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市场背景和需求1.1音乐市场的发展状况
自2015年以来,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网络娱乐类应用稳步发展,优质IP拉动娱乐应用快速增长。
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移动网民规模的增加、流量资费的下调等因素共同推动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向各个年龄段用户渗透。
在所有互联网应用中,在线音乐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和网络视频的第五大互联网应用,是网民日常使用的重要应用类型。
目前在线音乐市场,虽然部分用户已经为音乐付费,且用户的付费习惯也在逐渐养成中,但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线音乐企业需要从音乐付费以外的多种渠道来获取收益。
音乐作为一种伴随性的消费行为,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场景下对音乐的消费不同,音乐只有融入到场景中为人服务,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另外,O2O演出、衍生商品售卖等虽然目前在市场中占比较小,但未来也有较大成长空间。
泛音乐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音乐行业将摆脱传统的单一盈利模式,内生增长和向外拓展将使得我国音乐行业进入多点开花的局面。
1.2中国音乐市场发展趋势
人均GDP的稳步上升,为音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传媒文化娱乐作为人的精神需求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
趋势一:音乐消费需求企稳
在多种文化娱乐消费方式中,影院观影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
但付费在线听歌以及前往现场观看各类音乐演出,已经成为被更多人接受的生活方式,这与数字音乐流媒体的繁盛、内地音乐现场演出的普及和更多新音乐形态的引入不无关系。
趋势二:互联网音乐消费习惯形成
各音乐平台积极的拓展曲库以及开展流量包业务,为用户带来更好体验;以数字专辑为代表的新消费模式开始普及;在线直播等新兴网络娱乐形态出现,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
这一切,极大推动了互联网音乐消费的发展。
趋势三:90后更愿意为音乐花钱
未来的五年内,90后将成为音乐消费的主力,他们对于音乐消费的态度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我们从报告中欣喜的看到,相比其他世代的人群,90后(含95后)对于音乐消费的反馈最“积极”。数字专辑和数字单曲付费的普及率在90后(含95后)最高,他们的整体付费意愿也最为强烈。
其中,音乐成为90后兴趣爱好之首,也说明了以音乐为带动的泛娱乐产业有着强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潜力。
1.3中国在线音乐APP排行
酷我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月度独立设备数是前两者的一半,但是凭借市场细分和精准推荐,在数字音乐APP整体市场仍表现亮眼,是第二梯队;
而虾米音乐和咪咕音乐处于第三梯队。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的音乐市场将会是多核心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2用户模型分析2.1用户群体
从性别来看,同样的规律是,男性用户占比较多,而女性用户占比较少。
年龄段分布也是20-50岁之间的大学研究生族群和工作党的用户群体;
2.2使用场景
03产品概况3.1产品定位
它为用户提供海量高品质音乐在线试听、正版音乐下载、高清MV观看与下载、智能推荐、音乐资讯等众多强大功能。
3.2APP框架结构
其中一类就是在APP里边独立为页面的,我称其为“页面模块”,包括【音乐馆模块】、【推荐模块】、【发现模块】、【我的模块】;
另一类就是嵌套在APP内部的独立的模块,包括【搜索模块】、【听歌识曲模块】、【播放模块】、【个人账户模块】、【其他模块】。
3.3UI界面模块
(1)启动界面(局部)和主题风格
采用简约风格,黄色绿色配合的APP图标,外加名称和slogan“让生活充满音乐”。
用户可以自行到【主题中心】选择自己喜欢的主体风格,包含免费主题和付费主题等多种模式。
(2)音乐馆页面
(3)推荐页面
(4)发现页面
(5)我的页面
(6)搜索模块
(7)听歌识曲模块
(8)播放模块
(9)个人账户模块
(10)其他模块
3.4总结
整个APP框架相比于之前的版本,结构布置更加合理,根据不同的功能类别,分开有不同的模块,并通过页面排布和嵌套的方式陈列开来,【音乐馆】【推荐】【发现】【我的】属于不同的大的模块,用户若进入其中一个模块,则几乎用不到另外的模块。
而搜索(包括听歌识曲)功能在上述四个板块都可以用到,所以搜索框一直存在于顶部。
另外一个播放模块,它的特点是不管用户在哪个页面,下方始终悬停着“正在播放”的小播放器,左右滑动即可切歌,降低了用户的切换成本,不至于产生不耐烦情绪,歌曲播放界面设置了常用功能的入口,充分考虑了深度用户的需求。
最终的个人账户板块和更多设置模块则基本上就属于【我的】模块大类的分支,嵌套在里边,即不占用页面空间,由将自定义操作都集合在一起,更加符合用户的思维习惯。
04功能结构和功能优化4.1基础服务性功能
基础功能有歌曲音乐的搜索、播放,歌手专辑、歌曲MV观看,电台、无损音乐收听、数字专辑购买。
另外还在不断的运营和迭代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更加符合用户需求和方便用户使用的一些服务性功能,比如搜索与识别功能、发现音乐和推荐功能、社区功能、音乐管理功能、通用设置功能:
(1)搜索与识别功能
用户通过在主界面顶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或者用语音说出关键词进行搜索。
另外如果用户在其他APP平台或者户外任何场景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还可以进入听歌识曲功能,通过旋律分析获得歌曲,除了这个,用户还可以通过扫一扫功能来识别二维码和专辑图像来获得目标歌曲。
(2)发现音乐和推荐功能
用户可以在【音乐馆】和【推荐】模块通过选择分类歌单、查看排行榜的方式发现音乐专辑,也可以从系统的推荐中欣赏音乐,如每日个性推荐、个性电台等。
(3)社区功能
(4)歌曲管理功能
用户可以在【我的】模块进入个人账户专区,进行账户信息维护,会员购买、活动积分兑换等功能操作。
另外还可以进入“喜欢”、“下载”、“最近播放”等列表,播放或批量删除歌曲,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听歌风格和喜好来自由创建并管理歌单;
另外还可以直接从音乐馆或者推荐中收藏喜欢的类型的歌单。
(5)通用设置功能
通用设置功能内置在【我的】模块的右上角位置,用户可以进行主题装扮、流量服务、定时关闭、存储设置等个性化功能设置。
4.2特色功能
(1)哼歌识曲
此音乐识别系统适用于用户记得零碎的旋律或歌词的情况,并且在搜索页面输入内容时会引导用户进入哼歌识曲页面。
(2)弹幕和歌词海报
操作简单,功能间的转换通过点击或滑动就能实现,用户无需进行太复杂的操作便能制作出视觉感强的海报。
(3)SUPERSOUND音效和DTS音效
SUPERSOUND音效预设34种环境音效,适配百款耳机,为用户量身定做收听音质。同时也预设多种明星音效,以满足用户聆听自己喜欢的明星的音色格调。
随着不同歌曲风格的音乐播放,用户可以选择适配不同的音效,来达到不同的音色效果。音效调整的入口浅,从播放界面即可直接进入,方便用户操作。
最强大的一点是,拥有均衡器功能,用户可以自行尝试调试不同音质效果,也可以让用户感受到作为调音师的满足感。
另外DTS是全球顶尖音效处理公司DTS为尊贵绿钻用户量身定做,针对不同耳机特点,结合其特有的数码环绕处理技术,调试并还原更加真实细腻的音效。
4.3内部功能优化
(1)听歌识曲和扫一扫识别功能优化调整
①功能体验
其中听歌识曲和哼唱识曲功能页面又可以在搜索功能中进入,所谓嵌套在其中,方便用户切换使用。然而扫一扫功能却是以外的布置在【其他】模块里边,这让用户很难找。
扫一扫模式包含二维码识别、专辑和海报识别及AR识别,这些虽然不是高频需求,但是如今用户在各种场景下都可能会捕捉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②功能优化
“听歌识曲”、“哼唱识曲”和“扫一扫”同属于识别功能,考虑到使用的便捷性,有必要将这三者放在一起,用户使用起来就方便许多。以下是笔者的UI更改的效果:
(2)播放模块功能优化
歌曲播放功能是产品的核心也是基础功能,听歌是产品用户的刚性需求。用户在使用播放功能时可以分为听、看、写三个使用场景。
1)小播放器悬浮框UI优化
但很让人不舒服的是,小播放器的悬浮框,左侧旋转的圆形专辑图片上部超出悬浮框白色区域界面,略显突兀,又使得页面显示产生残缺的错觉,这一点不太符合人们喜欢整齐、洁净的潜在意识。
比较合适的设计方式是将旋转的专辑图片收在播放条框之内,或者圆形专辑图片外围补齐白色边框,笔者做出的一些优化调整(收在条框之内)如下所示:
2)播放页面切换效果及部分功能按钮布局优化
右上角已经是“更多设置”,然而页面内点击,又出现更多设置弹窗,这样又多此一举了,且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体验一:
另外,页面是通过手指左右滑动切换的,这种切换方式对比直接点击,增加了人体动作成本,而且左右滑动很容易让人错误地联想成歌曲的上/下一曲切换,不太符合操作习惯。
体验二:
根据用户使用APP的习惯,设置弹窗是从下部弹出,那么更多设置的入口设定在顶部会给人一种反差。
根据上述体验的结果,笔者在此将三个滑动切换页面缩减为两个点击切换页面,将左页的详细信息页面收入一个“人像”按钮之中,并将此人像按钮放置于剩下的主页面内。
K歌在该APP内部是低频需求,所以直接去掉K歌功能,另外“详细信息”、“添加喜欢”和“下载”按钮两个页面都保留。并将播放控制条放置到底部,笔者优化后的效果如下图。
(3)发现模块社区功能排布优化
然而,上述这些本应该放置于【发现】模块首位的独立内容板块,却是散落排布,淹没在信息流中,其中开通音乐号、好友情报站、我的点赞等能够提高用户粘性的功能都没有显现出来。
(4)跑步电台功能调整
跑步电台是音乐电台的一个垂直分类、场景,往往隐藏在电台分类当中。
另一类是“音乐电台”,这就是音乐平台主要的电台集群,包含有心情、场景、语言、曲风、流行、等多种生活场景电台,有很多风格和场景类型供用户选择。
在众多电台频道中,跑步电台可以算是使用次数比较高的一个电台分类,随着大众逐渐喜欢于户外跑步来健身,用户跑步听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音乐平台逐渐完善跑步电台的功能,除了提供有跑步节奏的音乐曲目和电台歌单,还增加了计步功能,在满足了用户根据步频发现合适的跑步音乐的需求的同时,也有效的解决了用户在音乐软件和其他计步APP之间的来回切换,造成APP退出后台从而中断计步的情况。
笔者觉得这一点还不够直接,应该直接设定在【我的】页面之内,更能拉近功能与用户的距离。
根据上述体验,笔者在此做出一些优化,将“跑步电台”放在一级页面【我的】模块,用户进入个人页面就能发现,比起原来设定少一步进入层级,方便用户在跑步时打开,也能很好地加大音乐电台与跑步健身的关联性,产生一定的用户粘性。
具体优化后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05运营与推广分析
面对广大的音乐市场和逐渐冒出的音乐类平台差异化运营的竞争,音乐团队不断强化自身曲库优势的同时又不断优化客户端使用体验,以坚守壁垒和开拓市场。
06总结
这一版本的感觉是:大方、简洁、干净。视觉上秉承了简洁和轻薄的扁平化设计,白色的默认主题颜色,大方自然,不显压抑厚重和累赘感。功能的布局上,比之前几个版本更加自然化,板块划分明确、功能结构清晰,更加符合人们使用的思维习惯。
它在后续迭代开发上也有较大的潜力,尤其是曲库通过科学的算法实现更加贴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推荐,以及建立于社交关系链的互动社区。
最后
笔者目前是大三学生,本文是笔者初次学习分析一款APP产品并输出产品分析报告,有诸多体会和分析不合理之处,希望多多给予指点和鼓励。
作者:ZHZHZHUANG;公众号:ZHSH嘻哈雨(ID:ZHSHstudio)
本文由@ZHZHZHUANG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