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大学校园中心图书馆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

第七章弱电设计

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人防设计

第十一章环保设计

第十二章卫生防疫

第十三章劳动保护

第十四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贵州大学是中国西南最为著名的综合大学之一,花溪校区是学校新校区,位于贵大花溪北校区西侧。中心图书馆位于规划核心区域,是校区标志建筑。

中心图书馆基地位于校园主轴上,西侧临近校内绿化山体,其余三面相对平坦。中心图书馆东侧为校园礼仪入口,面向城市干道花二线,承担着塑造校园形象的重任;东北、东南侧为规划中人工湖面,林木葱郁,景致优美。中心图书馆基地位于校园几个片区的核心,南侧和北侧为生活组团,也是读者人流汇聚方向。

中心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9539平方米;地上10层,建筑面积53287平方米,地下一层,面积6252平方米;建筑高度53.2米。藏书量180万册,阅览座位数9000个。

二、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2005年版)

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2009年版)

8.《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图书馆建设项目调整方案的皮肤》黔发改社会【2010】

1881号

9.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黔环审【2009】9号)

10.贵阳市规划局对中心图书馆规划报批方案的批复意见

11.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地形图

12.“贵州大学花溪校园第三标段”设计任务书

13.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贵州省建筑设计院

14.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1.建筑类别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防火等级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藏书量>100万册,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地上部分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地下部分防火等级一级。

3.抗震等级

根据国家抗震裂度划分区域表显示,贵州省贵阳市属6度抗震设防城市,本工程按6度抗震丙类建筑设计。

4.人防工程

本工程在地下层设置3950平方米的平战结合人员掩蔽体,平时作为汽车库,战时作为二级人员掩蔽体,净掩蔽面积3400平方米。抗力等级为核6级、防化级别为丙级。

四、建设条件

1.气候条件

全年主导风向北偏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偏东,年均风速2.2米每秒。冬季气压较高,夏季气压较低。

2.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量分布,岩石层深度不一,地质条件复杂。中心图书馆基地海拔在1130~1140米之间。

3.地勘资料尚未提供,地下水位和持力层深度不确定。

4.市政基础条件

a)供电条件:根据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本工程采用两回路10kV电

源供电,高压电源进线由学校内10kV开闭所采用直埋方式引来。

b)电讯条件:根据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

五、设计规模

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用地面积228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539平方米。建筑地上10层,建筑面积53287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252平方米。建筑总高53.2米,中心图书馆藏书量约180万册,阅览室座位数9000个。

六、设计范围

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工程的总图、建筑、室内设计、室外环境、结构、给排水、强、弱电及通风空调等专业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室内装修提出方案性的规定,其它外电源、通讯线路、城市道路、煤气、供热、市政工程设施等均由相应的专业部门承担。

七、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22885㎡

总建筑面积59539㎡

地上总建筑面积53287㎡

地下建筑面积6252㎡

其中图书阅览功能面积51390㎡

会议功能面积1375㎡

校史馆面积522㎡

基底面积5854㎡

容积率2.33

绿化率43%

建筑高度53.2m

建筑层数地上10层;地下1层

机动车停车148辆

其中地下127辆

地面21辆

自行车停车500辆(地上)

能源总消耗量

最高日给水用水量66m3/d

最高日中水用水量42.9m3/d

最高日生活污水量58.4m3/d

总装机容量4800KVA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一、设计依据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0289-98】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

8.《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11.国家及贵州省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

二、建筑退界控制

中心图书馆距离西侧校园道路红线22.3米,距离东侧水面约27.2米;与周边校园建筑间距控制不小于40米。

三、地块环境

建筑地块位于校园规划核心地带,也是学校礼仪轴线端景,东面正对校区主入口。基地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整合后用接近圆形,山水环绕、景色优美。

基地现状标高约为1140-1130m,呈西高东低态势。建筑西侧场地与校园道路平接,东侧场地与校园礼仪轴线相接。场地东侧为规划水面,东南、东北和西侧为绿化保护山体。

四、总体布局

中心图书馆定位于坡地中部,利用地形高差设计了东、西两侧入口广场。东侧与校园礼仪轴线对接,西侧连接校园环路,人流车流自然分离;东北、东南面向人工湖面,景致优美。

礼仪广场设读者入口,空间开阔,气氛庄重;结合西侧校园环路设计会议区入口,避免流线交叉;工作人员及书籍入口位于建筑西南角。

五、竖向设计

根据业主提供的周边场地及道路控制标高。基地西侧道路中心线绝对标高1140m,道路坡度约为3%;东侧广场标高约1135.4m,广场坡度为1%。

结合地形起伏,竖向设计西高东低,场地室外地坪西部绝对标高确定为1140.6m,南部绝对标高确定为1135.1m,±0.00标高1135.5m,室内外高差0.1-0.4米。

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地表水排除方式为暗管系统,由建筑外墙向四周道路排放到市政管网。室外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电气线路、通讯电缆、热力管道等均采用地下敷设。

六、交通组织

1.动态交通组织

中心图书馆西侧为校园机动车道路,设停车场和机动车入口;东侧为广场,设步行入口。

根据中心图书馆的特征,将流线分为三类:读者流线、会议报告流线、办公和书籍流线。

读者流线结合校园人流方向和规划轴线,利用东部的礼仪广场设计入口,同时也便于人流集散。书籍出入口结合校园环路设置在西侧,外部车辆运输便利、内部利用两部货梯与采编部门、书库及各个阅览层面高效连接。280座报告厅对外开放,流线独立设置,面向西侧广场设置开放式会议门厅,庄重大气。书办公入口设置在建筑西南,避免了与其他流线交叉,便于管理,分流明确。

2.静态交通组织

●机动车停车:地面机动车停车场在基地西侧,设21个停车位。地下机动车出入口连接

在西部环道上,地下共有127个车位。

●自行车停车:地面自行车停车场可停车500辆,出入口分设两处,一处靠近西侧办公

出入口,方便办公人员及报告会议人群使用,另一处位于东侧广场旁,主要方便学生使用。

●无障碍停车位:西侧地面停车场设无障碍停车位2个。

七、绿化景观设计

贵州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定位为营造具有独特山地园林特征的校园景观,因此景观设计强调山地特征和空间公共性、开放性的结合,尊重基地现状,依山就势、因地制宜。

THE END
1.一环境1.图书馆的整体建筑风格独具图书馆的整体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外观宏伟壮观,内部装修简约而不失优雅。 2. 采光良好,无论是白天的自然光线还是晚上的灯光布置,都能营造出舒适的阅读氛围。 3. 卫生状况极佳,地面干净整洁,书架一尘不染,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新宜人的环境。二、藏书 1. 馆藏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学科,无论是热门畅销书还是冷门的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3323294?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2.上海图书馆东馆:建在艺术空间里的知识殿堂上海图书馆东馆是中国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可提供阅览席位近6000个,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定位是新一代智慧复合型图书馆,这里不仅是藏书楼、借阅室,更是开放的文化艺术空间。展览、讲座、音乐、艺术、科技体验,甚至上图东馆本身,都是一种“阅读”。 https://www.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381737
3.图书馆建筑功能构成及空间组织图书馆建筑功能构成及空间组织 今天对于图书馆建筑功能构成及空间组织做一篇简单的介绍,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之来电咨询: 功能构成: 1.入口区:包括入口、存物、出入口的控制台及指示性的标记区; 2.服务中心区:—好比传统图防馆的目录厅、出纳台,承担信息检索与提供服务。http://aidedesign.cn/news/xingyexinwen/438.html
4.浅议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再造刘丹本文通过分析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建筑空间功能上对馆舍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展望未来的馆舍建设应具备科技化、人性化、低碳化等特性。 著录项 来源 《首届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第二十七分会场暨江西省图书馆学会2010学术年会》|2010年|144-146|共3页 会议地点 南昌 作者 刘丹; 作者单位 江西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conference-cn_meeting-13078_thesis/02022808300.html
5.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设计1、图书馆的建筑功能 1.1一般高校图书馆的自然采光方式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建筑中的一种,拥有开馆时间早、闭馆时间晚、使用频率高等显著特点。其每年开馆时间在10个月以上,开馆时间一般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长达14个小时以上。 为了保证图书馆苛刻的采光需求与阅读环境要求,图书馆建筑的采光设计是非常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onggongguanli/625151.html
6.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扩建部分以保留建筑为中心,围绕保留建筑展开设计,扩建的图书馆功能布置在保留建筑的南西北三个方面,新建部分与保留建筑间适当保留空间,南北两侧围成庭院空间,西侧形成走廊,通过连廊,坡道,楼梯的方式联系新旧建筑。在构图中,保留建筑处于整体建筑的中心位置,联系新旧,承接上下。 ▎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区别于传统图书馆模式https://www.archina.com/index.php/works/index/show/id/9872
7.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建E网设计资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需求:图书馆的功能需求是设计的核心,包括阅读区、借阅区、参考咨询区、多媒体区、儿童阅读区等。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功能的需求,确保空间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满足读者的使用需求。 2、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图书馆设计的关键环节,需要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https://www.justeasy.cn/news/16106.html
8.最全最新《建筑术语标准》包括基础术语通用术语专用术语,还有III 图书馆建筑 IV 文化建筑 V 体育建筑 Ⅵ 宗教部分 VII 文旅建筑 VIII 园林建筑 4.7 交通类建筑 I 交通场站 II 交通管理建筑 4.8 医疗类建筑 4.9 社会民生类建筑 I 服务建筑 II 民政建筑 III 监管建筑 4.10 既有建筑与文物保护 1 总 则 1.0.1 为统一和规范建筑领域工程建设中的专业用语,并有利于国内外http://www.zzdclm.com/news/178.html
9.图书馆的调研报告(通用14篇)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原则,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图书馆这类公共建筑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的感知、流线组织、构思创意。 调研时间:20xx年3月2日~3月12日 调研地点:郑大新区图书馆调研方法:拍照记录,向具体使用者问询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利与弊。 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014711.html
10.图书馆设计方案说明(精选6篇)图书馆作为广大群众的知识殿堂和精神家园,对保障和提高全民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图书馆馆舍是进行服务全民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必须以全新的观念与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将遵照“大气简约、定位准确、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设计原则和“实现馆舍设备现代化、馆藏特色化、服务多样化”的设计理念。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nw3y680.html
11.创造多个记录:盘点国内六个新建大型图书馆。近10年来,中国的图书馆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展,涌现出许多造型优美,功能现代的大型图书馆,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国内六个新建的大型现代化图书馆建筑。 首座超高自承重式玻璃幕墙结构建筑——北京城市图书馆 2023年12月27日下午,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点击查看相关报道:书香密林 璀璨剔透—http://www.bcda.org.cn/beizhuangxie/vip_doc/28096538.html
12.工程翻译须知:建筑设计术语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群)要做的全部工作,包括场地、建筑、结构、设备、室内环境、室内外装修、园林景观等设计和工程概预算。狭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解决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空间合理布置、室内外环境协调、建筑造型及细部处理,并与结构、设备等工种配合,使建筑物达到适用、安全、经济和美观。 http://www.hyfy-trans.com/xwzx/gsxw/2018/09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