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巴蜀历史文献的大型丛书《巴蜀全书》如今已度过第六个年头,这项获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的项目,目前已收集各类文献目录10000余种,通过重点委托和公开招标等方式,立项子项目150余项,出版阶段性成果130余种6000余万字。另有100余种已经完成,在排版、出版中,总计字数大约5400万字。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古籍图书奖与国家级出版资助15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两次滚动资助。
2016年是该项目稳步推进的一年,据总编纂舒大刚教授介绍,该项目在2016年度共出版成果14种约2500万字,通过子项目申报9项,审议通过《巴蜀学案》《蜀学丛刊》《蜀藏遗珍》三个重量型方案,向川渝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史馆、全国综合类重点高校图书馆以及海内外专家和机构赠送《巴蜀全书》出版成果11000余册。该年度编纂组收集、寻访巴蜀地方文献千余种,其中抢救性收集民国学者孙抱和文献67种、谢持文献3000余卷。项目前期出版成果在2016年斩获多个高质量奖项,《宋会要辑稿》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2013-2015年度)图书特等奖、四川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廖平全集》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四川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之“国学成果奖”,《周诗新诠》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
与会领导和专家对《巴蜀全书》出版的阶段性成果、取得的可喜成绩以及成果赠送普及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学者专家建言献策,认为《巴蜀全书》具有拯救巴蜀文献典籍、传承巴蜀文化的重要价值,希望编纂组不畏艰难,再接再厉,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巴蜀全书》的编纂工作,扩大巴蜀地域文化规模,扩展研究和整理领域,抢救性整理和出版巴蜀水陆画、石刻、碑铭、戏剧等重要文献,出版更多的精品专著,打造更强的学科流派,积极探讨巴蜀文化的内涵与历史意义,深入发掘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为新形式下的社会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