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想必各位单身的刘亦菲金城武已经准备好回家好好过年,接受来自妈妈爸爸姨姨姥姥的由(花)衷(式)关(催)爱(婚)了。
“有心仪的对象了吗?”“人民公园相亲角妈去了才知道原来你的问题很普遍!”“互联网那么发达咋就你耍不到朋友捏?”“隔壁小王二婚娃娃都生了,啥时候整个给爹抱抱?”
然后,马上就准备喊你给照片要安排相亲,这照片还必须好好筛选,有必要得找专业人士帮帮忙。毕竟嘛,千里姻缘一线牵,相亲照作为敲门砖很重要。
不得不说,照相术的发明,为婚恋行业的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大大减少了开盲盒的几率。不过,在还没有照相术的时候,娃儿到了适婚年龄要耍朋友了怎么办呢?
由简·坎皮恩执导电影《钢琴课》截图,斯图尔特去海边接未婚妻艾达的路上,拿出了女方的袖珍肖像,这应该是照片,但与袖珍肖像画差不多作用。
吹牛归吹牛,真实的袖珍肖像长啥样?它应用于哪些场景?痴迷这类掌中珍品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珍·藏——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
刚刚刷完现场的小都,只想说,从袖珍肖像到各种金盒、微型马赛克、金银器,兴奋,因为那一瞬间的美和精致即刻铸成永恒,跪求一个举着放大镜看完这场展览的机会。
01/
鼻烟是鼻烟
鼻烟盒是鼻烟盒
参观这场展览前,有条件的小伙计可以做做关于这四个人的背调:维多利亚、艾尔伯特、亚瑟·吉尔伯特、罗莎琳德·吉尔伯特。
两对夫妇,两段爱情的传奇,为世界收藏史留下了璀璨的“明珠”。
前者是有着“欧洲的祖母”之称的维多利亚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这次金沙展出的文物便来自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英国V&A博物馆。
英国V&A博物馆,全称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创建于1852年,拥有约300万件藏品,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
后者是这批藏品的收藏家吉尔伯特夫妇。他们于1934年结婚,发家致富于服装行业(酸了),后因房地产再次发家致富(更酸了)。
他们因为给新别墅做布置而接触到装饰艺术(就像为住新房竭尽全力捯饬软装的你),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这么一路走下来,不小心就建立起了20世纪欧洲装饰艺术领域最为全面综合的私人收藏体系之一。
后来,吉尔伯特夫妇将这批藏品捐赠给英国,并入藏英国V&A博物馆,为其本来就庞大的馆藏又增添了一份精致与厚重。
展览现场,张艳/摄
看过展览的观众,或许已经发现,在吉尔伯特夫妇的收藏体系中,金银器、金盒、马赛克、珐琅彩微型肖像是非常突出的亮点。
但若是要小都选一个能串起整个展览的物件,那一定是鼻烟盒。金银是鼻烟盒会用到的材质,而袖珍肖像和马赛克艺术也经常作为鼻烟盒上的装饰。
就连亚瑟·吉尔伯特自己都说:“比起收藏微型马赛克或银器,我可能更享受收藏金盒的乐趣。”而这鼻烟盒嘛,便是金盒的典型。
鼻烟盒、鼻烟盒,七分熟悉,三分陌生对不对?
因为只要是咱博物馆的常客,经常会看见一个东西,叫鼻烟壶,一字之差,既是满足不同气候条件的储存方式,也是东西艺术审美的差异。
狩猎场景鼻烟盒
约1826年-1831年
金面、玻璃、透雕刻金及珐琅镶嵌
据说,吸闻鼻烟本是美洲大陆印第安土著的习俗,十四十五世纪,伴随着航海业的发展传入欧洲,后又在明万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引进了中国。
在当时,东西方皆掀起了吸闻鼻烟的潮流,而之所以如此风靡,据传最初是因为其具有治疗头痛、提神醒脑的功能。发展到今天,鼻烟的作用和危害争议不断,这里不再赘述。
但小都想说的是,鼻烟是鼻烟,鼻烟盒是鼻烟盒。
当鼻烟成为潮流之时,鼻烟盒也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是储存鼻烟的工具,也是身份的象征、品味的代表,是打开社交尴尬的密码,OOTD啥的,更是离不开这时尚的icon。
狗鼻烟盒
法国,巴黎,1763-1764年
刻花嵌金、画珐琅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中就提到了身为贵族的三种标签:奴仆、钟表和鼻烟盒。
所以,在那个时代的肖像画中,手持鼻烟盒的形象可谓屡见不鲜。只要贵族扎堆儿的地方,这指尖之物,还不得好好拿出来把(显)玩(摆)把(显)玩(摆),哪怕你根本不吸鼻烟,范儿也得端足。
正在取烟的威廉·莱曼爵士,
威廉·艾克曼(1682-1731)创作,约1729年
要是看到一个贵妇的玉手放在鼻孔之下,你也不要怀疑她在抠鼻屎,她很可能是在闻鼻烟,这个颇带些凡尔赛的动作在当时并不是粗俗,恰恰相反,是优雅。
02/时尚的漩涡之眼
掌中之物引发的皇室内卷
要论鼻烟盒这股时尚之风的漩涡眼在何处,那必然是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内卷达人们——皇室。
据说,鼻烟最初流行就是因为法国皇后凯瑟琳,因为鼻烟治好了她的头痛。法王路易十五甚至曾经颁布过一条有关玩鼻烟的社交礼仪规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
在英国呢,乔治三世的妻子苏菲亚·夏洛特王后亮相手里随时都捏着个鼻烟盒,甚至因此得了“鼻烟王后”的绰号。既然有王后带货,宫廷里面的时尚人儿们自然是纷纷效仿。
她的儿子乔治四世也继承了母亲的艺术细胞,尤爱鼻烟盒,凭借个人生活风格喜提“英格兰第一绅士”的他,每天都会根据穿搭和当时的心情,来选择鼻烟盒,甚至要求每一处行宫都要配置一个鼻烟盒展厅。
袖珍匣盒
法国,巴黎,1777-1779年
袖珍水粉画、玻璃、黄金、珍珠及珐琅
人物鼻烟盒
瑞典,斯德哥尔摩,1759年
嵌金透底珐琅
可以想想,乔治四世每天清晨醒来,走进装满鼻烟盒的房间挨个挑选的样子:“今天佩戴哪个乖乖才能配得上本King的气宇轩昂呢?”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也是个鼻烟盒专业收藏家,据传他手里的珍贵鼻烟盒多达300余件。对于他来说,鼻烟盒似乎是一种好运,因为他经常参加战役,而随身携带的鼻烟盒曾经为他挡过一颗子弹。
如今,腓特烈二世存世藏品一共26件,吉尔伯特收藏了5件。这件华贵的珍品便是其中之一,以国王珍藏的绿玉髓为主体,再以钻石镶嵌在彩色箔金衬背之上,至今依然十分耀眼。
腓特烈大帝鼻烟盒
德国,柏林,约1765年
雕刻绿玉髓、浮雕、镂空及嵌金,金箔底玉石和钻石
还有这件双开关鼻烟盒,看着像是将一张地图包裹在鼻烟盒之上。
它其实表示了一场战役的战场,当时腓特烈二世为七年战争开发了许多这样的鼻烟盒,可以将之想象宣传周边,以歌颂他的英勇无畏和军事才华。
双开关鼻烟盒(左)
据推测德国柏林,1757年
铜胎画珐琅、铜镀金溜边雕嵌
那么,皇家掌中之物,除了作为身份地位象征,满足统治者的个人喜好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的欧洲社会,送礼就送鼻烟盒总是不会错。它既可以作为恩赐之物赏赐臣属,以表彰贡献,还可以开发政治外交的属性,以彰显国家的财富和实力。
比如这件钻石嵌刻字母VR的鼻烟盒。瞧瞧,简洁而不失奢华的设计至今依然能在奢侈品中看到相同影子。
它是维多利亚女王继承王位后最早送出的礼物之一,赠予对象是弗朗西斯·维纳布尔斯·弗农·哈考特上校,以表彰他在女王居住于肯辛顿宫期间所做的贡献。
还有以这件伦敦市纹章自由之盒为代表的“城市自由之盒”,他们是政府为嘉奖市民而颁发的,用来表彰他们的贡献。
伦敦市纹章自由之盒(右)英格兰,伦敦,1809-1810年
刻花、镜面细条纹及多色哑金
我们再回到同时期的东方,鼻烟盒于欧洲引领潮流之时,储存鼻烟的容器在中国也成了皇亲国戚的掌中之物,并逐渐走向民间。
在明代,作为一种西洋贡品,鼻烟多以鼻烟盒储存,到了清代,盛行鼻烟壶:康熙帝的养心殿造办处便要负责制作鼻烟壶,不一样的烟火乾隆帝更是亲自参与鼻烟壶的设计。
摄影/张艳也难怪在曹公在写《红楼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
让宝玉令麝月取鼻烟给晴雯嗅闻,还要特地说明取来的是金镶双扣的金星玻璃扁盒,盒子上还装饰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可见,分明是鼻烟盒而非鼻烟壶。
这样的写法,不知道是不是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是对“今朝”的有意避之,总之,曹公,很会。
03/袖珍肖像、微型马赛克
方寸之间的美物
当鼻烟盒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渐深入欧洲贵族的日常之时,用来制作鼻烟盒的材料和工艺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黄金珍珠母贝鼻烟盒
德国,约1730年
镂雕及刻金、嵌珍珠母贝、珐琅、玻璃袖珍画
最初主要是珍珠母贝、动物角这种有机材料,后来又引入了贵金属制品,例如金啊、银啊,再到后来,我们还能在鼻烟盒上看到精美装饰的珐琅彩袖珍肖像画。
特别是绘有统治者肖像的鼻烟盒,若是能拥有一个,朋友圈不用你刷也能直接爆。捏在手上,那在沙龙上一定是下巴高抬,睥睨四方。
比如这件拿破仑一世鼻烟盒,盖上绘有拿破仑身着帝王长袍和头戴花环的模样,当然也少不了他最喜欢的小蜜蜂。
拿破仑一世鼻烟盒
瑞士、法国,约1812年
象牙及玻璃制,刻花、镜面细条纹、金地杂色画珐琅
拿破仑本身也是鼻烟的重度痴迷者,他称帝之后,恢复法国大革命前盛行用鼻烟盒作为外交礼品的传统,并设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财政预算。
说到肖像画,故事也不少。
蒂尔森夫人肖像画(左)
英格兰,伦敦,约1720年
铜胎珐琅、银边框粘于玛瑙底板
蒂尔森先生肖像画,或女婿罗伯特·迪恩(右)
英格兰,伦敦,约1735-1745年
而袖珍肖像画被主要用于外交场合这一礼节始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他将自己的形象制作成珐琅彩肖像画并裱以精美钻石边框赠予各国使节和大臣。
假如,你恰好,不是那么喜欢咱们法王那一款英俊的长相的话,据说,还可以将之退还给外交部换成你最爱的money。
袖珍肖像
德国,杜塞尔多夫,约1690-1695年
金地画珐琅、镀银相框配吊钻
后来,这种新的赠礼礼节在欧洲及俄国开始流行,即使不一定都像法国那样到外交部整体换现金,但是周围的珠宝却可以拆卸下来变现。
喏,这件袖珍肖像画和旁边的鼻烟盒是为颂扬医学接种领域的杰出人物迪姆斯代尔父子而特制的。尽管这两件美物曾经被分开流向市场,但最终因为吉尔伯特的收藏能力而再次团聚。
鼻烟盒
德国,柏林或俄国,圣彼得堡,约1768年
浮雕黄金与钻石包银,四颗粉钻主石嵌于银刻花枝上、其余钻石嵌于哑银花枝上
托马斯·迪姆斯代尔袖珍肖像
英格兰,伦敦,1800年
铜胎画珐琅、镀金边框(鎏金铜合金)
作为一种装饰,袖珍肖像画也逐渐在鼻烟盒上出现,双重用力,精美自然翻倍。看看这件伊丽莎白鼻烟盒,以及女孩与鸽子鼻烟盒,视觉感官是文字形容不全的,只有现场眼观才能领略的美。
伊丽莎白鼻烟盒
英格兰,伦敦,1810-1812年
玻璃面袖珍画珐琅,哑光面双色金刻花
女孩与鸽子鼻烟盒
法国,巴黎,1776-1777年
彩绘玻璃版、刻花及透雕彩
有趣的是,现场还能看到一件微型马赛克白鸽鼻烟盒。
在吉尔伯特的收藏中,微型马赛克艺术品占据着不少比例,这是一种用玻璃和玉石切割、镶嵌以达到和绘画效果的特殊工艺。
微型马赛克白鸽鼻烟盒(右)
盒:德国,德累斯顿;
微型马赛克饰板:意大利,罗马,约1780年
青金石、碧玉和玛瑙等玉石、玻璃微型马赛克、浮雕及亮切嵌金
在欧洲,当旅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时,微型马赛克艺术品曾经盛极一时。就像你在旅行时喜欢带回一个冰箱贴,微型马赛克因常常以旅行风景作为主题而大受游客喜爱。
罗马斗兽场
意大利,罗马,约1860年
玻璃马赛克、金别针
鸽子与盛装农夫
意大利,罗马,约1870年
玻璃微型马赛克、黄金手镯、挂坠及耳环
摄影/张艳
为了创新消费场景,除了搞定制,艺术家们甚至会提供一些常规嵌板,游客们可以现场或自行回家镶嵌。
在吉尔伯特收藏的微型马赛克作品中,甚至有相同场景但不同材质的存在,比如这两张《饮酒的骑士/士兵》。
饮酒的骑士嵌板
意大利佛罗伦萨
1870-1890年
玉石、木质边框
饮酒的士兵饰板
意大利罗马
1865-1875年
玻璃微型马赛克、木质边框
购得同款,吉尔伯特是自豪的,他并未像(贫穷的)你我在逛淘宝时因同样款式不同颜色的衣服而纠结,因为,(有钱治好所有的纠结病)这两件作品为比较玉石和玻璃微型马赛克工艺提供了极好的物证。
进入展厅知识,一句话引人瞩目,“我们由衷挚爱美物,并逐渐建立收藏体系……”。初读之时,或许无感,但当深入展厅,共鸣瞬间就上来了。
游走于其中,小都愿称之为是18、19世纪欧洲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大赏。
比如,你能看到各种具有纪念意义的名人私定:
以美国前总统华盛顿的好朋友、横跨大西洋两岸的响当当的英雄人物——拉法耶特侯爵命名的“拉法耶特瓶”;
拉法耶特瓶
法国,巴黎,1830-1835年
铸件、浮雕及雕镂镀银、铜镀金、黄铜和铁构造
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亲自赠予谢列梅捷夫伯爵的“谢列梅捷夫金杯及托盘”。
谢列梅捷夫金杯及托盘
俄国,圣彼得堡,约1760年
浮雕、铸件、雕镂及雕刻嵌金
还有这件小都在现场爱不释手,哦不,挪不开眼睛的特威代尔表彰纪念物,重达38公斤,拥有13个烛台,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
这几件杯子也很有意思:
带有明显东南亚元素的鹰形杯和海螺杯,前者采用了椰壳,翅膀可以打开;后者主体是个海螺壳,它们兼具颜值和实用功能,设计非常奇巧。
鹰形杯
底座:德国,乌尔姆,约1600年
精雕椰壳(东南亚)、铸造、镂雕嵌银及镀银,配装饰用石底座
海螺杯
底座:英格兰或佛兰德斯,约1585年
抛光海螺壳(东南亚)、铸造、镂空及雕花镀银
还有这件专为喜欢旅行的酒鬼们设计的18K黄金便携式烈酒瓶。
便携式烈酒瓶
英格兰,伯明翰,1878年
浮雕、“CH”刻金首字母
你甚至可以现场跟个潮流,来个“围炉煮茶”。喏,茶叶套罐、茶壶、巧克力壶、防震巧克力杯及托盘,都准备好了。
茶叶套罐
英格兰,伦敦,1747-1748年
切割及焊接、铸造、刻花、嵌哑银
茶壶(左)
英格兰,伦敦,1730-1731年
铸造、浮雕、刻花,银及编织工艺
巧克力壶(右)
英格兰,伦敦,1750-1751年
浮雕、铸造、雕花、嵌银及木刻
防震巧克力杯及托盘
法国,巴黎,约1720年
日本伊万里瓷,铸造、雕花、浮雕及镂雕银
一边喝茶,或许一边还听见时钟滴答,这件嵌宝石钟琴出自当时英格兰最有名的玩具生产商之一詹姆士·考克斯。
嵌宝石钟琴
英格兰,伦敦,约1770年
刻花及铸金、玛瑙、珍珠、人造宝石玻璃、发条装置及钟琴乐器。或许,你曾听说俄罗斯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有一座体量巨大的镇馆之宝——孔雀钟,每到整点孔雀就会开屏,旁边的公鸡、猫头鹰等装饰统统都会动起来,宛如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说来也是有趣,传说考克斯的孔雀钟本为中国的乾隆皇帝设计,咱的乾隆爷没相中,最后才辗转到了他国。但这也没有耽误他成为当时清朝宫廷的乙方,至今故宫博物馆都保留着他的珍贵作品。
而在当时的欧洲贵族客厅,钟表的功能不仅是计时,更是玩具,这件音乐钟便装饰有孔雀、天使、大象、蝴蝶,钟表之下还藏着一个盒子,收藏有镊子、剪刀、耳勺、牙签等,制作非常考究。
好了,小都闭嘴了,说不完道不尽,只愿你,此刻,就去现场,去品,去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