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高颜值!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长这样!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4.17广东

今天,文体君将带领大家走进

“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

(简称“两馆”)

的建筑过程

它是由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第二图书馆(投入运营后将更名为深圳图书馆北馆,下同)和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公共广场共同组成的建筑群,该项目将进一步推动深圳成为全球区域性的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

深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在中国城市中,深圳似乎是无限可能的代名词。在看似无限的速度里,各种新鲜元素的注入,形成深圳不断迭代的城市基因,它好像一直在探索一个关于“我是谁”的答案。在这个不断探寻自我的过程,深圳逐渐找寻到开放创新的姿态,也就成就了一种“深圳文化”。

城市,在历经一种强烈的“发展效应”之后,其背后定然存在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种可能性。在真正走进这些建筑的背后时,就会发现城市的认知正在发生新一轮的变化,所有的城市空间都在大量释放其公共属性,这种“变化”也将指引更多寻求创新发展的城市,迈进属于自己的城市建设的新里程。

2023年,城市建设者栏目将带领大家走进深圳,走进多个不同类型城市公共建筑项目现场,探寻深圳速度变量里的一种恒定的质量。探访工程师、设计师、监理单位、总包方,以及驻扎在工地的设计管理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是这些城市建设者默默地为这座城市挥洒着汗水,也是这样一群城市建设者,共同书写了深圳速度背后的城市变迁史。

“两馆”早期设计构想KSP

看见在地的深圳文化

我们的城市仍处在增量发展的阶段时,高度、数量、速度都是用来描绘其发展成果的常用度量单位,但其背后的文化层面的积累与传承对于城市创新的长期推进作用却常常被忽视。

“四十年前的深圳还只是一个边陲小镇,缺少乡音和娱乐,文化场馆也乏善可陈,对于那些怀揣梦想的人们而言,一家不大的'新华书店’已经是莫大的慰藉。虽然这片土地很小、很陌生,但书店那火红的草书招牌,隐约透露出一种向阳的可能性,也能够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学习知识的场所,或许,这就无形中向我们阐释了美术馆和图书馆这一类公共建筑的文化属性,以及它们对城市未来的意义。”

“两馆”设计草图KSP

“两馆”建筑体块生成分析图KSP

如今,深圳在高速发展了40年后,已经演变成为了现在的大都市。高楼大厦、摩肩接踵的人群都是它物质富裕的代表,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大家似乎还不是那么富足。在公众的印象里,除却改革开放成果的代名词外,深圳在“本土文化”的演绎和身份树立上似乎缺乏一种共识,文化场所的规模和数量上也远不及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广州。

“两馆”效果图Fancy

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从策划初始,就将两座场馆视为某种咬合关系——图书馆是文字思维,比较抽象;而美术馆是图像思维,直观可视。两者的搭配呈现一种联动、交流、互动的状态——设想一下,公众在图书馆阅读久了,想放松一下,就可以到美术馆来欣赏画作,由此构建出一种互融互补的关系。

“两馆”室内效果图Bestar

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在开展了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后,确定了KSP尤根·恩格尔建筑事务所与筑博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的国际合作模式,随后移交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开展了方案深化、可研、概算,以及概算批复后进行了施工招标。

重塑城市公共性与市民活力

项目将美术馆与图书馆并置,在同一个场地之内,激发出一种奇妙的化学氛围,也使其成为了有别于其他文化场馆的一大亮点。两者并不是简单地相邻,而是从空间设计到功能策划,都被赋予了一种彼此呼应的联动关系,“两馆”之间互为所在,既是图像语言跟文字语言的对话,也是文化与城市的对话。

关于文化建筑的设计,除了常规的建筑规范,首先要考虑如何通过和周边城市的关系以及建筑自身内部的关系,去营造场所的生态场。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重点开发地块之内,周围有密集的居住和办公空间。因此,本项目的核心目标在于创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公共平台和枢纽,在未来也能将进一步激发区域公共空间的文化活力。而如何在建筑空间上开放共享,让项目与周边形成关联,成为了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两馆”室内空间效果图Bestar

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

是由美术馆、图书馆

和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公共广场

共同组成的建筑群

美术馆和图书馆分别位于场地的东侧和西侧,在空间形态上形成了一种相互咬合的关系。“两馆”之间,通过高差的处理形成了不同的平台。人们通过平台既可以进入图书馆,也可以从台阶走下去,进入美术馆的景观广场。

方案原本的设计是通过各自宽大的平台,分别进入美术馆和图书馆。而经实地研究后发现,基地周边都是密集的住宅区,而图书馆的尺度很大、面宽很宽,生活在场地后方的老百姓必须绕场一圈才能登上平台,其实很不方便。因此这个项目被期望设计为一个24小时开放的公共街区,从而为周边社区带去更大价值。由此,方案对基座进行了调整,把美术馆和图书馆的入口错开,将美术馆的入口设在底层,图书馆则从二层进入。同时,设计预留出穿透整个基座的通道,让人们可以方便地穿行,将这座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转变成一个便利可达、全天候开放的亲切街区。而在项目内,两个平台空间也彼此连通,让图书馆的读者和美术馆的观众可以随意地联动。也是通过这样的改进,项目的生态空间得到了改变,成为互相融合、互相支持的城市空间。

如何让两大文化场馆

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交互共存

也是设计中的一次重大挑战

项目地处繁忙的交通枢纽,被林立的商业塔楼包围,设计也因此更需要创造一个传递平静祥和氛围的场所,同时回应文化本身代表的庄重感。KSP事务所的海外团队曾感慨,在中国大都市的繁华街道上,仍然有古老的寺庙点缀其间,宛若闹市中的隐居地,它们的庭院为人们提供了凝神、放松和教育的场地。设计也以此为启发,将两个场馆想象为一双合拢的手,共同围合出中心的空间,从而营造出一种珍重、保护的氛围。当然这双“手”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汇聚在这里,激发创造力并增进文化交流。

总体而言,美术馆和图书馆这类大型文化设施,对城市功能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推动,公共广场的存在也能为市民的生活带去新的活力。美术馆可以展示国际或者国内的美术与艺术作品,给市民以艺术层面的享受;图书馆则为老人、儿童、青年等不同人群提供了终身免费的阅读环境,还可以通过最新IT技术的整合,让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就享有在线阅读书籍的体验。

一个超大项目如何进行总体协调?

项目管理方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是在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的政府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于2002年成立的,主要是负责除交通工程以外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的招投标管理、设计管理、投资管理,再到施工管理、验收,以及移交使用单位维保的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工作。

作为项目“掌舵者”,工务署各项目的负责人需要根据项目不同的类型,处理繁杂的管理问题与工作,每个项目都会提前一周制定计划、安排每天的工作任务,包括进度调度、现场检查,与使用单位、主管单位沟通,监督检查质量安全等,会涉及到大量的协调工作。他们既要专业,又要管理,并通过组织协调各方推动夯实项目的定位,确保设想的理念能贯彻到方方面面,并最终落地呈现。

“两馆”建设现场2023年3月

施工现场摄影:刘然\李芷筠

公共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属性

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上

也必须时刻从公众的角度去思考

通过全过程的把控,从品质、投资、空间营造、材料选用,到对弱能人士、母婴群体的关爱,从宏观角度的落实到最后的细节,都要一一兼顾。

建筑立面外表皮设计KSP

建设中的“两馆”摄影:刘然\李芷筠

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于2019年12月份开工。

目前,项目已日臻成熟,内部空间正处于装修阶段,预计2023年上半年全面竣工。

关于技术创新,关于高效建造

深圳图书馆北馆效果图Fancy

回顾项目在设计上的诸多创新点,也是项目建造的难点。为了满足各自不同的功能需求,美术馆与图书馆在设计细节上采取不同手法,特别是在自然光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处理方面。

大多数公共空间、入口大厅和宏伟中庭中都采取了经典的石材幕墙设计,并利用室外的大雨篷遮挡直射的阳光;对于美术馆完全内向型的展览空间,会增加立面形成遮挡,以减少外界的干预和影响;而在图书阅览室等其他功能区域,则将自然光充分引入,形成与外部空间的对话。

设计还通过一致的立面设计语言

在两个场馆之间构建一种共通性

富有细节的立面形态

传达出了文化的深刻感

并随着天光的不同

显现出不同的光线与阴影效果

石材虽然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古经典材料,但由于复合了蜂窝铝板——将两种材料叠加,是一种新型的工艺。

美术馆的内表皮采用ALC混凝土墙板,图书馆的内表皮采用玻璃幕墙,两者的外表皮则全部采用石材幕墙。这也是出于两座建筑不同的功能考量,图书馆要同时兼顾到阅读空间的采光与遮阳,而美术馆的展厅则需要形成一些更具封闭性的空间。

外表皮的设计需要更多地考虑建筑造型,同时营造文化建筑神圣的殿堂感,因此采用了梭形变截面斜柱石材幕墙,它是通过梭状的石材单元穿插、编织所形成。在保持庄重感的同时,又不会显得过于沉闷。即便沉入夜幕,建筑仍然散发着活力,略带一种含蓄的喧闹感——那画面就像一个璀璨的宝石盒。

蜂窝石材效果图KSP

美术馆新馆的最大难点在于其钢结构的大雨棚。美术馆的外部有一个下沉庭院,庭院上方则是美术馆的雕塑广场,而钢结构的大雨棚则覆盖其上,仅靠两根立柱加以支撑。悬挑雨棚总长59m,最大悬挑达27m,在结构设计上属于超限设计。

超大悬挑雨棚结构效果图Bestar

此外,图书馆的部分还有一大特色

——地下室的核心置入了一个18米深的立体书库

是目前全国最大

也是首创埋藏在地下的超深立体书库

立体书库效果图海恒智能

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

将是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中

首个开工建设、首个完工的项目

工期紧、任务重,

是施工过程中的巨大挑战

超大悬挑雨棚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摄影:刘然\李芷筠

技术、经济、运维三位一体

文化建筑,不仅要“好看”,更要“好用”。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旨在面向公众,营造更好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在后续的经营上,兼顾技术、经济与运维,把控项目资源。因此,运营方在项目交付之前,早早就已介入项目的策划与设计,对于场馆的未来畅想也充分融合进了设计里。

“两馆”夜景效果图Fancy

“两馆”建设记录2019年11月-2023年3月

策划管理层面主要以运营为导向,以功能为核心,重点把握一些专业的工艺工程,比如美术馆的专业艺术灯光照明、图书馆立体书库,以及图书典藏和展览展示设备等。以这些为重点,通过技术与与经济的结合、技术与运维的结合、经济与运维的结合来提升项目投资效益,通过管理手段与方案的对比论证,达到既降低建设与投资成本,又提升运维质量的目的。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科技的发展也给建筑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

目前,装配式建筑以及绿色低碳建筑是发展的两大趋势,该项目也充分利用了这些技术,并以此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比如项目所采用的钢结构加钢筋桁架板的主体结构,就是通过BIM技术来落实的。BIM作为工具,在钢结构图纸出来之后,辅助完成三维放样、施工模拟与工厂预制,通过充分的预前控制,再结合现场施工与过程管理,做到了设计的高效、准确落地。对于绿色低碳建筑,则更多的是建立起各个专业的信息模型,通过分析日照采光、人工照明、气流组织等来降低整个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同时,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积极采用绿色建材,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该项目已经获得了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认证。

看着一座建筑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实在美好

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旨在打造集美术展览、艺术收藏、文化交流、文化传承、全民阅读以及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艺术殿堂。

建成以后,它必将成为全球文化和全民阅读的重要文化阵地,同时也将成为深圳市引以为傲的文化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建筑。

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它不能只是一个服务于游客的旅游景点,更应该是服务于深圳人民,特别是周边市民的功能场所。众人期待着它能成为代表深圳文化属性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与深圳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标相配套的重要的文化阵地,成为人们乐于驻足其间的公共会客厅——老人们在这里读报纸,放学的孩子们在中庭写着作业。另外也不能忘了美术馆的核心目的——人们可以短暂地从喧嚣的通勤中解脱出来,在凉爽且宁静的中庭空间欣赏多样的本地与国际展览。

建设档案

项目名称: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

项目地点:深圳市龙华区

项目周期:2015-2023年(方案设计-项目建成)

建设用地规模:约3.98万㎡

总建筑面积:137,611㎡

项目业主:深圳美术馆、深圳图书馆

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方案设计:KSP;筑博设计

深圳图书馆中心馆建筑于1998年开始建设,2006年正式开放,总建筑面积近5万㎡,是“文化深圳”的重要城市名片和标志。而原深圳美术馆始建于1976年,建筑面积2800㎡,是深圳最早的艺术品展览机构。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深圳这座城市的高速发展,公众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渐增长,深圳图书馆北馆将与中心图书馆相互联动互补,而美术馆新馆面向更加国际化的平台,满足公众更高品质的精神诉求。深圳美术馆新馆及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毗邻深圳地铁四号线的红山地铁站,总用地面积3.98万㎡,总建筑面积13.76万㎡,其中美术馆总建筑面积6.57万㎡(含地下),图书馆总建筑面积7.2万㎡(含地下),建筑高度40m,总投资22.3亿元。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该项目将被打造成为集美术展览、艺术收藏、文化交流、文化传承、全民阅读以及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文化艺术殿堂,成为深圳市引以为傲的文化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建筑。

THE END
1.深圳图书馆数字阅读馆移动服务门户服务指南深圳图书馆数字阅读馆“深圳图书馆数字阅读馆”是基于微信小程序端建立的线上数字阅读平台,以“精读化”“个性化”“智能化”为主要特点,整合了海量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习课程、音视频以及地方特色资源等,资源总量已超30万种。 网上咨询中心 提供常见问题(FAQ)查询、在线咨询、填单咨询、邮件咨询、原https://www.szlib.org.cn/page/library-digital-portal.html
2.ShenzhenLibrary(深圳图书馆)不可以借阅 Title 电子书 不可以借阅 不可以借阅 Magic Tree House 神奇树屋系列 查看全部 不可以借阅 Title 电子书 不可以借阅 Title 电子书 不可以借阅 Title 电子书 不可以借阅 Title 电子书 不可以借阅 Title 电子书 不可以借阅 Title 电子书 查看全部 https://sz.overdrivechina.cn/
3.电子图书资源超星数字图书馆 常用| 正用〇 | 全文 | 日点击:0 总点击:27164 读秀 常用| 正用〇 | 部分全文 | 日点击:0 总点击:18272 深圳文献港 常用| 正用〇 | 全文 | 日点击:0 总点击:12271 雅昌艺术图书数据库 常用| 正用〇 | 全文 | 仅校内用 日点击:0 总点击:4994 开馆https://www.utszlib.edu.cn/dataBank/ebooks.html?literatureId=7
4.深圳,一座拥有阅读基因的城市深圳政府在线深圳,一座拥有阅读基因的城市 昨日,首届深圳“图书馆之城”换书大会在深圳图书馆水幕广场举行,每位市民最多可携带5册图书参与“以一换一”换书活动。 伴随着琅琅书声、浓浓墨香,第28个世界读书日在群鸟嘤鸣、芳菲烂漫中到来。 跨年夜,书吧里一位难求、摩肩接踵的景象很难想象,但在深圳,年年都会上演,市民也早已https://www.sz.gov.cn/cn/xxgk/zfxxgj/tpxw/content/post_10556111.html
5.南山图书馆举办“领读者”21天阅读计划线下分享会为让阅读成为读者的习惯,促进全民阅读,南山图书馆开展“领读者”21天阅读计划。7月7日,“领读者”21天阅读计划线下分享第二期在南山图书馆四楼读者活动室举行,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毛成婷和读者分享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9-07/09/content_22244693.htm
6.深圳市图书馆此行去深圳的一个目的是带小孩看看深圳图书馆,因为10年前我去过,知道这个图书馆非常大、非常特别、非常壮观。可是都,没有想到12岁以下不可以进去,所以只好由我本人去参观一番拍照给孩子欣赏一下了。 深圳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图书馆,是唯一一个有服务员,而且穿着像空姐一样整齐着装的服务员。里面的所有书架摆满了https://www.jianshu.com/p/05a6b469f97d
7.深圳图书馆让阅读更给力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图书会议”在深圳图书馆召开,这些都是对深圳图书馆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和鼓励。 助力“深圳学派”建设 学术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的深度决定城市文化的高度。近年来,深圳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众家之长,创造性打造学术推广平台,为城市培育更有深度的文化。http://lh.wenming.cn/whhm_pd/yw_whhm/201504/t20150401_2536201.shtml
8.2023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五)2022 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深圳“图书馆之城”各成员馆线上线下联合发力,全年为市民奉献了 1.82 万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参与读者更是创历史之最,高达 1931.07 万人次,同比增长 61.28%。 (二)弘扬主旋律,礼赞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2022 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圳图书馆界齐心协力,策划举http://www.szbaike.com/social/s-summary/2023-08-11/7067.html
9.阅读改变深圳没关系,这里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就像一个公共电话亭一样出现在居住的小区旁,随时帮你借还图书。如果是外来务工人员呢,深圳市建立了不少农民工图书室,甚至劳务工子女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不仅实现一卡通借阅,同时举办阅读指导、讲座、观影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传播“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0/31/content_2913631.htm
10.深圳南山新举措:学校图书馆转型为社区文化空间近日,住在深圳南山区蛇口学校附近的社区居民惊喜地发现,以前只面对在校学生开放的校内图书馆,竟然华丽转身建设成了“城市社区书房”。自2023年以来,该校推出“社区民生书房+校园阅读空间+学生餐厅”三位一体的综合项目,打造了一个方便市民群众阅读的休闲文化空间,这正是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重点民生工作中的https://gd.cri.cn/2024-03-12/e66be47c-236f-75c9-2878-dfe06857a3d3.html
11.深圳图书馆3月24日起有序恢复开放,实名预约入馆深圳活动网深圳图书馆将于3月24日起有序恢复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10:00——16:00。现阶段将实行实名预约入馆,深图还创建了”图书方舱消毒室”,让阅读更放心。 实名预约入馆,同时在馆人数不超过300人 据介绍,深圳图书馆开放区域为主馆舍一至三楼图书、报刊借阅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阅读和https://www.szhuodong.com/2021/10/7532.html
12.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1月启幕把馆门打开,让世界进来 曾品方(台湾万兴小学) “最美基层图书馆”:如何盘活沉睡的学校馆藏资源? 张超伟(合肥望湖小学副校长) 卓越中层的自我领导力 王干(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 变革中的校长,渴求怎样的中层伙伴? 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滑动查看流程 ▼ 主旨报告:真正去“共建”一所属于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0/08/26/250533.html
13.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灯塔图书馆 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灯塔图书馆位于盐田区海山街道海景公园海滨栈道上,建筑面积342.67平方米。以“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为设计理念,外观融合港口集装箱轮船造型与灯塔概念,与海岸风光及地域文化资源共同构成新的海岸阅读场景。https://www.cinnet.cn/zh-hans/node/9129
14.深圳“图书馆之城”亮家底,2020年度事业发展数据发布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来临之际,深圳图书情报学会、深圳图书馆联合市、区图书馆共同发布《深圳“图书馆之城”2020年度事业发展报告》,展示深圳“图书馆之城”在规划建设、体制机制、重大项目、统一服务、技术平台、联合服务、阅读推广、社会影响等方面进展与成就,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81173
15.头条文章(冷芸推荐)推荐理由:英国Victoria & Albert博物馆与深圳招商局合作的博物馆。 最佳推荐人 点进阅读原文扫一扫二维码,可与他们更多交流哦!请务必标注:冷芸时尚圈+姓名。非诚勿扰,否则拉黑! 1、深圳-小刚-BD(2群) ?小刚,陕西人漂深圳,穿针引线网版主一枚、混迹服装圈7年,略懂品牌企划及供应链体系,现在线上负责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863824535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