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论文(精选5篇)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绘画空间

三.张扬个性的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不能靠教师的强制来完成。如果没有兴趣的参与,对于阅读与现代文有一定区别的古典文学作品,必然会味同嚼蜡,成为一种乏味的、低效的活动。

1.树立榜样

2.赏析片段

3.悬念引趣

教师可以抛出一些与原著有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感人画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好奇心。

4.活动激趣

学生天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的兴趣,维持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阅读中收获。

5.展示成果

定期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使他们产生成就感的同时相互促进,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

二、丰富书源,提供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保障

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我希望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想查的资料。”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古诗文世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应该是我们的追求。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为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作品世界提供必要的保障,让学生有书可读。

1.开放学校图书室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曾提出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核心思想为“读者第一”。而调查中,我们痛心地看到:绝大部分农村小学图书室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甚至无人服务;加上图书经费严重不足,使得学校图书室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因此,学校应设法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藏书质量和结构,安排专人负责,让小学生可以天天借到书,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建设班级图书角

由学生自带图书,并订阅包含古典文学作品的报、刊,班级进行集中管理、借阅。学生在课间就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各班同时在班报开辟“读书角”“每周一诗”等栏目。学校还可以制定细则,评选“书香班级”,激励各班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

3.鼓励家庭购书、藏书

学校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分别向家长发放《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争取家长配合,将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学校定期组织家校共读交流活动,激发家长参与读书的热情,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读书活动。

三、循序渐进,指导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方法

1.制订计划

调查显示: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往往逮着一本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来引导,对小学六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2.指导选择

调查中发现: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不知如何选择读物。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各种节日及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的书:如古诗词,尽量选有注释和译文的;长篇古典名著,选青少年版或儿童版的;更要指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掌握方法

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由于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不到位,仅有20.3%的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能认真抄录,偶尔写点感受与体会”,28.5%的学生“偶尔抄录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段落”,19.5%的学生“只是在书上写点字,划划线”,竟有31.7%的学生不做任何记录或圈点勾画。可见,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问,就查工具书,边读边想,适当圈划,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①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水浒》、《三国演义》等大部头的书,教材中节选了部分古典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不应提过高要注,只要学生作走马观花的浏览,了解故事的大意即可。②品味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古诗词,则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感悟,并通过背诵、摘抄来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4.指导做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

(2)指导记录的方法

①批注笔记。②提纲笔记。③摘录笔记。摘录好词好句。④心得笔记(读后感)。⑤撰写古诗句研究报告(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就有此要求)。

(3)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

例如低年级以积累词语为准,中年级已欣赏好句为主,高级年则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悟。

四、讲究策略,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1.自我效能的策略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生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及坚持性。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自我要求、自我激励,更能使习惯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2.及时强化的策略

心理学家有一个重要的结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连接的形成,其中强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两个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内因与外因的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五、活动促进,展示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成果

1.诗文表演

2.诗文图展

利用学校橱窗展览师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词的诵读。诗配画活动可以由每个班级定期组织。

3.古典文学作品故事会

让学生把平时从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寓言、古典名著、古典通俗小说中读到的故事,以及与古诗词有关的故事在故事会上讲出来,评出若干名“故事大王”。

4.读书心得交流会

学生们交流读书方法、体会、感受,互相推荐介绍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

六、改革评价,促使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良性循环

为了了解学生的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测评价。评价时必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1.制作整理“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

2.阅读考级,让学生考、读、背、默、说,结合查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进行课外阅读考级

【关键词】经典;文学理论;教学教改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对理论要求比较高,但是,理论教学需要大量文学经典实例的支撑,需要学生将理论学习与作品阅读结合起来。理论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否则文学理论教学就只能够成为空虚的说教或某种单向度意识形态的传达,无法构建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也很难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般认为,文学经典同文学理论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甚至一部分文学经典是通过理论教材、理论课程来确立的。正如洪子诚先生所说,“丛书、选本,学校的文学教育,文学史编撰。这些也属于文学经典确立的重要环节”[1]。文学理论课程对经典作品的选用直接决定了文本的地位。

文学经典包括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经典文本,从古希腊、先秦开始,到近现代为止,它不仅包括一些主要的文学作品、还应当包含大量重要的文论思想。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文学经典作品的界定是不断变化的,即使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代也会遭到截然相反的评价。因此,经典文学作品的选用对于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文本的属性及其评价体系是文学经典选用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文学作品的性质、种类之多远远超过文学理论课程所能涉及的范围。文学作品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最为普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文学作品的属性会发生变化,同一种文学作品的社会评价甚至会有天壤之别。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中,同一部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批评家眼中也会遭到截然相反的评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对荷马这样的诗人有着不同的评价,前者对荷马及其作品采取敌视的态度,认为诗人的作品中有大量渎神的内容,容易使人堕落,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建立一个由哲学家来管理的理想国度;后者则更看重诗人对大众精神的洗涤和智慧的提升,诗人的存在恰恰维护了情感的自由,诗歌作品能够提升读者的道德修养,因此给予诗人崇高的评价。

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思路应当贯穿于经典作品中的,这些作品是理论的“试金石”,甚至可以说,只有落实到文本上,文论才具有意义。童庆炳在《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2]一文中探讨了文学经典作品的选用问题,他的文学观念明显受到新时期以来新批评理论的影响,他将文学经典构成的六个要素分为内部、外部等两方面,并对两个方面进行逐项研究。该文在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可阐释的空间等方面,都提到了文学与理论和批评之间的对应关系。

关于文本同理论的结合问题,韦勒克、乔纳森卡勒等理论家也给出了比较丰富的答案。他们在各自的教材中反复使用一些经典的文本,如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等文学家和亚里士多德、德里达、福柯等理论家及其作品,这些文本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文学思想史的基本脉络,并将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复杂变化同思想观念的传承之间建立有效关联。

总之,在理论课程中,对文学经典的选用应遵循经典文本与理论的结合原则,经典文学作品最终应当成为构筑文学理论研究路径的基石,对经典作品的选用和阐释是在理论研究的辅助下完成的。

参考文献:

其他一些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事件或案例,从本质上看并非民间文学作品,比如好莱坞动画片《花木兰》公映后,就有人称这种利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改编的行为侵犯了中国人的着作权。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应当对世界有所影响。而真正能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首先应是本国文化。这也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底层的文化基础。广泛地传播这种文化或思想对世界整体利益是有益的。但若采用着作权这种私权保护模式来保护民间文学作品,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因为这可能将传统的作品列入专有领域的范围。

其次,着作权制度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的一种,其目的在于鼓励创新。但保护民间文学作品的做法显然是在鼓励人们躺在先人的身上吃祖宗饭。这与设立这一制度的目的不符。各国着作权法都规定了着作权的保护期。即任何作品超过一定期限则不再享有着作权,转而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而我国的民间文学作品大多已经流传多年,远远超过了各国法律所规定的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五十至一百年的保护期。若对其给予着作权保护,则是将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又拉回到专有私权领域中来。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人们的正当性观念。

再次,从我国国内有关民间文学作品保护的调研情况看,保护制度的需求主要不是反映在着作权保护模式上。在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集中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资源。其中诸多民间文学作品面临失传的威胁。但这绝非着作权制度所能解决的。因为民间文学作品的传承问题肇始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即当民间文学的传承人仅仅依靠其掌握的民间文学无法维持正常的生计时,该民间文学的传承即告危险。后人通常情况下不会自发地选择作为民间文学作品的传承人。而知识产权所保护的通常则是在市场中能够给使用人带来利益的技术或作品。从设定知识产权的目的看,就是为了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使用的情形。这显然与面临失传的民间文学格格不入。民间文学作品的传承要求更多的人了解并能使用它,而知识产权制度则是禁止他人随意使用。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教学文学作品电影互动

一、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学是英美两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英语专业学生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英美文学系统地反映了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英美国家的基本情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因此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有助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好其他的专业基础课。

英美文学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对英美两国文学史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作品及其创作特点;通过阅读、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提高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发散思维,使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文化的理解,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英美文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英美文学课教学缺乏趣味性。

由于历史跨度大,英美文学流派众多,作家风格纷繁多样,以及不同时期复杂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加之英美文学课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和单一的“教材+黑板+粉笔”的灌输式教学,这些较为单一的方式通常难以产生多种的感官刺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大容量的知识,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常因此而事倍功半。

(二)数字化影像教学虽然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效果不够理想。

三、实现电影与文学的结合,兴趣与内容的统一

虽然电影和文学作品都属于艺术,但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它们的表达方式存在着差异。文学的传达媒介是文字和语言,它们与艺术形象的关系是间接的。而电影的传达媒介则是直观运动着的影像。文学为电影提供了大量素材,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改编自文学作品,电影的成功又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应让学生了解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绝不能用电影去代替文学作品。

(一)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一定要把好选片关,尽量选择那些忠于原著的影片,因为它们最能体现原著精神,从语言、情节到主题都对原著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对一些经典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反复观看。

THE END
1.如何使用二八定律高效读书?01#二八定律是什么? 二八定律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他观察到社会财富的80%是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剩余的80%的人只拥有20%的财富。 这一原则揭示了任何事物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将其应用于读书领域,我们可以理解为: 一本书中,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往往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其余大部https://www.jianshu.com/p/8c4d2579aba1
2.数学的逻辑云南大学图书馆她希望通过这本书的阐释,帮助读者理解数学到底是什么,通过理解数学的本质,消除关于数学的神话和误解,消除对数学狭隘的、缺乏想象力的认识,用有趣的数学思维理解我们的真实世界。https://lib.ynu.edu.cn/content/1733
3.苏州吴中区图书馆大学时期,他受图灵机的启发,对当时尚不存在的计算机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在IBM参加夏季研究讲习班时,他和达纳·斯科特合作完成了计算复杂性理论领域最早的文献——《有限自动机及其决策问题》,开创了非确定性有限状态自动机理论,对以“计算复杂性”为理论基础的现代密码学、算法分析等一系列学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http://www.wzqtsg.com/wcrxstj/68354.jhtml
4.图书室管理制度5项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经四、新购置图书,要及时验收、登记,在两周内完成分类、编目、出架等工作,以加速图书流通.五、严格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256553-1-1.html
5.宁波图书馆讲题:经济学告诉你——如何在决策中实现双赢? 时间:2024年12月21日(周六)14:00 地点:宁波图书馆福庆馆一楼报告厅(鄞州区宁穿路2100号) 主讲人简介: Shravan Luckraz,宁波诺丁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经济系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决策研究与实验经济学中心主任。他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在新加坡、澳大利亚https://www.nblib.cn/information/13124
6.图书馆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和研究方法的融合在我国,图书馆理念研究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其研究的是观念而非概念,从科学化角度看,是作为一种价值观的研究。理念是一个哲学概念,是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如从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到图书馆核心价值、图书馆精神等核心理念的阐发。应该说图书馆理念对图书馆实际工作的实践活动才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如“智慧与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901-607468.html
7.考研什么是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https://news.koolearn.com/kaopei/kyzx/37407/
8.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信息服务研究最新章节孙红蕾著虽然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中一些经典理论提出的时间较早,但是对当前环境中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仍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与适用性,对于反对信息垄断、提倡信息平等共享、解决信息贫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与此同时,无论新旧图书馆学五定律还是分类法理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即“以人为本”,强调用户的异质性、用户需求的多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948856/7.html?showDownload=1
9.中外建筑差异论文通用12篇著名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图书是为一切人而存在的”,“给读者所有的书”,“节省读者的时间”。我们要科学地设置工作流程,对文献采集、分类编目、书刊借阅、信息检索,以及参考咨询等各个工作环节制订具体的岗位职责,延长开放时间,提高服务意识。 5.强化对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https://jsjg.xueshu.com/haowen/35887.html
10.学会三十周年特刊图书馆界第一,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广泛性和深入性,比如《论图书馆学五定律与科学发展观》,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重新审视和诠释五定律,将对图书馆工作有一定的启迪和帮助”;《浅谈图书馆员的伦理认知和权利保障》,提出“从伦理社会走向法理社会的今天,图书馆行业应以法律的思维来审视图书馆问题,才能确保图书馆事业的长效、http://www.czlib.net/library/11261.html
11.现场培训心得体会1、图书的“书尽其用”的理念 阮纲纳赞所提出的图书馆学的五定律其中有几条提到: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都有其书、每本书都有其读者。作为图书馆员原来就觉得自己对图书有着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对书的防晒防潮防虫等工作很是注意,包括学生还书的时候也仔细的检查有无破损,时常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学生或老师来查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peixun/1929940.html
12.开课平台:全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学银在线优学院在教学内容上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重点突出图书馆管理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围绕“一流图书馆的十大管理法则”,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核心价值:图书馆核心价值,馆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2)经典理论:美国杜威的“三最论”与“3R论”,印度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国图书馆馆员的“https://www.chinaooc.com.cn/search?school=%E4%B8%AD%E5%B1%B1%E5%A4%A7%E5%AD%A6
13.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汇总把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体系,在社会环境中研究和考察其功能。1.社会理 18、论:巴特勒,杜正宇2.”元素说:知识社会学:卡尔斯塔特4.恩奥卡娜赞恩图书馆学的五定律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交换。1.“交流说”:泽拉、楚瓦良、中国:文件交流说、知识交流说、文件信息交流说2.“新技术说”:兰卡斯特、克劳福德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87253923.html
14.图书馆服务原则11篇(全文)2、馆藏图书不能满足读者日益扩大的需求。 若按照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来衡量图书馆的话, 那么很多图书馆在此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3、馆藏图书同质化现象严重。 品种少、量小是很多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这在一些采购图书资金不太宽裕的图书馆表现更为明显。同时, 许多地方性或地区性的图书馆资源重复,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d1t2hpk.html
15.图书馆核心价值(精选十篇)西方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者, 一般将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 (图书是为了使用;每个读者都能读到他所要读的书;每本书都有它的读者;节省读者时间;图书馆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 作为价值研究的起源, 将谢拉的社会认识论作为新的价值观。美国是最早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国家。早在20世纪80代, 美国图书馆协会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9mvt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