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织的网,破了 贵,不是知网唯一的“罪”“天下苦知网久矣”,现在连中科院也用不起了。近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称,从4月20日起停用CN... 

“天下苦知网久矣”,现在连中科院也用不起了。

近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称,从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该通告表示:“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级别,该数据库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消息很快被媒体证实,被问及是否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时,受访的负责人表示“至少今年没有这个计划”。

随后知网方面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称将继续提供正常服务,“直到2022年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言下之意即是否订购仍有回旋空间,具体价格和数据库内容取决于今年的协议。

知网贵,早已是共识。据红星新闻统计,目前至少有6所高校抱怨过知网价格高昂、涨价频繁。但对于高校师生们来说,知网不但是学术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还是论文查重的权威,有不满也无可奈何。

就在中科院退订风波刚刚平息时,知网的查重服务又被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日前已在杭州中院立案。

做着“取之高校,售于高校”两头买卖的知网,经过20多年积累,已经达成“高校市场占有率100%”,收录95%以上的正版中文学术资源,早在2017年其机构用户就超过了20万家,论文全文下载量达到了一年20亿次。除了“前博士后”翟天临,没人能在中文学术江湖里绕开它的触手。

知网把学术论文做成了一门暴利生意。

始终能保持高利润率的原因之一,是每年涨价,涨幅在10%上下,具体数额由各学校与知网谈判,但校方通常不太有议价权,知网也不会给出明确的定价规则,理由只是“收纳的文献资源越来越多了,价格自然上浮”。

持续涨价是各大院校难以承受的心头刺,也往往是诱发矛盾的导火索。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曾发布公告称“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非常艰难”,并指出2010年到2016年知网价格总涨幅达132.86%,年均涨幅为18.98%。同年北京大学也因为同样的理由发出过暂停续订的公告。

不过这些抗议,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山东、云南、湖北、安徽、河北等地多所高校都出现过停用知网又再次重启的情况。比如武汉理工大学就在发出公告一个多月后恢复了对知网的订购,安徽某高校图书馆负责人曾在采访中说:“为了恢复知网,我们把学校其他小型数据库砍掉了不少,才凑齐了购买知网的经费。”

“口气越来越硬。”这是前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对知网的感受,他曾在北大抵制涨价时私下“请他们坚持”,还在2021年12月和广东省几十家高校图书馆一起和知网谈判,当时知网的条件是涨12%,“一分钱都不降”,“大家说好歹降个0.1%,也不行。那么多人也谈不过,没什么办法,大家都僵着。”

去年7月,知网诞生了首篇被引量超过10000万次的论文《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该文共7页,目前下载量已达98055次,如按0.5元/页的计费方式,仅此一篇就能产生超过34万元的收入。

知网的底气来自它所提供的各类文献数据库,其中《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较为常用,但为数据库提供论文的作者们,几乎得不到什么报酬。

知网有稿酬,只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按照挂在网站首页的“学位论文领取稿酬通告”,从2008年开始执行的稿酬标准是博士学位论文可获得面值400元的通用阅读卡和100元现金,硕士论文是300元阅读卡和60元现金。

曾有知网人士向《南方周末》透露:知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数据库,剩余三分之一里很大一部分靠“查重费”。“查重”也是知网的重要业务支柱,影响着全国高校学生能否顺利毕业。

在淘宝上,“知网查重”的费用是Paper、大雅等其他查重系统费用的10倍左右,查一篇论文的价格多为两三百元。这些零散的查重服务是如何流到市场上的并无统一说法,一些淘宝卖家也不知道自己的“上线”是谁,只是遵循“一手交钱,一手拿报告”的经营法则。知网曾辟谣称,系统只对机构开放,如高校、出版机构、科研机构等。查重系统和数据库一样,主要是机构用户在为知网买单。

困扰学生们的则是查重规则,高校间素有传言说“13个字符相同即判定重复”,这并非知网公布,但查重并不智能的争议存在已久,诸如直接引语、著作原文等都会被判为重复,每年都有数百万毕业生为了“降重”绞尽脑汁。

CD光盘,是知网的前身。90年代,CD的出现为图书馆资料提供了新的存储介质,创始人王明亮提出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简称CAJ-CD)项目的经营方案,该项目在1995年正式立项,1996年12月以电子书号的方式正式出版,据《CAJ-CD导报》记载,创刊时就已有1000多种学术期刊加入。

1998年世界银行在《1998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简称NKI)概念,王明亮提议建设“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即CNKI),这一计划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与重视,1999年CNKI工程被列入“火炬计划”,科技部等五部委将其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同年CNKI开通“中国期刊网”,2002年上线《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按知网的宣传资料描述,该数据库的建立同样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与机构的协作。2003年“中国期刊网”改名为“中国知网”。

后来虽有一系列股权变动,知网的运营主体自始至终都是市场化的第三方企业,但与此同时,知网却深度介入了国内学术期刊的评定。学术期刊的地位高低取决于“影响因子”,构成影响因子的核心指标是“被引率”。作为最大的学术资料库,只有知网能提供完整的被引率、下载量等重要数据,它每年也会据此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供各期刊参考。

除了期刊,在高校工作的学者们所面临的考核、评优等,同样依托于论文的“影响因子”,而既有收录、传播作用,又能给论文影响力提供数据依据的,还是知网。尽管知网不直接参与学术评定,但任何学术评定也离不开它。

也就是说,当一个庞大如知网的资料系统形成后,它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再仅是学术传播平台,而是会影响期刊、学者们的命运。在掌握最大传播声量的情况下,知网也同时拥有了一份无形的权力。

就在中科院宣布暂停知网使用权时,赵德馨教授再次发声:“再次上架的事从来没跟我沟通过,这么久了,也没看到知网有什么实质行动,我估计催他们也没什么用。”

学术资源库的“垄断”与“反抗”,并不是中国特色。

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手握《细胞》《柳叶刀》等顶级期刊,每年发表25万篇论文,这家公司从19世纪80年代起就在做学术出版生意,互联网普及后也顺理成章地打造了自己的学术资源库,ScienceDirect每年下载量高达10亿多篇,数量列所有资源库第一,Scopus则涵盖了由5000多家出版商出版发行的21000多种出版物。

爱思唯尔的LOGO是一位老人站在大树边摘取果实,老人象征广大学者,大树象征人类的已有知识,美好的寓意背后,在学术界“两头通吃”的商业模式却正是由它开创的。

《卫报》将其模式特征总结为“研究者供稿,却要花钱看论文”、“科研经费没有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却提高了出版商的利润率”、“订阅费用压得预算喘不过气,高校却不敢不买”,并评价称“纵观人类历史,都很难找到像学术出版一样匪夷所思的行业”。

2021年3月,爱思唯尔妥协了,与加州大学重新签订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放获取协议”,加州大学在其旗下2500多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会向读者免费开放。事实上,2020年时加州大学已经与另一家权威出版集团《自然》达成了OA协议,在OA模式下,作为中介的出版商们就只靠作者们交的“版面费”来获利,不再向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牟取暴利,也就在根源上杜绝了“看不起论文”的问题。当时加州大学的谈判主席表示:“这些王牌期刊是OA最难攻克的难题,这是全世界在这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现阶段,离全面普及OA模式显然还有一定距离,除了部分机构在艰难推动,还有一些打算绕过现存体系的“盗火者”们。

社交网站Reddit的联合创人亚伦·斯沃茨抗拒任何形式的互联网私有化,提倡所有网络信息都应该公平、开放,他在2008年就写过一篇《开放获取游击队宣言》,并在2011年入侵了麻省理工大学储存学术期刊的在线系统JSTOR,被判35年监禁和100万美元罚款。斯沃茨没有服刑,而是在2013年选择了自杀。

为此她和以爱思唯尔为首的巨头们打了多年游击战,换域名、被起诉都是家常便饭。去年Sci-Hub迎来创立十周年,她表示自己的盗版数据库里已经有了8800万篇免费论文。

“知识的获取不应遭遇任何障碍。”这是亚历山德拉的理念,本该也是所有学术资源平台的理念。

THE END
1.“一句话,让学校花了近十万元!”读者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光速拿下” 价值99800元的《文明交流互鉴丛书》 不仅如此 据了解 武汉大学图书馆在短短一年内 已通过荐购渠道 累计为同学们采购价值 近百万元的书籍 武汉大学图书馆“珞珈荐书”平台 于2023年11月2日正式上线运行 受到了师生读者的广泛关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A317IN05509IQZ.html
2.“一句话,让学校花了近十万元!”图书馆新浪财经学校图书馆“光速拿下” 价值99800元的《文明交流互鉴丛书》 不仅如此 据了解 武汉大学图书馆在短短一年内 已通过荐购渠道 累计为同学们采购价值 近百万元的书籍 武汉大学图书馆“珞珈荐书”平台 于2023年11月2日正式上线运行 受到了师生读者的广泛关注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12-13/doc-inczhxxx5955373.shtml
3.知网大涨价多所高校停用北大:正全力续订谈判但在1月22日,武汉理工大学又重新订购并恢复开通中国知网数据。 此外,河北石家庄市某高校图书馆在4年前也停用过两年知网,该校图书馆李馆长表示,知网每年都在以10%的涨幅向学校报价,且所报价格均是“死数”,没有一点谈判的余地。 “维普和万方的数据库价格都只是知网的零头,学校购买十年维普数据库使用权的费用还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3919
4.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将“图书馆”扩展成“高校图书馆”后,可以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将“图书馆”扩展成“高校图书馆”后,可以增加检索结果。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https://www.shuashuati.com/ti/3e9001dd26ef42889d477b8ddabf1032.html?fm=bdbds8c27bd717404f3f9a92f27d4e4bb3206
5.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20年“中国知网”单一来源采购公示1、数字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的重要保证。中国知网数据库是我校主要使用的数据库,平台整合效应较好,资源利用率较高。 2、我校自购中国知网数据库系统至今,师生使用效果良好,为保证数据库资源内容的连续性及一致性,且只能从唯一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处获得,故申请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https://www.lvtc.edu.cn/2020/0617/c62a37120/page.psp
6.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构建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培养过程中涉及的课程学习、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送审等关键环节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为高校教务处管理人员和全校师生打造了系列信息化管理工具 课程学习全过程综合培养平台 全流程管理 | 作业检测 | 学习档案 知网论文送审平台 灵活抽取 | 智能分配 | 海量专家 实习实践管理服务平台 多端协https://check.cnki.net/
7.“一句话,让学校花了近十万元!”学校图书馆“光速拿下” 价值99800元的《文明交流互鉴丛书》 不仅如此 据了解 武汉大学图书馆在短短一年内 已通过荐购渠道 累计为同学们采购价值 近百万元的书籍 武汉大学图书馆“珞珈荐书”平台 于2023年11月2日正式上线运行 受到了师生读者的广泛关注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QxNjQzMA==&mid=2768945031&idx=1&sn=c5b22b47ac215e31565e5eabe4125f06&chksm=be847fc9fb3dd88433a4bef6ec9c0a347d4d81f828d7e2502e08d0f8c79f7349a0da8e31cfe0&scene=27
8.高校图书馆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5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校图书馆工作总结 1 20xx年,在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领导的全面支持、关心下,图书馆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围绕优化服务、拓展图书馆教育和信息的功能,从读者服务、业务管理、读书活动、提高人员素质入手,通过一年扎扎实实的努力,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633100.html
9.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精选十篇)民办高校引进的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库较少,而且基本引进的都是那几个数据库。 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超星数字图书馆,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购买缺乏多样性,这必将引起图书馆无法满足部分读者的要求。 是数字资源的建设出现一些困境。 2、自建特色数据库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10oxp0.html
10.馆藏文献优先数字化的策略思考11篇(全文)地方高校信息服务中心的图书馆, 目前正处于馆藏文献数字化建设中, 图书馆管理者往往关心的是读者借还服务和书刊的拥有量统计, 对于MARC数据信息的服务不重视, 这种状况会造成在咨询与查新等信息服务过程中,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严重缺失。由于现阶段地方高校图书馆比较注重电子资源与网络资源的查询与搜集, 再加上简单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gdy4y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