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东小学地处武汉三环之外,学校周边为城乡结合部,学生很难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阅读便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学校馆藏资源存在图书数量少、书籍老旧等问题。学校“流动花朵”居多,家庭阅读率较低。
面对不利的阅读环境,学校大力创建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将家中书籍贡献出来,汇集在班级图书角,与全班同学共享好书。班级图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书籍不足、家庭书籍量少的困境,但这些书籍总体上数量少更新慢,在班级内流动范围窄,无法满足学生旺盛的读书需求。
02
案例介绍
“班级智慧图书系统”是利用数字化技术,面向图书馆、班级教室、教师阅览室的一体化借阅管理系统(如图1)。利用智能借还一体机、阅读器等智能阅读设施设备,通过“互联网+图书馆+阅读活动”的新形态阅读方式,将阅读可视化、具体化,融合各样的阅读活动和课程后,形成立体流动的生态阅读课堂,满足师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图1“班级智慧图书系统”界面
“班级智慧图书系统”的运行是以学校教室的教学一体机为依托,在一体机上安装班级阅读管理平台系统,为全校的班级阅读活动推广提供智能化的基础。
2.1完善硬件配备
目前,学校所有教室一体机上均安装有“班级智慧图书系统”。学校每班配有班级图书架,用于存放学生捐赠图书;每班配备有一只图书扫码枪,用于学生图书借还;每名学生持有一张附带自己身份信息二维码的借阅卡,用于日常图书借还。
2.2推动自主借阅
“班级智慧图书系统”借阅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如图2)。学校每班配有2名小图书管理员,负责操作班级内部图书借阅电子系统和书架书籍整理工作,包括为班级新接收的书籍粘贴条形码,并用电子扫码枪对新书条形码和RFID码扫描录入等。学校中高年级班级均实现了智能化自主查询、借阅和归还,学生借阅活动基本实现了自主管理。
图2“班级智慧图书系统”馆员模式界面
2.3开展多彩活动
03
案例的创新点
本案例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阅读条件、阅读操作和阅读影响3个方面。
3.1阅读条件的转变
主要体现在图书的位置前移,即实现了从图书馆到图书架的变化。
3.1.1空间上更接近
利用“班级智慧图书系统”,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查询要借阅书籍的信息(如图3),能够直接借阅班级图书架上的书,解决了学校教室距离图书馆远,受场地、人手等条件限制,图书馆借阅率不高的问题,达到了“信息多沟通,学生少跑路”的目标。
图3“班级智慧图书系统”查询界面
3.1.2借阅上更便利
3.1.3书目上更实用
系统自动推荐和班级图书架上的图书都是经过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层层挑选,绝大部分为最新、最受学生欢迎的书籍,解决了学校受经费等限制,图书馆的藏书更新率不高、体系不够合理、内容陈旧、结构和种类的单一、难以吸引学生阅读的问题。
3.2阅读操作的转变
主要体现在阅读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即实现了从被动借到自主扫的变化。
3.2.1借阅上由繁到简
学生利用“班级智慧图书系统”能迅速查阅到自己喜欢的书目和该书目的借阅情况,实现了的传统的教师推荐到信息化时代自主选择的转变。小图书管理员的设置,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繁琐的工作量。
3.2.2内容上由乏到趣
“班级智慧图书系统”方便学生检索需要的书籍,还能向学生定向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书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了学生自主阅读。
3.2.3活动上由少到多
3.3阅读操作的转变
主要体现在阅读目标的提档,即实现了从个体影响到群体效应的变化。
3.3.1阅读上由独到众
班级阅读活动的开展,让读书活动由独立的个体延伸到班级、年级、学校、家庭和社区,将项目化学习和群体性交流相融合,让师生和家长愉悦地与古代先贤、文人墨客近距离交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3.3.2对象上由窄到广
“班级智慧图书系统”完美地将校图书馆、职工书屋、班级图书进行了有机串联,打通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班级、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之间的阅读通道。通过开展各类主题读书活动,将阅读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提升了师生、家长和社会成员的家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热爱、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3.3.3行为上由外到内
通过借还行为—自主阅读行动—丰富多彩的反馈闭环管理,在大量阅读书籍和各类读书活动中,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并逐步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04
案例效果评价
4.1图书资源利用更充分
学校依托“班级智慧图书系统”,将以往校园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认知年龄、阅读兴趣等将图书进行分类,利用智能设施设备,通过“互联网+图书馆+阅读活动”的新形态阅读方式,在不增加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图书资源。
4.2图书管理更加便利
依托“班级智慧图书系统”,学生在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刷脸”快捷地借还书,系统还会根据学生阅读能力推荐书目,实现图书“私人定制”;在教室可以凭借“借阅卡”,通过一体机借阅应用软件和条码枪快速完成班级同学借还图书,借阅过程实现了现代化、便利化和自主化(如图4)。
4.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进一步完善,综合素养能力得到提升
图5班级借阅统计“阅读之星”界面
在各类班级阅读活动中,通过项目化小组学习方式解决真实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实验探索、实践体验等无边界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班级智慧图书系统”为师生提供了共享交流的平台,独特的“小管理员机制”包括了分岗位招聘、应聘流程、入职仪式等招募竞聘机制,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意识,间接将学生借阅服务行为,提升为学生处理书与书、人与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依托“班级智慧图书系统”的班级阅读活动体系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家校导读、教师指导、家委会推荐、班级间图书交换机制、家庭与学校共建共享、社区和家校阅读生态构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