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1日起,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等天津市级公益文化设施,以及天津16个区县的29个公共图书馆、18个文化馆和209个街乡镇文体中心(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正在建设中的天津美术馆今年建成后也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公共文化服务气象一新,公共文化资源高效利用,群众不仅从免费开放中获得了实惠,而且文化需求也得到了更大满足。随着“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的深入发展,天津市民将共享文化成果,其乐融融的文化氛围将在这里越来越浓。
天津图书馆:科技为免费开放保驾护航
据天津图书馆馆长李培介绍,免费开放给图书馆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读者数量大幅上升。1月1日是天津图书馆免费开放首日,图书馆的办证人数达417人,较以往翻了一倍。元旦假期借还书的数量也显著上升,由以往的日均七八千册升至日均超过3万册。然而,这样的变化并没有给馆内工作带来想象中的压力,甚至一些读者认为,现在借还书“比以前更方便了”。
这都是科学化管理发挥的巨大作用。据了解,天津图书馆引入了一批高科技服务设备,每位读者在30秒内就能在机器上自助完成借还书服务或办好图书证;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如今实现了人机对话,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使用效率,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咨询服务、解决读者特殊困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培表示,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目的是更大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最大程度地为读者提供方便,让读者喜欢进图书馆,更好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选对、选足、选精资源,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要,才是立馆之本。
天津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市文化中心建成后,天津图书馆将形成现在的天津图书馆、坐落在文化中心的天津图书馆新馆和海河教育园区馆“三位一体”新格局,总面积将达到12万平方米。届时,三馆将在功能上区别定位,按照社科、科技和大学生课外读物保障基地的分工运营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三馆不仅一证通用,而且将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此外,天津图书馆还大力提升、拓展延伸服务,今年将适时推出移动图书馆、实施珍贵资料数字化加工、启用24小时图书馆自助终端。李培说:“免费开放令公益文化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请进来,走出去
周末,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人来人往,40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里里外外洋溢着艺术气息。群艺馆前厅新设立的“免费服务导示牌”格外引人注目,很多人在此驻足浏览。据群艺馆馆长李治邦介绍,免费开放之后,群众艺术馆本部拥有的6个排练厅已经对外免费开放,社会各界均可申请使用,群众艺术馆将根据申请情况,优先安排那些更具社会效益的活动。
当日,群艺馆免费开放的排练厅每个都派上了用场:天籁合唱团正在排练新歌,中老年舞蹈班的学员们正在跟着老师练基本功,拿着相机的中老年人兴致勃勃地参加免费摄影培训活动……
李治邦介绍说:“群众艺术馆下属的群星剧院也实行了免费开放,并特别邀请了山西太原胡嫦娥晋剧团、黑龙江哈尔滨市春雷评剧团等外地剧团为群众免费演出。”从事旅游工作的戏曲爱好者于俊东拿着刚刚领到的晋剧演出入场券兴奋不已,他说:“免费开放吸引了那些平时很少走出家门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为群众创造了文化交流、艺术切磋、相互沟通的广阔平台。这些实惠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
李治邦说,群艺馆里的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只有走出去,在社会大舞台上开放办馆,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免费的文化服务。“我们将充分利用馆内阵地,扶持优秀的群众艺术团队,培训优秀群众文艺骨干,然后引导他们深入基层开展免费演出活动,让文艺骨干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组织活动的优势,深入基层组织、指导文化建设,为群众搭建广阔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谈到今后面临的挑战,李治邦表示出对“高精尖”人才的渴望:有了人才,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产品,才能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免费开放才更有意义。
天津市少儿图书馆:让阅读移动起来
在天津市少儿图书馆,许多家长正带着孩子领取免费阅览卡进入阅览室。有的小读者是自己来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便根据他们的年龄指导阅读并向他们推荐适合的读物。
天津市少儿图书馆馆长李俊国熟练地用自己的手机演示了在移动平台上实现图书续借、预约、到期催还提醒、图书信息检索、阅读数字化图书等服务,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据了解,天津少儿移动图书馆目前能够检索到全国1000余家图书馆的全文资源,5000余万条图书、杂志、期刊等书目信息。作为全国首个动漫文献基地,天津少儿图书馆馆藏的十几万册世界各地的动漫读物也已经完成数据化,并传送到了天津少儿移动图书馆;馆藏的4000多种DVD影像资料在审核后也将陆续投送到移动图书馆平台。此外,少儿图书馆对80多家分馆的免费开放也格外重视,在图书资源、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让更多小读者可以就近享受免费服务。
谈到免费开放的长久发展,李俊国表示:“免费服务不是免责服务。工作人员要以温馨、周到的服务帮助读者理解和遵守规章制度,读者也要善待公共资源,遵守公共道德秩序,大家互相配合,才能减少资源损失、加快资源流通,保证读者平等、长久地共享无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