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问知守君:“现在的50万保额,30年后也就相当于现在的5万,这点儿钱到时候还够用吗?”
的确,关于通货膨胀,我们每个人都有很直观的感受:20年前2元钱一碗面,现在要20元了。
那么,几十万的保额,在几十年后还有作用吗?我现在这么辛苦的交保险费,有意义吗?
针对于这个问题,知守君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内容如下:
1.保险和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2.买保险的意义在哪里?
1保险和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保险的实质,其实就是将少数被保人的损失,让所有投保人分摊的一种财务安排。
而通货膨胀,可以认为是钱的增加速度超过了物资增加的速度,具体的表现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同样的钱可以换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货膨胀的确带来了损失,但是它带来的是所有人的损失,不是少数人的,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
就是你逃无可逃,避无可避,就像小行星撞了地球,所有恐龙都会死。
具体的表现是:你无论把钱放在那里都会贬值。
包括且不限于:信托、银行理财、国债、股票、基金……
这个风险,是保险解决不了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保险和通胀没有关系。
2买保险的意义在哪里?
几十年之后,几十万保额确实有可能不够,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拒绝保险的理由。
恰恰相反,正因为有通货膨胀,反而更应该配置保险。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保险的高杠杆,可以更好的抵御通货膨胀
是否有通货膨胀,我们自身的风险都存在。
如果不买保险,一旦发生了意外、重疾等事件,我们也一样要动用自己的储蓄和资产来负担治疗疾病,家庭生活,子女的教育等等支出;
而我们的储蓄和资产,也都是被通胀侵蚀过的~
如果我们用保险这个工具来转移这些风险,虽然也会被通货膨胀侵蚀,但是依然有着很高的杠杆。
比如:
1)老李今年30岁,给自己买了一份重疾险,50万保额,保到70岁,每年保费3510元,30年下来一共缴费10.5万;
2)30年后,老李60岁,不幸罹患了癌症,治疗费用一共花了60万,保险公司赔付给了老李50万,保单还是有5倍的杠杆,老李相当于一共花了20.5万;
3)如果老李没有买保险,同样是在60岁的时候罹患了癌症,老李的治疗费用也要支付60万,比买保险要多支付将近40万;
可见,投保了保险,虽然也要承担通货膨胀的侵蚀,但是万一真的患了重疾,仍然可以以小博大。
相比其他的方式,仍然无可替代。
古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我们今天也常听到一句话:“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风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
我们有可能一生都平平安安,也有可能下个月突然出险了,谁也无法事先预知。
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被保人投保没有几年就出险了,拿到了理赔款。
这个时候通货膨胀的影响还没有来得及显现出来。
2)3年后,老李33岁,不幸罹患了癌症,治疗费用一共花了20万,保险公司赔付给了老李50万,此时老李只交了1.05万的保费,保单有将近50倍的杠杆,老李治疗结束后还剩下30万,可以让老李安心养病;
其他的金融工具,都无法实现这项功能。
3写在最后
通货膨胀在未来会导致保单的保额缩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通胀是所有资产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系统性风险,而不仅仅是保险会遇到的问题。
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资产配置,使得你的资产增值速度超过通货膨胀速度。
而保险是资产配置最基础的部分,否则在灾难面前,没有保险的资产就像镜花水月,一碰就碎了。