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宋史研究者吴钩的回答是看人间百态,看世情万态。
12月7日,吴钩带着他的新作《细读金庸》做客嘉兴,一场从金庸武侠世界出发的探索之旅,也就此开启。
吴钩自述少年时代便钟爱武侠小说,像所有喜爱武侠的人一样,他也有过梦想自己练成绝世武功的时候。如今写这本解读金庸的书,正是为了了却少年时的武侠情结。
而金庸小说中将历史背景和江湖传奇做了非常巧妙的契合,也非常对他的胃口。“这本《细读金庸》只会写一本,这是一本向金庸致敬的闲书。”
吴钩认为对于金庸创造出来的庞杂无比的武侠世界,应该有更加有趣的解读。作为一名资深的金庸小说读者和自谦为一名不太资深的历史研究者,他不打算辜负自己的平生所学,决定从社会史的角度翻入金庸的武侠世界。
吴钩想做的,是借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部分生动细节,进行社会生活史方面的考证。他尝试在书中去解答,假如在历史上真的存在一个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这些江湖人物真实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个世界里面生活的人到底是怎么过他们的小日子。
金庸笔下的侠客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有历史依据吗?宋朝的人间百态又如何在金庸小说里展开?带着这些疑问,“江南周末”记者专访了吴钩。
记者:你是宋史研究专家,从宋朝研究到“金庸细读”,虽然是两个领域,但感觉在这本书里,你把它们粘在一起。
吴钩:虽然《细读金庸》这本书涉及的历史背景、历史知识不限于宋代,但是书中写得最详尽的或者写得最多的,应该是宋朝。
金庸武侠小说15部,我做过统计,以清代与宋代为背景是最多的,宋代和清代的都是4部。以宋代为背景的是“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还有《天龙八部》,我认为这是金庸最重要的几部代表作。
金庸创造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想象的侠客世界,侠客们武功高强,行走江湖来去自由。假如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个侠客世界和江湖社会,那么生活在里面的这些人,真实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我这本书也就是做了这么一个考证。小说家创造了一个浪漫主义的世界,我把它还原出来了,把它拉回到历史场景中来。
记者:你提到评说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字中,一本叫《剑桥倚天屠龙史》最为精彩,这本书的作者新垣平是海盐人。
吴钩:我跟他是网上认识的,我觉得他的写作手法特别有意思。他模仿“剑桥中国史”的体例和文字风格,模仿得惟妙惟肖,看似在一本正经地做学问,实则在戏谑地解构金庸的武侠世界——他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他自己虚构出来的。
我跟他的态度可能有点相反,他是故作严肃地研究整体是不正经的话题,我是故作不正经地研究真实的事情。比如像《神雕侠侣》中,独臂的杨过独自过了十六年,他是怎么剪指甲的?问题看着非常无聊,但从史学切入,便会发现无聊的问题也蕴含着严肃的历史知识。
记者:这本书或许可以说是金庸江湖的风雅宋,如果我们把金庸小说和宋韵联系到一起,会特别留意宋代吴地一带的风俗,特别是临安(杭州)、秀州(嘉兴)一带。据你所知,宋代的哪些风俗,特别是像金庸小说里写到的,传承到今天?
吴钩:比如喝酒,像喝黄酒,黄酒现在基本上在我们江浙这一片才比较流行,还有像焚香、点茶、插花(“插花、挂画、焚香、点茶”被称为宋人的四般闲事),其实现在也有的。现在有搞收藏的人,其实收藏也是在宋代开创的。
记者:江湖人总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你认为《天龙八部》中乔峰他们在无锡松鹤楼喝的酒是江南的黄酒,这是出于什么理由?
吴钩:金庸笔下有两大好饮的大侠,一是《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一是《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乔峰从未喝醉过。《天龙八部》写他和段誉拼酒,最后两人喝了四十碗酒,乔峰丝毫没有醉意。
乔峰喝的什么酒?根据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宋代酒楼所售、顾客所饮之酒,通常是低度的米酒、果子酒,尽管宋代有蒸馏酒(烧酒)问世,但尚未流行。
宋代是一个鼓励饮酒的时代,因为酒税是宋朝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府的鼓励,宋人饮酒之风盛行,每个城市都有几款非常驰名的美酒。
【乔峰喝的什么酒?江南的黄酒】
记者:你还提到宋朝人很爱卫生,但江南七侠中“妙手书生”朱聪不爱卫生,出场就是全身油腻。江南七侠是嘉兴人,其中的“越女剑”韩小莹也是非常典型的江南女性的代表。
吴钩:江南七侠生活在南宋,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大柯镇恶,他嫉恶如仇,脾气暴躁;排第二的是朱聪,像朱聪这样邋遢的读书人,在宋代估计是要被鄙视的,因为宋朝的江南人极爱清洁。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张翠山来到临安,投了客店,用过晚膳,就去了澡堂洗浴。今天每天洗澡的习惯,至少在宋代已经形成了。像杭州,从宋至元,就有非常多的公共浴室,13世纪到过杭州的马可·波罗就有描述。不仅杭州多浴室,其他城市也是如此。
“越女剑”韩小莹在郭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类似母亲或者大姐姐的角色。郭靖小时候笨,练武练不好,其他人对郭靖很严厉,但韩小莹会非常温柔亲切地去安慰他鼓励他。
记者:你提出金庸的武侠世界武学的高峰是在北宋,宋朝是江湖纪年的开端,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吴钩:这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术考证,是个人随笔的感悟,我自己也觉得蛮有意思。
如果我们不算《越女剑》这个短篇,金庸构建的武侠世界是从北宋开始的。《天龙八部》就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北宋武学体系和江湖体系。很多网友还有一些研究金庸小说的作家,都会同意这个观点:金庸小说里面武学的巅峰就是在北宋。
金庸小说还有个特点,就是年代越往后,武功也在退步。到了《鹿鼎记》,韦小宝连武功都不会。
吴钩:是的,夜市开始繁华起来,也是在宋代。我们不说侠客,就说那种走江湖的人物,更适合他们生活的肯定是夜晚。夜市经济是城市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还比如城市管理,在汉唐的时候,城市是实行那种坊市制度的,“坊”相当于居民区,“市”就是商业区,商业区与居住区是分开的、隔离的。晚上这些“市”也是关闭不营业的。
到了宋代,坊市制度更是完全解体,人们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在潮水一般的世俗生活力量的推动下,宵禁也没有了。有江湖的地方肯定有个前提,这个前提是流动,没有流动的江湖客,就没有江湖。宋代为江湖人士创造了生存的空间,不管是“月黑风高杀人夜”,还是“夜深灯火上樊楼”,江湖中适合在夜晚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在宋代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宋朝也是最适合这些江湖客生活的时代。
还有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宋词,在宋朝就是流行歌曲,是市井文化,是歌妓拿来演唱的。
记者:在宋代,像在杭州边上的嘉兴也会受风气影响,包括也有夜市和精美的美食、美酒。
吴钩:肯定是的,美食、美酒和夜市,肯定不是只有都城才有的。而且像秀州,在宋代,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都是比较繁荣的。
现在是大都市的上海在宋代的时候还是一个镇,就是秀州下面的一个小城镇,这个小城镇商业特别发达,因为它靠海,工商业、海外贸易都很发达。
【金庸小说里,武学的巅峰是在北宋】
记者:金庸的小说也经常写到美食,郭靖和黄蓉第一次见面,就是在一家酒店里,那时候的美食就非常丰富了,这有依据吗?
吴钩:有人去数过《清明上河图》上面的店铺,发现最多的店铺,就是吃饭喝酒的。
记者:你还有一个发现,宋代的美食界流行女厨师。这让人想起电视剧《梦华录》开店的女老板,宋代女性是可以抛头露面做生意的。
吴钩:春节的时候,徐克有部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要上映。金庸这部小说引出几个有趣的话题,我们看小说就知道黄蓉厨艺是很厉害的,她用做出来的美食,引诱洪七公传授郭靖降龙十八掌。网上就有人讨论了,不是说宋朝的女孩子要求做女红,大门不出吗?那时候做菜的手艺是哪里来的?宋朝真的有厨艺这么厉害的女性吗?其实真的是有的。宋代的女性也是可以做生意的,可以创业的。
宋朝顶级的厨师是什么?叫厨娘。在宋朝特别南宋的时候,包括我们浙江广东这一带有一些地方有一些人家是有一种重女轻男的风气。
重女轻男有什么表现?就是如果生了男孩,一般抚养长大就可以了;生了女儿的话,就好好培养,请名师教她百般手艺。(关于这些)宋朝的这些笔记里面有非常明确的记载。
为什么要好好培养女儿。因为女儿如果培养一门好手艺的话,她们长大之后,比如做菜好的可以去当厨娘,厨娘一般是大户人家富贵人家才会雇用她们,她们的收入很高的,不光有工资,而且做菜好的话,主人家还会打赏。所以黄蓉她会烧一手好菜,不奇怪,在宋朝以前有专门培养女孩子做菜的社会氛围。
记者:以宋代为背景的《梦华录》里,柳岩就演了一个厨娘。
吴钩:宋代皇宫的御厨有厨娘,富贵人家的私厨有厨娘,夜市酒店的大厨也有厨娘,这些厨娘往往年轻貌美,色艺俱佳,身价不菲。南宋初杭州名厨又叫宋五嫂,杭州菜里的“宋嫂鱼羹”就是她传下来的。这个宋五嫂原来是开封人,在东京城樊楼下卖鱼羹,很是出名,靖康年间,金兵入侵,开封被占,宋五嫂随着其他宋朝军民迁居杭州。
还有一个厨娘是南宋孝宗皇帝的御用厨师,孝宗出生在嘉兴。这位刘厨娘做出来的菜能让皇帝百吃不厌,明人周清原《西湖二集》有记载。还有一位南宋吴中的吴姓厨娘,留下了一本菜谱《吴氏中馈录》,记录了多种宋朝名菜的烹饪手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依样做几道宋朝名菜。
记者:这些信息和资料的获得,从何处来?
吴钩:因为之前看的书多杂,有些看到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把它记录下来了。
如果要说一个书目,那就比较多了,我就不说书目就说书的两种类型。一类就是现代学者对宋代历史研究的学术论文论著,有很多有名的很有功力的宋史学者,比如邓小南,他们的作品我基本上都会看的,这是一个类别。
另外一个类别就是宋代留下来的文献史料,包括你刚才提到的《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等。另外就是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了。
【黄蓉她会烧一手好菜,不奇怪,宋代的美食界流行女厨师】
【金庸对我来说是一个造梦者】
记者:你对金庸的故乡嘉兴是什么印象呢?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嘉兴文人。
吴钩:整个浙江,给我的印象是山清水秀的,很亲切,嘉兴江南水乡的那种感觉挺好的,我也很喜欢。
嘉兴文化人里,我特别喜欢王国维。王国维说过一句话:“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他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宋朝,但他对宋代的评价还是挺高的。我以前还看过他的《宋元戏曲考》,包括《人间词话》,他对宋代的文化都挺赞赏的,包括宋代的金石学。
记者:很多人觉得金庸跟琼瑶算是文人里面命比较好的,活得那么长,又赚了那么多钱,这两人也是远亲。
记者:有人说,金庸的小说也可以当作历史小说读,如果普通人想了解宋代的一些东西,是不是通过读金庸小说也能有一些收获?
吴钩:我当时在海宁书店做活动,也有一个读者提过,他的意思是可不可以通过历史小说去了解历史,我的答案是: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两者肯定是不同的。小说的基本特征就是虚构,你也不能要求小说家写的一定要符合历史。因此我不建议通过读小说去了解历史,不管是谁的小说。但你可以通过读小说去了解某一个时代整体的氛围,或者培养你的文学素养,或者训练你的想象力。特别是读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知,我觉得这是非常有用的,金庸的小说里面,带有浓郁的东方文化气韵。
记者:写了这么多关于宋朝的书,现在如果让你来给大家推介宋朝,会怎么说?可能很多人会先想到风雅。
吴钩:我觉得宋朝也不仅仅是风雅,它有特别的魅力。之前我们在推广这种宋韵的时候,也采访过好多的专家。也曾有朋友问道,你为什么这么喜爱宋朝?我想我的答案应该就是“文明”二字。宋代的文明成就达到了历朝历代的最高点。
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叫创业,很多人想到古代创业。如果非得让你选一个朝代来生活的话,我个人建议是宋代,并不是因为我是宋粉,也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文人,好像大家都说宋朝优待文人,我是从一个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发现宋朝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很有现代气息,跟我们现在的生活很接近。
记者:如果让你穿越到宋代,你会选择做点什么?
吴钩:我想到当时北宋东京城里面最好的酒楼樊楼喝顿酒,去当时的瓦肆勾栏转一圈,游一下北宋皇家园林金明池,看宋朝人怎么踢足球、打马球,再拜会一下我比较佩服的几个宋代的名人,比如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