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舒国家图书馆藏鲁迅创作手稿版本谈文集诗人二战周作人许广平科学家小说家

内容提要国家图书馆收藏有许广平、周丰一捐赠的鲁迅手稿400余种7200余册叶,约占存世鲁迅手稿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创作手稿152种。相较于印刷品,手稿的版本更复杂,辨析难度也就更大。学界一般认为现存鲁迅创作手稿尤其晚期手稿,多为誊抄的清稿,但结合鲁迅本人的写作习惯,以内容修改、页序标注、版本对校等为标准,对国图藏鲁迅创作手稿的版本情况细加研判,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是创作原稿。本文还结合《奔月》《阿金》《半夏小集》等手稿书影,更形象地展示作家不同时期创作手稿的风貌及其版本特征。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鲁迅创作手稿;版本;原稿;清稿

一、国家图书馆藏鲁迅创作手稿概况

国家图书馆(下文简称“国图”)前身为京师图书馆,始建于1909年,1916年起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的呈缴本,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部分职能。作为国家总书库,图书文献的收藏和保护是国图的重要职责之一,其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囊括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敦煌遗书、宋元明清善本古籍、近现代的进步书刊和革命文献,以及现当代各类出版物。目前,国图的中文文献收藏量居世界首位,外文文献收藏量全国第一。(本文使用图片均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图片)

鲁迅、许广平题赠孙斐君《两地书》扉页(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

目前国图收藏有中文鲁迅著、译作品七千多种,包括大量初版、毛边本、签名本等珍贵版本。1981年9月至10月,由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发起,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下文简称“鲁博”)举办“鲁迅著作版本展”,据当时出版的《鲁迅著作版本展览书目》记录,展览中的“一九三六年以前的版本”“一九三七——一九四九的版本”“国外部分”都大量使用国图收藏的文献。如《中国矿产志》中华书局1912年订正第四版,《呐喊》北新书局1924年5月第三版,鲁迅题赠章川岛新潮社1923年12月初版《中国小说史略》(见封面),鲁迅、许广平题赠孙斐君《两地书》初版(见插图),《而已集》初版、再版、三版毛边本等。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鲁迅著作版本目录学的工作就已初步显现实绩,包括基本的编目及专文研究,有《鲁迅著译版本研究编目》《鲁迅著作版本丛谈》《鲁迅版本书话》等专著陆续付梓。近年来,随着现代文学的史料学与版本学日渐为学界所重视,鲁迅著作版本研究从广度到深度也都有了新发展。鲁博、上海鲁迅纪念馆等鲁迅文物收藏单位已有专文介绍馆藏鲁迅著作版本,为免重复,本文专就国图藏鲁迅创作手稿版本做一介绍。

因“对自己的文稿并不爱惜,每一书出版,亲笔稿即行弃掉”,鲁迅创作手稿存世数量并不多,“一生共写了七百七十多篇杂文,而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有一百七十多篇手稿。写小说三十三篇,而手稿仅存八篇。”另有学者统计鲁迅创作手稿存有231篇,盖因统计标准不同,具体数字有差异,但远远少于创作总量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作者本人无意保存,鲁迅创作手稿主要是发表或整理编集出版时由他人代为保存才得以留存,如由未名社青年作家保存的发表于《语丝》《莽原》等杂志的部分杂文、小说和《朝花夕拾》集的大部分手稿,许广平保存的用于出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集》《集外集拾遗》的大部分手稿,黄源保存的用于出版《故事新编》集的全部手稿。鲁迅手稿的主要收藏单位中,国图收藏创作手稿最多,除手书目录、扉页外,共计152种,主要包括:

鲁迅手稿《朝花夕拾》扉页(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

1.《朝花夕拾》现存所有手稿:包括2篇小引、1篇后记、7篇散文,另有目录和扉页(见插图)。《朝花夕拾》所收10篇回忆散文原以“旧事重提”为总题名发表于《莽原》半月刊,因此手稿中都有副标题“旧事重提之X”。这批手稿修改较多,目录、扉页、《小引》副稿都有鲁迅本人朱笔标注的排印格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后记》等5种手稿都有红笔标格式字号等,是用于排印发表留下的痕迹。《朝花夕拾》稿件寄交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等,鲁迅去世后由李霁野交还许广平。

2.《且介亭杂文》三集手稿:《且介亭杂文》集的手稿全部完整保存,国图收藏35篇,并有鲁迅手书目录和书名页。《且介亭杂文二集》集的手稿全部完整保存,国图收藏48篇,并有鲁迅手书目录和书名页。《且介亭杂文末编》于鲁迅生前开始编集,后经许广平编定。由鲁迅本人整理的稿件全部保存,国图收藏10篇,另有许广平编《附集》的3篇手稿,并有鲁迅手书书名页。《且介亭杂文》三集手稿都由许广平保存。

3.《集外集》与《集外集拾遗》手稿:这两集收录旧作,手稿留存不多,国图收藏有38篇,其中大部分是修订《集外集》、编辑《集外集拾遗》时,鲁迅本人整理重抄的稿件。由许广平保存。现存创作手稿中,由《且介亭杂文》开始,基本使用同一种稿纸:高29厘米,宽21厘米,绿格,12列,每列36格,页脚专门留有写页码的位置。

4.早期创作手稿:《奔月》《〈坟〉的题记》《写在〈坟〉后面》《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与译稿《说幽默》合订为一册。都使用绿格“语丝稿纸”。前三种都曾寄交韦素园。《记“发薪”》是缺末叶的残稿,与《凡有艺术品》等4种译稿合订一册,使用同样的普通稿纸,筒子叶对折装订成册。另有未装订的散叶单篇:《再来一次》,2叶,使用绿格“语丝稿纸”,并在稿纸上粘贴加纸,修改较多;《略论中国人的脸》,4叶,红格稿纸,缺首末二叶;《通信(复未名)》,2叶,红格稿纸,第2叶仅半张稿纸,手稿无题名,此稿寄交韦素园。

由国图档案保存的许广平捐赠鲁迅手稿目录可以看出,鲁迅创作手稿在捐赠时基本都以文集形式保存,国图对这些手稿做清点、编目、保存时,也最大程度维持了文集形式的原貌。《朝花夕拾》《且介亭杂文》三集都保存了鲁迅手书的目录、扉页等,还有鲁迅编集整理时标注的页码、字号、排印格式等,几乎完整地体现了鲁迅创作、修改、定稿、初刊、结集出版的过程。

二、国家图书馆藏鲁迅创作手稿版本辨析

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手稿学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实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作家创作手稿被视作文学版本中的“祖本”,文本发生学意义上的“起源的材料”“前文本”。但作家手稿大多由文博机构或私人收藏者存藏,大部分未曾公开流布,研究者难有机会窥见其真容与全貌,对其版本也很难做出准确判断。而相较于出版发行的印刷品,宏观如现代文学的生产方式、细微如作家的个人写作习惯,都交织进手稿文本中,令每一件手稿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更增加了辨析手稿版本的难度。

鲁迅手稿《朝花夕拾》目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

鲁迅手稿《〈朝华夕拾〉后记》中的手绘无常图案(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

不过,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且介亭杂文》三集似乎是另一种情况,与早期创作手稿相比,这些手稿修改较少,呈现整齐且整洁的面貌,最先利用鲁迅创作手稿做版本校勘的学者注意到这一点并做出解释:“在这些保存下来的手稿中,许多是作者为了编文集而从最初刊出的报刊上手抄下来的(本校读记中称之为誊清稿),那上面往往只有极少的改动,甚至整页一字不改的情形也并不少见。”“现在保存下来的鲁迅手稿,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和性质:一种是最初投寄给报刊发表的稿子,姑且称它做‘原稿’,上面有或多或少的修改;另一种是编印集子的时候又从当初发表的报刊上抄下来的稿子,姑且称它做‘清稿’,上面几乎是毫无改动。本书中所说的手稿,都指原稿而言。”认为鲁迅创作手稿呈现修改较少的面貌,一大原因便是现存手稿中很多是据刊行版本重抄的“整理稿”。

这显然是借鉴传统版本学的“稿本”“清稿本”概念,对鲁迅创作手稿做了简明有效的区分。不过,传统的“清稿本”以稿本为基础誊抄清楚,而鲁迅创作手稿中大量存在的“誊清稿”“清稿”“整理稿”却是以刊行出版的版本为抄写底本,在版本形成过程中有很大区别,因此这一论断也暗含着价值判断,认为其文本意义和版本价值与“原稿”相差甚远,甚至不能算作“手稿”,有学者更呼吁在手稿全集之外,应另出一种“专收最初的原稿,不收后来为编集而誊录的清稿”的精简版本。而国图藏鲁迅创作手稿,恰以晚年自编文集的手稿为主,以此标准而言,其版本学意义似乎略逊一筹。

而对鲁迅晚年创作生活有着最深了解的许广平回忆,1934年后,“因着不断的检查、压迫,先生每发表著作,后来多把副稿寄出,所以对于若干篇的被删除,得以从原稿补入在单行集子里。”如仔细辨析,许广平所说“副稿”据原稿抄写,用于发表或出版,是一种更“标准”的清稿本。且透露一个重要信息:整理编辑单行本文集时依据原稿补正,即意味着另有原稿保存。已有学者敏锐地注意到许广平“副稿”说,判断鲁迅晚年因环境所迫,用于寄投发表的往往是本人或他人抄写的“清稿”,编集出版则使用原稿,并指出这一时期的创作手稿情况复杂,须具体辨析各稿件的版本。

三、国家图书馆藏鲁迅创作手稿举隅

鲁迅手稿《〈劲草〉译稿序文》(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

2.《〈朝华夕拾〉后记》:作于1927年7月11日,最初发表于1927年8月10日北京《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15期,署名鲁迅。《后记》手稿共19叶,文字部分使用“文艺丛书稿纸”,另有4叶插图,描绘“曹娥投江寻父尸”、老莱子戏彩娱亲、玉历宝钞等书中的无常图像,主要是剪贴在白纸上的印刷品,并有少量鲁迅手书文字与填描图案。其中最特别也最珍贵者当数鲁迅本人手绘“所记得的目连戏或迎神赛会中的‘活无常’”(见插图),可窥见作者美术修养之一斑。

鲁迅手稿《奔月》(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

4.《半夏小集》:约写于1936年8月或9月初,发表于1936年10月《作家》月刊第2卷第1期。“半夏”是中药名,药性微毒,以此为题有以毒攻毒之意。与鲁迅晚期创作手稿不同,使用普通白纸。据冯雪峰回忆,该文完成初稿后,由鲁迅口述修改,冯雪峰执笔改动,再由许广平誊抄用于发表。本件手稿(见插图)中墨色较淡的修改字迹出自冯雪峰之手。

《半夏小集》手稿(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

5.《阿金》,作于1934年12月21日,原为《漫画生活》杂志撰稿,被审查抽去不得发表,直到1936年2月20日才刊发于上海《海燕》月刊第2期,署名鲁迅。被抽去的是许广平抄稿,现存鲁博,原稿(见插图)用于编集,抄稿审查画红杠处在原稿对应位置划黑杠。《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出版文集时都以黑点或黑杠标示发表时被删改处。但只有《且介亭杂文》手稿得以完整保存,这一文集中,发表时被删改或全篇抽走的有《门外文谈》《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脸谱臆测》《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阿金》等7篇,除《病后杂谈》,其余几篇手稿中都以黑杠或黑点加以标示审查删改处,并据此刊行,使读者得见作者本意,并领略当时文艺审查之风气,“以存中国文网史上极有价值的故实”。

鲁迅手稿《阿金》(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

6.《题〈中国小说史略〉赠章廷谦》,1923年12月13日题写于赠给章川岛的《中国小说史略》扉页。章川岛即章廷谦,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语丝》撰稿人,曾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校任职,与鲁迅交往密切。这段题赠诙谐亲切,作为佚文收入《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章川岛夫人孙斐君是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第一期毕业生,与许广平有同学之谊。国图藏有鲁迅题赠章川岛、孙斐君夫妇的题赠本11种,其中一册赠给孙斐君的《两地书》有鲁迅、许广平夫妇的共同题辞,弥足珍贵。

(本文转自《鲁迅研究月刊》,作者程天舒,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组副研究馆员)

弘文

编辑|杨洋

监制|高爽

审核|弘文

点击"阅读原文",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或联系发行部:010-88003146

THE END
1.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有关规定,根据《国家图书馆2024年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和招聘工作进度,现已完成面试工作。根据面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岗位招聘人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和考察人选。现将进入体检和考察范围人员公告如下。公告时间:2024年12月10日至2024年12月12日。 https://www.nlc.cn/web/dsb_zx/zxgg/20241209_2642183.shtml
2.光明日报:“无边界图书馆”,为什么让人神往?舆论场澎湃新闻在2万多平方米郁郁葱葱的森林里看书,是什么体验?据媒体报道,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有一块面积达20546平方米的绿地,读者可以将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料带到这片风景宜人的森林中阅读。如此,阅读从室内走向室外,实体图书馆被打造成“无边界的图书馆”,为读者带去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57704
3.去图书馆只能看书?这个年度现象级“C位”图书馆堪称旅游景点说起图书馆,周到君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就是一排排的书架以及认真阅读的人们。实际上,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如今的图书馆已经跨越传统的业态边界,延伸出展览讲座、艺术鉴赏、文创集市、文旅咨询等功能,“去图书馆只能看书”早已翻篇成为老黄历。 徐家汇书院总面积18650平方米,容纳了多个功能区域,包括智能书库、?东西公园、https://www.shxwcb.com/1271203.html
4.书香四方走廊图书馆空间设计引领阅读新潮流在一个充满科技与信息的时代,图书馆不再是仅仅存放知识的仓库,它们已经演变成了学习、交流和创新的社区。中国艺术新闻网深入探索了这些变化,并揭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空间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1.0 图书馆:从静谧到活跃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渴望不断增长。然而,这也导致了传统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何https://www.gntpa.com/yi-shu-jiao-yu/469427.html
5.馆藏特色简介同时,我图书馆还收藏了《中国新闻年鉴》(1983-1997)、《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年鉴》(2004,2006)、《中国纪录片年鉴》(2008)、《中央电视台年鉴》、(1996,1997)、《中国电影年鉴》(2007-2010)、《重庆广播电视台年鉴》(2006)、《浙江广播电视年鉴》(2004)、《湖南广播电视年鉴》(1997——2002)。 https://lib.cusx.edu.cn/info/1052/1182.htm
6.2016北京·台湖全国图书馆采购订货会精彩启幕馆藏精品图书集中亮相——本届订货会新书出版物品种全、质量优,在展场二层推出了精品藏书现采区,突出展示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高码洋馆藏图书2000余种。其中,故宫出版社《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和《故宫经典》、科学出版社《云冈石窟》和《矩阵的半张量积》、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遺書總目錄·馆藏目錄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16/0513/605145.shtml
7.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发挥两大专业特色(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原名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更名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改为现名。虽然30余年间三次更换社名,但国图出版社始终没有偏离古籍专业出版社的轨道。作为文化部主管、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出版社,计划经济时期,国图出版社享受着一定的资源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国图出版社开始面临着生存的抉http://www.ce.cn/culture/whcyk/gundong/201109/16/t20110916_22699046.shtml
8.毕业论文的文献资料去哪找?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拥有中国大规模的中文数字化资源库群,包括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期刊论文、国家行业标准专利等,以及全国公共图书馆建立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和特色资源库。 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强大的资询服务。背靠全国信息共享工程及国家图书馆的扶持,它所能提供的咨询服务,强大到超乎https://www.paperpp.com/industry/3974.html
9.文化部:全国还有12%县(区)没有公共图书馆新闻频道问:公共图书馆法从酝酿到出台历经十几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公共图书馆法是国家层面公共文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它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文化立法的重大突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文化治理能力的重要法律依据,为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https://news.cctv.com/2017/11/06/ARTIY6jlhhlrqh7LBdaywevU171106.shtml
10.国博举办第二届舆图研究学术研讨会任昳霏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地图逐渐向实测地图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地图蕴含的诸多独具特色的书写方式被摒弃。城市图是传统地图的重要分支,与实测地图不同,传统北京城图放弃追求精确测绘的“科学性”,转而走出一条独特的书写创作之路。传统北京城图的“非科学”书写,传递了绘图者的思想https://www.chnmuseum.cn/yj/kydt/202309/t20230906_259290.shtml
11.图书馆知识竞赛:图书馆知识竞赛题库(2017年最新版)34、填空题 除中国之外,国家图书馆还有();();() 点击查看答案 35、单项选择题 文献目录按载体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多种,本馆使用的目录类型是()。 A、卡片目录 B、书本目录 C、机读目录 D、活页式目录 点击查看答案 36、问答题 专题特色库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37、单项选择题 计算机类的图书按《中图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3/1073113.html
12.适合青年阅读报刊杂志清单收录与荣誉: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散文诗》杂志基础信息 主管单位:湖南益阳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湖南益阳市文联 国际刊号:1004-7573 国内刊号:43-1199/I 出版地方:湖南 邮发代号:42-116 https://www.meipian.cn/1wurj5db
13.图书馆2017年,图书馆主办的这份《高职教育研究参考》,聚力学院教学改革,围绕学院建设进行相关资料的摘编整合。这一年,本刊围绕学院新措施,实施导师制、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进行可行性研究文献摘编;围绕工作热点,社会热点及时编辑“教”与“学”、“高职党务工作”专辑或专栏;曾带问题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了解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http://www.zdxy.cn/TSG/contents/185/528.html
14.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小胶片里存文脉“密度1.1~1.25、冲洗温度32℃、灰版1.35”。在写有这串数据的便笺下面,是一条黑白胶卷,从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胶片所拍的是一部古籍——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样的胶片存有超过2000余万拍(注:一拍为一张胶片)。 近日,记者从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古籍保护工作媒体通气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文旅系统文献缩微抢救工作已https://www.zhongguoguoqing.cn/gqwx/gqck/202111/t20211129_5377892.shtml
15.《图书馆史话》何其痛哉!好在在伯希和的炫耀之下,罗振玉等中国学者知道了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里还有上万件遗书,这才开启了我国真正开始保护敦煌遗书的序幕。劫后余生的大部分遗书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这才有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首展为我们展示的敦煌遗书。 滑动查看全文 http://www.helib.net/2023/tsgsh/index.htm
16.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门户是国家图书馆推出的数字资源综合检索平台,旨在有机地整合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多文种、多学科、多载体、多类型,且分布式存在的印刷型和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检索和信息获取服务。该系统具有整合检索、数据库查找、期刊查找、原文查找、个人空间等功能。您可以一次对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http://dportal.nlc.cn:8332/zylb/zylb_szzymh_fa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