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的国家级“书房”永乐文渊阁皇史宬大学士四库全书经世大典

位于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及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这是我国永久保藏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版本资源的基地。其实,在元明清时期,在北京也建有堪称国家版本馆的藏书基础设施,著名的有奎章阁、文渊阁和皇史宬。

奎章阁编纂经世大典

元朝中央藏书机构主要有秘书监、奎章阁、国史院、艺文监及兴文署等。其中奎章阁作为国家版本馆,规模最大,职能最全。

元文宗时期,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虞集上书建议建立奎章阁,他在《奏开奎章阁疏》中说:“肇开书阁。将释万机而就佚,游六艺以无为。此独断于睿思,而昭代之盛典也……咏歌雅颂,积襄赞之形容;探赜图书,玩盈虚之往来。冀心神之融会,成德性之纯熙。”

虞集的建议就是要整个朝廷读古书、游六艺,以涵养德行,澡雪精神,并建立藏书基地。满腹才华的文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于天历二年(1329年)三月下令在大都兴圣宫中建立“奎章阁”,以收藏古今图书典籍、法书名画,并作为书画鉴赏雅集的处所,设大学士、侍书学士、承旨学士、供奉学士等职。

元代收集的大量南宋图书,都收藏在奎章阁,《右咏宣文阁》一诗写道:“延阁图书取次陈,讲帷日月集儒臣。”萨都剌也有诗赞道:“日日退朝书满床”,可见奎章阁藏书之多。阁内还收藏了大量的古器物以及历代著名书画名作。

奎章阁设立后,第二年就干了一件大事,即纂修《经世大典》,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这是仿效六典之制修纂的元代第一部大型通制性政书,并收藏在奎章阁。此事由奎章阁负责编纂工作,奎章阁大学士赵世延任总裁,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任副总裁,“参斟唐宋会要之体,荟萃国朝故实之文”,于次年五月修成。全书880卷﹐分类记载了元初至文宗朝的帝王谱系、诏训、职官、礼乐、经济、军事、外交、法律、匠作等典章制度,总结了元朝建立以来典制的更替演变,是元代典制之集大成者。史料多来自官方原始档案,可靠性、真实性较高,是考校元代文献的最基本史料。

同时,奎章阁开展了御览或鉴辨书画活动,凡是经过奎章阁鉴别的书画,皆钤有“天历之宝”或“奎章阁宝”印章。所以,奎章阁对于保存古代著名书画作品真迹发挥了重要作用,流传至今的名画就有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关全《关山行旅图》轴、赵佶《芙蓉锦鸡图》轴、《祥龙石图卷》、《腊梅山禽图》轴、《五色鹤图》卷等;书法则有《曹娥诔辞墨迹》、宋拓《定武兰亭真本》、王献之《鸭头丸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动静帖》、《荆州帖》等。

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奎章阁改名为宣文阁,后又改为端本堂,后随着元朝的灭亡而消失。

文渊阁藏书宋版居多

明代国家版本馆最著名的当数文渊阁,说起文渊阁人们多会以为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其实,早在明代就已经有了文渊阁。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建成北京文渊阁,位于午门之内,面对皇城。据《宣庙御制文渊阁铭序》载:“太宗皇帝肇基于北京,开阁于东庑之南,为屋若干楹,高亢明爽,清严邃密,仍榜曰文渊。”所以,文渊阁在北京宫中的位置与南京宫中的相同,均在左顺门外的东南角。

早于北京文渊阁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建设的南京文渊阁,为宫中藏书场所,也是翰林官员办公的内署。据《宣庙御制文渊阁铭序》载:“太祖始创宫殿于南京,即于奉天门之东建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置大学士数员,而凡翰林之臣皆集焉。”清内阁中书沈叔埏《文渊阁表记》也载:“文渊阁在洪武时,在奉天门之东,成祖北迁,营阁于左顺门东南,仍位于宫城巽隅,遵旧制也”。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还将南京文渊阁的藏书每种取一部共百柜运到北京。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皇宫发生火灾,文渊阁剩余藏书悉数化为灰烬,南京文渊阁也毁于一旦,幸运的是当时运走的珍贵书籍得以保存。

明英宗时翰林院修撰彭时在其《彭文宪公笔记》中记载了北京文渊阁的样子:“文渊阁在午门内之东、文华殿南,面砖城,凡十间,皆覆以黄瓦,西五间中揭‘文渊阁’三大字牌匾,匾下置红柜,藏三朝《实录》副本。尽前楹设凳东西坐。余五间皆后列书匮,隔前楹为退休所。”这里的退休所是指内阁人员退朝之后的休息场所。

明崇祯时翰林院编修黄景舫《馆阁旧事》也记载:“文渊阁在皇极门东庑尽处,文华殿之前,十库之后,正面皇城,凡十间,皆覆以黄瓦,西五间中匾‘文渊阁’三字,阁上藏实录图书,前楹设凳。”

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文渊阁在左顺门外东南角,内承运库之后,面对皇城,砖墙黄瓦,是一个小院,院门西向,门上面悬圣谕一道;共十间房,西五间门南向,东五间门西向;西五间中间一间上悬牌匾“文渊阁”,是为中堂,左右各两间为制敕房,阁臣拟票场所;东五间为典籍房即诰敕房,专藏典籍。

北京文渊阁的藏书功能强大,其藏书是在永乐十九年由南京运来的百柜图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后又历经明仁宗、宣宗、英宗等相继搜罗,不断增益,成为我国古代藏书最为丰富的政府图书版本馆。除收藏经史子集四部书外,还有明朝实录、宝训等。据《文渊阁书目》记载,全部藏书总计约5500种,43200余册。藏书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质量绝精,珍贵的宋版书居大半。

遗憾的是,明代文渊阁及图书在明末毁于战火。后来的清代文渊阁,是乾隆皇帝下令在紫禁城东华门内文华殿后重新另建的,主要用于储藏《四库全书》。

皇史宬为古代最大档案馆

在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有一座独特的建筑,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的皇史宬。

最早提出建皇史宬倡议的是明文渊阁大学士丘濬,一位宰相级别的人物。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他给皇帝的上疏,提出应收集整理历代的经籍图书,立为案卷保存,以备“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他建议,可以仿照古时“石室金匮”意境,在紫禁城文渊阁附近建造一所全用砖石垒砌的重楼,作为库房来保存这些图籍。

丘濬建议,库房里上层用铜柜存放各朝皇帝的实录和国家大事文书,下层用铁柜保藏皇帝的诏册、制诰、敕书等。这正是皇史宬的雏形规划。

直到42年后的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年),嘉靖皇帝朱厚熜要重修前朝皇帝实录,并令筹建收藏皇帝“御像、宝训、实录”的殿阁,才开始“石室金匮”的建造。整个建造工程用时两年,到嘉靖十五年(1536年)八月完工,这时皇帝实录、圣训得以奉安进库,皇史宬开始正式投入使用。

皇史宬刚开始时并不叫这个名字,因其是为敬奉皇帝像而建,所以叫“神御阁”。全部完工后,嘉靖皇帝又决定主要存放皇帝的实录和圣训,而皇帝画像则再修景神殿恭奉。因此,“神御阁”就更名为“皇史宬”。

据载,神御阁建成后,嘉靖皇帝亲自题写匾额,他本意是想命名为“皇史藏”,可是落笔却造成笔误,将“藏”字写成了“宬”字,一旁的张孚敬看到皇上正犹豫不决是不是要重写时,便上前说,“惟天子孝文御书即为纶綍,请勿更易”。结果将错就错,皇史宬的名字就延续下来。

皇史宬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全部为砖石结构,正面开五座石门,门分两层,外层为实踏大门,内层为朱红隔扇门。一扇重达十吨,既坚固又严密,而且墙壁厚实,其中南墙厚度为6.2米、北墙厚度5.95米、东西墙各6.65米。

厚厚的墙壁,不仅可以承重起硕大砖石构成的殿顶负荷,又可以提高热阻和热容量,减缓进出建筑内的热流量,避免殿内温湿度发生剧烈变化,使殿内保持冬暖夏凉,温湿度适当,有利于档案文献的安全保存。

皇史宬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档案馆,里面收藏了明清两代皇家圣训、实录、玉牒、《永乐大典》副本及《大清会典》、《朔汉方略》内阁副本等重要书籍和档案,其分量和历史价值之重要,不言而喻。

为了存放这些文件资料,皇史宬殿内建有1.42米高的石台,上面排列着152个专门用来存贮实录、圣训而特制的“金匮”。这些金匮,用铜皮包裹,内为樟木柜匣。上下两层,用隔板夹档,每个柜重达166公斤。明代殿中的石台上共19个“金匮”,最早保存着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实录。

清朝建立后,仍将皇史宬作为保藏皇家档案的地方。“金匮”逐渐增多,清天命至雍正五朝,有31柜;到同治帝时,已增加到141柜;到清末,达到152柜,可见重要的档案文献越来越多。

此后,皇史宬历经变迁。1955年国家档案局成立,皇史宬移交国家档案局管理,第二年起国家陆续拨巨款对其进行多次修缮。1982年,皇史宬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皇史宬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直接管辖,所存明清皇家档案,移存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放。皇史宬已成为对外开放展览、展示中华古老档案建筑和文化的重要景点。

(本文作者为枣庄市台儿庄区融媒体中心编审委员会编审、文史学者)

THE END
1.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有关规定,根据《国家图书馆2024年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和招聘工作进度,现已完成面试工作。根据面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岗位招聘人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和考察人选。现将进入体检和考察范围人员公告如下。公告时间:2024年12月10日至2024年12月12日。 https://www.nlc.cn/web/dsb_zx/zxgg/20241209_2642183.s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12月10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以线上形式参加了“2024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峰会”。本次会议由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轮值主席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主办,主题为“国家图书馆项目改变社区生活”。来自巴西、印度、中国、南非、伊朗、阿联酋、埃及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分别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xxfb/zsdw/202412/t20241218_957158.html
3.葛剑雄:图书馆不仅是“硬盘”,还是文化场所和精神空间来源:南方到了近代,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公共图书馆,它的意义在大学图书馆或者其他专门的图书馆之上,因为它是真正面向公众的。公众有接受知识和新信息的权利。一个国家要现代化,特别是要真正提高全民的知识,离不开公共图书馆。 到现在,尽管经济条件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也有了互联网,但是像有些大部头的书,普通人还是买不起,也https://www.bplisn.net.cn/news/3497.html
4.图书馆教育职能12篇(全文)从高校的宏观发展上来看, 图书馆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图书馆文献量的多少、服务水平的高低、信息情报的服务手段、技术设备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获得新的科技知识, 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趋势和水平, 就必须充分搜集足以反映国际科技先进水平的图书资料, 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rehzwvk.html
5.国家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有哪些?当前中国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个人的隐私主要是经过个人名誉权来保护的。而且,个人名誉权受到侵害的,要造成侵害后果的才予以追究。对于绝大多数受“扰”的人来说,受侵害的后果并不是很明显,也很难追究。 经过这段话,作者想表示的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ceb702afe4924928bb7b904fbdfb7889.html
6.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和职能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和职能 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类型之一。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与教学和科研关系极为密切。许多国家都把现代化的图书馆视为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师资、教学设备、图书馆)之一。 高校图书馆按学科可分为综合性、专业性、文科、理工科等类型。http://twxxzx.ahwsjkxy.cn/info/1097/1323.htm
7.新加坡国家图书馆(NationalLibraryBoardSingapore)介绍.作为公共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十几个分支图书馆分散在各地,承担其公共图书馆的职能。第一个分馆于1970年建于女皇镇,而最新的服务网点已经发展到大型购物中心。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人员团队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现有800名员工,其中191名专业人员、243名平行专业人员和188名辅助专业人员。 http://www.aoji.cn/news/1943240.html
8.新加坡14世纪满者伯夷的爪哇风格黄金饰品(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已知最早提及新加坡历史记录,是三世纪的中国记载将其描述为“蒲罗中”,指的是“Pulau Ujong”,在马来语中意为“半岛尽头的岛屿”。到了七世纪,当马来X岛出现一系列海洋国家时,新加坡作为是众多贸易前哨站之一,是马来人、泰国人、爪哇人、中国人、印度人和阿拉伯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724/
9.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研究图书馆管理论文在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里,全民阅读继续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行业的重视,阅读推广依然是图书馆显性化、主流化、核心化的业务工作。红色文献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带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23/161427.html
10.“书香人生,知网相伴”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问答竞赛开放题库(150道)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八次B. 七次 C. 六次 D. 五次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再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五年。 https://www.dxalu.org.cn/Library/articleinfo/577.html
11.中国国家图书馆huotop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16张)一九〇九年九月九日,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一九一六年,教育部饬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庋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 百年来,京师图书馆陆续更名为https://huotop.wordpress.com/2013/06/03/%E4%B8%AD%E5%9B%BD%E5%9B%BD%E5%AE%B6%E5%9B%BE%E4%B9%A6%E9%A6%86/
12.科学网—图书馆内设机构知多少?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研究院(业务管理处、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处、审计处、离退休干部处、国际交流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经营管理处、法律事务处、保卫处、基建工程办公室(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工程筹建办公室)、承德文献周转库管理处。 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1355764
13.120个极品网站(转自网络)常用工具2)中国国家图书馆 http://www.nlc.gov.cn 集综合性研究图书馆、国家总书库及书目中心为一体。 3)中国影视网 http://www.tvnet.com.cn 包含影视节目信息,剧本发布,网上电视欣赏,影视信息数据库发布与检索。 4)榕树下 http://www.rongshu.com 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中文网络原创文学发源地。 https://www.jb51.net/article/6906.htm
14.所馆概况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是国家级医学信息研究、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机构,承担医学信息研究、医学科技情报研究、科技评价研究、卫生政策研究和信息传播等任务,行使国家医学图书馆职能,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分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合作中心,是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https://www.imicams.ac.cn/publish/default/sg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