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与进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图书馆使命

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阵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图书馆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了政策遵循和行动指向。全面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发展转向数据要素化、制度体系化、治理现代化、服务品质化和业态智慧化,促使图书馆智慧体在数字转型社会中不断变革和更新。面向未来,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图书馆行业需在守正创新中勇担时代责任和使命,积极探寻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进路:坚守文化传承初心,找准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共鸣;把握数字时代方位,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互构;优化数智赋能机制,推动业态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数字化转型逐步迈向纵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文化强国战略全面实施;同时数字化转型和疫情常态化等叠加的不确定性风险仍在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后全面小康时期,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夯实文化强国基础,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正确研判,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并围绕八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和任务部署,主要面向“为标识解析、文化计算等关键技术提供支持,推动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标准体系、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着力打造国家文化专网、开设数据超市,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规划,其设定的最终目标是:“到2035年,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呼应了《公共图书馆法》提出的“国家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要求,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南。

图书馆作为一种以公益性为主导的文化服务机构,素来以服务国家中心大局为己任,保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数字化、社会化等方面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2012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藏量超过开架书刊总藏量,2015年全国高校图书馆馆均电子资源购置费超过纸质资源购置费,充分预示着图书馆事业已步入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使命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其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文化保护和传承。将图书馆事业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因此,明晰图书馆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定位,可为图书馆事业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统一集成体系提供思路,且有助于增强图书馆发展动能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意见》的时代价值和提供的路线图,解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图书馆实践转向和发展进路,以充分彰显图书馆的使命担当。

数据要素化,图书馆从幕后走向台前

二是增加数据要素的供给,推动数据融合与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需要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充分利用,这是图书馆界的共同使命。在数字化时代下,推动数据共享的手段更为多元、惠及的场域也更为宽广。《意见》强调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原则汇集各类文化数据资源,建成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各级各类图书馆拥有海量、高价值的数据资源,是文化数据资源重点集成的领域之一,如仅公共图书馆收藏的电子图书就达8亿余册,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资源总量达2.2万TB以上。然而,图书馆在数据资源的完备性、系统性等方面有所欠缺,难以契合民众社会生活对数据的需求,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科研创新的需要。近年来,重视从对数据的获取、共享、重用和加值进行治理以构建数据治理生态,培养图书馆的新型知识服务能力是一大趋势。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情境下,更多地从用户需求和服务的角度考虑数据要素供给和治理,是图书馆保持数据权威地位的可选路径。

制度体系化,图书馆布局趋向时空优质均衡

数字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意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谋划到“十四五”时期末达成短期目标:“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并要求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网络,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服务普惠应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到达率、及时性,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处于泛在信息环境下,推动图书馆制度安排与体系布局向时空优质均衡因势利导,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转向。

治理现代化,图书馆内驱外引协同动能涌现

服务品质化,图书馆发展的成效惠及更广

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服务方式和手段的革新,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实现服务的无限泛在延伸,使文化数字化的服务效能惠及更广泛群体和个人。《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的原则,注重在构建普惠均衡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应用和服务更新,以实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其中,尤其重视发展以公益性为主导的文化数字化服务,并支持市场化对增强文化数字化服务品质的辅助作用。一方面,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强调“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将公共文化数据资源和数字内容依法向公众全面开放共享。另一方面,鼓励增值服务以激活品质化发展的活力。建议“将凝结文化工作者智慧和知识的关联数据转化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并可基于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中开设的“数据超市”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并“提供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标识解析、搜索查询、交易匹配、结算支付等服务”,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推进数字化文化体验。

业态智慧化,图书馆有机体实现变革性更新

归纳图书馆数字化实践转向中的发展规律和经验,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可以谋划和推进与面向2035建成文化强国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方略。

坚守文化传承初心,找准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共鸣

把握数字时代方位,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

在充斥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乌卡(VUCA)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处在信息不对称社会之中,人们更加依赖信息查询与获取,对图书馆的可及性、可获得性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图书馆需要的核心能力为“助力强国战略、提升民众素养”,其使命包括但不限于:辅助科技创新、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科学普及和引领学科发展,而实现使命的根本要求是图书馆的资源全面融合、无缝连接。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以及规划中持续强化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支持,如明确要求“打造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等。《意见》进一步要求从中华文化数据库、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三个方面强化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基础,给图书馆发展带来重要启示:面临数字化转型机遇和挑战,通过数字化技术方案进一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是求解之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互构

“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数字时代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根本遵循。通过“统筹布局、完善标准、一体化实施”“因地制宜、因城制宜、因馆制宜”的思路,我国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强国愿景下,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将长期并行,图书馆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体系化为表、专业化为里”。面向未来,应通过专业性与社会性的互构,以改革创新图书馆服务并提升其专业化质量。

一方面,图书馆发展应坚持其先进性和权威性,以数字化创新服务方式,体现图书馆发展活力。具体来说,要用好数智赋能技术,紧抓“数字新基建”赋予的新机遇,推进“数字孪生”“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图书馆整体转型做准备,如以“虚实融合、实时双向映射、以虚控实”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孪生技术重构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智慧治理(管理)、智慧服务、应急演练的模拟和应用过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图书馆更新,上云用数赋智以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场景,形成跨越时空、场景体验、全媒介质和全员互动的全息阅读新形态。另一方面,图书馆发展应发挥其在品牌、资源、体系、人才队伍方面的优势,利用开放数字环境树立图书馆权威、发展新型服务,提高服务可信度和用户参与度。下一阶段进行“全国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即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为此,要紧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突破口的工业革命4.0机遇,用好数智技术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赋能,打造下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立起智慧图书馆评价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研究及人才培养体系等支撑保障体系,通过更便捷高效、更具智慧化手段和方式为社会提供权威的数据、信息与知识服务。

在此基础上,注重技术变革下的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如为社区图书馆、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主题图书馆、邻里图书馆和家庭图书馆等民生工程推动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并采取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直接的融合、区域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和文旅融合等以新发展理念为驱动的文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策略,让数据、信息和知识福利抵达城乡每一个角落,惠及社会每一个阶层、群体和个人。

优化数智赋能机制,推动业态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图书馆具有“数字使命”,理应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献智献力。将图书馆的价值和功能扩展到服务国家战略,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图书馆的定位,并从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从数字时代下的用户需求出发,探寻图书馆发展进步的逻辑进路。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数字化变革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数智赋能对破解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速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和实现整体智治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指引下,图书馆服务的时空场域得到极致放大,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已来。面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图书馆“行业—学科”共同体应秉持未来思维,重构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制度设计、设施建设、资源保障、技术应用和服务供给,推动图书馆不断更新实践样态和发展模式,以一种新的业态迎接新的发展环境,更好地助力文化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

THE END
1.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为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已有技术力量,为日后系统运行维护培养队伍,按建设目标分解建设任务,分别设立子项目组,由馆内相关部处人员组成,负责提出具体业务需求,配合中标方完成项目实施,参加项目验收。截至目前,我馆已累计启动了先后启动技术支撑环境建设主导、资源建设主导、服务体系建设主导、标准规范建设主导项目共58个,工程承https://www.nlc.cn/web/zdxm/newstgc/index.shtml
2.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新探New Exploration of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Model Huang Lidong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ervices . 2013, (2): 109 -112 .http://qbzl.ruc.edu.cn/EN/lexeme/showArticleByLexeme.do?articleID=74
3."数字中国"整体布局下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图景*包容和共享的生态;数据赋能,需求牵引,数智融合,价值引领和创新驱动是国外图书馆数字战略 的重要方向,对重塑和融合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面向"文化强国" 建设图景,应当在"数字中国"整体布局下,推动图书馆行业从制度,理念,业态和能力等方面实 现自我变革,以回应国家,人民,社会,时代的要求和期http://tsglt.zslib.com.cn/EN/PDF/8463
4.40.1万册!国家一级图书馆除了打造移动数字图书馆和微信公众平台之外,平江县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互联互通数字化建设项目,通过开设电信内网专线,互联互通海量数字资源。 全民阅读正在平江大地成为一种新风尚,浓郁了城乡的人文气息。平江县图书馆负责人艾奇志告诉记者,“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新起点,严格对照国家一级标准,坚守公共文化服务阵地https://www.pingjiang.gov.cn/35048/35055/35059/content_2131883.html
5.2024年度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合同:毛阳中心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20XX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COVER20XX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COVER甲方:XXX乙方:XXXPERSONALRESUMERESUME2024年度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合同:毛阳中心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本合同目录一览1.合同订立依据及背景1.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2地方政府政策文件1.3学校发展规划2.项目概述2.1项目名称2.2项目地点2.3项目规模2.4项目内容3.项目实施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8784789.html
6.云南省图书馆参加“2024年全国智慧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加工整理培训2024年9月3日至6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江西省图书馆承办的“2024全国智慧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加工整理培训班”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全国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70余位馆领导和业务骨干参加培训。本次培训旨在全面推进2024年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工作,提升全国各级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加工整理专业水平。云南省图书馆党委委员、副馆http://www.ynlib.cn/Item/83267.aspx
7.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图书简介[ 滚动 - 展开 ]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已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各个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12395
8.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精选11篇)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50925101805_312174.html
9.浅谈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精选8篇)篇3:浅谈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1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1.1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 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 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 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 超越空间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bovmy1j.html
10.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12篇(全文)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必须针对自身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将本馆的现有馆藏资源实现数字化,不断的丰富数据资源库,建立特色的现代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库。数据资源库主要由中文数字资源库和国外引进专题数据库构成。另外,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不同地区高校图书馆中各类文献数据资源的共享和联机采编,实现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o5n68ag.html
11.法国国家图书馆简介法国国家图书馆怎么样法国国家图书馆在哪里本次发布的资源共计5300余号3.1万余拍,标志着流落海外的敦煌文献通过数字化形式回归中国。中文名: 法国国家图书馆 外文名: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官网: 点击查看 主管部门: 文化部图书与阅览局 开放时间: 12:00~22:00(周一至周五),11:00~22:00(周末) 类别: 图书馆 地址: 法国黎https://www.maigoo.com/citiao/171133.html
12.“我如鱼,书如水,国图如海”——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记略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 从2001年国务院批准工程立项至今,由国家图书馆主持建设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已走过10年历程。据国图业务管理处副处长申晓娟介绍,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总投资4.9亿元人民币,自2000年起,中央财政逐年投入经费用于支持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最近3年,又开始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数字资源的版权征集,10年来累计http://www.cflac.org.cn/ysb/2010-12/21/content_21682894.htm
13.数字图书馆报告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发展格局与前景方向分析报告2.1 数字图书馆建设需求分析 2.1.1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定位 2.1.2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 2.1.3 数字图书馆的技术需求 2.2 数字图书馆建设分析 2.2.1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分析 (1)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2)数字图书馆的标准化与数字存储 http://www.zyzyyjy.com/baogao/423467.html
14.“中华古籍资源库”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让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在进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前的维护。 对石刻拓片进行古籍数字化拍摄。中国国家图书馆供图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期间,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打造的“构建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与服务实践案例”,入选2023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http://www.xinhuanet.com/edu/20231208/73fbe8f139544dbc9c7a9668e1f2fb46/c.html
15.四川省图书馆—2024年四川省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培训班顺利举办龙伟老师从古籍数字化工作现状、古籍数字化标准研究、《古籍数字化和知识化标引规范手册》解读三个方面为学员讲述智慧图书馆古籍数字化标准及应用,传授国家图书馆在古籍智慧化建设与服务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龙伟老师授课 宋志华律师以《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与应对探讨》为题,通过案例分析图书馆数字化建https://www.sclib.org/info.htm?id=1061725596723006
16.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doc关键词: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 前言 数字图书馆是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的数字资源采集、加工、描述、管理、服务和保存的系统,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数字资源的广泛存取与最大化共享。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硬件基础平台、应用软件系统、信息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标准规范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1126/813500606000206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