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心里有些不服气,心想:我好歹也是在出版社干了十几年的老编辑,怎么写爆文我还能不知道?但我也知道刘浩这人有两下子,于是放下了自尊心,虚心请教:“那你倒是说说,我这思路哪里不对?”
听了她的话,我开始研究那些百万+的爆文。看得多了,我也总结出了一些套路:标题要有爆点,内容要有争议,故事要有共鸣。可是,**真正写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总是找不到感觉。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分工明确。刘浩负责写开头和结尾部分,抓住读者的眼球,我则负责中间的故事发展,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冲突。为了把这个故事写得更真实,我还专门去采访了几对夫妻,了解他们婚姻中的酸甜苦辣。回家后,我把这些采访的内容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加上适当的文学加工,写出了几段充满张力的文字。
我把这些想法和张萍说了,她点点头说:“其实我也觉得你们俩的风格不太一样,浩子是那种特别注重市场的人,你呢,还是有点书生气。不过,不管怎么样,你得有自己的主见。”
我想了想,觉得她说得有道理。第二天,我约了刘浩在我们常去的那家小饭馆见面。我跟他说了我的顾虑,刘浩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笑了笑:“老李啊,你还是这性子。不过没关系,我尊重你的选择。”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最后我们决定暂时不合作了,各自回去反思一下,再做决定。虽然心里有些失落,但我觉得这个决定是对的。我知道,**写作这条路,还长着呢**。
刘浩走后,我坐在那家小饭馆里,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服务员过来收拾桌子,我才反应过来,原来已经坐了一个多小时。我突然有些恍惚,像是丢了魂儿似的,脑子里全是刚刚和刘浩的对话。
“你还是这性子。”他这么说我的时候,我的心里其实有点刺痛。我知道,他是嫌我不够果断,也知道他看不上我那点儿“书生气”。可我就是这样的人,做什么事都想踏踏实实来,不愿意投机取巧。我想着这些,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固执了,才总是没什么成就。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里,张萍看见我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问我怎么了。我把和刘浩谈话的事告诉了她,她听完后皱了皱眉,说:“你呀,就是太老实了。其实和刘浩合作也没什么不好,至少他经验丰富,懂得怎么抓住读者。”
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我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我不想总是依赖别人,总觉得这样下去,我就真的变成他的附庸了。”
她听了,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后来我们就各自做自己的事,她去辅导儿子做作业,我坐在书房里发呆。书桌上的电脑屏幕还亮着,我看着那闪烁的光标,脑子里却一片空白。
她这番话让我很有触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好像都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住了,忘记了写作最初的快乐和初心。我决定放下那些功利心态,静下心来写一些真正想写的东西。
他点点头,然后突然认真地对我说:“我有个新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我心里一动,问他是什么想法。
“我觉得咱们可以换一种合作方式,不是那种纯商业化的,而是更倾向于内容创作上的合作。”他说,“咱们可以合写一部小说,结合我们各自的长处,你负责故事的情感线,我负责市场化的部分,这样既有市场,又不失真情实感。”
听到这个建议,我心里有些意动。说实话,刘浩的商业嗅觉一直很敏锐,如果能和他合作,确实有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我也担心,会不会又走回老路,过于迎合市场,失去了自我。
刘浩似乎看出了我的顾虑,拍拍我的肩膀说:“老李,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其实这次我也想试试不一样的写作方式,写点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他的态度让我有些感动,也让我重新思考起这次合作的意义。我想起了那天陈楠对我说的话,**写作的本质是表达,而不是取悦**。或许,这次和刘浩的合作,真的可以尝试一下不一样的东西。
我回家后,把这个想法和张萍说了,她听了也觉得可以试试:“你们两个风格不一样,但如果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可能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合作。这次的写作过程,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顺畅。我们定期碰头讨论故事的发展,每次碰面都像是老友叙旧一样轻松愉快。慢慢地,我们的小说逐渐成型,情节紧凑而又充满张力,读者们的反馈也越来越好。
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之间的默契也越来越强。有几次,刘浩在讨论故事走向时提到的一些市场策略,我一开始觉得有些冒险,但经过他的解释和说服,我逐渐开始明白,他的想法其实也是基于对内容和读者的尊重。
我看着那不断跳动的数字,心里满是成就感。这一次,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了写作和市场的平衡点**。
有个读者问我们:“小说里写的那个女主角,她最后为什么没有和男主在一起,而是选择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配角?这是不是太出人意料了?”我微微一笑,看了一眼刘浩,他也笑着点了点头。刘浩清了清嗓子,说:“其实,这个结局是我们想了很久的。大家都习惯了小说里男女主角终成眷属的套路,但在现实生活中,感情有时候并不是按照套路走的。我们想表达的,是一种更真实的人生选择。”
听完刘浩的话,很多读者在弹幕上纷纷表示理解,有的还说这样的结局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爱情观。那一刻,我心里有些感动,也有些庆幸。**这部小说没有迎合市场的期待,而是坚持表达了我们对爱情和人生的理解**。这种不妥协的创作态度,得到这么多读者的认可,让我感到无比满足。
我点点头,心里也充满了喜悦。“是啊,没想到大家会这么喜欢我们的作品。”我说,“不过,这也证明了一点,**真诚的创作,还是能打动人的**。”
我们聊了很多,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的呈现,每一步走来都不容易,但现在回头看,却觉得一切都值了。刘浩说:“其实,一开始我还担心你坚持自己的风格会不会太固执了,但现在看来,正是这种坚持,才让我们这次的合作那么特别。”
我笑了笑,说:“你也一样,一直坚持你的市场嗅觉。我们两个虽然风格不同,但这次却真的磨合出了一个新东西。”
听到这个消息,我一时有些愣住了。虽然之前的反响已经很不错,但真的没想到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我看向刘浩,他也满脸惊喜,眼里充满了激动。
刘浩也端起茶杯,与我轻轻一碰,笑道:“是啊,不管未来怎么样,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路。”
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满足。
有一次,我在参加一个写作讲座时,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写作者。他看上去有些腼腆,但眼神中却充满了热情。他问我:“李老师,我刚开始写作,特别想像您一样写出有影响力的作品。可是,我现在有点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写才能被大家喜欢。”
我看着他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突然想起了曾经的自己。那时候的我,也常常徘徊在写作的道路上,困惑于到底是要迎合市场,还是坚持自我。但现在,我有了答案。
我微笑着对他说:“**不要想着怎么迎合别人,先想想你自己真正想写什么。只有写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受,才能打动别人**。不要害怕走自己的路,哪怕一开始很难,但只要坚持,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他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眼神中又多了一份坚定。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个还在追梦的年轻人。回到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张萍,她笑着说:“看吧,你现在也成了别人的榜样了。”
我知道,这一路走来,我虽然走得艰难,但却走得很充实。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张萍在一旁看着我,温柔地笑着说:“其实,我一直都相信你。你看,你最终不也证明了自己吗?”
我握住她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
她摇摇头:“夫妻本就是一体的,你的路,就是我们的路。”
我心里一暖,突然觉得一切都那么值得。无论之前经历了多少挫折和挑战,现在,我终于知道,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没有白费。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刘浩又开始了新的合作,这次的创作题材更加多样,我们尝试了悬疑、科幻、甚至是一些非虚构的纪实文学。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但也每次都让我感到兴奋和期待。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无论前方有多少未知的挑战和困难,我都不再害怕。因为我知道,只要坚持自己的心,走自己的路,总会有属于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