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是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乐于接受的健身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休闲体育消费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体育健身、户外体育、体育旅游等逐渐逐渐逐渐深入到越来越多的家庭。“街舞”、棒球等都体现了浓浓的休闲体育色彩。
二、休闲体育的到来是经济高度发展下的产物和时代需求
(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消费群体和体育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学家预测,204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顶峰14。91亿后开始下降,其后将呈现缓慢的负增长。这样的趋势,一方面说明新世纪我国的人口压力仍然很大,但另一方面对休闲体育的发展来说却是一个机遇。这是因为,新世纪的人口增长是与人均GDP和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同步的,这种条件下的人口基数的增长,意味着有支付能力的体育消费水平的增长,而有支付能力的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又必然带来体育市场的持续繁荣。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富裕阶段。到那时,富裕起来的15亿人,无疑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并以他们活跃的体育消费能力创造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市场。
(二)新世纪我国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是休闲体育发展的原动力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由温饱消费向现代消费转变。纵观近几年的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医疗、保险、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发展型,甚至享受型消费系数呈上升趋势,消费结构将出现良性变动。
体育消费从本质上讲属于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体育消费是能给人们带来健康、欢愉、享受的消费。由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是无限制的,因此,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制的。
(四)人民生活节奏加快,文明病的困扰,健身意识的提高,是休闲体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的进步,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的紧张,大量的脑力劳动代替了原来的体力劳动,现代人类努力在适应这种高强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时,人的精神系统可能会出现问题,就会犯所谓的文明病,现重要的是,大强度的脑力劳动,长期缺少锻炼,使得”肌肉饥饿、办公室病、心理疾病等现代文明病成了困扰大众的杀手,而休闲体育正好可以填补空白,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起到缓冲精神压力的作用,平衡人体机能水平。
(五)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自上个世纪后20年,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200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消费重点由生存资料转向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提升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的消费重点,除了住房、电子通讯器材、汽车、家庭装饰装修等新兴消费持续升温,增长迅速之外,健身健康日益成为了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经历过“非典”后,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不仅如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体育健身日益成为了一种时尚。这些变化都将对中国休闲体育产生巨大影响。加之,中国政府通过国家彩票基金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健身路径工程、小篮板工程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
三、新世纪经济下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对准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需求开始由物质向精神转变,休闲体育的消费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已不单满足于现有的体育运动,而是衍生出更多的、更时尚的休闲运动。如目前比较时尚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高尔夫球、健身房运动、普拉提、滑雪、海滩体育等。
(二)培养适应休闲体育、休闲时代的专门人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中国体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也给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催化剂。奥运会对国内群众进行了一次广泛而深刻的体育文化洗礼,同时也增强了休闲体育需求,据有关资料表明,在2000年,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就业人数达到约200万人,而且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按这个增长速度估算,到2020年将达到1500多万,庞大的休闲业务、休闲服务业市场将出现人才的紧缺。
(三)高校课程与时代接轨,培养专业休闲体育人才
二、“情”———道德情感阶段
三、“意”———道德意志阶段
四、“行”———道德行为阶段
2系统生态观的中药可持续发展
3系统整体观和非线性科学理念融合构建符合中药
4复杂巨系统理论与集成统一分析方法解析中药复杂体系
5系统动力学方法剖析中药学科内生机制与动力
6结语
〔分类号〕G35
TheTheoreticalOrigins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
WangZhijin
BusinessSchool,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
ChenWeijun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origination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whichtheauthorsthinkarestrategics,economics,managementandinformationscience.Furthermore,thepaperanalyzesthecontributionofthesetheoriestothedevelopment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Thepaperalsoexplainstheevolvementprocess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theorybyaflowchartandconcludesthatcompetitiveintelligence'sevolvementfollowstwomainclues,oneisoriginatedfrommilitaryandpoliticalintelligence,combinedwithmanagementandeconomicsinitspractice,andtheotherisfrominformationscience,asoneofitsbranch.
〔Keywords〕competitiveintelligencetheoreticaloriginmilitaryintelligenceinformationsciencetheoryevolvement
1军事学理论
随着军事情报活动的深入,对intelligence理论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期间,交战双方都认识到胜利的取得,不仅需要来自战地环境的情报,还要掌握对手的经济、资源、技术、决策意图等战略情报。二战后,研究人员结合当时的经验对组织的intelligence功能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了政府在军事政治领域情报工作的规律,这些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企业等其他组织的情报活动[1]。专家们较为认同的是:竞争情报兴起的原因之一是军政情报力量向经济技术领域转移,以及军事原理、方法和思想的移植,如C3I(通讯、指挥、控制和情报)原理、孙子兵法思想等的应用。
冷战结束后,政治、军事情报战转化为经济情报战,世界各国政治、军事情报机构及其情报人员大部分转向经济、技术领域。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许多前政府情报人员或直接进入企业,为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或开办培训学校,为企业培养情报人员,极大地促进了美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发展。比如,曾在法国、柬埔寨和越南为美国招募和培训间谍的W.德根纳罗、在中央情报局军事情报部门工作了12年的美国西媒小组(WestMediaGroup)战略情报主任托马斯、美国国防情报署的前主任J.威廉斯都从政府情报部门转入了企业情报部门或企业情报人员培训机构。苏联解体及克格勃解散后,成千上万的前克格勃官员以自己的情报专长创办私人情报机构,对外称为“保安公司”,经营安全保障、情报咨询、情报合作、反经济间谍等方面的业务[2]。在其他国家,很多从事竞争情报的专业人员也是有着军方背景的,他们以特有的职业敏感、良好的专业素养给这个产业增色不少。从竞争情报实践发展来看,有军事情报和国家安全情报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所起的作用引人注目。情报力量和技术的“民”对竞争情报的诞生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企业竞争情报借鉴了许多军事情报的思想,虽然两者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军事对抗是一种严格的竞争关系,你输即我赢,我赢即你输,利益不可调和,而商业的目的更多的是创造利益,从这个意义讲,军事情报手段用于企业竞争情报更显得游刃有余。竞争情报目前较为活跃的方法,如:著名的竞争情报循环赫灵模型、OPSEC方法、竞争情报作战室方法、战争游戏法等都是军事领域的经典方法。
2管理学理论
竞争情报说到底是一种管理活动,对信息、人、流程的管理,因此必然涉及到计划、控制、组织、协调、绩效等管理问题,涉及到效率、投入与产出。工商管理、市场学、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等都为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可以说,推动竞争情报理论发展最重要的管理学理论无疑应该是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着手重视战略管理,以哈佛商学院为渊源的一股战略研究热潮风行美国,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成果日益丰厚。此外二战后美国大批高级军官进入企业决策层,在战争中形成的战略思维特质亦随之移植于企业经营过程,这些具有战略管理界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是推动美国竞争情报发展的主力。所以有人认为美国竞争情报发展是战略管理推动型的,可见战略管理在竞争情报形成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战略管理属企业高层管理活动,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决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竞争情报,竞争情报是战略管理的基础[3],无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战略的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与竞争战略进行基于信息的搜集、研究及分析。从这一意义上说,竞争情报也是企业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将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相结合的研究,不仅从战略管理的思维上,更是不断借鉴战略管理的最新理论和方法,丰富与充实竞争情报理论的宝库,如战略分析阶段的战略群体图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SWOT分析法;战略选择阶段的波士顿矩阵(BCG)分析法、战略地位和行动评价模型(SPACE)分析、行业吸引力分析法(竞争能力矩阵分析)等和模型都成为竞争情报分析的基本技术与手段。
3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竞争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经济学竞争理论往往从竞争环境、政府作用、产业结构等宏观角度来探讨竞争的本质,缺乏对企业竞争实战的指导性。但是能够对竞争情报从业者从竞争内涵、本质上来理解和认识企业竞争、竞争战略提供指导,并为竞争情报理论研究与方法的创新提供源泉。事实上,战略管理学家也正是通过吸收经济学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能从微观上指导企业竞争战略可操作的理论和方法。很多经济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也是竞争情报发展过程中极好的参考资料。
再如有学者尝试将西方行为经济学的“有限理性”理论引入竞争情报领域,指出由于自身的局限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使人们的行为在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完全理性的,因而在竞争情报收集、分析、提供和利用时会出现偏差,也使竞争对手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来预测。在竞争中了解自身和竞争对手的有限理性,对于有效地进行竞争情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4情报学理论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二战以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计算机的问世促进了科技文献工作的产生和开展;此后文献检索理论、标引理论、情报组织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科技情报学的基础,申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等不断被引入,20世纪50年代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性质开始显露。
早期情报学主要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信息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促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此阶段,在大情报中情报泛指有用的、能用于决策的知识,涉及到的工作包括文献资料工作(知识组织、情报检索)和情报分析工作。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交流、开发利用的效率,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现代情报学愈来愈关心情报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科领域的应用,特别重视研究情报在微观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情报又可细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军事情报、社会情报等,但情报学主要关心其共性问题。
也可以说,竞争情报是情报学(Information/IntelligenceScience)的重要构成,是情报研究的重要发展。CompetitiveIntelligence的核心是intelligence,intelligence既有中文情报的含义,即经过分析的信息,又有智能的含义,即智力和谋略。因此,从广义上来讲,CompetitiveIntelligence包含着竞争信息和竞争谋略两大部分[7]。而情报学对竞争情报的贡献更多的体现在竞争信息的收集、组织、处理、分析、传递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目前,情报学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社会调查法、文献计量统计法、系统分析与评价法、历史的研究法、德尔菲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也被广泛应用于竞争情报研究。
5竞争情报理论的演化
图1竞争情报理论演化过程
参考文献:
[1]沈丽容.竞争情报――中国企业生存的第四要素.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7.
[2]陈维军.企业反竞争情报研究.天津:南开大学,2003.
[3]王曰芬,邵凌,丁晟春.基于信息集成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研究.情报学报,2006,24(3):371-376.
[4]陈红星,温兴琦.论新时期波特竞争理论的局限性.商业时代,2006(23):7-8.
[5]毛军.博弈论和企业竞争情报.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22(4):290-292.
[6]曾忠禄.有限理性与竞争情报.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1):29-32.
[7]包昌火,谢新洲.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