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图,探寻让古籍“活”起来的数字密码

当你打开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网站,会发现“中华古籍资源库”的入口赫然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甲骨文文献、碑帖拓片、宋元明清善本……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免费浏览10.3万部/件珍贵的古籍资料。

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截图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期间,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国国家图书馆”)打造的“构建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与服务实践案例”,入选2023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

1月1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联合国家图书馆在北京举办“走进精品案例”之“走进国图”活动,邀请来自阿尔及利亚、柬埔寨、约旦、墨西哥、缅甸、卢旺达、瑞士、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国驻华使馆代表,2023年精品案例发布方代表以及会员单位代表等近60人共访中国国家图书馆,探寻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起来的数字密码。

技术驱动打造丰富阅读体验

“‘中华古籍资源库’几乎涵盖了中华文明各类型珍贵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目前,该库已成为目前国内古籍资源类型最多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总量约10.3万部(件)。

在这里,古籍以图像形式呈现,纸张泛黄、褶皱的痕迹,以及内页文字影像清晰可见,与此同时,古籍书页可快速切换、放大阅览,内部注有专业的文献著录、内容标注,甚至包括实物与拓本影像的关联查看……流畅且丰富的阅读体验,让在场嘉宾跟随“中华古籍资源库”穿梭千年,宛如阅览一套来自过去的百科全书。

良好的阅读体验背后,离不开大量的技术支撑。“在古籍拍摄采集阶段,我们收集的影像分辨率非常高,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原貌。但在服务端,则采用深度压缩技术,对图像进行分层、分区压缩处理,既能减小文件传输量、加快传输速度,又能保证读者能看到很清晰的文字,不影响阅读体验。”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究馆员龙伟介绍。

对石刻拓片进行古籍数字化扫描。

中国国家图书馆供图

在“走进国图”活动上,中外嘉宾还来到位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的“印象数图”数字图书馆体验区,在“多媒体互动魔墙”“光影资源互动”等展区,实地感受古籍的数字化呈现。嘉宾们一致认可,“中华古籍资源库”构建起一座中华典籍大厦、数字家园,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获取中华典籍知识的平台。

长效机制加强古籍保护工作

中国国家图书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古籍数字化工作,建设各类特藏资源库。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不断通过自建、征集、海外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汇聚资源,陆续发布了大量馆藏善本、古籍特藏,并面向公共图书馆、文献收藏单位和海外收藏机构征集资源。

“保存古籍有严格的保存环境和管理要求,这就使得其使用、阅读受到诸多限制。”龙伟说,古籍数字化涉及众多技术环节,需多部门合作完成。同时,在资源库建设完善的过程中,既需要文献整理,又需要进行数据加工、网络发布。因此,中国国家图书馆有数百人为该项目提供服务,与之相应,古籍数字化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活动上,嘉宾们为“《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所震撼。“该数据库历经两年建设。”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表示,该库收录了“镇馆之宝”《永乐大典》40册75卷内容,共涉及14个韵部、17个韵字、1800部书,实现了数字化全文识别和版式还原。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页面截图

国际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古籍资源库’面向全世界。”张志清介绍,其联合中国多家图书馆公益发布甲骨、敦煌遗珍、宋元明清善本、永乐大典、碑帖拓片、民族文字古籍、老照片、年画等;还发布从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地回归的珍贵数字珍籍,几乎涵盖中华文明各类型珍贵文献。

此外,据中国国家图书馆国际交流处处长张煦介绍,近年来,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发起了“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积极参加国际图联大会及区域性组织会议,深度策划“中英图书馆论坛”“中阿图书馆及信息领域专家会议”等专业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稳固发展了双边及多边图书馆界交流与合作。

1月17日,“走进国图”活动上,中外嘉宾探访文献修复室。光明网记者张瑜/摄

对此,中国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表示,“我们既充分感受到了以古籍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深刻认识到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中介的核心价值,特别是在传承保护人类文明记忆、支持知识平等获取、促进经济社会创新进步等方面的责任和使命。”

“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空间打破了传统地理空间的限制,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带来了新机遇。”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表示,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与服务实践案例”为代表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生动诠释了数字技术在积极延续、不断拓展人类文明方面的巨大潜力。

活动临近尾声,嘉宾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发挥所长,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中国及世界多元文明融汇交流,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各界朋友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探索新时代人类文明成果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之道,共同推动各国各民族珍贵典籍在数字世界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促进全球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未来。”陈樱说。(李汶键李政葳张瑜)

THE END
1.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馆藏及数字化笔者作为上海档案专业人员培训团的一员,于2017年10月末11月初对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档案馆(英语名称为Library and Archives of Canada,简称LAC;法语名称为Bibliothèque et Archives Canada,简称BAC)进行了短期参观访问。本文根据笔者的随团实地参访见闻,结合相关纸媒网媒材料,对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馆藏及数字化作一简https://www.archives.sh.cn/news/gnzl/202209/t20220922_63346.html
2.国家数字图书馆ontheAppStore国家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以服务和资源为主线,不断引入新技术为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到馆服务、在线业务办理及在线资源阅读功能。一、智能化服务实现阅览室的扫码入馆、扫码借书;实现文津搜索系统、云门户、公开课系统的扫码授权登录。探索发现全国公共图书馆,提供实体馆藏https://apps.apple.com/pw/app/%E5%9B%BD%E5%AE%B6%E6%95%B0%E5%AD%97%E5%9B%BE%E4%B9%A6%E9%A6%86/id411870595
3.国家数字图书馆app下载国家数字图书馆客户端v7.0.1安卓版opac检索:可检索国家图书馆馆藏信息,支持扫码检索,支持预约;联编检索:可检索全国几十家图书馆的馆藏信息;站内检索:可检索app内发布的新闻、公告等信息。 电子资源 国家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提供电子期刊、听书、手机知网、畅想之星数据库、连环画、移动阅读平台等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电子资源。 http://www.pipikun.com/android/soft/9327.html
4.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APP官方下载相关信息下载地址网友评论 分享到: 软件介绍 国家数字图书馆APP是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发的一款移动阅读应用。该应用收录了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藏,用户可以通过APP在线阅读国内外各类图书、期刊、报纸、音频、视频等资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搜索、借阅、阅读和收藏图书,还可以参与在线讨论和评价。此外,APP还提供http://www.winwin7.com/azapp/82136.html
5.信息资讯普通古籍: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164万余册普通古籍。 善本古籍: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有善本古籍27万册(件),其中宋元善本多达1600余部,且多为孤本和罕见本。 地方志、家谱[含数字方志资源库]:地方志被誉为一个地区的百科全书。我馆所藏古代方志数量居世界之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实现了方志信息资 源的整http://app.nlc.cn/share/notice?noticeid=1DBC5EB26B184EDDE050007F010042FD
6.国家数字图书馆苹果下载国家数字图书馆iOS版v6.1.7iPhone版opac检索:可检索国家图书馆馆藏信息,支持扫码检索,支持预约;联编检索:可检索全国几十家图书馆的馆藏信息;站内检索:可检索app内发布的新闻、公告等信息。 2.电子资源 国家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提供电子期刊、听书、手机知网、畅想之星数据库、连环画、移动阅读平台等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电子资源。 https://www.qqtn.com/iossoft/470064.html
7.国家数字图书馆app电脑版下载2024国家数字图书馆appPC端最新包括馆藏书目检索(OPAC)、电子资源检索和站内检索。馆藏资源检索能够检索国家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馆藏信息,并支持图书预约;电子资源检索实现本应用内各种类型的电子资源统一检索;同时检索功能采用科大讯飞语音听写功能接口,让程序更能“听”懂你。 四、资源阅读 https://www.liqucn.com/pc/1034519.shtml
8.国家数字图书馆iOS(iPhone/iPad)版本IPA下载包括馆藏书目检索(OPAC)、电子资源检索和站内检索。馆藏资源检索能够检索国家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馆藏信息,并支持图书预约;电子资源检索实现本应用内各种类型的电子资源统一检索;站内检索可查询本应用内所有资讯内容;同时检索功能采用科大讯飞语音听写功能接口,让程序更能“听”懂你。 https://www.pgyer.com/ozvL
9.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12篇(全文)总之,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 实现技术设备自动化、检索服务现代化、信息资源网络化、馆藏资源数字化、馆藏建设特色化、业务工作标准化、服务手段主动化、馆员素质现代化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点, 而其突破口应该选择在馆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上。高校图书馆员必须更新观念, 强化现代意识, 加速自身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o5n68ag.html
10.喜报!鄠邑区图书馆再次评为国家一级馆!–陕西时代网2020年底,市文旅局和市财政局下拨奖补资金,建设现代化数字图书馆服务项目,为本次评估定级、“城市书房”、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增加文献采集,丰富馆藏存量 2018年至今,新增文献7.84万册(含电子文献),年人均新增文献入藏量0.039册。 https://www.shidaicm.com/wenhuajiaoyu/122447.htm
11.入馆教育目前,有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医学数据库、威斯外文学术资源数据库、外文医学信息资源等中外文数据库13个;有超星电子图书、多媒体医学课件和视听教材、影视资料等多种载体资源,已形成多载体、重学科、有医学特色的馆藏体系。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瀑布流、文化长廊、大数据分析展示平台等线上线下服务,https://www.mdjmu.cn/tsg/xxsy/rgjy.htm
12.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综合分析AET“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 数字图书馆就是将传统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料进行数字化后储存到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再通过网络传递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002200
13.学术相关最新整理!绝对不能错过的130个学术网站和26个科研工具6.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 http://netl.istic.ac.cn/netl/index.jsp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可检索该所馆藏的中外文期刊、国内学位论文、中文会议论文、外文科技报告和声像等数据库的内容。 7.sci-hub 实时更新地址的网站: https://tool.yovisun.com/scihub/ https://blog.csdn.net/fengdu78/article/details/126169115
14.图书馆建设论文模板(10篇)包括新型信息资源、新的采访和馆藏发展方向与方式,尤其是有更多的资源共享和电子订购服务,新的存储与保存方法、新的分类和标引方式与用户新的交互模式,对计算机网络更多的依赖以及图书馆在人员智力构成、组织和经济等方面的显著变化,都与传统图书馆大相径庭。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主要业务的比较如表l所示。 数字图书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35889.html
15.构建我国图书馆的网络化信息资源作者: 张冬梅 作者简介: 浙江大学图书馆杭州310027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我国图书馆网络化信息资源的五种来源,提出了构建网络化信息资源的方法。 期刊代号:L1 分类名称:情报资料工作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关键词: 信息资源建设 因特网 数字图书馆 字号:大中小http://cgrs.szlib.com/Qk/Paper/149972
16.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精选5篇)一种是馆藏数字资源,所谓馆藏数字资源就是将图书馆中原有的馆藏纸质资源输入到计算机中,使之成为数字化的资源,再将图书馆中的查阅终端连接上互联网,有权访问的用户就可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查询检索,即不需要再到图书馆进行查询,可通过远程操作完成信息资源查询;另一种是网络信息资源,所谓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利用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zhicheng/61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