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伟先生在深圳图书馆作《文献聚藏是图书馆的根本功能使命》的演讲(2023年5月23日)
文献聚藏是图书馆的根本功能使命
王世伟
关键词:文献聚散文献采访图书馆的功能使命
2023年5月23日,笔者在深圳图书馆参加了赖奕武、徐英夫妇收藏并捐赠的20世纪60—70年代文献资料捐赠仪式,由此想到了一个命题:文献聚藏是图书馆的根本功能使命。笔者在数十年的图书馆的亲身经历和理论思考中,对这一命题有了一些感悟。文献聚散是所有图书馆面临的普遍问题,它涉及到图书馆对于文献的“聚”,对文献的“藏”,也涉及对文献的整序和研究,本文仅就文献之“聚”谈点体会。
一、文献聚藏是图书馆存在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文献聚藏是图书馆馆长和馆员的重要职业使命
三、文献聚藏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智慧的专业工作
2000年4月,上海市政府出巨资450万美元使常熟翁氏六世藏书整体转让并入藏了上海图书馆。笔者时任上海图书馆党委副主记并分管历史文献工作,亲身经历了这一文化盛事的全过程,深感文献聚藏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智慧的专业工作。这里面涉及诸多因素。
其次是把握机遇的眼光决断和方法路径。当上海图书馆获悉了翁氏六世藏书欲整体转让的信息后,迅即行动。在翁万戈夫妇2000年2月23日到达北京后,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王鹤鸣、馆长马远良、上海图书馆党委副主记王世伟一行四人于于2月26日飞往北京,并于当晚与翁万戈夫妇见面,嘉德公司的王雁南、陈东升、拓晓堂等一起参加。记得当晚见面期间,我对马远良馆长说:“这是极有价值的事情,上海图书馆如能把握住这次机遇,将存留史册。”当天晚上,上海图书馆与翁先生双方酝酿了整体转让事宜。
左起陈东升、王鹤鸣、马远良、翁万戈夫妇、拓晓堂(后站者)、王雁南、陈燮君、王世伟(2000年2月26日)
与此同时,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汪庆正、陈燮君、王鹤鸣、马远良、王世伟五人于2000年2月28日和3月1日连续两次联名致信上海市领导(古籍部陈先行主任参与了信件的起草工作),提出《关于翁氏世藏古籍善本协调转让给上海图书馆的请示报告》以及补充报告,希望市领导增加专项拨款,指出这是功德无量、史册永载的事情。在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共同争取翁氏世藏古籍的同时,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机构也在争取入藏这些机不可失的珍贵古籍。当时中国国家图书馆进行了文献鉴定的工作流程。听说国家图书馆的古籍版本专家冀淑英(1920—2001)当时曾表示,这些古籍价值不菲,因为她曾对翁氏藏书中的宋本专门进行过研究。
翁氏藏书从北京运抵上海北火车站时留影(2000年4月13日)
翁氏藏书整体转让入藏上海图书馆成为2000年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的文化盛事,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但还时常为人提起,也载入了新编制的上海市方志图书馆事业卷[7]。以上案例也说明了,文献聚藏故事是图书馆存留史册的重要记忆。
四、文献聚藏既需要把握机遇也需要打猎眼光
“香港回归,书林则徐鸦片词,以庆吾民志事之竟成,并和作一首调寄高阳台,此则为自度曲也。
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朴初,时年九十有一。”
于是我凭着图书馆文献聚散的使命感,当场向赵朴老提出能否将此书法作品赠与上海图书馆保存,赵朴老当场答应了,这时在边上的赵朴老秘书有些着急,说此作品尚未公开发表,我即表示上海图书馆仅是收藏,不会在香港回归前发表的。这样,这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书法作品就这样幸运地入藏了上海图书馆。此后获悉,赵朴老的这首自度曲还曾作为中学考试题目,以帮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事件,藉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赵朴初夫妇(左、中)向王世伟(右)展示香港回归的自度曲书法作品
在北京医院门口合影:左起:吴建明、肖斌如、沈芸、王世伟
图书馆文献聚散还需要有“打猎”的文献采访手法。1999年6月,笔者有机会访问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和中国研究所,研究所所长瓦格纳教授(1941—2019)接待了我。瓦格纳教授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在他所在的系所图书馆,有中、德、英、日等各种语种的文献以及全球各种学术观点的著作,有一些是内部资料和传单等,而瓦格纳教授从世界各地“打猎”获取的文献就有不少。在访问中,瓦格纳教授津津乐道地谈起其文献聚藏中在中国大陆的“打猎”收获:这一部油印本的课题报告是从北京“猎”来的,这一批近代报刊则是从你们上海图书馆“猎”来的,那一批有关中国1989年的资料则是从各种渠道“猎”来的。瓦格纳教授把这种珍贵的文献(有不少是灰色文献)的采访称为“打猎”,这对于图书馆的文献聚藏不无启示的价值。
德国海德堡大学瓦格纳教授(照片源自《文汇报》)
正是采用这种“打猎”的采访方法,笔者曾在1996—1999年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朱天俊教授(1930—2013)和王锦贵教授以及图书馆王波研究员的帮助下,与上海图书馆馆长马远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祝均宙、冯金牛、肖斌如同志等先后与周一良先生(1913—2001)、张岱年先生(1909—2004)以及王重民先生(1903—1975)之子王平先生与邓广铭先生(1907—1998)之女邓小楠教授等见面,通过“打猎”的方法,为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聚藏了王重民等十分难得的手稿文献。
左起朱天俊、周一良、王世伟(1996年7月7日)
前排坐者(张岱年),后排左起王锦贵、马远良、邓小楠、王平、王世伟(1999年1月30日)
马远良(左)和王世伟(右)向王重民之子王平(中)颁发捐赠证书(1999年1月30日)
五、文献聚藏是日就月将的慢活细活
六、文献聚藏是图书馆履行其他功能使命的基石
图书馆的文献聚藏为图书馆的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提供了文献基础,也为图书馆进行展览讲座等知识阅读学习、通过文献出版和数据库建设等为读者提供信息搜寻获取和参考咨询提供了基础。中国国家图书馆近年来围绕“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四大专藏”所展开的阅读学习的展览讲座和文献出版的研究著作和主题资料可谓精彩纷呈,层出不穷。上海图书馆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馆藏文献展,已经成为面向公众和研究读者的品牌读者服务项目:
2005:翰墨珍拓——馆藏善本碑帖;
2006:雅鉴真赏——馆藏明清名家手稿;
2007:真影留真——馆藏历史原照;
2008:珍档秘史——馆藏盛宣怀档案;
2009:寻根稽谱——馆藏家谱精品;
2010:琅函鸿宝——馆藏宋本;
2011:妙笔华章——馆藏中国文化名人手稿;
2012:典册琳琅——馆藏60周年文献特展;
2013:一纸飞鸿——馆藏尺牍精品;
2014:心曲传真——馆藏稿本日记;
2015:生前身后——馆藏人物文献;
2016:琼林济美——翁氏藏书与文献精品;
2017:菊香书林——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文献精品展;
2018:缥香流彩——中国古代图书装潢艺术展;
2019: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展;
2020:文明互鉴——上海图书馆藏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展;
2021: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馆藏唐碑善本展;
2022:典册琳琅——馆藏历史文献精品展(常设展)。
实际上,上海图书馆的年度馆藏文献展还远不止以上这些,如2019年2月曾举办“墨彩斑斓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2019年6月至7月为庆祝建党百年曾举办“上海图书馆藏红色文献展”等。以上这些以馆藏文献为主的展览,充分体现出图书馆聚藏文献对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的文献聚藏是图书馆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王世伟主编.世界著名城市图书馆述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3-6
2国图概况[EB/OL].
3王世伟主编.世界著名城市图书馆述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58.
4《南京图书馆志》编写组.南京图书馆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3.
5王世伟主编.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论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338.
6任继愈.呼吁书[G].//中国国家图书馆编.《永乐大典》编纂600周年国家研究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4
7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志·图书·文博分志·图书馆事业卷(1978-2010)[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549-554
(原文发表于《公共图书馆》2023年第2期,作者王世伟,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公共图书馆、历史文献。)
编辑|王自晨
监制|高爽
审核|弘文
点击"阅读原文",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或联系发行部:010-8800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