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重庆市全民阅读调查报告(2016)》显示,重庆市民综合阅读率为85.9%,其中重庆市的纸质阅读率为73.4%,电子阅读率为71.91%。而在重庆市民阅读方式选择上,选择纸质阅读的占47.32%,选择数字阅读的占45.94%,纸质阅读略微高于数字阅读。
从以上数据来看,市民似乎并没有抛弃纸质阅读。而在数字阅读中,电子书作为重头,虽然已诞生近10年了,但对出版行业而言,还是像个新鲜事物。
究竟电子书会不会让纸质书死去?两者于读者而言的利弊又有哪些?日前,本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纸质书销售热度回温
“2011年,美国博德斯书店宣布破产一事,从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国内外书业的恐慌。”重庆新华书店集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电子书的热度就像乘火箭般蹿升,“几乎和你谈话的所有人都以为,纸质书也会走上传统音乐被数字音乐所取代的老路。”
然而,几年下来,电子书称霸的预言始终没能成真。业内分析师们曾一度预言电子书会在2015年取代纸质书,但事实上电子书的销售却开始出现下滑。
根据中国出版商协会对近1200家出版商的统计,在今年的前3个月中,电子书的销量下滑了10%。
重庆西西弗书店有关负责人透露,通过书店销售数据发现,从2015年后,纸质书的热度的确有所回温,“之前读者一度倾向于在kindle(知名电子书阅读器)上读书的现象,现在有所变化,或者说,他们同时在两种介质上阅读。”
记者随机在沙坪坝新华书城采访了80位市民,37%的读者从看电子书转向纸质书,48%的读者是电子、纸质两不误的“二者兼读”,只有15%的读者只看电子书。
电子书价格优势较有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所谓的“读者回归”现象呢?如果你单纯地认为这仅仅是因为读者的新鲜劲过了的话,似乎有些片面。
亚马逊官网营销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Kindle阅读器的同类产品还有Kobo电子阅读器、Nook以及iPad,这些电子阅读器将数以百万计的纸质书买家引向了电子书阅读器,电子书可以做到即时购买、即时阅读。
但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消费者的新宠,电子书阅读器两位数甚至是三位数的增长率开始下降。据美国尼尔森调查公司统计,2017年的第一个季度,全球电子书阅读器的使用人数下降了21%。
电子书与纸质书的“拉锯战”难见分晓
行业分析师和多家出版商们认为,电子书与纸质书的“拉锯战”还将继续,宣告谁取代谁都还为时太早。
那么,究竟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哪个更好?
在阅读体验上,纸质阅读似乎更迎合读者对传统阅读的审美。“阅读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仪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著名作家黄蓓佳认为,电子阅读往往是一目十行,它一是容易分心,经常被其他的信息吸引;二是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头疼以及浑身不舒服,这种方式更适合浅阅读。而想要在思维里构筑书里的场景、人物对话,需要读者一字一字地深阅读、做笔记,这是纸质阅读才能达到的效果。
“电子阅读的载体、模式如果着力在为用户提供相对纸质书而言全新的价值上,或许会对读者形成一种拉力式的吸引。”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教授蔡敏认为,在电子书与纸质书的“拉锯战”中,两不相误的“二者兼读”似乎更顺应时代的多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