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夜晚,我路过石壕村,投宿在了一户人家里。深夜时,听见外面有人敲门,而且还大声呼喊着。声音吵醒了我,我知道,这是为了应安史之乱的战急来抓人去服役的。这户人家的老头儿马上翻墙而去,动作非常熟练。我想要出门去看,却被这家的老妇人挡住。她摇了摇头,随即满面悲伤地一个人走了出去。我旁边,她的儿媳正在瑟瑟发抖,眼神空洞无神。而她怀中的孩子正天真地看着我们。
突然,门外传来几声怒吼,听声音是那官吏,而且是两个。老妇悲苦的哭声又传进我们的耳朵,振人心扉。但两个官吏听不见似的,怒吼声盖过了哭声。
老妇急忙用她那双细弱的胳膊挡住两个凶狠的官吏,一滴泪落在了其中一人的手上。老妇清楚地看见了他脸上的刀疤颤动了一下,我能感觉到,因为此时我正紧张地倚在门后注视着这一切。
(未完待续)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神态等。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大。
考点解析
备考策略
论文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这五项基本的语言技能,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也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从听说入手,并通过朗诵、阅读、翻译等途径,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因此,本文主要以一次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英语作文课的讲解及指导的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Best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enemy—enemies,behave,honest,Iagreedwith…;Willyoupleasenotdosth./Willyoupleasedo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liketohavefriendswhoaredifferentfromme,becausewecanlearnfromeachother.又有同学接着说:MybestfriendisLiHai.HeistallerthanI,andIamheavierthanhe.还有同学接着说:MybestfriendismoreoutgoingthanI.Webothlikesportsandwelikeplayingbasketball,soweoftenplaybasketballafter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一、学习镜头抓拍,优化叙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事最常见的毛病是“流水账”,它平淡、松散、冗长。有位同学写《长大》,18岁竞写了18段。要想彻底根治这种“流水账”的毛病,就要学习影视中的镜头抓拍。“抓拍”,指影视拍摄时不是特意摆设场景、安排人物姿态等,而是抓住时机把现场实际发生的事情摄入镜头。
把这种技法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就是“抓拍”生活中既蕴含着丰富内涵又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特写式“镜头”,并将其“定格”于叙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化平淡为震撼、化松散为紧凑、化冗长为凝练的构思效果。对此,阅卷专家如是说:“由于只有几百字,篇幅有限,作者所叙说的故事不必太复杂,开端、发展、、结局也不必太完整,只要集中笔墨推出一两个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画面即可。”著名作家柳青也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其实,记叙文的写作就是要通过“镜头抓拍”,抓住这“紧要,,的“几步”,让它来“包孕过去,启迪未来”(莱辛《拉奥孔》),昭示命运,彰显主旨。陈德林的《脚踏大地》就是通过镜头抓拍来写人叙事的:
芒种时节,地里到处是忙碌的“蚂蚁”,我坐在田埂上,呆呆地望着不远处的爷爷,白亮亮的水田里,笔直地插着两根“柱子”,上面沾着稻须和草叶,偶尔也会叮上去一两只飞虫,但仅停留片刻,便自觉无聊地飞去。沿着卷起的裤子,明状物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溅起圈圈涟漪,不知是汗还是水。绷紧的腰带,早将皮肤磨得锃红,好似菠菜的根。这时可以确定那“明状物”应该是汗了,沿着汗水淌下的纹路,迂回而上,便是另一片天地了。上面渗出的密密的汗珠,像刚刚煮沸的开水,快要胀破的样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晶莹,更灿烂。迎着沟壑往前走,便是久违的“平顶头”了,零星地夹杂着些银丝。最耀眼的便是那一串串滑落的“珍珠”,使黝黑的皮肤更显一点亮白。爷爷就像一头驻足在水田里的老牛,忠实而坚定。
作者在“抓拍”这个烈日夏种“镜头”时,沿着“腿——腰——脸——头顶”的文脉,为我们“雕刻”出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爷爷”形象。他一身泥,一身汗,辛苦劳累,但忠实坚定,无怨无悔。这个“镜头”不仅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将“脚踏大地”的主旨——“爷爷”带给我们的不仅有饱满的谷粒,而且还有丰赡的精神(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而正是这些朴实得像泥土一样的农民,在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濡养着“我”,也濡养着我们的民族。
二、学习道具设置,优化抒情。
也许是受到时下一些“纯文学”期刊散淡、空灵之风的影响,有些中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也搞起了无厘头的“纯抒情”,动辄来上一句“啊……”。这种无病的“纯抒情”只会让人觉得你在“为赋新词强说愁”,而绝不会让人“心有戚戚”。
要克服这种“纯抒情”的流弊,就要学一学影视剧中的“道具设置”。“道具”,指演剧或摄制影视片时表演用的器物。较为典型的如苏联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的那个道具“闹钟”,影片正是通过它的设置来抒发主人公“不向命运低头”的抗争之情的:卡捷琳娜在安顿好孩子睡觉后,上了闹钟,睡下后辗转反侧,最终又起来,把闹钟又往前拨了一下,哭泣着翻身躺下……
在记叙文中进行“道具设置”,其目的就是让主人公“睹物‘生;’“情”“借物”抒“情”,从而使“情”生有其“因”,“情”抒有其“依”。
在话题作文“羞耻之心”的写作中,潘家馨的《飞泪之舞》就是通过“袜子”这个道具来“生情…‘抒情”的:“她”在校舞蹈训练班是一只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的孔雀——事事都要比别人强。一次雪天送饭,妈妈脱鞋进训练室时竞把一双破袜子“露”了出来,一下子引来了同学的冷嘲热讽。她用仇恨的目光射了妈妈一眼便冲了出去,妈妈在后面怎么追也追不上,最终跌倒在了血泊中……
医生从手术室里出来了,一脸疲倦的表情,轻声说道:“病人的病情刚刚稳定,家属探视,不能出声!”这次她没有哭,因为泪腺早已干枯。她来到母亲身边,盯着母亲脚上的那双破袜子,再次感到了羞耻。她没有向母亲道歉,只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妈,你要好好地活着,下个月我去参加比赛,一定要为你拿回金牌。”离开病房时,她悄悄地脱下了妈妈的那双破袜子,放进了自己的怀里。
这是一个市级的舞蹈比赛,而她却穿着那双破袜子上场了,观众们笑成一团。而她却以高超的舞技征服了观众,并最终夺冠。领奖时,她对着天空含泪默念着:“妈妈,你看到了吗”
这双破袜子,就是作者着力设置的一个道具。“破袜子”一现为“露”,使她顿生羞耻——在同学面前丢尽脸面;“破袜子”二现为“盯”,使她因羞而生悔——“羞”的是自己不能深味“正是母亲这双袜子的‘破’,支撑起了她舞姿的‘美’;“悔”的是母亲却在为“我”的无知埋单(为了追我而受伤);“破袜子”三现为“脱”,她要化悔恨为力量——后果已经无法挽回,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破袜子”四现为“穿”,她要“知耻而后勇”——以“夺冠”来为自己的无知赎罪,告慰病中的母亲。
三、学习“戏中戏”,优化说理。
在记叙文写作中,最难的是“说理”。因为它不是记叙文的主流语言,而是议论文的主流语言,稍有不慎,就会触到“文体不清”“四不像”的“高压线”。“理”又得“说”,“体”又得“清”,面对这两难问题,何不学一学戏剧中的“戏中戏”呢“戏中戏”,指一部剧作之中又套演本剧故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其典型莫过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那出套演的谋杀案《贡扎古之死》了,哈姆雷特正是借此确认了克劳狄斯就是谋杀父王的凶手。
将“戏中戏”移植到记叙文写作中,就是在主体事件(简称“主事”)的推进中穿另外一个小故事(简称“辅事”),将须“说”之“理”寓于“辅事”之中,从而以“辅事”来启迪“主事”。“戏中戏”的运用要注意以下两点:“辅事”必须是“主事”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应有“插柳”之“随意”,而不应有“栽花”之“做作”。“辅事”必须比“主事”更生活化、常识化,从而让人更易感知、感悟,它应有“醍醐灌顶”之妙。
王叔是我的邻居,以卖瓜为生。他有一手绝活:卖瓜从来不用秤,用手一托,瓜的重量就出来了。(第一段:铺垫)
我挑了一个瓜递给王叔,王叔单手一托:“六斤七两!”我还是习惯性地将瓜放在电子秤上验一验:“哇,王叔,你真厉害!”
这时,老爸从怀里掏出两张“老人头”摆在摊前。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买个瓜哪用得着这么多钱老爸开口道:“王叔,你要是把我手中的这个瓜估准了,这二百块就是你的了,你敢不敢!”众人一看有戏,“呼啦”围了过来,起哄声一浪高过一浪:“王叔,应了,拿这钱请我们喝酒去!”王叔本来还在支吾,可被众人这么一激,就应下了!老爸递过瓜,王叔先用单手托托,好像为了保险,又用双手托托,众人催他快报斤数,可他就是开不了口。他不断交换着手,甚至摸起了自己的后脑勺,斤数就是报不出来!“王叔,这可不是你一贯作风啊”我诧异道。王叔的脸逼得通红,最后硬着头皮说:“七斤半!”我把瓜放到电子秤上一验,“啊!”大跌眼镜,整整相差一斤!“哦!”众人一哄而散。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方法;四步进阶
记叙文是初中生写作训练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写作是初中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之一。记叙文写作贴近生活、素材丰富,但是记叙文写作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如果把初中三年视为三个不同的写作训练阶段,从布局谋篇的角度看,这三个阶段的记叙文写作中都分别存在着一些的通病:七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不懂得选取作文的角度,以致千人一面,内容松散,详略不当。八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其问题主要是平铺直叙,表达方式单一,不懂得利用人物细节的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渲染烘托,缺乏“动情点”和感染力,难以拨动读者的心弦。九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主要问题是立意平淡,思想缺乏深度和高度却喜欢“就事论事”、“指点江山”,无法让读者产生读后有所回味的感觉。
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导致作文时随意性大。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写作方法的指导。
写作方法包罗万象,关键是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有阶段性,即要循序渐进地、有层次地进行指导,而不能忽略学生的学情、教材的编排和写作的规律,不能泛泛指导。这样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作文不断升格。
我们应该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就可实现记叙文写作的四步进阶。
七年级的学生作文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选材单一,雷同现象多发。如对《珍藏》这样一道半命题作文,全班大部分学生的题目不是“珍藏母爱(父爱)”,就是“珍藏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写作视角单一,思维不开阔,不懂得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生活。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训练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引领学生获得对生活、事物较全面的认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源头活水,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主题、挖掘素材,运用全方位的视角去审视一个叙事主题,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鲜活的写作素材,学会探寻写作之源。让人物形象鲜明,让小事“出彩”。
1、巧选角度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写人,学生往往只懂得直接通过写人物的言行举动来展现,但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人,除了写人物的言行举动之外,还可以通过写人物最突出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如背影、手、头发、眼神、微笑、印痕等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身边之物——衣服鞋帽、包、手表、手机等来表现。
经过点拨,有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妈妈左手的大拇指很是扁平难看,从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妈妈的手因大风刮动家门的同时,把妈妈的拇指也夹伤了,但妈妈依然像往常一样,如约地在周三的晚上做了汤送到学校来看望我,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只是爸爸一个人来的。周五回到家,发现妈妈的拇指用创口贴包扎着,还在给我做晚饭。询问后才得知她的手受了伤,但却不告诉我,是想让我在学校安心。而我从这件事里终于领会到母亲无言的爱。
2、绘制思维导图,选择最佳写作角度。
二、详略得当选取材料
1、从文本中找规律,从优秀的范文中学招式。
再者,就是利用学生的优秀范文作为学习的例子,让同学们赏析、点评。这些来自身边同学的范文,更具有亲近感、真实感,也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超越的欲望。能起到不错的指导效果。
2、拟写作文提纲,确定写作的中心和主次。
学生写作文通常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写作前没有明确的思路,想到什么写什么,其结果就是作文中常常出现层次混乱、详略失当的现象。鉴于此,可以指导学生从七年级起就拟写作文提纲。
三、细腻描写渲染烘托
为了让描写生动形象,许多老师都会对学生进行描写方法的指导,但往往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描写的片段训练时,学生都写得不错,效果明显,但一旦进行全篇习作的训练时,学生就把所教的方法都忘了,并不懂得实际的应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修改,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方法包括:先由老师读范文、老师评点,然后同一作文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评改,指出对方需要修改的错处,然后学生再各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四、议论抒情提升立意
1、经典阅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立意能力。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由读故事性、虚构性作品转而读反映社会、人生的写实性作品,如《林清玄散文集》、《刘墉精品书坊——花季卷》等作品;由消遣性、娱乐性作品转而读知识性、哲理性的作品,如于丹的《感悟》、《于丹趣品人生》、《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周国平人文演讲录》等作品;由一般性作品转而读经典名著。
2、针对性阅读积累快速深化学生习作立意。
这样的开头或结尾往往能立竿见影地使立意达到深入一层的效果。一位学生在《咀嚼幸福的味道》一文的结尾写道:“生活本就不是一场悲剧,它亦喜亦悲,就如同黑加仑子一样,即使是再酸涩的果实,也有属于自身的糖分,就如同我们的生活一般,再苦的日子,我们也能从中咀嚼出许多美好,当我们细嚼慢咽后,便能惊喜地说道:‘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1]马苏云,浅议语文作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2]刘胜利,作文本不难,师者善导之,[J],华章,2010.13
[3]王标,初中语文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
[4]《创造性思维在作文训练中的运用》(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张国生,作文需要文外功,[J],语文教学通讯,2007.7-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