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记者吴礼霜)6月13日-15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办,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学会承办的“新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学术交流会在重庆举行。
此次交流会围绕“强化教育职能,引领终身学习”的核心议题,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各类图书馆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及高校馆代表等相聚一堂,为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张久珍,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管理专业组主任褚树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原信息管理系主任范并思三位专家的主旨报告,深度追溯了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当前需求及其在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中的实现策略,全面解锁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理论内涵与实施路径。
张久珍列举了多个国内众多的社会教育实践案例,做了全面解读。她认为,近代图书馆自发端起就是以社会教育为责任和目的,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在数字化变革背景下,面向社会大力开展全民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获得社会认可,走入公众视线的重要途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值得所有同仁思考并根据馆情转化为实践。
范并思从图书馆空间服务理论出发,提出图书馆空间再造应当以履行支持阅读和学习的基本职能为出发点,以面向公民终身学习为目标,通过科学设计,打造服务阅读、宣传阅读、促进阅读的环境,注重从阅读空间的打造到阅读环境的营造。“近年来,开辟新型阅读空间成为图书馆拓展服务半径,触及更多读者的重要手段。网红图书馆或阅读空间层出不穷,我们应当谨记图书馆的职责和使命,以服务全民阅读、支持终身学习作为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目的和归宿。”
褚树青从公共图书馆的视角,以北欧图书馆将社会教育理念贯穿图书馆的建设、服务与空间重构,以满足市民的终身教育需求为引,分析了社会教育的概念和特征。褚树青提出,图书馆应当打造具备多元文化包容能力的“新空间”,从原有静态、单一的信息文献服务转向现代、多元、立体的多元文化服务的“新服务”,以文献借阅为主导转向以培养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新业态”。
此次交流会不仅是学术思想的碰撞,更是实践行动的号召。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表示,交流会由重庆图书馆承办,体现了对重庆图书馆在社会教育工作中的认可。重庆图书馆在服务社会教育方面大胆求索,勇于创新,将基础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融入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之中,为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构建知识援助体系,在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嵌入式发展和体系化建设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重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实践项目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了重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