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因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回应来了!
近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该邮件指责知网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目前中国知网已暂停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
4月17日,中科院图书馆处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向红星新闻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自2022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以后会用万方和维普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至于何时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该老师表示,目前并不确定,“至少今年应该没有这个计划了”。
邮件提到,自2008年以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承担全额订购费用,在全院范围内开通使用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级别,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2022年,双方就费用、订购模式展开积极讨论,但在多轮艰苦谈判后,知网依然坚持接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其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
红星新闻注意到,随后(4月15日)中科院图书馆面向全所用户发布了一则《关于即将停用CNKI中国知网的通知》,证实了中科院将不再续订CNKI中国知网。通知同样称,200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院文献购置经费全额订购、为全院研究所开通了CNKI(中国知网)的使用访问。近期,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同方知网就2022年全院续订CNKI方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CNKI数据库的全院访问将在4月21日停止。”
官网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端于1950年4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图书管理处,1951年2月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1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4月17日,中科院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向红星新闻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自2022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至于未来是否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该老师介绍,“现在不好说,至少今年应该是没有这个计划了。”
一名中科院学生也表示,学校图书馆早在4月初就发布了停订知网的调查问卷,向学生征集意见。“4月13日下午,我们所就发布了邮件通知,称4月中下旬起停用。”
“知网停止服务后,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上述老师介绍称,目前中科院研究所已开通万方数据库(增强版)、维普数据库,对CNKI数据库形成替代保障。“以后可以用万方和维普替代,应该80%的文献都能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
红星新闻注意到,4月14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官网就发布了一则试用开通2022年万方数据库的通知,称已开通了万方数据库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权限,即日起至2022年4月30日。万方数据库面向全院124家研究所,开通资源内容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增强版)、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增强版)、中文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
一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告诉红星新闻,近日已收到该所下发的停用通知,该研究所提供的通知也显示,因中科院图书馆系统无法与中国知网就2022年全院订购方案达成一致,心理所将从4月20日开始无法从知网下载论文全文。“受较大影响的是知网独家刊1330种,他们将无法通过知网获取全文,在其他平台上获取的可能性也不大。”
以心理研究所为例,停订知网后,该所建议在校学生和老师尝试用万方、超星和维普三项数据库替代。对于知网独家期刊,该所建议通过期刊官网直接下载、超星百链进行文献传递、中科院传递系统等其他方式获取。“虽然不能一站式搜索,麻烦了一些,但是部分资源还是可以找到。”上述心理研究所研究生说。
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49年11月,是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是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院共拥有11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等,正式职工6.9万余人,在学研究生7.9万余人。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知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天眼查显示,中国知网项目所属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同方知网”),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由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100%持股。
同方股份财报显示,同方知网主要从事互联网出版与服务业务,已形成“中国知网”(CNKI)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一系列产品。仅2020年一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毛利率高达53.93%;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毛利率达51.30%。
红星新闻注意到,近年来,中国知网多次因频繁涨价遭高校抵制,从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
例如,2012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布公告称,因“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至今无法达成使用协议,从2013年1月1日起该库平台(包括期刊、报纸、会议和学位论文)将暂停使用。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称“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受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许多知名的985高校。”
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公告称,因与知网就续订价格及使用方式未达成一致,经研究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暂停访问知网数据库。2021年,集美大学图书馆公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学校对订购方案进行了调整。
谈及重新续订原因,上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表示,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和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已经成为学生和老师写作的刚需,不能不采购”。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晋介绍,“近几年,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知网的频繁涨价采取过抵制行为,然而结果都以向知网妥协而告终。这也从侧面反映知网掌握了极强的定价权,反推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中国知网是指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是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计委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知识信息化建设项目,始建于199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