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13.233.223.189,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
学报
人民大学
people
学刊
和谐社会
社会结构
中央文献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民
论丛
字体:大中小
一著作及文献选编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1—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毛泽东文集》(3—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毛泽东文集》(6—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邓小平文选》(一至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0.《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1.《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4.本书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解析》,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1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6.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6、2008年版。
1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2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2.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011年版。
26.青连斌:《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社会建设篇》,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7.陆学艺:《社会建设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28.陆学艺主编:《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探索·发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9.丁元竹:《中国社会建设战略思路与基本对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梁树发主编:《社会与社会建设》,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1.张静、关信平主编:《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2.郑杭生、李强:《社会运行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3.邓伟志:《谈谈社会建设》,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34.孙学玉等:《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5.林毅夫:《论经济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孙中山:《建国方略》,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7.孙本文:《社会学原理》下册,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38.郑杭生主编:《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9.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0.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1.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
43.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4.厉以宁:《经济漫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5.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46.吴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7.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8.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9.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0.杨晓梅:《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1.童星:《创新社会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52.冯惠玲主编:《社会建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53.大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大辞海》(政治学·社会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54.[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5.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6.[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主义的观点:战争即和平》,杨祖群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7.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58.纪宝成、杨瑞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9.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0.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1.吴忠民主编:《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社会矛盾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
6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3.[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等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64.[美]詹姆斯·C.斯科特:《弱者的武器》,郑广怀等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二论文
1.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郑杭生:《社会建设的前沿理论研究——社会建设问题的社会学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樊跃发:《建国初期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省思》,《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
4.何怀远:《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概念和“社会建设理念”》,《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5.贾建芳:《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6.梁树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东岳论丛》2005年第6期。
7.郑杭生、杨敏:《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兼论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时代内容》,《学海》2008年第4期。
8.洪大用:《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2期。
9.李强:《“丁字形”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0.杨晓梅:《论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多元主体中的作用》,《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1.应松年:《社会管理创新引论》,《法学论坛》2010年第6期。
12.向春玲:《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政策》2013年第3期。
13.张永光:《关于社会建设概念体系的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14.卢卫红:《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科学内涵解读》,《东岳论丛》2009年第10期。
15.李强:《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
16.陈辉:《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东岳论丛》2005年第11期。
17.严书翰:《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历程和理论》,《党的文献》2011年第2期。
18.蒋国海:《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新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1期。
19.康伟:《论党的社会建设理论发展的三个维度》,《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0.杨小军:《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基本经验》,《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第7期。
21.青连斌:《社会建设的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6期。
22.刘景泉、张健、伍绍勤:《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实践和基本经验》,《南开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2期。
23.吴忠民:《中国现阶段贫富矛盾问题的特征分析》,《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8期。
2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中的社会建设》,《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25.龚维斌:《当前干群关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9期。
26.郑杭生:《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的几个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4期。
27.杨建华:《马克思、韦伯和卢曼的社会分化研究及启示》,《浙江学刊》2008年第5期。
28.韩狄明、任锴荣:《马克思的阶层理论与伴随现代化的阶层分化》,《前进》2003年第6期。
29.孙立平:《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经济管理文摘》2002年第24期。
30.常兴华、李伟:《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测算结果与调整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31.朱志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软科学》2008年第6期。
32.陈成文、孙中民:《二元还是一元: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国际经验及其启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3.常艳:《城乡一体化的理性定位及其实现路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6期。
34.陆学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分析与实现路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35.厉以宁:《论城乡一体化》,《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11期。
36.杨继瑞:《城乡一体化:推进路径的战略抉择》,《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7.洪大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12期。
38.韦继辉:《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东岳论丛》2005年第11期。
39.王小章:《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重心”》,《浙江学刊》2011年第1期。
40.李高东:《论胡锦涛的社会建设思想》,《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41.蔡清伟:《胡锦涛对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贡献》,《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11期。
42.姚亮、吕东霞、林永强:《现阶段中国的社会矛盾及特征分析》,《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6期。
43.齐卫平、姚晔:《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综述》,《理论学刊》2008年第1期。
44.陆学艺:《目前形势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45.严书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发展及意义》,《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
46.邹农俭:《社会建设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5期。
47.赵志强:《政治文明之于和谐社会的意义及建设途径》,《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第6期。
48.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建研究》2007年第12期。
49.宋新海:《论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难点及其模式选择》,《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5期。
50.洪大用:《中国社会建设三十年:成就与问题》,《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8期。
51.卢卫红:《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8期。
52.韩跃民、张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现状述评》,《宁夏党校学报》2011年第6期。
53.马静玉:《高度重视我国人均GDP1000—3000美元阶段的矛盾和问题》,《山东经济》2005年第3期。
54.金伟:《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性质、特点与调处思路》,《江汉论坛》2011年第10期。
55.王启富:《转型期社会矛盾:特点、性质及化解之道》,《三江论坛》2010年第9期。
56.金振吉:《转型期社会矛盾及其化解》,《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3期。
57.赖廷谦、龚秀勇:《收入差距合理性问题探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6期。
58.栗守廉:《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及几点思考》,《北方论丛》2003年第6期。
59.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刍议》,《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0.黄东华、任中平:《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黑河学刊》2007年第3期。
61.郝文斌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与工农联盟问题》,《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62.王一强:《浅析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改革思路》,《经济视角》2011年第6期。
63.沈卫平:《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着力点》,《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64.江野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历程、成效、问题与目标取向》,《价格月刊》2013年第2期。
65.韩跃民、张哲:《论社会结构视阈下社会建设的推进》,《长白学刊》2012年第1期。
66.王春福:《社会权利与社会性公共产品的均等供给》,《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三报纸及网络资料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日报》2005年2月26日第1版。
2.向春玲:《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光明日报》2005年4月13日第8版。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第4版。
4.潘跃:《让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人民日报》2012年2月1日第15版。
5.朱有志、胡跃福:《和谐社会需要大批社会工作人才》,《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0日第9版。
6.茹英杰:《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1月21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