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看到一部能珍藏硬盘的爱情片了?
绝不想点击删除,很想存一辈子,即使回看,每次总是很感动。
比如大家都看的《甜蜜蜜》《乱世佳人》,或者小众的《水牛城66》……
不瞒你说,表妹这个爱情硬盘,已经很久没添新货了。
昨晚终于等来一部。
看完后,起码两年难遇的失眠……
它应该是近两年最好的爱情电影——
《阿德尔曼夫妇》
Monsieur&MadameAdelman
没错,来自浪漫的法国。
豆瓣评分8.7。
什么概念?
同分数的爱情片,是这一档:《剪刀手爱德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重庆森林》《天使爱美丽》……
不止如此。
仅从爱情片角度对比,Sir觉得它轻松完胜这两年大热的《水形物语》《爱乐之城》(我们那堆票房冠军不提了,拿出来丢人)。
在某种程度上(也许稍微夸张),它所提及的爱情默契,能够媲美伍迪·艾伦《安妮·霍尔》;婚姻真相,能媲美英格玛·伯格曼《婚姻生活》;白头的绝望,能媲美迈克尔·哈内克《爱》。
是的,就这么牛。
《阿德尔曼夫妇》凭什么?
它没有明星名导。主创就是两位基本算新人的演员:
尼古拉斯·贝多斯和多莉亚·蒂利耶。
从今天开始,记住他俩吧。
因为他们不止演员——两人包揽编剧和主演,尼古拉斯还担任导演,这就是他的导演处女作。
它极其小众,但它的故事又让它更像一本爱情巨著。
这不是一刻、一年的爱情。
而是与消逝抗衡下,整整一生的爱情。
片如其名,一对夫妻白头偕老的故事。
全片14个章节,细致地从两人相遇相爱、结婚生子讲到衰老死亡。
这化妆必须满分
它是来给你洗脑的。
告诉你,白头偕老不只意味着幸福、稳定……或乏味。
白头偕老,其实比任何恋情都要动荡和艰辛。
没有哪桩白头偕老的婚姻是(只有)幸福的。
开篇就抛出悬念,预示着两人的婚姻不平凡,有问题。
而且是很大的问题。
回忆倒叙中,第一分钟,垂垂老矣的丈夫维克托去世。
死法很奇怪,是坠崖。
自杀?他杀?也搞不清。
维克托是一名功成名就的作家。
在葬礼上,人们歌颂他的作品,妻子莎拉坐在第一排,没有伤心的神情,反而无聊地剔起牙。
葬礼结束后,年轻的传记作家找到莎拉,希望了解维克托的一生,为他写传。
于是,莎拉带着年轻作家来到书房,点起了一根烟:
来参加葬礼的人都想知道,是不是我杀了维克托。
作家显然被吓到了:不是啊……我不认为你会……
而莎拉打断他:
你错啦
然后她优雅地坐下,抽着烟,开始回忆与维克托的一生。
妻子是否谋杀了丈夫呢?
没法剧透。
但也许更有意思的问题是:
死亡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两人的爱情、婚姻,究竟长什么样?
爱情的长久,往往需要一个智者和一个傻子
莎拉是一个主动的女人,从年轻时就这样。
1971年,在夜总会第一次遇上维克托,她一见钟情,主动搭讪。
莎拉还是一个聪明的女人。
她在巴黎索邦大学读古典艺术博士。
她能与梦想当作家的维克托,自由地谈论卡夫卡、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
她还能欣赏(批评)维克托被拒绝出版的小说。
而且她“效率”很高。
比如第二天,她一起床就把维克托小说审阅一遍,标注哪些地方多余,哪些字句不好。
维克托从没遇到这样“奇怪”的女人。
吓得他一直没有采取行动……当晚没做爱,第二天也没做。
是他不喜欢莎拉吗?
不,他知道莎拉的魅力,喜欢她的聪明、博学。
但他敏感、脆弱,总害怕外表强势的女人。
他和心理医生这么吐槽:
她会阉了我
太天真了……
他遇到的可是莎拉,理解维克托优点、也理解他缺点的莎拉。
于是她采取了一点策略,开始闯入维克托的朋友圈。
(是真的朋友圈)
先和他的朋友好,再和他的哥哥好,想方设法在他面前秀恩爱。
这些画面,都在挑衅说:
你不想要我?可你身边的人都喜欢我哟。
男人嘛总是这德性,主动送来的不要,冷冰冰不理你,他又迷个魂飞魄散。
这次,维克托主动了,他赶走了她身边的男人,义无反顾地坠入爱河。
每一段爱情的开始,总有一个智者,一个傻子。
谁是智者?谁是傻子?
相爱后,总有点摩擦。
维克托和很多法国男人一样,天性风流。即便爱上莎拉,还是戒不掉背地里约炮的坏毛病。
聪明的莎拉当然知道,但她不动声色。
不是她不在意,而是她太在意。她爱维克托,想和他过一辈子。
所以她更不能轻举妄动,她得等。
一天,维克托买了一个贵重首饰送给她,对她说我爱你。看来,维克托对这段关系认真了,而且想继续认真下去——
这就是合适的时机。
莎拉开始谈起维克托的炮友。
注意她的表情:笑着,温柔地,宽容地,甚至是见怪不怪的。
她熟读过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著作,波伏娃曾经说过:
即使内心很愤怒,笑着解决总会更有效。
被宽容的微笑盯着,维克托开始羞愧难当:
天哪,这个爱我的女人这么睿智。
天哪,我的出轨行为在她眼里,是多么孩子气,多么幼稚。
每一段爱情的麻烦中,总有一个智者,一个傻子。
你想做智者?还是傻子?
其实表妹不是贬低谁。
智者和傻子,不是智商的高下区别,而是情商。
在感情的路上,人们总会迷失几次。但当他迷失时,你可以帮他找到出口吗?
反过来呢?
都知道爱情是相互扶持,但扶持是否成功,要看情商。
情商这东西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当你终于找到它,你常常会说的话是:
可惜当年,我太不成熟。
当然在阿德尔曼夫妇这段感情中,扮演智者更多的,是莎拉。
而主宰这段关系的她,才是真正的深藏功与名。
(具体手段表妹可不能剧透,此片反转太厉害,一定要看全片)
只说几个细节,你慢慢品:
维克托的笔名是维克托·阿德尔曼,但阿德尔曼并不是他的姓氏,而是莎拉的。
维克托的成名,是因为写出了第一本传世的代表作,一本描述犹太人的小说,但他不是犹太人,莎拉才是。
婚姻的长久,需要信任,更需要不信任
明白了扶持,那么接下来,本片想跟你聊聊信任。
都说婚姻的前提是信任,但《阿德尔曼夫妇》却偏偏告诉你:
婚姻长久的前提,是“不信任”。
因为每段婚姻,都会面临几次新的风险。
在风险来临时,婚姻就像两人拉着一条弹力带渡河,亲密起来可以无限亲密,但拉开距离也很容易。
他们生了个弱智小孩,虽然嘴上不说,但谁都忧心忡忡;
维克托越来越红,越来越忙,旅行、签售会……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却发现两人很难开启共同话题;
维克托老了,秃顶了,而莎拉却越来越美,维克托找不到灵感,写不出东西,每天脾气很大,于是,两人很久没有性生活……
因为信任,莎拉一直努力想唤回维克托的热情。
因为信任,莎拉一直鼓励着维克托的不自信。
可以说,不管是维克托如何表现差,都没有让她产生过离婚的想法。
直到有一天,维克托又犯傻了。
在莎拉生日,他居然送给她一个壮汉,因为……他自卑。
这次莎拉不能忍了,她脱下外衣,走向壮汉……直到维克托自己撑不住,赶走了壮男,又抱着莎拉,哭着道歉。
终于,莎拉心凉了。
她下决心离婚,并且很快找到了新人。
确实,婚姻长久的前提确实是信任。
但这句话,会误导很多“盲目信任的人”。
信任归信任,但也不该拉到最大值,毫无底线。
20年来,莎拉总想以最大的信任来处理爱情,所以当她处于任何低谷,她都容忍着,等待着,不想轻易放弃。
可越这样,伴侣就越可悲。如果一方怎样都行,那么另一方的他会慢慢混淆,一段婚姻“最积极的相处方式”是什么。
还是拿渡河比喻。
一根绳,两端牵着双方。双方都用力往前,探索着新风景。
如果你时常担忧对方掉队,那样就不能专注地探索前方。只有不断激发对方的好奇,互相提醒对方的错误表现,才可能像亲密战友一样,产生越来越紧的情感联系。
这样,当新风景抵达,更高一档的信任感才会被建立。
反之,如果对方瘫在原地,等你费力地拖着他,甚至救他……这种婚姻迟早玩完。
(至于离婚后维克托如何挽回莎拉,抱歉不能剧透。)
所以说到这,《阿德尔曼夫妇》真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片。
当然它也毫不说教。
它只是用故事,启发你基于人性去反思爱情、婚姻的真相。
而且它值得反复琢磨,因为它好像还藏着一些谜底(肯定不止表妹发现的这么少)。
甚至,关于那个大家都闹不明白的“最俗爱情题”……它居然也给出了答案。
这个问题叫:
真有缘分吗?为什么偏偏是TA?
虽然爱的发生,很像无法解释的化学反应。
但其实只要深入观察每一对情侣,你多少能找到为什么他俩会合适的“证据”。
莎拉和维克托同样是。
肤浅地去看莎拉这个人,会觉得她有点心机婊。
第一次遇到维克托,她看着他睡熟的姿势,就自言自语道:
这个男孩很简单,这正是我需要的
而到了片尾,莎拉又悄悄地点评自己:
但我喜欢秘密
所以,一个简单,一个心机复杂?
不知道,但确实是某种互补。
相处久了,维克托也找出了爱上莎拉的理由:
不仅仅是在写作上她激励我
我总有新的想法
有时是她的有时是我的
这样一个聪明的女人让我清醒
我们都不是完人,都会察觉自己的缺点,也讨厌它。
当我们觉得某人和自己很match,要么,就是TA能帮你弥补(遮掩)缺点,最好在弥补(遮掩)前,TA还会宽容地认可这些缺点。
爱就是一块互相遮掩缺点的拼图。
但拼图的合适,也是短暂的,因为人是会变的。
当人们随着成长,随着外力和环境的变化,让拼图的形状发生改变时,就需要婚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