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百年阅读新闻中心

19世纪中期,第一批见识过西方文明国家的清朝官员,看到了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机构所发挥的能量,经过有识之士们一个甲子坚持不懈地奏议,清廷终于在最末一代皇帝的任期里,批准建立一座国家图书馆。

这个国家的图书馆,从广化寺的一间庙、国子监南学一排宿舍到文津街开始有了院落。中国的文化传统在1937年抗战期间,以图书馆“四分五裂”的状态,坚守着各项正常的馆务以及战时服务,并因了与西南联大的互动,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

1949年以后,这座图书馆像这个国家一样,再一次经历磨难。在近30年中,国家图书馆的发展搭乘网络时代的快车,这座庄严的建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座没有围墙的知识宝库。

图书馆从出生开始,就被建在荒僻地段

-本刊记者/杨东晓

到了宣统元年,设立京师图书馆的奏折上奏到了摄政王载沣手里,这次上奏的是洋务派的军机大臣张之洞。摄政王载沣是光绪皇帝载恬的弟弟,从1909年起,做起了自己儿子宣统皇帝的摄政王。载沣受过严格的皇家教育,资质上等,当时能在朝廷上拍板的人就是载沣。上奏者张之洞主管学部,有的考证认为,张之洞的这个奏折,是学部参事罗振玉写的,他是张之洞的幕僚。张之洞在1909年7月上奏成立京师图书馆时已病势深沉。9月9日批准建立京师图书馆,10月4日,张之洞就故世了。有研究者推测,如果张之洞不抓紧生前有限时日递上奏章,以清政府后来的腐败,这事肯定就又耽误下来。

北京城边上的迁徙

载沣批给京师图书馆的地方,是今天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北边的广化寺,广化寺以及后来迁居的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旧址、文津街,在今天看起来都是北京城内文化深蕴之处,但是百年之前,这些地方都是紫禁城外西北部不起眼的地方,但总算是给图书馆安了个家。在筹建期间因为要从国内各地的私家藏书楼调书,任命馆长、主要官员,筹集资金,所以三年后才开馆。京师图书馆首任监督(馆长)是四品翰林院编修缪荃孙。

缪荃孙也是张之洞的幕僚,1907年出任了一个省级图书馆总办——江南图书馆(现南京图书馆)总办。缪监督对初创的京师图书馆的主要贡献是两件事:第一是建馆,督促办理议程事务;第二是把征集来的图书建立了分门别类的体系。这位有着图书馆经验的文人,亲自编了两个书目,一个是《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另一个是《清学部图书馆方志书目》。

虽说1912年8月开馆了,但广化寺地处北城,偏僻潮湿,读者很少,且多为“士”,招致不少社会批评,1913年10月就闭馆另谋新址了。值得注意的是,京师图书馆1916年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的呈缴本,这标志着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当时省图书馆可以向本省征书,但是跨省不行,唯独京师图书馆有这个权力向全国出版机构征书。

1917年1月26日京师图书馆第二次开馆,地址迁到北城安定门内方家胡同的国子监南学,那是国子监老师和学生上课兼住宿的地方,设施简陋,安在这儿其实也没往是否适合图书馆使用上想。但至少是把读书人和书类归了。鲁迅作为教育部主管图书馆的官员,参加了开馆仪式,此前,因为有鲁迅的积极斡旋与奔走,《四库全书》、国子监南学与内阁大库的旧藏,成为这里的馆藏基础。

民国时期过得很拮据

第二次开馆时的京师图书馆,已经是在民国政府的管理之下,开始归北洋政府,后来归南京政府。北洋政府教育部废除了监督,改称馆长,缪荃孙辞职后,江瀚接任。

民国时期的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并开始履行它教育、服务公众的社会功能,当时无论士农工商军界还是女学界,皆得阅览。

北洋政府时期的图书馆第一个特点就是缺钱,经费无法落实。京师图书馆从成立起就一直财政困难,虽有拨款但始终不能到位。从1909年就一直苦撑着经费短缺、甚至开不出工资的局面,一直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当时教育部有个制度,就是由次长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政局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这种社会动荡直接影响到京师图书馆,兼任馆长的官员走马灯似地更换,换得最勤时一个月甚至换一两个。

乾隆年间修的《四库全书》是在文津阁一次收进来的。明成祖朱棣修的《永乐大典》因战乱,到民国时已收不齐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古籍的收集保护,在山东民间发现有夹鞋样的大开本古书竟然是《永乐大典》,奖励了当事人后,收归国有。

1920年代,宣武门外开办分馆,后来叫京师第一通俗图书馆,就是现在首都图书馆的前身。这里开始出现大众读物、普通报刊。梁启超1925年到1927年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期间,经费尤其紧张,他曾一再向政府提出拨款请求,但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万般无奈之下,他把自己的人寿保险单抵押给通易信托公司押借现款,维持馆务运转并给员工发了一年工资。做完这件事之后,他迫于馆务难以为计,写了两封辞职报告,获准后就辞职了。

这一时期,梁启超还担任着北海公园内北平北海图书馆馆长,这个图书馆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出资办的,由李四光任副馆长,袁同礼任图书部主任。中基会是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管理部门,经费较充足。除了建立清华学校(即后来的清华大学)外,还建立了这个图书馆。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京改称北平,1928年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舍迁至中南海居仁堂,由于地处市区中心地带,传播知识就方便多了。

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现在北海公园旁边的文津阁馆舍就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出资建造的,地址是教育部划拨的官地,6月开馆时蔡元培是馆长。他当时任大学院院长,主管教育。袁同礼被任命为副馆长,实际上主持馆务,袁同礼对国立北平图书馆最大贡献是培养了一批图书馆专业人才,把管理人员送到国外学习,还有就是用国际交流形式交换馆员。这些人学成后,有的回到本馆,也有离开去其他图书馆工作的,成为全国各个图书馆的业务骨干。新中国成立后,有的担任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图书馆馆长,或是科学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

袁同礼重视敦煌学的研究,1934年派王重民到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拍摄敦煌遗书,并协助伯希和编辑整理了他的手稿;1935年派向达到伦敦影印和研究英国博物馆所藏敦煌写经。王、向二氏共摄回照片12000多张,入藏于北平图书馆。他本人还著有《国立北平图书馆现藏海外敦煌遗籍照片总目》。

抗战南迁

就在国立北平图书馆刚刚稳定发展没几年,抗日战争爆发了。这艰难的8年,国立北平图书馆为保护国家遗产,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真可谓是战斗在“五湖四海”。

1935年至1936年,为了防范日本利用战争进行文化掠夺,图书馆先是将一批珍贵的善本特藏抢先转移到北京、天津的学校和银行,随着战事的扩大,又南迁至上海的租界区和南京的中央研究院等处。1941年,从存放上海的善本图书中又挑选最精华的部分装成102箱运往美国,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1943年被拍摄成缩微胶卷,但这批书在1965年11月被运到了台湾,存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地库里。

国立北平图书馆在七七事变后,与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一路南迁,先是到了长沙,后又辗转昆明。在这里和这几所高校合组的西南联大一同办图书馆,解决了战争期间高校缺少参考书、图书馆为更多师生服务的问题。

这一时期,蔡元培体力日渐不支,一直住在香港九龙的家里,直到1940年在那里故世。抗战期间袁同礼代理馆长之职那几年,经常有些馆务会就在香港蔡宅召开。1938年3月在袁的倡议下,香港的馆务会议开创了战时图书馆又一重大使命。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此次会议上决定了昆明办事处的工作大纲,征购包括少数民族照片在内的西南文献、传拓石刻,还决定编辑西南边疆图籍录、云南书目和云南研究参考资料等书。这项决定后来收到了丰硕成果,补充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少数民族特藏文献。

此时的北平国立图书馆,除了沦陷在北平的原馆址,在昆明设立了馆本部,并在上海、重庆、香港等地设立了办事处,表面看似乎四分五裂,实际上却在统一领导下,坚持开展馆务运行。遥远的北平,留守馆员坚守馆产,拒当汉奸,和日寇展开斗争;大后方重庆做着正常的业务,印制馆刊采购图书;香港方面利用所处环境,积极争取国际援助;上海方面则侧重为“中日战争史料征集会”搜集敌伪印刷品,仔细保护着南迁的部分馆产。

抗战胜利后,图书馆又回到北平。就在它的名字将再次冠以“北京”之前的1949年,袁同礼这位早年匹兹堡大学的法学博士,离开了故国定居美利坚。

从文津街到白石桥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家历经沧桑的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变了。解放之初是面向劳动大众、面向工农兵、面向最基层的群众,免费开放,还开过夜馆。郭沫若、曹禹等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在这里免费开办文化讲座,有些讲座还配放电影。读者最远有专程坐火车来的。挂着高音喇叭的汽车从文津街开出去,把书送到生产一线和水库工地。

图书种类更为丰富,国际交换发展很快,再则有了政府调拨、私人捐赠、接受缴送和自行购藏,藏书增长有了基本保证。但是接受缴送进行得并不顺利,至今虽经主管部门再三强调,仍然不很理想。国家图书馆履行国家总书库的职能还要靠社会和出版机构的支持。

1949年以后,国图不幸的年代就是“文革”,专业人才出现断档,原来完整的业务管理制度废弛,都被当成封资修和“四旧”给破了,“踢开党委”以后,藏书也面临被红卫兵烧毁的危险,这种情况下还是“军管”起了作用,制止了社会上蔓延的过激行为。

“文革”后期,北京图书馆的馆员陆续从干校回到馆内,开始恢复被破坏的业务,在文津街扩建北图的情况反映到周恩来总理那里。1975年3月,重病中的周总理指示:“只盖一栋房子不能一劳永逸,这个地方就不动了,保持原样,不如到城外另找地方盖,可以一劳永逸。”

1998年12月,位于白石桥的北京图书馆更名,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对内称“国家图书馆”,它门前那条偏僻的城外野径成了寸土寸金之地,国图建馆100年之时,这里也要开通地铁。1950年代时,国家为了把图书馆办成没有围墙的阅读场所,曾经送书上官厅水库,半个世纪后,它的物理围墙的确“不存在”了。2008年9月9日,国图这位99岁饱经沧桑的老者,进入全新的时代,开启了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络优势已经能够使读者在家中享受到馆藏服务。

截至国图百年华诞时,馆藏文献已达2700万册(件),尤以典藏古籍善本闻名,共有善本古籍27万册(件),普通古籍164万(件)。馆藏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极为珍贵;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数字资源250TB,自建资源180TB。

THE END
1.葛剑雄:图书馆不仅是“硬盘”,还是文化场所和精神空间来源:南方到了近代,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公共图书馆,它的意义在大学图书馆或者其他专门的图书馆之上,因为它是真正面向公众的。公众有接受知识和新信息的权利。一个国家要现代化,特别是要真正提高全民的知识,离不开公共图书馆。 到现在,尽管经济条件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也有了互联网,但是像有些大部头的书,普通人还是买不起,也https://www.bplisn.net.cn/news/349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12月10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以线上形式参加了“2024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峰会”。本次会议由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轮值主席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主办,主题为“国家图书馆项目改变社区生活”。来自巴西、印度、中国、南非、伊朗、阿联酋、埃及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分别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xxfb/zsdw/202412/t20241218_957158.html
3.“书香人生,知网相伴”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问答竞赛开放题库(150道)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八次B. 七次 C. 六次 D. 五次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再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五年。 https://www.dxalu.org.cn/Library/articleinfo/577.html
4.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研究图书馆管理论文在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里,全民阅读继续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行业的重视,阅读推广依然是图书馆显性化、主流化、核心化的业务工作。红色文献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带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23/161427.html
5.建筑到底是什么?大师留给我们的121个答案ArchDaily15.“进行建筑活动是国家职能之所在。”—— 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 "Architecture is the work of nations"John RuskininStones of Venice 16.“建筑总是关于理想与职责,它是表达乌托邦思想的一种便利手段。”—— 罗兰·巴特 (Roland Barthes) https://www.archdaily.cn/cn/869413/jian-zhu-de-121chong-ding-yi
6.新加坡14世纪满者伯夷的爪哇风格黄金饰品(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已知最早提及新加坡历史记录,是三世纪的中国记载将其描述为“蒲罗中”,指的是“Pulau Ujong”,在马来语中意为“半岛尽头的岛屿”。到了七世纪,当马来X岛出现一系列海洋国家时,新加坡作为是众多贸易前哨站之一,是马来人、泰国人、爪哇人、中国人、印度人和阿拉伯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724/
7.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新https://www.80wzbk.com/siteinfo/3801.html
8.新生命凝胶通过美国食药局FDA注册,并进入美国国家药典美国国家图书馆 收录新生命凝胶信息 .gov 结尾的,我们都知道是国家政府网站 1996年世界上最权威的食药监局美国FDA批准荷尔蒙HGH相关产品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等。 1998年美国抗衰老医学院院长克拉兹博士就出版了《HGH使人活得更年轻》这本珍稀资料,并把新生命凝胶收录在内。 https://www.meipian.cn/2gweniil
9.国家图书馆是担负着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事业中搜题找答案>05008成语概论试题答案>试题详情 【题目】国家图书馆是担负着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事业中,国家图书馆是)、(目录中心)、馆际互借中心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9081173.html
10.所馆概况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是国家级医学信息研究、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机构,承担医学信息研究、医学科技情报研究、科技评价研究、卫生政策研究和信息传播等任务,行使国家医学图书馆职能,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分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合作中心,是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https://www.imicams.ac.cn/publish/default/sggk
11.科学网—图书馆内设机构知多少?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研究院(业务管理处、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处、审计处、离退休干部处、国际交流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经营管理处、法律事务处、保卫处、基建工程办公室(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工程筹建办公室)、承德文献周转库管理处。 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1355764
12.国家图书馆是担负着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事业中国家图书馆是担负着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事业中,国家图书馆是()、()、馆际互借中心和()。 正确答案 藏书中心;目录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相似试题 (填空题) ()书库是图书馆藏书的基础。 答案解析 (填空题) 藏书的布局也称()的划分。https://www.examk.com/p/293307694.html
13.国家图书馆,NationalLibraryofChina英语短句,例句大全1)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国家图书馆 1.Discussion about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ing of Poetics with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and CALIS;就“诗学”的分类标引与国家图书馆和CALIS商榷 2.Talking about Some Issues Related to the Knowledge Service of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国家图书馆知识服务相关问题探https://www.xjishu.com/en/088/y507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