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武侠小说界的巨擘,香港、嘉兴诸多与金庸先生颇有渊源的地方都推出了各种纪念活动。然而,与“金庸”的火爆相比,他笔下的“武侠江湖”,似乎更符合那句意味深长的箴言:大闹一场,悄然离去。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流行文化大潮的来袭,年青一代的娱乐方式与过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代年轻人还看金庸吗?金庸这个超级IP的含金量是否还一如既往?上游新闻进行了了解。
图书:“金”字招牌面临挑战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自1955年《书剑恩仇录》始,至1972年《鹿鼎记》终,历时18年,金庸一共创作了15部风靡华语世界的武侠小说。1957年,《射雕英雄传》一经刊登便洛阳纸贵,引发全港轰动,可谓“开谈不讲《射雕传》,纵读诗书也枉然”。如今,作为中国文坛标志性的武侠大家,金庸的影响力仍能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
据潮新闻报道,浙江图书馆提供的数据,金庸已经连续3年上榜浙图年度最受读者欢迎作者前5位,其著作位列借阅榜单前10位。2019年到2023年间,杭州地区各区县公共图书馆借阅金庸作品约5万册次,借阅人数9600人次。
上游新闻在淘宝浏览看到,金庸小说以“朗声旧版”《射雕英雄传》(全四册)最为畅销,其在博库网、新华文轩、当当网天猫旗舰店的销量分别为8000、5000、4000单,在天猫玄幻武侠小说热榜排名第四,前四名分别为《龙族》《斗罗大陆》及《剑来》。而该套图书在京东朗声图书旗舰店已售出20000+,同一版本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共36册)折后价为826元,同样也卖出了20000+的数据。此外,在喜马拉雅APP,由朗锐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付费有声读物《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播放量均在1000万次以上,其中《射雕英雄传》达到了1412万次。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武侠小说”为标签的有声小说《雪中悍刀行》播放量则在27.6亿次。
前不久,《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发布,畅销榜单中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一枝独秀,却不见“武侠”踪影。从平台电商渠道来看,当当网2023年度畅销总榜数据中,武侠类小说依旧缺席。值得注意的是,在同年、同网站的武侠类小说畅销榜上,前十名被金庸作品集占满。
另一方面,网文赛道,武侠几乎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武侠没前途,谁写谁先死”——虽是调侃,但不无道理。以网文头部网站起点中文网、番茄小说为例。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武侠类”作品的上架数量、阅读量、作品签约等数据都稳坐倒数几名,处境尴尬。
影视:近年改编难称经典
从2022年就发布宣传海报的系列剧《金庸武侠世界》在今年首度发布了预告片。这部系列剧分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华山论剑》《九阴真经》《铁血丹心》五个短剧,由五位不同的导演执导,共同构建起一个宏大的武侠世界。其中周一围饰演黄药师、高伟光饰演欧阳锋、陈都灵饰演冯蘅、何润东饰演段智兴、明道饰演洪七公、孟子义饰演梅超风、此沙饰演郭靖。
影片虽然还没有发布预告片,但在今年1月,中影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接受采访时透露,徐克执导的电影《射雕英雄传》将于今年上映。
然而两部金庸作品改编影视剧的待播并不能改变近年来金庸改编作品质量每况愈下的趋势。
起初,TVB的当家人邵逸夫并不看好金庸的小说改编,看到佳艺的76版《射雕英雄传》爆火后,为了争夺收视率的邵逸夫买断了金庸所有中长篇小说的影视改编权,金庸武侠剧自此成了TVB的王牌,也捧红了不少演员。
1976年,TVB首次将《书剑恩仇录》改编成电视剧,男主郑少秋红透香港地区和东南亚,成了TVB第一小生;83版《射雕英雄传》成了难以逾越的经典,也有很多人认为“黄日华之后再无郭靖,翁美玲之后也再无黄蓉”;95版古天乐、李若彤主演的《神雕侠侣》在香港收视一般,在内地却爆火,李若彤也被大家称为“姑姑”……
2000年初期,金庸IP改编热吹向内地,其代表性人物就是张纪中。
2000年,张纪中筹资4000万翻拍《笑傲江湖》,播出后,两次前往剧组探班的金庸并不满意,认为其改编不忠于原著,但该剧收视率一路高涨,李亚鹏凭该剧成了“内地四小生”,内地自此开启了“金庸改编热”。
彼时,也有不少影视公司靠着金庸剧起家,吃到了红利——
原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常务副社长马中骏,成立了北京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慈文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夏视听合作投资了第一部武侠剧——《射雕英雄传》(李亚鹏版),之后又翻拍了《神雕侠侣》(黄晓明版)。
2006年,刚刚进军电视剧的华谊签下张纪中,为他成立了工作室,这也是内地第一次尝试电视剧制片人工作室。之后,华谊与华夏视听相继出品了《鹿鼎记》(黄晓明版)《倚天屠龙记》(邓超版),自此打开电视剧业务。
2011年,华策影视启动“武侠新世界”项目,宣布斥资10亿重拍《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等8部金庸、古龙剧。虽然《天龙八部》被诟病选角离谱,拿着滑板出场的乔峰雷到了不少观众,但该剧是2013年华策最赚钱的剧目。
然而,2013年,由于正开头,金庸剧开始变得更偶像化,江湖味淡了,爱情线逐渐成了翻拍重点。
魔改的于正也被金庸迷们口诛笔讨:陈妍希版的《神雕侠侣》不符合书迷的期待,网友直言“小龙女成了小笼包”……
成“侠”之前先为“人”
一部《鹿鼎记》,说是武侠小说,其实已经没有“侠”,所以金庸表示,“毋宁说是历史小说。”至此,他只能封笔。“一来我不希望自己写过的风格、人物再重复,过去我写了相当多,要突破比较困难;再者武侠小说出自浪漫想象,年纪大了,心境自然也不同。”
金庸封笔后,学者吴秀明提出了“后金庸”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整个大众文化趋势愈来愈朝着视觉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审美趣味的变化,武侠小说包括其他大众文学开始调整叙事策略。前一阶段所崇尚的精神审美要素削弱,逐渐向纯娱乐和艺术快感倾斜,故事情节也大同小异,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文化工业’的复制性特点和后现代的平面化、娱乐化原则。”
与此同时,“金庸热”的余温仍在。当代年轻人看金庸武侠,不仅在书中,还在各类载体上。二次创作的二次元漫画、插画;以武侠小说为题材的网络游戏;不断翻拍的经典影视剧……“年轻人正用他们更能接受的方式‘闯荡’着武侠世界。”
如何吸引更多“90”后、“00”后深入金庸的文化时空,走进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
为此,浙江省嘉兴市举行的金庸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中,会将金庸武侠世界与当代国潮相结合,以金庸小说角色担任NPC,用年轻人喜欢的闯关寻宝、飞花令、擂台赛、剧本杀等形式,构建金庸武侠世界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上游新闻综合自新华网、潇湘晨报、海报新闻、潮新闻、顶端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