0-3岁的宝宝进行阅读促进活动十分重要。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好动,注意力分散,服从管理性较差,一些以听、看为主的单一、枯燥活动,不能引起宝宝太大的兴趣,反而会让其对图书与文字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厦门市图书馆针对0-3岁宝宝开展的阅读促进活动以互动为主,例如“宝宝识图认物比赛”,让宝宝将印有水果、食物的认知图书分类或在认知类图书中找到指定的图案,并给予小奖励,使宝宝在小游戏中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认识图书的概念;同时也将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的识图认物的图画书推荐给家长。
3.3.2针对3-6岁儿童的“何娟姐姐故事角”。3-6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最佳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阅读不可能以文字为主,阅读的形式主要有读图、听故事、讲故事甚至演故事(模仿)。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听(讲)故事无疑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阅读形式。
3.3.2.2故事角的延展。围绕故事角,我们还开展了小朋友参与性更强的亲子互动与动手活动。在“体验图书馆”主题亲子活动中,让小读者与家长一起来认识图书的排列。在此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排架工作,给每本书分别贴上简单的数字架标,让孩子觉得看完书把图书放回原位就像是一场找数字的游戏,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览习惯,培养公共道德意识。在“巧手折”活动中,我们努力让孩子明白书不仅好玩更好看,书不仅是玩具更是智慧。我们拿出《趣味动手丛书》,与孩子一起折生动的小兔子、可爱的大风车、美味的红苹果……当孩子们看到简单的一张纸变成手中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时,就会感受到书的神奇。
4开展分级阅读的实践效果评价
分级阅读模式作为国际儿童阅读的一个趋势,被尝试运用于厦门市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已收到初步的良好效果,同时也值得我们更多地积极探讨。作为掌握了第一手的少儿阅读情况资料与数据的图书馆,应积极尝试分级阅读理念给我们阅读推广工作带来的指导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徐建华.少儿图书馆的分级阅读指导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12).
2李明华.少儿图书馆分级阅读刍议[J].图书馆工作,2010(1).
3章亦倩.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图书馆的角色[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9).
4李成荫.公共图书馆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