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乔礼12月11日报道:走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的校园里,漫步经过一栋栋老建筑,时常仿佛感觉时光轮转回到上个世纪。在这个校园里诞生过无数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科学家,毕业于交大机械工程学院的钱学森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的生动故事中,都能看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求学点滴。
图书馆每天必去什么科目的书都看
钱学森对自己当年在图书馆里面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有一段细致的回忆:“1929年我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上海交大图书馆在校门右侧红楼,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是读报,二是看书。当时学校订了许多报纸,有国民党办的,也有进步人士办的。对图书,特别是科技书,那真是如饥似渴,什么科目的书都看。”
从每天必去的图书馆中,钱学森不仅巩固课堂专业知识,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跳出原来的专业局限,开始转入自己感兴趣的航空专业知识的殿堂。钱学森自己也曾经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图书馆和资料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
这里开启了钱学森航天之路的起点
1931年,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开设“航空工程”课程(AeronauticalEngineering)。受航空热潮的影响,钱学森对航空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四年级两学期里选修了“航空工程“课程,3个学分,每周授课3小时,使用的都是英文版教材。
据了解,钱学森对这门课程学得很认真,成绩优异,第一学期得了89分,第二学期得了91分,学期平均成绩90分,名列选修该课程的14人之首。20多年后,1956年2月27日,钱学森在北京航空学院作报告时,对于当年选修航空工程课仍然记忆犹新:“在我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只有在机械工程系里有一门航空工程课,记得那班中不过十多个学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