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实践探究
1引言
2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因此教学时一是需要将多种不同的理论融会贯通,二是需要将实践与理论予以有效地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信息技术课在理论实践结合方面始终是薄弱之处,很多学生都感觉学以致用的难度较高。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2.1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2.2缺乏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
2.3教学手法有待改进
物流管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涉及到多学科和多种类型的技术,比如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也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及操作方法,需要在学习和应用中融会贯通。然而,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基础,辅以少量的计算机教学。整个过程缺乏互动性及实践性,很多教学内容也只是流于形式。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实践应用中也缺乏专业操作人员的指导,因而对于自己完全陌生的理论和技术也难以形成概念并熟练掌握,从而在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实际应用中的技巧时较为困难。评估学生时也仅仅依靠书面考试的方式,这也使学生无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实验教室中。要想真正实现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不仅应注重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实验和互动操作,这是真正有效完成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3信息化时代下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
3.1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
3.2利用多维动态教学法,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
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的特征就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起来。此外,由于信息技术一直以来处于飞速发展的趋势,更新换代极快,因此在教学时所选用的教学资料、素材及软件版本等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不落后于时代和行业发展。多维动态教学法的实现方法就是通过采取小组讨论及实践-软硬件模拟-企业现场实践应用等多种学习模式结合,令学生的知识技能架构与企业需求更加贴合。在进行课程方案设计时,亦可直接选取物流企业的真实应用需求及场景,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能够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与实际高度契合的项目的完成也能够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成就感,并明确进一步学习强化的方向。
3.3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课程考核方式也必须多样化。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考评体系均由两个方面构成,即采取教师打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的评价形式。平时成绩在总成绩评价中占比50%;期末理论测试占比30%,期末实操成绩占比20%。此外,由于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包含一些较为实用的课程。仅凭理论笔试是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进行评定的。因此,有必要进行改变。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对系统操作软件各项功能的掌握;②完成指定任务或者项目的方法及结果;③学生在互动教学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④院系信息技术竞赛中的比赛排名等。评估是判断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评价也必须将理论及实践予以充分地结合,才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准确评估出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卞华.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8).
[2]万海霞.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8).
[3]洪琼,胡田田.“大物流”及“两化”背景下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教改探索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3(09).
[4]章文燕.物流信息管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5).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数学建模思想;教学研究
管理运筹学是现代管理技术发展的重要学科,也是各类学术研究开展的重要技术工具,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以及科技研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们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释放,并且需要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定向的培育和引导。在高校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理论,还应注意掌握好方法,让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管理运筹学教学课程中,注重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为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更好的结合,找出适合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一、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为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有着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该模式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决定作用,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发展方向。管理运筹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经济、管理、社会等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性质。管理运筹学中多采用数理分析的方式,例如概率论、线性代数等办法,结合运筹学思想,通过人才的培养加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知识面,将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培育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2.对于塑造学生现代思维和判断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科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这也给人们思维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人们必须具备现代思维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高等院校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树立现代思维模式,这就使得人们思维必须有系统性、独立性及创造性等特点,管理运筹学在对人的塑造上有着培育学生全面思维能力和开拓学生思维的能力,鉴于管理运筹学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数学逻辑能力、数学建模方式及数理分析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对于学生思维开放性和发散性培育有着积极意义。
二、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管理运筹学教学研究方向探析
三、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管理运筹学的思路分析
1.备课环节要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导入。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
3.教学方式改革要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
【参考文献】
[1]季海波.在运筹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8.
[2]梁海珍.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运筹学教学的思考[J].明日,2018.
[3]白莉红.数学建模融入运筹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摘要: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项目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地勘单位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高低程度。现阶段,对地勘单位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针对地勘单位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成本预算管理、建立成本风险管控机制、规范成本核算制度等核心问题,需要探索出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对策,最终目标是实现地勘单位价值最大化,实现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地勘单位;项目成本;管理;降低成本
一、引言
实现地勘单位对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需要结合多方面的调研信息,结合当前勘查市场情况,再进行科学规划、安排。同时,对地勘单位项目成本高效管理是实现成本利用率最大化、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提高项目运营高效化的基础管理。地勘单位实现项目成本科学化管理,一方面可以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地勘单位项目支出,提高地勘单位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项目运营风险,前期勘查过程中实现成本全面预算,中期建设,后期项目核算、验收,在各个环节因科学化成本管理而实现地勘单位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化、高效化、低风险化,是实现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地勘单位项目成本管理、控制过程中的问题
(一)地勘单位项目成本全面预算管理未落地
(二)地勘单位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未完善
(三)地勘单位项目成本核算、项目成本风险管控体系未健全
地勘单位未完善项目成本核算、项目成本风险管控体系,将为地勘单位带来严重损失。项目成本核算是将实际消耗和预算结合起来,将项目勘查人员、项目施工单位的货款结清,若地勘单位不能起到很好的衔接、清算作用,将存在很大的员工罢工风险。同时,地勘单位未完善成本核算具体化管理体系,将极大增大地勘单位后期统一核算成本、增加核算工作量,只有简化核算流程、分步完成核算工作才能降低地勘单位项目成本核算风险。未完善项目成本风险管控体系,地勘单位就不能及时掌握地勘单位运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未建立灵活、严谨的应急机制,地勘单位将无法及时处理未来的问题。未建立健全项目成本风险管控机制,地勘单位就不能降低因成本问题而带来的损失,从全局角度出发将阻碍地勘单位达成目标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