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罗念龙、杜婧、马严、杨宗凯、郑莉、陈文智、张闯、郭煜、吴砥、窦天芳、常志华、李建聪、张小平、杨家海、佟秋利、曾德华、李绯、刘乃嘉、张慧琳、石凌、陈晨、韩丽风、杨慧、曾晓牧、朱莎、钱冬明、陈怀楚、朱晓瑛、徐世东、尹世学、王振华、王臻、谢素萍、刘聪、云霞、陈敏、饶景阳、胡燕、吴战杰、吴晨、钟晓流、徐建、李海霞、宋述强。

引言

本规范旨在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要求,在教育信息化2.0发展中,应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需求,结合高等学校信息化发展实际,以标准规范促进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指导全国各高等学校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营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服务水平,提升科学决策和教育治理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规范给出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组成,规定了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素养、应用服务、网络安全和保障体系的通用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高等学校开展数字校园及智慧校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实施。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GB/T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15629.11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2098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5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2506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系列多部分标准

GB/T2844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298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高等学校管理信息

GB/T3378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教育管理基础代码

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3529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教育管理基础信息

GB/T36342智慧校园总体架构

GB/T36351.1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教育管理数据元素第一部分:设计与管理规范

GB/T3635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教育管理数据元素第二部分:公共数据元素

GB/T36354数字语言学习环境设计要求

GB/T36447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要求

GB/T36449电子考场系统要求

GB/T3664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在线课程

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5046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GA/T1396信息安全技术网站内容安全检查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JR/T0025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ISO7816-1识别卡接触式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

ISO7816-2识别卡接触式集成电路卡第2部分:触点尺寸和位置

ISO7816-3识别卡接触式集成电路卡第3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

ISO7816-4识别卡接触式集成电路卡第4部分:行业交换命令

ISO/IEC14443-1识别卡无接触点集成电路卡

《中国人民银行PSAM卡规范》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是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的要求下,对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和校园环境进行数字化建设,支撑各业务开展智能化应用的整体工程。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各高等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建设水平、治理体系的特点和需求,在保证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学校特色和智慧应用探索。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数字校园建设是系统工程,宜从学校战略定位和实际需求出发,从顶层设计入手,全校各业务主管单位协同合作,整体规划数字校园建设目标、建设蓝图和实施步骤。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以下建设流程进行: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是物理校园的数字化转型和扩展,数字校园应基于校园的具体业务进行流程梳理和实体校园数字化,以提升校园整体的运行效率,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顺利开展。数字校园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承载数字校园的基础和物理形式,一般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校园卡、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育人环境、虚拟空间环境等,基础设施为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设备和物理环境支持,是数字校园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校园网络的建设目标是构建包含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和物联网等多种形式的融合网络,为学校的人、事、物提供随时随地的接入,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园区运行业务的信息流转。应支持主流用户入网认证方式。

校园网络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出口、主干网、有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校园物联网和校园5G网等。

注1:主流用户入网认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IEEE802.1x、Portal、MAC等。

注2:本规范中所有标注“(可选)”的条款为建设可选项,全文同。

5G网络具备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特点,可从时域、空域、受众等方面丰富高等学校各类业务应用和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场景。

示例:校园5G网络可用于VR/AR教学、仿真实训教学、远程同步课堂、校园活动直播等。

高等学校校园5G网络建设可考虑:

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安全、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网络、计算(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基础软件系统、备份容灾系统等,为信息化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数据中心一般由机房、网络系统、计算(服务器)与存储系统、备份容灾系统、基础软件系统组成。数据中心还可根据需求,建设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等。

数据中心机房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建设要求是: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上联至校园网核心网络设备,下联数据中心的主机(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等的网络系统,建设要求是:

数据中心计算系统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提供信息处理、资源发布等服务的专用系统和设备。存储系统是指提供信息保存和备份等功能的外置存储系统,一般由存储媒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连接子系统和存储管理软件子系统等部分构成,建设要求是:

数据中心基础软件系统包括DNS、NTP、日志服务、监控服务、VPN、配置与管理等基础服务,也包括操作系统软件、Web服务软件、应用服务软件、数据库软件等基础软件,建设要求是:

备份是指将文件系统或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加以复制,一旦发生灾难或错误操作时,得以方便而及时地恢复系统的有效数据和正常运作。当计算机系统在遭受如火灾、水灾、地震、战争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以及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掉电、网络/通信失败、硬件/软件错误和人为操作错误等人为灾难时,容灾系统将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甚至还能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备份容灾系统的建设可遵循GB/T20988的规定,建设要求是:

云计算平台使用虚拟化等云计算技术将物理设备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为多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使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提高资源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建设要求是:

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集中存储学校的各种数据和资源,为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支撑,建设要求是:

人工智能平台及工具提供机器学习、算法服务、模型管理等核心能力,提供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训练、部署、运行和管理能力。高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建设。

人工智能平台建设过程中宜遵守以下原则:

校园卡系统建设目标是依托于校园卡的校内身份认证功能和规范化的收费机制,促进校园信息化应用的整合,为持卡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校园卡系统建设应在学校信息化总体设计要求下完成卡片、应用系统和安全体系的建设,建设要求是:

高等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分析课堂教学、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需求,设计或改造信息技术支持的物理学习空间,也应加强建设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空间。

除了以上基本功能外,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还可根据教学需要建设以下内容:

示例:师生互动工具和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分组显示、无线投屏、在线答题、弹幕、数据分析等。

示例:环境实时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光、照明、空气质量、温度、湿度、位置等。

除了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外,高等学校还应探索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应用,建设人技结合的新型育人环境,如智能教学楼、虚拟实验室、智能图书馆、智能体育馆、智能博物馆/展览馆/校史馆,智能化宿舍,智能化实践基地,以及其他智能化环境。

信息资源是高等学校信息化过程中产生、使用和积累的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统称。信息资源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高等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应将信息资源建设放在关键位置,逐步形成内容完善、数据准确、组织有序、广泛关联、更新及时、安全可靠、服务优质的全域信息资源库,为学校发展、师生用户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高等学校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以半结构化数据为主的基础设施运行数据,以及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和管理服务资源。本章规定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教学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这几类主要信息资源的建设要求,并规定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

基础数据包括主数据和参考数据,是学校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其他信息资源进行关联的基础。基础数据的建设应该放在学校信息资源建设最优先的位置。对基础数据的建设要求如下:

注3:实体校园可包括但不限于校园土地、建筑、设施等;人员机构可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机构、教工、学生、校友等;学科可包括但不限于学科、课程、交叉研究领域等。

业务数据是指高等学校在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业务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记录了高等学校各种业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覆盖学校主要业务活动产生和处理的数据,是高等学校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务数据的建设要求是:

高等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开展在线课程的规划和资源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高等学校应鼓励教师在编写、修订或引进高水平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电子课本、网络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和教学网站等。高等学校应为开发数字化教材的教师提供以下支持:

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验实践教育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实验实践资源的建设。高等学校应从以下方面支持实验实践资源的建设:

高等学校应及时记录并积累校内各类学术会议、讲座、报告等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通识类、前沿类教学资源的补充。高等学校应鼓励教师向校级教学资源平台中积累有价值、可共享的学术报告类教学资源。

电子数据库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正式出版物,也包括没有正式出版的预印本论文及其他阶段性研究成果,可分为学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著作、专利、标准、政府报告、手册、词典、预印本文献、开放获取资源、数字档案等。建设要求是:

科学数据资源包括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和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实验数据、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测量数据、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等。建设要求是:

应用软件资源指科学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以工具、软件为主的资源,如科研文献管理工具等。建设要求是:

机构知识库是基于全球开放理念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模式,目前已成为保存、管理和传播机构知识资产的重要工具与机制。

数字化文化资源是指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基于文化传承功能,立足师生文化发展,由师生创建的具备传播性、普适性的数字化资源。主要包括互联网青年文化资源、四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特色资源等。高等学校应积极探索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建设、积累和应用。

高等学校应建设并提供校级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可建设系统平台为学校的各类信息资源的汇集、存储、开发、管理和服务提供技术环境。高等学校应在学校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基础设施运行数据、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管理服务资源等不同信息资源,考虑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等不同数据格式,考虑事务处理、事务分析、历史归档等不同应用场景,采用适宜的数据建模方法和技术平台,为学校信息资源的管理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并为各类用户和应用提供优质服务。

信息素养是个体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整合、管理和评价信息,理解、建构和创造新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思维及修养。信息素养培育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数字校园是复杂的人机结合系统,提升高等学校用户的信息素养有助于提升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和运行水平。

本规范将从信息素养组成要素和信息素养培养方式两方面进行规定。

高等学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意识包括:

高等学校师生员工的信息知识包括:

高等学校师生员工的信息应用能力包括:

高等学校师生员工的信息伦理与安全素养包括:

高等学校应积极开展信息素养培养,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不断拓展教育内容,开展以学分课程为主、嵌入式教学和培训讲座为辅、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帮助用户不断提升利用信息及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研究和工作的能力。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的应用服务建设应遵循应用驱动、数据融合的原则,围绕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目标,支撑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交流合作、文化传承等业务,为师生校园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务。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的应用服务建设总体要求是:

高等学校应在学校层面建设开放统一的基础应用服务平台,加强基础应用服务能力,促进应用系统的快速实施、有效集成和不断创新,更好服务学校各单位和用户。数字校园建设中常见的基础应用服务包含但不限于:身份管理、流程服务、支付服务、消息服务、日历服务、报表服务、音视频服务、位置服务、应用管理等。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中的业务应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和园区运行等业务提供支持,是现代高等学校各项业务活动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业务应用的建设应该坚持应用需求为导向,支持学校各项业务运行和创新。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最核心的功能,业务应用系统应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全过程支持和服务,通常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要业务:

业务应用系统为学校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支持,通常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要业务:

高等学校的数字校园应用建设应注重用户体验,重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建设。人机交互设计将业务应用及业务系统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进行集成、组织和融合,为各类用户提供简洁友好的服务。在数字校园的各种建设项目中,人机交互界面可考虑以下内容: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中,应在加强建设事务处理型应用的同时,重视事务分析型应用的建设,充分利用高等学校信息资源,构建决策支持类应用,加强对高等学校整体情况、重要业务、关键环节的监控,为学校各类用户的各种决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等提供支持。决策支持类应用的建设要求如下:

信息系统泛指网站、移动应用、业务平台等软件系统。信息系统上线前应按照GB/T22240要求进行等级保护定级,定级后按照GB/T22239基本要求进行安全防护。

信息终端泛指一切可以接入网络的计算设备,如个人电脑、移动终端、物联网设备、工控设备等。

高等学校可采用网站内容检查产品,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对包括网页中的文字、图片、文档、音视频、暗链接和错误链接等对象中包含的信息进行检测、记录和分析,发现违规内容及时进行整改。

网络安全重在预防,加强网络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和预测,避免发生网络安全事件。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应有并启动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能够及时有效控制网络安全事件和风险不累积、不扩散、不升级。

为了规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维工作,保障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发挥网络与信息系统作为数字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人员队伍、规章制度(管理)、标准规范(技术)、经费保障、运维服务、综合评价等方面对数字校园保障体系进行规范,通过保障体系的建设,为高等学校信息化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高等学校要健全校院两级信息化发展与建设组织机构设置:

高等学校应建立一支梯队合理、责任心强、稳定可靠的数字校园信息化专业队伍,设立校院两级信息化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设定明确的岗位职责,支撑开展信息化各项工作,并结合信息化发展和工作需求,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保障信息化工作有效推进。

高等学校应全面规范数字校园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推动信息化工作合理有序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数字校园建设与管理各方面的管理办法的制定,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数据管理、校园网建设与运行管理、校园卡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网站及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

持续的经费投入是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高等学校应保证数字校园建设和运维经费在学校年度经费中的比例,并适度增长。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制定适当的评价体系,对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和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THE END
1.科学网—什么样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是好的图书馆?高效的服务体系: 提供便捷的借阅、续借、归还服务,以及高效的查询和检索系统。 设立学科馆员制度,加强与相关科研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了解科研发展和产业动向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新要求。 个性化服务: 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推荐和信息服务。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1463801
2.资源动态文献AI服务平台开通试用各位读者,图书馆开通文献AI服务平台试用,欢迎广大读者试用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试用期:2024年12月18日-2025年3月18日。 访问网址:https://xuewen.keyanjia.com/chat 访问方式:限校内IP地址范围内注册使用。 一、 文献AI服务平台简介 文献AI服务平台(Literature AI Service Platform)是首个面向图书馆界的文献AIhttps://lib.czu.edu.cn/info/1631/17191.htm
3.中图分类号的确定方法与实际应用探讨读者文献图书馆bobo在中国的图书馆系统中,中图分类号(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Number, CLCL)是图书和其他文献的重要标识符。它不仅有助于图书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书籍,还为读者提供了查找和检索信息的便利。本文将探讨中图分类号的确定方法,包括其基本原则、分类体系、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IF5B4E0512BOIV.html
4.学习支持服务课程学习材料和其它辅助材料,包括传统图书馆和电子(数字、虚拟)图书馆服务;为学生提供的人员服务包括人际面授活动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互活动两大类;为学生提供的设施服务就是远程教育院校及其各地的学习中心或教学站点,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设施和设备服务,如语音实验室、视听阅鉴室、音频或视频会议系统和计算机网络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118/20/38313488_607616333.shtml
5.人力资源论文范文图书馆资源的表现性有以下几点:(1)图书馆资源是为图书馆存在并被利用的,任何资源失去了可用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图书馆资源具有可利用性。(2)图书馆资源各构成要素组成了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说图书馆也具有不可分割性。(3)图书馆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关系决定了图https://www.oh100.com/zhichang/5003171.html
6.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答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以及运行管理系统和制度的总称。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体系,公共文化产http://www.cdswhg.com/index.php?c=show&id=1675
7.网络中心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图书馆资源等),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8.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栏目里,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可利用每周一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20726131126_5344960.html
9.旅游的毕业论文优秀4、系统功能的多重性。旅游企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该系统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多重性特点。旅游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旅游生态系统又能使其具有生产生态产品、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地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减缓https://www.ruiwen.com/lunwen/7256737.html
10.环境的议论文参考8篇(全文)在网络信息环境下,虚拟参考咨询工作成为参考工作的主流。这就要求参考咨询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包括快速打字技能)、网络操作技能、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检索技能(包括网上资源的开发和馆藏资源的开发)、网上导航技能和系统的维护技能等,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智能型服务。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m2d3yy3.html
11.《网络传播概论》万字笔记总结来咯《网络传播概论》带读笔记由传播匠高分学长学姐用心整理,笔记中梳理出了《网络传播概论》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同学们搭建起系统整体的背诵体系。此外,笔记还整理出了书中的重点知识,以便于同学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对于还没有开始系统背书的同学们,阿匠建议大家可以优先使用笔记背诵。迅速地过完一遍书中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34800980918338334
12.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13.图书情报硕士复习参考:图书馆学部分四、图书馆管理的概念:是根据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目的,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行为,最合理地分配与使用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图书馆效率,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完成图书馆任务的动态过程。 图书馆管理的内容:1,图书馆系统的决策。包括:图书馆发展方针、政策、战略https://m.hqwx.com/news/2013-7/201307220511306478.html
14.固原市第四中学人人通空间教育生态学大致分三个层次:一是以教育为中心,综合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的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二是以单个学校或某一教育层次为中心构成的,反映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三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因素组成的系统。此外,教育生态学还应考虑教育对象内在的生理和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68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