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Wi-Fi的第一个版本802.11发布。至今,26年了。目前,根据WLAN的分析,WLAN全球经济规模在2021年就已经达到了3.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万亿元),并且该市场还将以每年10%以上速度增长,预计在2025年就可以达到4.9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亿元)。
Wi-Fi,不仅使用在智慧家庭场景中,还广泛在咖啡馆餐馆、酒店、机场等公共场所热点覆盖,为个人移动设备提供互联网连接。但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Wi-Fi的使用场景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对Wi-Fi的部署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因为变化对Wi-Fi技术参数的要求差异性变得越来越明显。办公园区、大型商圈、教育场景、智慧制造、医疗场景、大型体育场馆等各种场景对于Wi-Fi的性能体验和可靠性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尽管从不同场景考虑,已经对Wi-Fi连接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差异性,但现实的情况可能远远比上述这些一类场景复杂。就拿办公园区来说,如果要进行场景细分,也会对性能体验和可靠性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下面几种情况:
1.是高密度办公环境还是低密度办公环境?
在高密度办公区域,存在大量员工和设备,人员密集度高。这可能包括开放式办公空间或热座位共享环境。在高密度办公环境中,Wi-Fi网络需要具备高容量和高密度支持能力,以满足大量用户同时连接的需求。而且要多个用户同时连接的时候,要能够做到雨露均沾,不能让一个人恶意独占大量的带宽而影响了其他人的使用。
2.是开放性办公空间,还是有很多墙壁隔开的小办公室?
在开放式办公空间中,工作区域没有或很少的墙壁隔开,存在大量的员工和设备。小办公室通常由墙壁隔开,每个办公室可能有较少的员工和设备。在开放式办公空间中,Wi-Fi网络需要提供广泛的覆盖范围和稳定的连接,以满足大量员工同时访问的需求。在小办公室中,从成本优化角度触发,Wi-Fi热点不可能每个办公室部署一个,这可能需要更强的穿墙能力和覆盖深度,以确保每个办公室都有稳定的连接和良好的性能。
3.是否有办公区和访客区的划分?
办公区通常是员工工作的区域,需要满足员工的办公需求。访客区域是供访客使用的区域,如接待区、会客室等。在办公区中,Wi-Fi网络需要满足员工的高效办公需求,包括办公软件、邮件、文件传输等。在访客区,Wi-Fi网络需要提供简单易用的访客接入,并对访客和员工的网络访问权限进行区分和隔离。
5.是否有物理空间的Wi-Fi安全隔离以实现不同的安全防护级别?
在办公园区中,不同区域可能有不同的安全防护级别需求,如财务部门、核心研发部门等。需要进行物理空间的Wi-Fi安全隔离,以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的网络隔离和安全性。
通过对这些场景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场景对Wi-Fi的体验需求基本分为如下几类的组合:广覆盖、高并发、高带宽、抗干扰、无感漫游和关键用户保障等需求。针对这些需求,需要在网络规划、部署和优化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解决方案,以提供符合场景需求的高性能、稳定和可靠的Wi-Fi体验。
下面我们就重点谈一下衡量Wi-Fi技术好坏的一些参数和指标:
在系统性阐述时,可以对每个参数进行详细解释,并结合实际案例或标准进行说明。此外,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的重要性和优先级,进一步强调其中关键参数的影响和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满足特定场景的需求。
从上述的分析,大家能看出来,WLAN产业规模大,各种应用发展迫切需要WLAN针对具体场景推出性能标准。当前WLAN产业界的测试认证仅满足互联互通,无WLAN网络建网标准、无网络性能&体验性能测试规范及认证体系,网络运营方无验收标准,最终客户体验差。产业长期缺乏WLAN性能标准认证体系,而当前产业界还没有相应的组织覆盖这一业务,已经成为WLAN产业发展的明显短板,亟需尽快补齐。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健全WLAN性能标准认证体系,迫在眉睫。
原文标题:Wi-Fi诞生以来最难的问题,现在有解了!
长沙市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路6号手机智能终端产业园2号厂房3层(0731-8808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