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方文山被镁光灯照亮的六分之一人生~南方人物周刊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作者:本刊记者邱苑婷实习记者李艾霖日期:2018-05-24

不管是演员、歌手,甚至词曲作者或导演,这些行业在镁光灯聚焦下被偶像化了。成功之后,利润是一般上班族的十倍、一百倍。

方文山曾评价自己是勤奋型选手,这话没错。微微颔首,礼貌微笑,西装笔挺,比起叱咤流行音乐圈的词作者,出现在公众场合的他更像一个正经的上班族。

一步步从草根闯到如今的地位,他的人生叙事是典型的成功学范本,以个人奋斗完成阶层跃迁的励志故事。在自传体励志文集《亲爱的,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里,他的布道欲望无所遁形,以至于豆瓣上有不少读者感到幻灭:这是写出《东风破》《青花瓷》《爱在西元前》《印第安老斑鸠》……的词作者吗?

年轻时,骑摩托车的方文山(前)

因为这聚焦六分之一的光,剩下六分之五的人生哪怕未被全然打亮,也受到了余光恩惠。这是成名的得与失,他选择看到自己的“得”,不带困惑与纠结——大众需要标签,他就甘之如饴。

“没人找我写闽南语歌”

人物周刊:你父辈是从江西赣州迁到台湾的,不知你小时候的母语是什么?

方文山:是闽南语。爷爷那代会讲赣州的客语,我爸能听懂,到我们这辈没有那个环境,我只是会讲一句(客语)。

人物周刊:这是什么意思?

方文山:这个孩子骂都骂不听。可能爷爷辈会这样讲话。

人物周刊:讲闽南语对你自己的身份认同有什么影响吗?

方文山:它是一个族群内部通用语,会有一种亲切感。讲闽南语就是家乡人啊,家乡是很扎实的那种草根的生活样态,亲切感跟草根的情感,我觉得多少是有的。

人物周刊:其实你还是很重视草根那部分的自己?

方文山:还是有。成长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塑定,最主要的一个区块,你的人格设定在成长时期,青少年或者小学,已经塑形了。所以,你会对这样的文化语言有某种程度的亲切感,或是认同感,还是想为它做事情。但没有那个环境,所以我闽南词的歌词写得很少。

人物周刊:你第一首是《落雨声》,跟周杰伦合作的闽南语歌。

方文山:很少,不到十首吧。

人物周刊:想有条件做吗?

方文山:没人找我写啊,他们可能觉得我不擅长写,或者很少写。而且市场小到……在台湾闽南语受众很小,可能比客家好一点,没有市场供需与回响,那样的语言,就不能在这个产业占有一定比例。很难。

方文山导演的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剧照

人物周刊:你写闽南语歌,跟写普通话歌词相比,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方文山:差异很大。闽南语有个缺点,它的语言形态还停留在农业时期。词汇只要是现代语就接轨不上,你说互联网,怎么用闽南语讲?真空管、电晶体、太空梭?据我的观察,只有粤语与时俱进,因为香港学校用粤语上课,他们会直接找相对应的词汇来更新。粤语之外,所有的不管是客家话、赣语、闽南语、上海话,任何地方的方言,只要接触到现在的词语,都得转成普通话讲,没有相对应的。所以,写歌词很受限,词汇的选择感不强。这没办法。

人物周刊:你的定位是更偏大众化的?

方文山:应该说选择多,回响大,你的成就感还有影响层面(都更大)。这样子去创作也是歌手的希望,或是唱片公司的规划。它不可能投了100万、200万,让你唱一个地方语言,受众群就3%、5%。一定要整个环境、整个生态配合,方言创作才能跟普通话更加相近,否则先天条件不好,它配套产业是缺乏的,很难茁壮到体系。

“这个行业在镁光灯聚焦下被偶像化了”

人物周刊:中国风的标签之外,有更多“方文山”?

方文山:对,有。可是你要想回来,社会竞争太激烈了,你有一两项特质,有一两项创作领域被人家注意,就很幸福了,因为这种注意你可以延伸做别的事情,不用心里不服气说,中国风可能只占我创作的六分之一,我还有其他六分之五的事情可以做、你们都没有注意到,这就是贪心了。

社会竞争很激烈,每个人专业能力、专业素养、才能,是属于不公平的竞争。只是有时候你运气比较好,摆在对的平台、把握机会,持之以恒去研究经营自己。认定了方文山等于中国风,给我一个曝光平台,再从这个基础上做别的事情给你看,这是好事。我从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人物周刊:那你一开始没有这种标签作为竞争力的时候,会焦虑吗?比如说我其实非常想要拥有这样的标签,会害怕自己没有在竞争场当中脱颖而出。

方文山:会。你想要创作就是想发表,跟这个世界对话,想让人家了解你的想法,透过歌词这样一个媒介,跟世界沟通。你当然会焦虑说,那人家认同不认同,回响大不大,这样的回响对你继续走有没有意义。

人物周刊:自己最感到焦虑的时候是什么样?

人物周刊:其实也是在竞争的环境下的。

方文山:对,那个竞争是合理的。要跟一些有志于流行或者创作这个行业的人建立一个观念,不管是演员、歌手,甚至词曲作者或导演,这些行业在镁光灯聚焦下被偶像化了。你说我想当导演,我要写歌,人家会觉得还蛮酷的,不管你做不做得到。

这些行业成功之后,利润是一般上班族的十倍、一百倍。所以同理,你的风险应该是一般上班族的十倍、一百倍,这才合理。一个歌手可以上香港开演唱会,就代表还有十个在等,十个在等代表有一百个在筹备、一千个在想,但只有一个可以唱、可以巡回。那就合理了,那就公平了,因为竞争是千分之一。

所以,我觉得这个圈子的年轻朋友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本身你就要忍受十倍、一百倍的挫折。我朋友做类似水电工的工作,我发表一首歌之后收入可能是他一个月的薪水,我凭什么?我进来的时候一年没有收入,可是我可以熬,可以待下来,到第二年收入跟他们差一点,第三年好过他们,四五六数倍于他们,这是一开始熬得住。

人物周刊:你没有想过,万一你没有熬出头、成为另外的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怎么办?

方文山:如果当初我没有进入唱片公司,没有跟周杰伦搭配,我还是会从事文字工作,只是说人生的跑道没有那么快转弯,还在耕耘,还是在爬文字。万一不行,我在台北上了编剧班,有编导证,现在可能是某一个影视的编剧。

人物周刊:也可以接受自己过普通人的生活?

方文山:可以。

人物周刊:有没有差一点想要放弃的时候?

方文山:没有。

人物周刊:一点都没有吗?

方文山:一点没有,在喜欢的事情上遭受挫折,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你今天在金融公司上班,可你根本不喜欢金融,那你遭受的挫折就很挫折了,基本上你不想待在那个圈子嘛。可我今天待在流行音乐、创作圈,起码还在这里面遭受挫折,而不是在外边,你已经进来了。我觉得看事情的角度这样看,去面对它就没有太困难。

多重身份

人物周刊:听刚才这段话感觉像在看你写的《亲爱的,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那本书。

方文山:对对对,那本书就是这个语气,我们活在有选择权的年代,是真的。

人物周刊:会不会觉得自己价值观的传导欲望非常强,有时会盖过作品本身?

方文山:这倒不会。我跟人家聊天,谈理论谈想法很理性,可创作很感性,我不认为它会冲突。对我来讲,没有混淆,不会混淆。

人物周刊:拍完第一部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你对自己处女作评价怎么样?

方文山:可能只有65分而已。第一,筹备期很仓促。第二,那时候我心里的态度,就觉得说这部电影可以让我当作一个短期影像速成班。所谓速成班是你跟着一部电影,从剧本、分场、对白、演员遴选、视角、造型、化妆、灯光、美术、造景、剪辑、后制、调音、调光、配乐,全部跟了,两个月密集的训练,这有什么不好?就算挫折了,电影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可收获是自己的,我觉得很有意义。

人物周刊:整个过程是导演经验的积累。

方文山:对。每个环节你都走了一圈了。

人物周刊:对作品本身呢?

方文山:我觉得最可惜的是什么你知道吗?金马奖报名的时候,电影公司为了赶快报名,我们是用没有调光、没有细修的毛片去报名,所以根本连入围都没有。可那个片如果调光、修音、配乐了去报名,我自己认为,它一定能入围当年的最佳电影主题曲。没有一个电影主题曲跟歌曲这么契合,词曲唱都很OK,这是最大的遗憾。

2008年7月5日,第19届台湾金曲奖,方文山(右)凭借《青花瓷》获得最佳作词人奖,罗大佑(左)和张震岳(中)为他颁奖

人物周刊:我看了电影,觉得它是你所有美学趣味的共同呈现,包括汉服、书法、摄影、绘画、文字、韵脚诗,每一个元素都有。

方文山:也有贪心,我觉得应该聚焦。已经过去了,我也学到很多,已经很好了。

人物周刊:你现在在拍一个新的网络剧?

方文山:还没,在筹备。

人物周刊:方文山一下子为自己找了这么多身份,会害怕大家这样说吗?

方文山:我觉得不会,它只是换了一个媒介说故事,你本来是用文字,现在用影像,说故事比较彻底,比较淋漓尽致,比较过瘾,比较完整。一首歌才五分钟,里面人物可以有伏笔、性格转换吗?不行,它就是画面感,就是情绪。如果你要完整地交待故事,还是要靠影像。

人物周刊:你擅长营造画面感,想知道你思考世界的方式是不是画面式的?

方文山:没错,我创作歌词或者韵脚词,画面感会主打,主打文字的结构。画面感很迷人呐,你存在一个空间才能捕捉到那个画面感,故事在流动才有画面感,它是具象的。我对美这个议题,有自己的偏执。文字应该要有画面感,歌词、诗也要画面感,画面感会经营出文字的结构,会有一个调性,所以我写歌词都会酝酿一个画面,让听歌的人知道,你在哪个时空背景伤心或开心,跟谁在一起。

人物周刊:对美的偏执,具体指的是?

方文山:应该是一种……色调。美一定要有一个色调,在人身上可能是气质,在城市身上就是氛围吧。那个色调有时你没办法用具象形容,可是你自身在那个空间就可以感受。我文字有在追求这个,将来拍影片也会追求。

多年前,方文山(右)与周杰伦在日本东京某神社,墙上的书法作品是日本国小五、六年级学生的作品

人物周刊:会不会有可能对美的色调追求,会影响作为电影核心的故事?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取舍?

方文山:有可能,所以自己要避免。你是在讲故事还是在讲色调,还是在讲节奏,还是在讲价值观?你自己要搞清楚,这是一个课题。终归来讲,电影还是讲故事,除非你不想给人家看。

“我不喜欢找不到分类的美”

人物周刊:在歌词之外,你有很多不同领域的兴趣,影视、建筑、服饰、韵脚诗,也有做微型建筑的展览。所有这些不同的兴趣,你有感觉到什么相同点吗?

方文山:美学调性跟文化符号都很相同。我喜欢美学调性相同的,不只是中国风或古典,像希腊那种渗透蓝绿白的建筑,我也很喜欢。你讲到的微型建筑、中国风创作、汉服、书法,会得出一个结果,它们每个调性都是比较笼统的,都是有一个范围。我不喜欢找不到归类、找不到分类的美,比方现在这个场景(用手指了指接受采访的会议场地),它的美没有调性。

人物周刊:我听到一个很重要的词,分类。你的书里,陈绮贞评价你是用星星来分类世界的人。我非常好奇,这是什么意思?

方文山:我不知道她的观察是怎么来的。(是星座吗?)不知道,通常星座只是朋友间聊天的话题,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我认为不是特别科学。比如我把作家名册全部换算成星座,想找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曲线,可是找不到。她的观察可能属于她的直觉,我没去问。

确实我想把事情理出秩序,一个结构、一个区块,所以你看我喜欢的那些东西,都是有系统、可以归类的。我写的韵脚诗也是一样,会强调有韵脚的节奏,它的重点放在最后一句,让你越读越有节奏感,最后就惊喜和颠覆。所以,我写韵脚诗或者做微型村庄、汉服、书法、中国风的歌词,说实在的有一致性,可以被归类到一种调性、存在于我喜欢的领域里面。强迫症。

人物周刊:生活当中有这样的调性吗,面对不整洁、混乱,一定要整理?

方文山:我就是极端吧,要不混乱到不行、东西乱摆,要就干脆收干净啦。

人物周刊:一般来说收干净的概率大还是弄乱的概率大?

方文山:弄乱的概率比较大。(笑)

人物周刊:小时候会有一定要把东西分类的习惯甚至是怪癖吗?

方文山:会,可能是色彩吧。去把它进行分类,就无意识的。比如说橘色、红色、粉红色应该放在一起。甚至种子,喂鸟类吃的种子,像绿豆、黄豆、谷类、大麦。

人物周刊:把每一种不同的豆类分开?

方文山:对。这边是绿豆,那边是黄豆,那边是小麦。几岁的时候吧,当作游戏,无意识的。

THE END
1.样态造句好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样态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16条样态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 1、中学语文生命课堂的实践样态。 2、“作者”是随着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上升而被发现的,其所谓的“死亡”则意味着中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叙事样态的消解与转化。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a6c3043ac9a6c30/
2.工程项目年轻干部的“三态”:精神心态与姿态在工程项目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年轻干部宛如新生的力量,承载着推动工程建设迈向成功的重要使命。他们需要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个人心态、保持实干的工作姿态,这“三态”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http://www.cncrcc.com/showinfo-11-40413-0.html
3.python处理偏态数据mob64ca12d1e6a9的技术博客什么是偏态数据? 偏态(Skewness)是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统计量之一。偏态的方向指的是数据分布的尾部延伸方向。典型的偏态分布有两种: 正偏态(右偏):意味着数据的右侧尾部较长,较大值的出现频率较低。此时,均值大于中位数。 负偏态(左偏):意味着数据的左侧尾部较长,较小值的出现频率较低。此时,中位数大于均值。https://blog.51cto.com/u_16213306/12864250
4.みんなで,で表示动作主体样态。动作主体样态是什么意思?みんなで,で表示动作主体样态。动作主体样态是什么意思?在沪江关注日语的沪友矮墙遇到了一个关于的疑惑,已有5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知识点疑惑描述みんなで,で表示动作主体样态。动作主体样态是什么意思?知识点相关讲解 动作主体的样态,是说执行该动作的主体是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去完成动作的,是一个人的形式,还是大家https://www.hjenglish.com/q/p142/
5.别一上来就“费曼学习法”,先学习学习再学习文章浏览阅读347次。本文探讨了学习的本质,指出真正的学习应关注解决问题而非表面的努力。学习应该与生活和工作实际相结合,避免无用的知识。强调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理念,提倡先掌握学习方法再去学习。文章提到了多样态学习,包括向他人学习、跨学科学习,以及碎片化https://blog.csdn.net/Bronze_Master/article/details/128554208
6.日语学习︱日语中的样态是什么?就是当前的样子状态00:00/00:00 日语学习︱日语中的样态是什么?就是当前的样子状态 金说日语2020.08.25 13:17 分享到 日语学习 0-N1持续更新︱《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第33课课文03https://www.sohu.com/a/414790159_120582253
7.陈辉:人民法院依宪法说理的基本属性与适用范围依宪裁判、直接依宪说理、间接依宪说理构成了法院依宪说理的三种实践样态。依宪说理是法院保证宪法实施的基本路径,亦是法院通过合宪性解释发现、选择和续造个案规范的论证过程。依宪说理应遵循穷尽法律适用原则,排除非解释性依宪说理模式。在适用范围上,依宪说理应限定在回应当事人的宪法主张、法律规范不够明确、法律规范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6/15097.htm
8.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是什么意思この方面にかけては彼は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だ。/在这个方面他是专家。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な仕事振り。/专业的工作样态。 ▼零基础?考证书?想留学?免费制定你的专属学习计划▼ 免费领取>>从零开口说日语【专享班】 中教外教对话模式授课 生活场景学习地道日语表达https://www.hujiang.com/jpciku/je38397e383ade38395e382a7e38383e382b7e383a7e3838ae383ab/
9.成语/组词/笔顺,灌输的拼音,灌输是什么意思,灌输的繁体字灌输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将思想观念灌注给他人。 【造句】从小父母就灌输我们勤俭刻苦的观念希望我们能知福惜福。灌输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灌注输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将思想观念灌注给他人。如:「从小父母即将勤俭刻苦的美德灌输给https://wap.chacihai.com/cidian/75984.html
10.现存样态的翻译是:Existingforms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英语现存样态 选择语言:从中文简体中文翻译英语日语韩语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文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荷兰语瑞典语希腊语捷克语丹麦语匈牙利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挪威语乌尔都语罗马尼亚语土耳其语波兰语到中文简体中文翻译英语日语韩语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文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荷兰语瑞典语希腊语捷克语丹麦语匈牙利语希伯来语波斯语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508870
11.する的意义和用法这时的“する”是无意志性恶毒他动词,用来表示人,动物或客观事物的某一部分呈什么形状,颜色,性质等。 3 用表示外表上所表现的风度,风格,样子,态度,表情等的特征或主体所具有的固有性质,样态等。 ▲ほがらかな颜をしている。/显出愉快的神色。 ▲稳やかな心をした人。/有一颗善良心的人。 https://www.chazidian.com/jpdict/news9072/
12.电子合同意思表示错误样态有哪些?导读:电子合同作为国家法定合同形式中的一种,与传统合同一样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在合同签订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下共同签署则成立生效,但是如何因意思表示错误则不能具备法律效力,意思表示错误样态主要包括交易主体的性质认识错误以及合同输入错误、电子通信错误等。 https://www.64365.com/zs/1466507.aspx
13.样态是什么意思样态是指物体或现象在外形、状态、特征等方面的表现或表面上的状况。它主要指的是某个事物或者某个状态的形态、样子、特征等外在表现,可以特指某个事物的外观、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在一些领域中,样态也可以指代物质的相态、态势、体态等方面的表现。https://m.yxlady.com/jingyan/26910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